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蒿志强 《天风》2017,(6):12-13
<正>你们不能又侍奉上帝,又侍奉玛门基督徒在教会里可以做买卖吗?有人说要看你出于什么动机,有人说基督徒不可以把教会当做推销或做买卖的地方,还有人说不可因为信徒关系向别人推销东西。基督教会在地上自一开始便面对一个挑战,就是要为经济生活发展出一个基督教的道德景象。耶稣说:"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侍奉上帝,又侍奉玛门(‘玛门'是‘财利'的意思)。"(太6:24)这  相似文献   

2.
书和信是我们日常习见的两桩东西,除了不识字的人,几乎人人都要和它打交道。至于这两个字,那更是一入小学就认识的,有什么好谈?其实不然,如果我们只读用现代化汉语写的东西,懂得这两个字的通常意义,那大体上可说是“一目了然”了,然而你要读点古书,那可就未必了。书字最初的意义,并不是指我们现在书店里卖的书,而是“写”的意思。书是个形声字,篆文上写作“(?)”,上面的“(?)”是形符,下面的“(?)”是声符。(?)  相似文献   

3.
北村 《天风》2009,(8):53-53
消费是个可疑的词.如果"消"有消灭、消失和消亡的意思,那就是"使之减少"; "费"如果有消耗、耗费和靡费的意思,那就是"耗尽一切".无论何解,仍是不解:如果一切以斩尽杀绝为代价,地球上的东西不久将消费干净,人也就灭亡.这样,不如把消费干脆说成掠夺.  相似文献   

4.
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可知,想妙语如珠,关键在一个“巧”字,唯有说得巧,才能让人觉得妙。而要巧,摄合可以有此功效。所谓撮台,就是把不同的事物连在一起,让人从中悟出一些有趣的东西来。要有趣,令人解颐,有一法,功效极显,这就是把不相属的东西拉在一起,曲折地...  相似文献   

5.
箴言25章11节说:“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这句话的原意不是很清楚,学者们有不同的解释,但大概的意思不难意测。前半节的意思清楚,后半节是一种暗喻,在描写“合宜”两个字,关键在于“金”和“银”的相称,两者配合起来显得很合适。两者都是贵重  相似文献   

6.
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这两个对立面的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地走向自己的反面。这就是事物的新陈代谢,即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毛泽东同志说:“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有其新旧两个方面的矛盾,形成为一系列的曲折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新的方面由小变大,上升为支配的东西;旧的方面则由大变小,变成逐步归于灭亡的东西。而一当新的方面对于旧的方面取得支配地位的时候,旧事物的性质就变化为新事物的性质。”这就是说,新事物一定会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工农兵群众和革命干部,用毛主席这一辩证法思想来武装自己,他们认为,“革命不会到头,生产不会到顶”,他们把“顶点”看作“起点”,永远不断地向前进。唯物辩证法教导我们,决不能把进军途中的普通一站,当成前进的终点。  相似文献   

7.
话说四依法     
<正> 四依法分别是: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一、依法不依人法是真理的意思。在我们坚定而固执地认为有相事物为唯一全部的时候,在佛法的视角里这是"世谛"。所谓"世谛"就是世间的真  相似文献   

8.
《法音》2009,(3)
发愿与发誓佛教徒常常"发愿",一般人则常常"发誓",那么发愿与发誓的意思到底相不相同?"誓"和"愿"都是一种希望、一种承诺,譬如说青年男女互订终身,男孩说非她不娶,女孩说非君不嫁,这是山盟海誓,可以说发誓,也可以说许愿。有时,誓、愿两字也会连在一起用,称为"誓愿",像是在中国隋  相似文献   

9.
陈明:今天的话题是爱和恨.先把爱和仁爱区分一下.爱和仁爱是不完全相同的.爱包含着把对象当作满足自己目的的手段来爱.比如爱钱啊,还有某些人对异性的爱也是这样的.很难说与仁爱是一回事.仁爱呢,“仁”字本身是两个人的意思.是指人与人之间一种互相亲和的关系.它是从孝里面来的.它是怎么来的,我们中国文化特别强调孝,孔子说:孝悌为仁之本,后有人注解仁为“不专入己念来施予”.就是说不从自己出发来“给”,要求把对方当成目的,把自己与别人当成一种关系,譬如,父亲慈,儿子孝,是双方的,双向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般的原则.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另一个地方说过,以其所爱给及于所不爱,这就是博爱,这可以说是一种普通的做人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五十年代末有一个日本旅游团来华游览泰山.他们在登临过程中,发现在一处山岩上镌刻有“(?)二”两字.成千上万的游人曾经过这里,但都不注意这是什么意思.这个日本旅游团的人们却认真地问陪同导游人员:“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虫字上加一撇是什么字,什么时候什么人刻上去的?”三个问题把陪同人员问住了.下山回宾馆后,陪同人员  相似文献   

