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院肇始于唐,兴于宋,在明清得到了大力的推广与普及,作为文化的载体,是一种不同于官学与私学具有特殊意义的教育机构。不仅对中国文明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还对我国教育、建筑、藏书、园林、民俗的培植等发展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史料结合案例的方式,对书院发展的概况、书院文化对书院园林影响、关中地区书院独具的园林艺术特色以及传统书院园林对现代大学校园营建的启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力图重拾历史,将这块文化瑰宝重新带给人们,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试述宋代书院文化与佛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宋代书院教育家受佛教影响说起 ,对书院的教育、供祀、选址等情况进行分析 ,认为宋代的书院文化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仪式崇拜与文化传播--古代书院祭祀的社会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书院研究注重于其教学、藏书功能方面,而对于祭祀活动及其社会意义,缺乏必要的关照。书院并非单纯的教学组织,应该是具有多重功能的社会组织。书院祭祀仪式中的符号崇拜和符号消费,展现了书院在传播社会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书院祭祀所体现的文化载体功能,表明了它作为社会组织在文化传播活动中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4.
《原道》2015,(4)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日益升温,传统书院研究和当代重建也渐成热点。为澄清有关书院文化的若干基本问题,更好地指导当代书院重建,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书院学会会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教授,并将访谈稿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书院是我国古代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教育机构,是千百年来传播文化、孕育思想的学术平台。据史料记载,江西书院曾有近千所,占中国古代书院总数三分之一,可见其散布广泛。而且江西书院始建时间早,历朝多且影响大,有名列古代中国四大书院之首奠定书院教育规章制度基础的白鹿洞书院,有首创学术自由争辩之"鹅湖之会"的鹅湖书院,有培育了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白鹭洲书院,还有陆九渊的象山书院……书院的发展必然促使其建筑的兴盛。书院建筑是书院文化的载体,与之相应的建筑美术装饰图案则是构成古代建筑艺术风格的重要元素。书院的建筑装饰作为书院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书院人文内涵的外在表现,不但能提升书院的文化底蕴,还能强化它的精神功能。江西书院在历史上的地位,首推白鹿洞书院。以白鹿洞书院为代表,希望能一窥江西书院建筑美术装饰的造型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从乡村振兴背景出发,概述了书院的发展历程以及传统书院现存的问题,从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元素等方面分析了高步书屋对侗族传统建筑的传承与创新,以推进乡村书院转型,使其满足现代社会需求,打造全新的书院文化。  相似文献   

7.
江西是我国书院建筑最为广泛的省份之一,也是传统书院文化最为盛行的省份之一。书院作为中国传统教育机构或者说教育场所,在建筑形态上有着非常明显的个性,象征图像则是江西书院建筑美术中的重要内容。基于此,首先概述了江西的书院文化,紧接着探讨了江西书院建筑中象征图像的起源和形成,然后从形式与特征的角度出发,论述了书院建筑美术象征图像的具体内容,最后就象征图像的现代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莱蒙 《管子学刊》2012,(1):97-101
清末,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入侵,书院制度被废除,学堂兴起.伴随着全盘西化模式带来的一系列弊端,人们重新开始认识到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国学代表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推广国学教育,书院重又兴起,一批成功的企业家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厦门市筼筜书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书院开始运作以来,秉持“旧学商量、新知培养”的办院理念,举办了海峡两岸国学论坛、国学高峰论坛等一系列大型活动,邀请名家开办讲座,开设国学班,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未来,筼筜书院的发展可充分结合本地历史文化特点,积极吸取其他书院的办学经验,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促进自身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9.
白鹭洲书院是江西四大书院之一,是江西古代文化的精华,具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文章基于白鹭洲书院独有的文化资源,从产品转化、品牌打造及市场营销等方面开发研学旅游项目,以探索研学旅游业态发展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书院园林景观深受"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的影响。文章挖掘岳麓书院景观中的"天人合一"文化,并试图将这一文化运用到现代大学建设中。通过运用实地调查与对比分析法等,对湖南岳麓书院"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书院景观中的构成要素及基址微观选择等进行研究,针对目前很多大学校园建设缺乏独特文化的现状,提出了现代大学校园建造时需融入自身及当地文化,很好地达到"天人合一"效果的建议,希望为传承与发展书院文化及景观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创作现代景观特色之路上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