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基础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基础的再思考袁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础?有两种迥然不同的看法: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大多数理论家都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建立在社会历史的基础上的,因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社会和历史的辩证法;不存在所谓的自然辩证法,因为自然归根到底也是一个社会的范畴。(参见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10页)以往我们的哲学教科书则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因而,自然界和物质世界才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础;社会和历史的辩证法只不过…  相似文献   

2.
捷克当代著名哲学家K·科西克于60年代初以《具体辩证法》一书奠定了自己在当代哲学论坛上的一席地位。此后,《具体辩证法》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当代人本主义哲学、20世纪非正统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等研究领域的研究者和批评者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我国,虽然近年翻译出版了《具体辩证法》一书以及国外学者评述具体辩证法的几篇文章,但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辩证法的内部对话》和《保卫马克思》为文本依托,尝试从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两条线索的辩证互动出发,探讨毛泽东《矛盾论》这一作品在黑格尔主义与反黑格尔主义之间的复调式理论立场,从而对《矛盾论》中的哲学逻辑从辩证法与本体论的意义上加以澄明。  相似文献   

4.
面对现实的探索──访黄楠森教授·本刊记者·黄楠森,男,1921生,祖籍四川富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著作有:《(哲学笔记)与辩证法》、《哲学的足迹》、《(哲学笔记)注释》(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8卷本,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3卷本...  相似文献   

5.
孙正聿 《哲学研究》2015,(3):3-10,128
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既是实践论的矛盾论,又是矛盾论的实践论。从理论性质上看,这两部著作都是实践论的认识论;从理论内容上看,这两部著作都是实践论的辩证法;从理论渊源上看,这两部著作都发挥了"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的基本思想;从现实意义上看,这两部著作都是指导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的实践智慧的辩证法或辩证法的实践智慧使得"灰色"的理论变得熠熠生辉,使得"朴素"的现实变得厚重深沉。在实践智慧中,现实活化了理论,理论照亮了现实。《实践论》《矛盾论》的"实践智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6.
高清海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下卷(以下简称《基础》)的出版,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中的重大事件。这不仅是因为《基础》是这一改革中所取得的第一项系统性成果,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已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该书遵循着客体→主体→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的形式框架,力图贯彻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统一的原则,以求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的一体化。这一特点曾被有关评论看作是该书最重要的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学习《大纲》)第四——八章唯物辩证法原理要注意领会如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杰姆逊文化阐释学的哲学基本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杰姆逊文化阐释学的哲学基本点毛崇杰一、杰姆逊的理论性格弗·杰姆逊为美国杜克大学教授,由于他致力于马克思主义阐释学与对资本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研究,被公认为当今具有深远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权威。在70—90年代间,他写出了一系列著作,如《马克思主义与形式》(1971)、《语言的牢笼》(1972)、《政治无意识》(1981)、《诊断学》(1982)、《后期马克思主义:阿多尔诺或辩证法的持久性》(1990)、《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1991)等。这些论著被译成不同文字,为杰姆逊…  相似文献   

9.
张江明著的《社会主义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一书,已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 本书紧紧地把握“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分析辩证法与认识论的关系。作者认为,认识路线同思想路线、群众路线是一致的,必须把认识路线化为实  相似文献   

10.
《哥达纲领批判》与《爱尔福特纲领批判》的核心问题是原则与现实孰轻孰重的问题。历来人们主张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现实、轻原则,并不完全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要在厘清辩证法否定性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理解。这一问题的解决,对重新理解和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根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92年2月27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在京召开了“章韶华四部哲学著作出版座谈会”与会者50余人.会上,出版社总编辑张品兴对章韶华的四本书(《我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走出哲学的误区》、《走出哲学王国后的沉思》、《需要一创造论》)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作了简要的介绍.张品兴同志说,《我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一书,是作者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进行了深入探讨的成果,书中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走出哲学的误区》提出了一个发人深醒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发自内心地坚持“唯物主义路线”.“按照辩证法办事”,结果却不由自主地一次又一次地误入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泥沼?对此,作者认为,原因固然是多方  相似文献   

