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伪科学之所以流行,有其深刻的认识和社会原因,但科学普及不够,科学没有真正有效地占领人们的生活领域和精神世界,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因为,伪科学正是抓住了公众对科学既信任又不甚理解这种状况,从而打着科学的旗帜,使其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因此,要战胜伪科学,就必须下大力气普及科学。  相似文献   

2.
三百年来,科学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成果被用来改造自然界,并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物质生活的改善。对世界上大多数人来说,并不一定真正懂得科学是什么,但科学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使人们对之越来越信赖,这种信赖也反过来加速了科学的发展。另外一方面,人们也为此付出了代价。比如,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由于对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与伦理之间——人胚胎干细胞研究向何处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使我们不得不在科学与道德之间作选择。治疗性克隆是如帕金森氏病、糖尿病等许多疾病的最有潜力的治疗方法。体细胞核转移是治疗性克隆关键步骤,因此治疗性克隆与克隆人只有一步之遥。科学史证明,科学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福利而不是灾难。我们不能低估人类理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2007年2月26日,中国科学院向社会发布了《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宣言基本上正确陈述了科学的理念,对于公众了解科学理念起到了正面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必须指出宣言中有部分陈述宣扬了反科学的主张,对于公众理解科学造成了负面影  相似文献   

5.
科学,在公众的心目中,曾经是崇高、神圣,又有些高不可攀。在过去的印象中,说到科学和它所要解决的问题,认为多半是与民众生活离得较远的高、精、尖的东西。诸如热核武器,宇宙飞船,基因工程,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等等,大多涉及国防,事关机密,公众难以知情、认识,科学似乎是象牙塔里的神器。这在无形中造成隔膜,给科学的普及、发展设置了某些障碍。  相似文献   

6.
2002年12月25日《中华读书报》发表了著名柯文慧的文章《对科学文化的若干认识——首届“科学文化研讨会”学术宣言》,随后网上登载了一批学者就“科学主义”的有关论题进行的争论,特别是“反科学”、“反科学主义”、“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生态危机是否归咎于科学的发展”等等。“反科学”、“反科学主义”,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不是什么新思潮。当前学者们又讨论这样的问题,对于我们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认识科学的深刻含义、理解科学精神,向公民进行科学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先进文化,有很大的相关性,也是我们《科学与无神论》一直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学者出于对人类社会负责任的态度进行科学与人类社会之间发展关系问题的讨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无论双方的论点如何,只要是摆事实、讲道理,进行一种理性的探索,就是有价值的。为此,我们想开展这方面的讨论,进行思想和学术上的交流,提供出一部分学者对此类问题的观点,以供读者了解,并欢迎大家积极提供争鸣稿件。  相似文献   

7.
“人生活不只靠饼,而是靠天主的圣言”。这是耶稣在圣经中说的一句话,意在告戒我们,在信仰的旅途上,我们应该有比较明智的生活方式: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创造生活的美好环境,让我们的生命丰富;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全面地照管好我们的灵性生命,使它更加丰盛,有活力。耶稣曾许诺:听天主的话,而实行的人,必获得永生。在生活中,用天主的话来彼此安慰扶持,彼此鼓励劝勉,会使人感到“爱”的温暖与幸福,而这正是基督徒灵修的完美表达。人愿意了解别人,也愿意被人了解。在交往中,人藉着言语将自己表达出来而给与他人,言语和答复,使…  相似文献   

8.
科学优于其他知识之处在它错误的时候。虚构的东西可以承载优秀文化,但不能当作操作手段。科学与反科学都提倡怀疑,但前者要求有根据,后者不要。在政策制定中,某一方的相关利益不应是反对或支持的理由.平衡各种主张的冲突只有依靠科学。科研结论的可靠性不是由哪个人承诺的.而是通过许多其他人验证后逐步被公众认同的。科学家承诺的是自己的成果一定可以检验。科学工作者应该使科学知识能够“凌驾”于其他知识之上。伦理只能判定事物的好与坏.而科学可以调控。政府无权禁止人们选择“愚昧、错误”的生活方式,但更无权给推销愚昧、错误主意者发职业证书!构建和发展伦理要遵循科学规律.尊重科学成果。  相似文献   

