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蒙元时期基督教第二次传入中国内地,从西北和蒙古少数民族地区,元大都周围,直到江浙及福建沿海,传播范围较广。聂思脱里派在中国有西京(今山西大同)、汗八里(即大都,今北京)、可失哈尔(今新疆喀什)、唐兀(今宁夏)四个教区;方济各会在大都设总主教,在泉州设分主教。但是元朝灭亡后,基督教与佛教在唐武宗灭佛后一样很快湮灭了。本文从基督教群体太小、未能走向中国化、在高层中缺少支持、内部教派之争和与其他宗教的争斗五个方面探讨其原因。  相似文献   

2.
景教是我国唐朝时传入的基督教一支,曾受到唐太宗、高宗和玄宗等5位皇帝的优渥礼待,因之在中国得到了传播与发展,达到所谓“法流十道”,“寺满百城”的兴旺阶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景教在内地传播了200年后,唐武宗会昌灭佛时惨遭殃及直至元朝时,又卷土重来。17世纪《大秦景教碑》在西安出土,对景教的研究随即展开,国内外学界有不少人参  相似文献   

3.
建于公元857年的唐代佛教建筑佛光寺是中国现存最古的唐代建筑之一。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部,五台山南台外围的佛光山中。据傅熹年先生介绍佛光寺是北魏以来的名刹,属于有寺额的正式寺院,是会昌灭法时拆除的四千六百余寺之一,现存寺殿是灭法后重建的。(张钦楠著《中国古代建筑师》126页)历史背景:佛光寺始创于北魏孝文帝年间(471—499年)。北魏皇室尊崇佛教,在开凿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同时又在五  相似文献   

4.
正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20年11月摩尼教是公元3世纪由摩尼在波斯创立的世界性宗教。摩尼死后,摩尼教传入中国,并在公元8—9世纪因受回鹘崇奉而得到广泛传播。唐武宗会昌灭法后,摩尼教在国内受到沉重打击,在呼禄法师带领下逃往福建,此后逐渐吸收中国的本土宗教,在民间继续存在,因其后续缺乏清晰的记载而使人们对其的理解受限,并认为摩尼教已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  相似文献   

5.
正泉州素有"宗教博物馆"之称,多种宗教在此地进行思想的融汇实乃世界一大奇观。东西方文明在此汇聚、接触、融合,构成了泉州独特的宗教文化氛围,更是留下众多宗教艺术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及宗教中国化的重要借鉴。景教,是基督宗教聂斯脱利派在唐代的称呼,经由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唐太宗时期曾盛极一时,有"法流十道,寺满百城"之景象。唐武宗时期,会昌灭佛,所有的宗教都受到牵连,景教几  相似文献   

6.
佛教史上把会昌年间唐武宗灭佛的事件称为“会昌法难”。对这一事件,大多数人是通过新旧《唐书》、《资治通鉴》这些正统史书了解的。从这些史书的记载中,人们可以透过拆毁寺舍与还俗僧尼的长串数字,感到这一事件的巨大规模与声势,并通过皇帝的诏书,知道废佛与国计民生的严重关系。然而,这一事件是怎样进行的,内在  相似文献   

7.
《法音》1989,(2)
释迦牟尼佛生于公元前565年,灭于公元前486年(一般传说为544年),年八十岁。公元前530年,他35岁,是年成道。佛成道后,经过四十九日到鹿野苑,第一次为五比丘说法,开始讲苦、集、灭、道四谛,谓之初转法轮。第二次讲“四谛”在人生实践中的意义,即苦应知、集应断、灭应证、道应修,谓之二转法轮。第三次讲佛  相似文献   

8.
徐灵府,号默希子,钱塘天目山人,“通儒学,无意于名利。”关于他的生卒时问,今天所见到的历史文献资料中皆无具体的记载,仅能推测出他大约的生存年代。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所言,徐灵府在唐武宗会吕初曾被征诏,但因“衰槁”而“免命”。  相似文献   

9.
略说三宝义     
佛陀在菩提树下成等正觉以后,前往波罗捺斯城外鹿野苑,为先时捨佛而来这里修苦行的阿若(忄乔)陈如、额鞞、跋提、十力迦叶和摩男俱利五个侍者,说苦、集、灭、道四谛法门;五人听法以后,漏尽意解,成阿罗汉。于是世间开始有了三宝:佛陀是佛宝,四谛法理为法宝,五阿罗汉是僧宝。  相似文献   

10.
江鸟 《天风》1996,(12)
《天风》第10期,发表了“踏着历史的足迹”一文,报道了伊拉克东方教会主教斯里瓦的访问,拜读后觉得有一处值得商榷的地方。作者把唐武宗和武则天搞混了。武则天是唐高宗帝后,690—705年在位,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她对景教虽无好感,亦无迫害。唐武宗,名李炎,  相似文献   

11.
五台吟     
佛教从来有丰功,问题不在金银铜。倘使帝王灭法尽,神洲未必减哀鸿。轮回业报系心牢,世上何人为不肖?若论众生皆平等,人性无如佛性高。钨片镇痛安神经,良医施之自可行,文殊道场千旺旷,大事因缘应思深。一九八六年十月二+五日于武汉东湖行吟阁 (责任编辑姚乃文)五台吟@王世安~~  相似文献   

