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督教会有三个重要的节日: 圣诞节、受难节和复活节。每逢这三个节日教会都要进行隆重的庆祝和纪念活动。基督的复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之一,基督教认为,没有基督的复活也就没有基督教今天的“主日礼拜”。有人说复活节和圣诞节一样重要,没有复活节,那圣诞节的意义也就失去了一半,所以有人认为复活节是基督教最重要的节期。根据《圣经》记载,耶稣基督被门徒犹大出卖,继而被带上法庭,并在星期五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日落前,基督的门徒将基督的身体安葬在一个墓穴内。星期日早上,当人们再次去基督的墓穴时,发现耶稣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了。自此,…  相似文献   

2.
经文:路24:1—9"他不在这里,已经复活了。"基督教有三个重要的节日——圣诞节、受难节、复活节。每逢这三个节日教会都要进行庆祝和纪念。有人说,复活节不重要,还是圣诞节重要一些。其实,复活节和圣诞节一样重要,没有复活节,那圣诞节的意义也就失去了一半。如果说只有耶稣的降生、受难,而没有复活,那我们基督徒信仰的福音就不全备。所以,在基督教信仰中,复活节占的地位可以说是高过所有节期的。复活节代表重生和希望,是充满喜乐的时刻,因为基督已复活。神学家奥古斯丁说:"主复活之  相似文献   

3.
编者的话     
《天风》2003,(5):1-1
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的一个不变命题,即是同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丁主教明确的命题,实际上也是让我们重新进入到圣经.教会。神学等层面去不断地以时代所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去思考。当我们因着“复活的生命永不朽坏”、“马大伺候主”等讲章来回应此命题时,我们看到,复活使我们被主改变而有主生命,成为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的人。在信仰生活中学会像“马大伺候主”,就是从她身上见证主耶稣作众人之仆,服事众人的确据。因为“真正的信仰在生命被主改变的那一刻”,则注定要让基督徒生命焕然一新,并最终活出基督新生的样式。  相似文献   

4.
《天风》2017,(3):12-13
2017年的复活节已临近,中国信徒如何过好复活节,借此增长灵命,造就教会?这是本期议题的主要内容。许多信徒很重视圣诞节,却淡忘了复活节,但圣经教导我们,“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的信心也是枉然”。  相似文献   

5.
黄金斌 《天风》2003,(8):28-28
在我们基督徒看来,主耶稣基督的复活既不是神话,也不是传说;不仅是可能的事情,而且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基督已经复活了。那么到底复活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信息呢?第一、希望的信息 对于基督徒来说,从跟随主的那一刻起,复活就成了我们信仰的一部分,甚至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没有基督的复活就没有我们将来的复活。 基督的复活带给我们希  相似文献   

6.
徐晓鸿 《天风》2005,(6):8-10
经文:约20:19—31 每年的复活节,教会的传道人都会传讲“基督复活”的信息,似乎只有在复活节,我们才想到“基督复活了”;只有在复活节,我们才唱有关基督复活的赞美诗,我想这是很不够的。早在使徒时代的教会, 使徒宣道的核心问题就是见证基督的复活。使徒保罗在他致哥林多教  相似文献   

7.
基督徒信仰最显著的特色,不仅仅建基于教义和教理上,而是建立在这位使人类生命彻底改变的历史人物基督耶稣身上。礻也不单在历史中生活过,就是今天仍生活在我们中间,而教会即是因着耶稣的复活,而对礻也产生独特的信仰。通过基督的复活,使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天主的确临在人间,倘若基督没有复活,那礻也在世的宣讲及行动就没有意义。而我们所信仰的教会与其他人手所建立的宗教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再看看在基督当时被钉死时,门徒那种沮丧的心情;与其目睹基督复活,在他们面前出现,他们那种兴奋,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以及他们相互报道基督复活讯息的…  相似文献   

8.
尽管雨不停地下着,道路泥泞,但四乡的教友还是穿着节日的盛装,喜气洋洋,络绎不绝地从城区、郊区和外县涌向市内赶望弥撒,领受圣事,以满四规。耶稣复活节是圣教会最大的节日之一。耶稣的复活是我们信仰的基础。圣保禄宗徒讲的很明确:“假如基督没有复活,那么我们的宣讲便是假的,你们的信仰也就成了空的”(格前十五、14)。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在一个小教堂看到一副对联:信主瞻礼乃明入永生之门,奉教守规方知得常生有路。仔细揣摩品味,觉得对联未能准确反映我们天主教的信仰。瞻礼是我们藉圣教会礼仪向天主忏悔并奉献我们的祈祷、感恩和赞美,仅是信主敬主的一个方面,而我们的信仰根基是信天主的羔羊、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救赎和死而复活,是信非经他的道路、真理、生命,谁也不能到父(即永生)那里去。基督是爱、怜悯、宽容与谦卑,基督教导我们放弃旧我、悔改更新。倘若不能拒绝诱惑和犯罪,不能或不愿悔  相似文献   

