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后现代消费社会的伴生物,昆汀的暴力电影主要以游戏、娱乐为中心,它更多地追求影片的纯粹观赏性和故事中那些好玩的、有趣的东西.在力求暴力的疯狂化与消解暴力倾向的全方位展示中,以碎片、拼贴的方式将各种人物与故事串合起来,于感觉和画面所呈现的表象世界中渲染一种暴力的及时体验与戏谑色彩,在充满错位的开放体叙事中完成了对古老故事的全新讲述和对传统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西医--中医挥之不去的他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西医的论证是医学哲学与医学史研究的热点问题.后现代哲学可以为理解两种医学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本文运用后现代哲学中的"他者"观念回顾了中西医之间张力的演变,指出在整个过程中"中医"未能摆脱"西医"作为"他者"的注视.并从后现代医学的角度对这种张力的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雅克·范·多维尔是一个跨越了激荡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并走入信息社会的导演,从小生活在法国、德国文化交融之下的比利时,受其所特有的多民族文化的熏陶,其影片大多都是关于小人物在大时代里的困境,手法也不拘泥于样式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显著的后现代电影的特征。在从影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仅有寥寥四部长片作品,但他的想象力在后现代的语境下是非常具有代表性和表现力的,和当代同称为鬼才的蒂姆·伯顿、韦德·安德森和昆汀有着相似之处。当代的鬼才导演都对拼贴文化谙熟于心,对电影语言的运用天马行空,大量的致敬经典段落的迷影表达以及主题都涉及到人之生存的现状。对雅克·范多维尔电影的文本研究,我们也可以通过分析其电影的时空观剖析其后现代风格和作者特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历史进步论时下主要遇到两种思潮的挑战:一种是历史"末世论"和"终结论",另一种是后现代历史观.本文就历史进步论与这两种思潮的关系作了具体的辨析、考察.马克思的历史进步论并不是"末世论"所讲的"历史目的论"或"神话预言",而是依据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的创造性活动而确立起来的;社会进步是一个不断实现的过程,宣布"历史终结"未免荒唐.后现代历史观虽然对历史进步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但否定历史进步观的基本看法则是偏激的、片面的,科学的历史观不能没有对历史的本质、规律、发展趋向的基本把握,仅仅玩弄历史碎片只能导向历史虚无主义、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5.
正小时候去亲戚家里做客,姨妈做了一道她的拿手好菜陈皮鸭,大家都夸好吃,可我这人有点怪,既不喜欢甜食,也不吃任何家禽的皮,不管是鸡皮还是鸭皮,所以我其实并不喜欢。但是,当姨妈问我喜不喜欢的时候,我非常懂事地回答"喜欢"。于是,从此以后,只要我去姨妈家,她一准儿给我做那道菜,并且用充满期待的眼光看着我,我也只能  相似文献   

6.
电影《无名之辈》刻画了马先勇、胡广生、马嘉祺等城市"小人物"群像,揭露了小人物的现实生活状况。荒诞幽默的故事情节背后是小人物关于尊严与爱的情感诉求,通过电影中游戏化的表现、狂欢和谐仿反映了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下所展现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一场讨论会的真实记录。与会者围绕金熊奖获奖影片《白日焰火》的主题、情节、导演艺术和审美倾向等方面作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其中对影片的观念与类型、审美幻象与真实、日常生活的崇高与悲剧等理论问题展开热烈的交锋,显现了在现代和后现代理论背景下多元的批评取向。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西方伦理学代表西方伦理学史流变的最新动态,它对现代西方伦理学的超越既有突破后者的道德关怀和道德文化精神的一面,也有修正其伦理学方法论的一面.极端的后现代西方伦理学以批评和否定现代性和现代西方伦理学为主要品格,它侧重于否定和摧毁现代西方伦理学体系.温和的后现代西方伦理学以修正现代性和现代西方伦理学为主要品格,它试图重新确立西方伦理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地位.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后现代西方伦理学必须兼有"批判性"和"建设性"这两翼.  相似文献   