9.
1.问题的提出科学作为知识体系、研究机构、社会活动和被社会规定的组织,是在历史过程中发展的,科学认识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其社会作用的不同质。为理解当前科学的社会作用,我们需要一种科学发展的辩证理论,这一理论须解释科学与物质生活过程的内在联系,解释人对现实的合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游走于五彩斑斓的艺术花园时,我们可曾想过在那一个个艺术珍品的背后有多少科学的给养;当我们置身于科学殿堂时,思维也往往会因艺术而激发创造的灵感.科学艺术是从一个母体孕育出的姊妹花,我们不应因为二者的性格迥异就把她们各自孤立起来,无论哪一方的缺失都不会让人类幸运地享有维纳斯的断臂之美.艺术是科学的翅膀,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很多:嫦娥奔月的故事起初只是艺术家的一个臆想,但是最终却通过科学的手段实现了;《西游记》中的"千里眼"、"顺风耳"最终通过科学升级成了现在的谷歌地图和雷达.同样不能忽视的是人类只有通过科学才有可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和发展,而科学对艺术的反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艺术史上的每一次飞跃都离不开科学的推波助澜.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应该肩负起寻找艺术与科学学科之间交叉点的重任,借助科学的力量将艺术升华使其更加贴近生活.因为艺术与科学的交叉点体现着人类情感与智慧的最高境界,她们的互融、互动与互补,必将为人们生活带来更加壮丽的人文景观,为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倾注更富于人性的关怀.  相似文献   

11.
看了由《中国科学院》主办, 《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办的《科学时报》在今年8月8日发表的“科普新见”栏目中田松所写的文章——《科学的迷信与迷信的科学》 (下称  相似文献   

12.
The social sciences need to take seriously their status as divisions of biology. As such they need to recognize the central role of Darwinian processes in all the phenomena they seek to explain. An argument for this claim is formulated in terms of a small number of relatively precise premises that focus on the nature of the kinds and taxonomies of all the social sciences. The analytical taxonomies of all the social sciences are shown to require a Darwinian approach to human affairs, though not a nativist or genetically driven theory by any means. Non-genetic Darwinian processes have the fundamental role on all human affairs. I expound a general account of how Darwinian processes operate in human affairs by selecting for strategies and sets of strategies individuals and groups employ. I conclude by showing how a great deal of social science can be organized in accordance with Tinbergen’s approach to biological inquiry, an approach required by the fact that the social sciences are all divisions of biology, and in particular the studies of one particular biological species.  相似文献   

13.
神经经济学:迈向脑科学的决策科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长江  李纾 《心理科学》2007,30(2):482-484
神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神经科学技术来确定经济决策的神经机制的新兴学科。文章首先概述了神经经济学这一学科,说明了经济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与神经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并主要介绍决策与奖惩系统和情绪在神经经济学中的研究发现及相关理论。文章最后评价了神经经济学在发展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Bruno Latour is not the only scholar to reflect on his earlier contributions to science studies with some regret and resolve over climate skepticism and science denialism. Given the ascendency of merchants of doubt, should those who share Latour’s concerns join the scientists they study in circling the wagons, or is there a productive role still for science studies to question and critique scientists and scientific institutions? I argue for the latter, looking to postpositivist feminist philosophy as exemplified by Alison Wylie and Lynn Nelson, among others, as a guide. Feminist philosophers of science who ground their analysis in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scientific practice are not science’s champions nor its antagonists, but they do stand in a distinct relationship to science. If not merchants of doubt, are they scientific gadflies or perhaps in scientific loyal opposition? Though these notions can underwrite useful approaches to science studies, neither captures the distinctive interdependency and interestedness of feminist philosophers and science. I suggest that we would be better served by the notion of trustworthy science criticism, building on the analyses of trust and trustworthiness by Annette Baier, among others, attendant to the dynamics of interdependency in trust relationships.  相似文献   

15.
16.
《学海》2018,(5):59-66
潘光旦提倡的"人的科学",既是对西方自然科学过于重视知识与技术、忽视对于人生价值的反思,也是对五四运动以来唯科学主义思潮、"科玄论战"的回应。在潘光旦看来,科学是一门学问而非技术,强调理性与客观事实。只有用这样的科学研究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人,了解并合理地解决人的心理与情感等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发挥科学对于人类社会的价值。潘光旦对于优生学与性科学的研究,正是他试图推动"人的科学"的努力。这一努力在其学术生涯的后期被整合进他的"新人文思想"理论体系中,这既接续了中国传统儒学思想中的人本主义,又借鉴了西方生物学理论中重视"人"的文明资源,并在根本上构成了潘光旦反思现代科学发展、重塑科学与人文互动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7.
生命科学的发展对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医学模式的演进、诊断技术和仪器的不断创新、基因技术与全新的药物在各种复杂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外科治疗的不断演进等方面分析了生命科学与高新技术发展对医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信息生命科学不是生物学计算机化,不是生命科学,也不是生命信息科学,而是信息生命科学。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