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2016,(5)
正第二章南山律宗之教一、什么是南山律宗(一)释名南山律宗是由曾居终南山的唐朝道宣律师基于"四分律",融摄其他小乘律部和大乘教理而契合汉地机缘开显创立,以戒律作为主要诠解内容,以持戒作为主要修行方式,而兼行进修定慧六度以得解脱成佛的佛教宗派。"南山",是终南山(地处陕西省秦岭)的简称。因道宣律师在此撰写著作,研弘戒律,后人便尊称  相似文献   

2.
本相 《法音》2000,(1):28-30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了隋唐,以其崭新的风貌繁荣昌盛起来,形成了天台、华严、禅、净、密、律等中国式的佛教宗派。这些宗派大多在福建流行过,唐道宣律师所创的南山律宗就是其中之一。现将律宗在福建的弘扬,分三个时期略作介绍。一、兴盛时期律宗从中原向南传播而进入福建后,在沿海一带得到迅速流行和发展,并逐步向闽北、闽西内地渗透,一直延续至宋,尤以唐代最为鼎盛。弘律名僧辈出是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在唐代,象宣一、志彦、弘则等律师就赫赫有名。据志书载,宣一律师不但精通《四分律》,而且躬履力行。…  相似文献   

3.
律宗是以研习和修持戒律为主的中国佛教宗派。其实际创始人是唐代高僧道宣。因道宣常住终南山,因而此宗又称南山律宗,或南山宗。又因此宗所依之律为五部律中的《四分律》,故亦称四分律宗。  相似文献   

4.
一夫 《佛教文化》2009,(5):26-28
公元1世纪,佛教形成了大乘、小乘两大派别。大乘传入我国后,又分为三论宗、净土宗、律宗、法相宗、密宗、天台宗、华严宗。前五宗来自天竺(今印度),后两宗为我国僧人所创。南北朝萧梁天监(502—519)年间,南天竺僧人菩提达摩来我国创立禅宗,从此禅宗作为主要宗派在我国流传,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达摩后传法慧可,  相似文献   

5.
隋唐是中国佛教的成熟时期,同时也是中国佛教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作为其标志是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慈恩宗、净土宗、律宗、密宗和禅宗八个中国式的大乘佛教宗派同时并立,交相辉映。佛教史上称之为“八宗分立”。华严宗则是其中影响深远的一个宗派。僻处东南沿海的福建,华严宗的流传情况又如何的呢?以下就此作一番阐述。  相似文献   

6.
湛如 《中国宗教》2020,(2):78-80
天台宗是汉传佛教较早成立的宗派,主张止观双运、教观总持,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有效尝试,而长安西明寺是玄奘法师自印度归来居住过的重要道场。西明寺与天台宗的谱系传承及相互关联,是了解中古时期佛教中国化进程中有益路径。一、西明寺律学传承西明寺律宗之传承,始自道宣,为《四分律》无疑,但其后继之人模糊不清。道宣之后,多有人前来学习瞻仰遗迹。道宣同时代的律师,在西明寺中还有数位,道世为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7.
普仁 《法音》2010,(7):42-46
<正>佛陀在入灭时强调,佛灭度后,要以戒为师。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来,正是在"以戒为师"精神的指引下,才得以绵延传承,发扬光大。佛教在中国形成的八大宗派,有很多修行法门,就律宗而言,虽然没有一个  相似文献   

8.
在隋唐之际,佛教在中国进入鼎盛期,出现了天台、法相、律宗、禅宗等中国佛教宗派。《宁玛教派源流》提及吉祥狮子早年参究禅法,所以应为禅僧。因此他所传授的大圆满法中,有许多与禅法的相似之处也就不足为奇了。宁玛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与噶举、萨迦、格鲁并列为四大传承之一,而其历史最为悠久。  相似文献   

9.
在敦煌文献中保存有多件六朝时期撰作的佛教律抄,作出年代从5世纪下半期到6世纪。这些律抄先有题作“三部律抄”的,主要抄撮《十诵律》《摩诃僧祇律》《四分律》三部律典而成,之后又纳入《五分律》和其他翻译的律论,扩充文本内容,发展成《四部律并论要用抄》,在僧团中广泛传播。律抄的出现,主要是因为5世纪上半期几部广律的先后传译,为了会通几种分属不同部派的律典。它标志着一种中国式佛教律仪实践的形成,对六朝之后中国佛教戒律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佛教传入中国初期,龟兹和焉耆曾起过中介作用。鸠摩罗什前,龟兹佛教已进入前期鼎盛,此时统治龟兹的是小乘律。鸠摩罗什学问由小乘转为大乘,是其一生极为重要的关头,这期间,龟兹戒律也转为大乘,此为罗什影响所致。在说服其师归依大乘后,罗什渐“道流西域,名被东国”。鸠摩罗什后,龟兹和焉耆两地的佛教依然兴盛,只是龟兹已渐转为小乘律天下了。鸠摩罗什曾非常向往中原,后来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中国。  相似文献   