10.
许月恩 《天风》2006,(13):6-7
生命是事奉的基础,事奉则是生命的发展。如果没有生命,就谈不上事奉;我们不是为工作而工作,乃是照着神的心意而工作。我们不能活在工作里,乃是活在基督的生命里。因此,不要注重外面的工作,过于里面基督的生命。真正的事奉、真正的供应、乃在生命里。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20,(6)
正5.结束即开始,否终则泰来,因信仰是带来盼望的信仰首先,信仰的希望之源是上帝,因基督从十字架的死亡中复活;希望指向的,是死人的复活、更新的生命、爱和正义的实现,"只有追随从受难中、从遭上帝离弃的死亡与坟墓中复活的基督,才能见到真正的希望"。其次,基督的信仰本来就是从对未来的思考出发的,而那未来的终点又必然是希望的起点。所以,基督信仰就是希望,是参与对当下困难的克服和改变,就是从基督的死而复活中得到真实的理想,并追求基督所应许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高英 《天风》2007,(13):24-26
今天是我们金陵全院师生纪念耶稣基督复活的主日,我愿透过圣经的话语,和大家分享耶稣在世上所预言的天国来临和耶稣再临的信息所带给我们的启示。2000年前,耶稣在离世升天时,曾向门徒应许自己很快就要再来(太10:23),耶稣再来的盼望,就成为基督教的重要信仰告白,也是我们教会所宣讲的重要信息之一,尤其成为纪念复活节时讲台分享的信息。基督再来的信息是基督徒盼  相似文献   

13.
刘红海 《天风》2002,(5):24-25
基督是教会的元首,如何在恩主的带领下活出信仰基督的生命,必须要有正确的信仰引导."端正我们的信仰"向今日基督徒提出一个实际的问题。面对主所赐予我们的大使命,怎样去完成.必须在处境中思考。"山村小明灯"给我们展现一所普通的农村教会在处境中见证福音的成功例子。 "让我重新认识三自"是一位海外赤子.经过海外信仰生活的实践.深感中国教会走"自治、自养.自传"道路的正确。河南许昌诚德残疾儿童康复中心.为社会办实事.使残障儿童找到了自己的家。  相似文献   

14.
神迹与记号     
沈承恩 《天风》2002,(6):4-6
信耶稣不是因他会行神迹,乃因他有永生之道。通过神迹认识上帝,是信仰的初级阶段,我们应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进入更完全的地步,不要把心思专注在神迹上,而是要谨守遵行上帝的话,完全降服在上帝面前。在生活和侍奉上都要圣洁,宁可没有爱情不能没有圣洁;宁可没有钱财不能没有生命;宁可没有权力不能没有权柄;且莫张狂,谦卑跟随主。  相似文献   

15.
由基督走向生活,由生活走向基督迦南圣教会的信仰告诉我们,爱基督、爱人类、爱社会、爱国家是一个基督徒应负的责任和最基本的要求。我们的灵性生命和精神生活有赖基督的护佑和恩赐;反过来,我们为信仰,为人类、为社会、为国家而工作、服务和奉献便是对基督、对世界的...  相似文献   

16.
复活节是基督守教的重要节日,是为纪念耶稣基督死而复活设立的。根据教会的传统,每年春分第一次月圆后的第一个主日为“复活节”。各地基督教公在复活节这一天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今年的复活节为3月27日,本版图片反映的是北京天主教教友在复活节关后举行的部分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17.
弥撒圣祭     
天主教教理告诉我们,基督的圣体圣血是基督徒信仰生活的泉源与高峰,因为藉领受基督的体血,基督徒不但能与天主的生命相通、分享他的生命,而且还能与天主的全体子民共融合一。因此说,基督的体血是天主在基督内圣化信友的高峰,也是信友在圣神内敬拜基督,藉基督敬拜天父的高峰,同时,基督的体血也是教会赖以存在与合一的有效标记。  相似文献   

18.
生命的追问     
生命的追问勒依喧嚣纷扰的人间每一个人需要有健全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来之不易的生命需要上主的呵护。而人生观的取向须与生命意义协调。对于生命的价值、意义,大凡信仰基督的人,与那些未认识基督的人是截然不同的。我生长在教友家庭,记得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你为何生在...  相似文献   

19.
基督复活的重要性我们既然传报了基督已由死者中复活了,怎么你们中还有人说:死人复活是没有的事呢?假如死人复活是没有的事,基督也就没有复活;假如基督没有复活,那么,我们的宣讲便是空的,你们的信仰也是空的。此外,如果死人真不复活,我们还被视为天主的假证人,...  相似文献   

20.
靖久玮 《天风》2004,(4):8-9
经文:路24:1—12;林前15:3—7,20—22 基督教有两大重要的节期,一个是圣诞节,另一个就是复活节。但从信仰的意义上说,复活节的意义是极为重要的。圣诞节之所以成为普天同庆的节日,还是在于耶稣的复活。如果耶稣没有复活,耶稣字架上的主耶稣基督已经复活了,这是圣经预言的应验,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每一个基督徒对此深信不疑。但也有关于主耶稣复活之事的一些错误说法: 1、有人说,是耶稣的门徒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