12.
正浙江地区遗存下来的七佛塔与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宋代僧塔同源而异流,虽然同属宋代五轮塔形制,但风格迥异。本文将从造型和纹饰两方面分析、总结两地五轮塔的风格特点,以及形成各自特点的宗教文化背景。中国汉地的五轮塔起源于唐代密宗(史称唐密),密宗在唐代一度兴盛,但经唐武宗"灭佛"及唐末的战乱后,唐密趋于衰微并最终失传。唐密的咒语、法器、仪轨等逐渐融入其他佛教宗派之中,五轮塔为其他佛教宗派所继承、流传。  相似文献   

13.
唐思鹏 《法音》2003,(9):10-19
二、无著时代唯识学的再出现与再建立唯识学虽出自佛陀所说的根本圣典———方广诸经,但真正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成为印度佛教思想的主流,则是在佛陀灭度后一千年左右,由慈氏、无著、世亲三位菩萨的大力推阐和弘扬才得以实现,这中间既经过了部派佛教时代,也经过了中观学派时代。(一)部派佛教的出现部派佛教的出现,是在佛陀灭度后大约一百年左右(公元前370年前后),因大天比丘提出“五事”,后称“大天五事”,便酿成教团之争,遂致分裂成上座部与大众部。大天比丘是印度佛教大众部的始祖,“五事”是指大天在教义上的五种主张。依《异部宗轮…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91,(6)
有为是相,无为是体,这一观念,唐宋以后,广泛地深入在我国佛教界的心目中,毫无疑问似的认为:无为和真如,是相等同的,同一所指的名称。法相宗的百法中,有六无为法:一虚空无为,二择灭无为,三非择灭无为,四不动无为,五想受灭无为,六真如无为。但因法相宗的衰落,典籍散佚,正义淹没,也沿袭认为六无为法都即是真如。如明代的憨山大师的《百法明门论》,  相似文献   

15.
李超 《佛教文化》2013,(1):102-109
灵岩寺:建筑比时间更久坐落于泰山西北麓的灵岩寺尽管行政归属于济南市,但在地理特征和文化形态上,这座始建于东晋的古老寺院,几乎见证了泰山佛教文化发展完整的脉络。灵岩寺在唐代之时,与浙江天台国清寺、江苏南京栖霞寺、湖北江陵玉泉寺,同为天下寺院“四绝”,而它在唐武宗时也难免于灭法的命运。寺院走过了1600多年的岁月,几度沉浮之后,灵岩寺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底蕴以古建筑遗存的方式呈现于世人面前。灵岩寺早期的建筑多已不存,从现在寺院内所发掘出的遗迹可见当时宏大的建筑基础。有些尚未发掘,所见多为宋代以后所建。这里仍然保留着完好的佛像雕塑、石刻和墓塔等,可以说灵岩寺是一部中国佛教文化建筑艺术史。  相似文献   

16.
自公元420年宋朝建立,至公元589年陈亡于隋,中国南方先后经历了宋(420—478)、齐(479—501)、梁(502—556)、陈(557—589)四个朝代,史称南朝。与此同时,在中国的北方先后经历了北魏、东魏、西魏和北齐、北周五代政权,统称为北朝。北周大定元年(581)隋灭北周,隋开皇九年(589)隋灭南朝陈,结束了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局面。由于南北政权的长期对峙,加之自  相似文献   

17.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不同的知识在人脑中的衰征是不同的。知觉性知识(perception-basedknowledge)的表征形式如何,心理学家一般的观点是:诸如图像之类的知识采用的是空间表征法,而象文字这种具有先后顺序特征的知识则采用线性表征法(Linear-representation)。这种观点主要是从Santa 的实验研究(1977)中总结得出的。Santa 的  相似文献   

18.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是一部针对学道未备、道德未充的弟子的葬仪文本,被后世称为“五炼生尸之法”,其背后就是作为个人修炼方法的五芽法。本文将结合唐、宋、元的多部道教仪式文本,通过五炼生尸斋和师友命过斋,追溯五芽法、五炼生尸之法,以及道教炼度仪式中的五芽炼,展现早期道教的个人修炼技术在后世度亡仪式中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7,(6)
<正>三、实法宗的无作戒观一切有部认为,无作戒同作戒一样,可归入色法。但是无作戒不是普通的色法,具有相当独特的性质。以下从五个方面依次介绍。(一)以有为、无为分类,无作戒具有生、住、异、灭四相,故属于有为法。[244](二)在色法、心法和心不相应行法三聚之中,无作戒应属色法。南山律总结了如下三个理由:1.戒体具有损益的性质。例如持守善戒,则恶法减少而善法增加,戒体得到肥充;违犯善戒,则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中国古代著名的盐业生产基地齐地是一个变化的、不断扩展的概念。西周至春秋早期,齐国的地域范围尚不大。齐襄公五年(前693年)"齐师迁纪郱、鄑、郚"(《春秋·庄公元年》)和齐襄公八年(前690年)逼迫"纪侯大去其国"(《春秋·庄公四年》)后,纪国的北部沿海地区成为齐国领土。据《国语·齐语》,齐桓公时齐"地南至于陶(岱)阴,西至于济,北至于河,东至于纪酅"。齐灵公十五年(前567年)齐灭莱后,整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