11.
佛法自东汉传到中国以后,经过两晋、南北朝到隋唐时代,佛经翻译事业大大发展起来。高僧大德们各本独立创新精神,对教义的研究和弘扬,大有百家争鸣气象;各种宗派先后形成,可以说隋唐三百余年间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佛教宗派大致分为大乘八宗(净土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禅宗、律宗、密宗、)、小乘二宗(成实宗、俱舍宗),合称为佛教十宗。净土经教,东汉时即传来我国,所以净土宗成立最早。现在,谈谈净土宗在中国弘传的历史。净土宗所正依的根本经典,有三经一论。三经就是:一、《无量寿经》,主要是说明阿弥陀佛在因地发四十八种愿及成佛后国土庄严,摄受念佛众生三辈往生等事。二、《观无量寿佛经》,主要是说明净业三福、十六种观、九品往生事及是心作佛、是心是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92,(8)
佛教自六世纪传入日本以后,经过奈良时代(710~785)、平安时代(794~1192)以至镰仓时代(1192~1380),前后约七百年间,产生了许多宗派。奈良时代有三论、法相、华严、律宗、成实、俱舍六宗,称为“南都六宗”;汉文大藏经亦在此时期传入日本。平安时代初期有天台、真言二宗,称为“平安二宗”;以上八宗,主要为当时日本贵族上层社会所信仰。到了镰仓时代,禅宗、净土宗、日莲宗相继兴起,佛教始流行于日本民间。佛教传入日本后,与日本传统文化结合,获得了新的发展,形成了一些氏族化的宗派。在历史上,佛教对日本文化发生过重大影响,直到今天,佛教在日本社会上仍有相当大的势力。为了方便了解日本佛教,现将日本佛教的主要宗派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佛教宗派唐代五台山佛教宗派是继隋代佛教组织异说的趋势发展来的。隋代时候,五台山佛教就有了一批潜心研究佛学、擅长宣讲经论的法师。入唐之后,又受到唐代诸帝的大力扶植和护法宰相王缙、裴休的精心培育。遂使五台山佛教的经济、文化相当发达,高僧大德人材辈出,著名宗师云集台山,开辟道场,讲经说法,弘扬本宗思想,建立本宗基地。于是,唐代五台山佛教就有了唯识宗、律宗、华严宗、净土宗、密宗、天台宗和禅宗等中国佛教宗派。  相似文献   

14.
嵩山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的禅宗祖庭,也是中国佛教律宗的祖庭。早期律学传播过程中贡献最著者应首推北魏时曾任少林寺住持的慧光律师。《四分律》于姚秦弘始十年(408年)译出后一直未曾广弘,从北魏道覆律师继承法聪,作科文式的《律疏》四卷以后,才打开研习  相似文献   

15.
杨航 《中国宗教》2018,(6):60-61
《大智度论》与中国宗派佛教思想的对比研究,对于比较中印佛学的特质,以及理解二者的相同相异,可以提供很多借鉴,对于佛教中国化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继续深入探讨。一众所周知,印度没有类似中国的宗派佛教。佛陀涅槃后,印度佛教只是在传承的历史上大致形成部派佛教、中观佛教、唯识佛教以及秘密佛教各个时期。对于佛教经典,特别是在后期大乘佛教成为主流之后,各个时期的佛教都没有过多的偏倚。在印度,佛教就是遵奉佛陀教法的学说,并没有在内部形成相对独立化的“宗旨”。然而,大乘佛教理论的复杂性,导致修行者无法轻易把握所有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唐招提寺,是日本律宗总本山,也是南都(奈良)七大寺之一,别称唐律招提寺。位于奈良市郊外五条叮,占地面积约七公顷。天平宝字三年(759)由我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创建。一、鉴真和尚与日本律家公元九世纪以前,中国佛教各宗派相继传人日本,流行于上层社会,并形成了?..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16,(12)
正律宗是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之一,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及丛林修学规范都有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之中,有的祖庭能够保持其影响力和地位而长期不衰,有的祖庭在经历过低落暗淡之后能够出现"中兴",有的祖庭可能会演变成其他宗派的重要寺院,也有的祖庭因为多种原因而消失了。但是,它们在律宗形成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戒体指受戒者纳受戒法于心中而生防非止恶的精神功能,在性质上有色法、心法及非色非心法之区分。戒体论完成于中国佛教律宗,南山律宗道宣以戒体诸义作为其判教的依据,归戒体为唯识学中的“种子”。在对种子戒体的形成、所依、功用等论述中,道宣阐述了其独具特色的“摄小归大”律学思想,以种子戒体作为会通小乘戒律与大乘思想的根据。  相似文献   

19.
律宗是以研持戒律为主的一个佛教宗派。所谓戒律,就是佛教徒必须遵守的“防非止恶”的条文。早在曹魏嘉平二年(252),中天竺僧人昙柯迦罗在洛阳白马寺译出《僧戒心》及《四分羯摩》两种戒本,是为戒律传入中国之始。相传,朱士行就是依照这一戒法而受的比丘戒,遂成为中国的第一个真正僧人。戒律分为正持门和作持门。正持门是“诸恶莫作”之义,谓禁恶防非的行为。作持门是“众善奉行”之义,谓应作的合法行为。但是,普通戒本,只有正持门,所以,要想作积极的修行,就得依靠广律。广律有四律五论,所谓四律,是指萨婆多部的《十诵律…  相似文献   

20.
张燕 《中国宗教》2021,(2):56-57
中唐以后,随着中国化的佛教宗派——禅宗的影响逐渐扩大,"悦禅之风"不但在佛教僧人中广为盛行,在文人士大夫阶层也流传甚广。到了宋代,禅宗和净土宗更是成为当时佛教的主流宗派。在此阶段,佛教与中国传统的儒家、道教文化进一步融合,极大推进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