12.
对人类认识系统的追踪溯源──夏甄陶主编《认识发生论》评介王锐生,程广云研究认识的起源和发生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问题中应有之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辩证法本来就应该包括认识论,辩证法与认识论是一致的。列宁早就指出,按照马克思的理解,辩证法“...  相似文献   

13.
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引领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本文阐述了卢卡奇在这部著作中对拜物教的分析,揭示了拜物教和商品社会的关系,指出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对于克服和超越拜物教的意义,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宗教产生的根源、宗教发展的动力以及宗教发挥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庄福龄  张琳 《学海》2001,33(1):15-20
张闻天在苏联于20世纪20年代末写作的《哲学战线上的当前分歧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任务》这篇哲学论文中,对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机械论者进行了批驳,从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1)批判机械论"取消哲学"的错误观点,肯定了哲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权利;(2)区分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机械论辩证法,阐述了辩证法的实质,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辩证法和逻辑的一致性;(3)批判了机械论者的"还原"论基础,批驳了哲学虚无主义;(4)从哲学党性原则的高度,指出了当时哲学战线的实质和斗争的复杂性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者所面临的任务.这篇论文鲜明地坚持哲学党性原则,坚持列宁哲学思想,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光辉.历史地评价这篇论文和张闻天同志的哲学思想,肯定它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上的历史地位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同当时理论战线的实际状况相符合的.这对于我们在跨世纪的今天坚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刻苦地钻研理论,勇敢地实践理论,反复地思考理论,坚定地推进理论,有着特别的启示和激励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迎接今年八月在黑龙江召开的全国第三次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问题学术讨论会,省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省教育学院、广州日报、《学术研究》、《现代哲学》编辑部于三月在广州联合举行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问题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四十多人以“改革、开放和搞活的辩证法”为中心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四月,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一、在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新规律中的几种观点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规律,特别是随着实践的发展提出的新规律,因为规律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必然性,认清了规律,就不仅知道事物的当前状况,而且了解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看清前途,明确方向,树立信心,以达到预期的目的。1878年,由恩格斯撰写、马克思赞同的《反杜林论》及其后的《自然辩证法》,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的三大规律,这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普遍发展规律,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一书中说:“在中国古典哲学中,张载把辩证法的规律归纳为四句话:‘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这四句话中的前三句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也同意的,但第四句马克思主义就不会这样说了。它怎么说呢?我还没有看到现成的话可以引用。照我的推测,它可能会说:‘仇必仇到底。”’方克立先生认为,冯先生这个论点对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至少是一种误解”。(参见《哲学研究)1987年第12期《全面评价冯友兰)一文)蔡仲德先生则认为,冯先生此论点对于马克思主义“既非误解,更非歪曲…  相似文献   

18.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列出了一个“应当构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的图表(《列宁全集》第38卷,第399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这个图表,实质上是列宁关于构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知识来源的研究纲要。在当代科技革命和社会主义实践  相似文献   

19.
晚期马克思主义(Late Marxism)这一术语是詹姆逊(又译杰姆逊、詹明信)在《晚期马克思主义:阿多诺,或辩证法的韧性》一书中最早提出的。晚期马克思主义的界定是与晚期资本主义的界定相一致的。詹姆逊认为,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的发展共有三个阶段:一是国家资本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出版的具有原理研究性质的著作比较少,关于辩证法原理的著作更是凤毛麟角。在这些凤毛麟角的著作中,刘森林的近著《辩证法的社会空间》(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显得非常突出:它开出了辩证法研究的新路径;打破了历史长期形成的理论瓶颈,深化了人们对辩证法特别是矛盾问题的理解。该书有以下四个特点值得一提。首先是高度的理论责任感和知难而上的理论勇气。作者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深入梳理的基础上,意识到矛盾问题处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争论的中心,正确解决这个问题既能够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