9.
作为当代美国最富盛名的导演之一,昆汀·塔伦蒂诺以为数不多但风格鲜明的影片在当代影坛烙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尤其是其影片中展现出了强烈的后现代风格。其影片摒弃了传统电影叙事的深度思考,对现实的审视和观照似乎并不在他的思索范围内,他就是为了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为娱乐而娱乐,为电影而电影。他影片中反常的情节结构、漫画式的叙事基调、黑色幽默式的暴力美学等都呈现出了反对权威、反对经典、反对精英主义等一系列特征,这些都是后现代主义文化所蕴含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医学的现代性遗产和后现代世界的冲突在不断加剧,导致了对医学语言理解的困境和伦理意义的丧失.后现代主义极力寻求人类理解的解释性基础,使后现代医学语言的伦理选择成为可能.在后现代语境下,医学语言的伦理应该是摆脱现代性"文化霸权"的一种诠释学的谈话,是一种境遇伦理.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齐格蒙特·鲍曼的学说被介绍到中国,但所涉多为他的社会学思想,关涉其伦理思想不够,而齐格蒙特·鲍曼"既具有说服力和启发性,又令人费解"的思想其实多为伦理思想.他的<后现代伦理学>和<生活在碎片之中--论后现代道德>以客观主义的描述方法揭示了后现代社会深刻的道德危机,却又将此归因于传统理性推崇的道德的"普遍原则",并提出本质上属于个人主义的"多元主义的解放"的道德重建主张,在中国学界产生了两面性的复杂影响.因此,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里分析齐格蒙特·鲍曼的伦理方法的得与失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华人导演李安执导的奥斯卡获奖影片<断背山>演绎了一段发生在两个男人之间长达二十年之久的动人爱情故事.在这部影片中,充满了二元对立,情感与理智,个人与社会,家庭与伦理.李安总是善于用电影镜头去表达一些电影中没有说出的东西.那些看起来不在场、边缘化或模糊不清的东西正是理解其作品意义的所在,也即作品的"症候".破解这些电影中的"症候"式镜头,我们便能探寻和阐释李安电影话语中生产与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徐子方 《学海》2005,(1):157-162
从本质上说,追求快乐是现实人生的普遍原则.然而,当我们以此来审视作为人类心态直接体现的文学时,却发现快乐原则在许多场合并未起作用,文学家们大都在尽情抒发着人生的悲愤和幽怨,甚至有人把悲感作为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之所以今天还值得我们重视,是因为它们不仅关联到我国古代"以悲为美"的悲怨文学母题,而且深刻地影响到整个民族的心理趋向,同时也为我们观察世界文学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4.
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在现代西方进行了尖锐对峙与激烈争鸣,但在后现代西方进行了富有戏剧性的融合.分析西方元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之间的现代争鸣和后现代融合,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伦理学在现代和后现代的发展轨迹,而且能够为我们认识伦理学的学科性质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无厘头"电影现在仍然受到港台、大陆青少年的热捧,它十分突出地彰显了诸如解构、荒诞、狂欢等后现代美学的特征,亦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和叙述手法为大众欣赏和接受。  相似文献   

16.
现代的终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文明自发端时起就有对现代性的批判、对科学的批判和对文明的批判如影随形地相生相伴.可是,这些疑虑并不能改变事物的进程.但它们还是一再对进步的人道化起到作用的.只是最近几十年来,一种对现代的严肃反思才开始出现.之所以说它严肃,首先是因为它在原则上不是质疑现代,而是意识到我们有哪些东西要归功于现代.的确,这种"后现代的"思维甚至要去捍卫现代的成就,反抗现代某种自我扬弃的倾向.当然,这种后现代的思维摆脱了仅仅利用现代本身的概念和范畴去反思现代这样一种束缚.它相信,现代的成就只有在未来才能得到拯救,如果这些成就较之现代更为深入地扎根于人类天性之中的话,而这是现代无意做到也无法做到的.  相似文献   

17.
责任概念本身具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随着西方现代性的发展,西方责任伦理思想产生了"习俗伦理责任"、"类理性责任"与"道德责任"三种责任形态的变迁.在传统社会里,人的责任是个人对自己所在社会结构的习俗伦理责任.现代社会里的责任为个人基于主体外在自由的类理性责任.后现代社会里的责任为个人基于主体意志(内在)自由的道德责任.后现代社会的个体化使得责任解除了外在结构的要求,走向了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哲学文化生态模式的理论特质及后现代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与全球范围内对环境与生态危机的深入反省密切相关,中国哲学的"生态意蕴"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拟对中国哲学所蕴涵的"文化生态模式"的基本理论特质予以探讨,并进而申论其"后现代意义".这里所谓"文化生态",是指由构成文化系统的诸内、外在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关系."文化生态模式"则是指维护文化生态生存、绵延的根本律则与运行机理.而之所以探讨中国哲学文化生态模式的"后现代意义",主要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凸显其对寻求"现代之后"人类文化更为健康的存在形态所可能有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仰海峰 《学海》2004,(6):205-206
在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史上,1968年的"红色风暴"似乎构成了一道分水岭.在这一次"革命"的冲击之后,现代资本主义大跨步地进入到了全球化时代,以其无法控制、令人心醉的资本逻辑,将一切都纳入到了这个体系之中.一切真正具有"革命"意义的冲击,都开始变化为抵抗的话语政治,在思想史上,这就是从极具批判性的法兰克福学派转向后现代思潮.这实际上给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后革命氛围中,如何面对全球资本主义?我们是再次回到海德格尔式的形而上学,还是从马克思思想深处,经过一些重要的理论中介,寻求社会批判理论的新的基点?胡大平的近著<后革命氛与全球资本主义>,通过对晚期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德里克的研究,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母亲做乳腺癌手术那年。我正在离家很远的一座城市上大学。姨妈电话打来,告知我母亲住院,让我速回。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赶到医院时,母亲静静地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像是熟睡一般。不知怎么,我的眼泪开始止不住地往下淌。我问陪伴在病榻前的姨妈,妈妈得了什么病?姨妈把我拉出病房,说,你先别激动,她……她得了乳腺癌,刚动手术切除了。医生说切除后就可以控制癌细胞的扩散了……任凭姨妈怎么安慰,我的眼泪淌得更厉害了。我可怜的母亲。父亲刚刚去世两年,为什么上天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