11.
汉字趣解     
正【羽】反复练习,就能羽毛丰满地飞起来"羽"由两个"习"字组成,就是反复练习的意思,告诉我们:一只小鸟只要反复练习飞翔,就能羽毛丰满地飞起来。一个人要想"飞"起来,不断提升人生的高度,也离不开反复练习。孔子说,学而时习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2.
一“东西”与“馍馍”同是双音节,但前者是小语素——一个语素,后者是大语素——两个语素。“东西”有两个义项,一个义项是“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例如: (1)干这件工作的同志们就从那口井出  相似文献   

13.
林强 《天风》2008,(9):13-13
"阿们"是基督教特有的语汇,它是从希伯来语翻译而来的,意思是:"诚心所愿"、"实实在在"、"我愿意"或"就是这样"等意."阿们"是每个基督徒从心底里向神发出的感言.誓言或承诺.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迷信     
一种观念认为,如果是不合乎理性的,如果其发生是出于对不知道的某种东西的恐惧、或者出于无知,它就会被称作“迷信”。从骨子里说,当人们说迷信时,它实际已经暗指了某种对于不可见的未知的东西的信念。这种信念还包含另外一层意思,即通过某种东西或  相似文献   

15.
现在许多哲学教材都说,事物发展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前进上升。把低级与简单、高级与复杂联系在一起,似乎事物发展从低级到高级,就是从简单到复杂。其实,低级和高级,简单和复杂,是不同含义的范畴。低级和高级,主要是表示事物结构、性质和功能上的等级区别,简单和复杂,主要是表示构成事物的成分、要素、结构层次以及这些成分、要素、结构层次的联系在数量上的区别。事物发展都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这是确定无疑的。但是,事物发展并不都是从简单到复杂。在有的情况下,事物发展从某一阶段、某一方面讲都是从复杂到简单。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哲学教科书及某些论著,对社会意识中的一些问题还没有说清楚,或说得不正确.本文就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一、关于社会意识和意识的关系关于社会意识,我们的哲学教科书都作了这样的规定:“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个规定从原则上说并没有错.但细究起来,还有两个问题没有说清楚.第一,“意识”前面和“社会”两字是什么意思?是说意识具有社会属性因而叫社会意识,还是意识反映的对象是社会存在因而叫社会意识?第二,是否意识就是社会意识?“意识”前面加不加“社会”两字在内涵上有没有区别?按照传统的理论,存在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存在,一种是社会存在,而思维和存在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20,(9)
正走进中国建盏小镇——水吉镇,路两边琳琅满目都是建盏商店,让人应接不睱。一个招牌上"见盏乐"三个字特别引人注目,当我驻足欣赏时,水吉教会邝牧师说,这就是李江兴弟兄的家。他家房子有三层,一层就是店面和展示厅,两边货架上摆放着一只只精致的建盏,在灯光照耀下熠熠生辉,美不胜收;还有一本本荣誉证书,见证李江兴弟兄烧制建盏的故事,整个店面让我大  相似文献   

18.
陈泽民 《天风》2008,(1):34-37
在校庆这个大家高兴的日子里,能有机会与大家谈谈关于中国教会神学建设的问题,我非常乐意. 大家都知道<金陵神学文选>已出版了,我觉得该"文选"得以在校庆之前出版、问世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我准备藉着这本书、丁光训主教的序言以及汪维藩教授和我不久前在美国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上所提供的两篇论文的大概意思与大家谈一谈,实际上这就是关于中国教会神学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矛盾就是事物”这一提法有其特定的涵义,不能曲解。所谓“矛盾就是事物”,同黑格尔说的“一切事物自身都是矛盾的”(转引自列宁的《哲学笔记》第144页)一样,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的简要表述。说“矛盾就是事物”,并非就是说二者是沒有內在差别的绝对等同、僵死的同一。既然主词和宾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也就表明了二者有着内在的差别。同样,矛盾即是运动,即是过程,即是思想的说法,也绝不是把矛盾和运动、过程、思想简单地等同起来。事物不仅仅是“有形有体,被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实际上它和“存在”是同等  相似文献   

20.
王弼宇宙本体论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无”及其“别名”王弼的贵“无”论哲学体系主要是运用名理方法改造《老子》的“道”论而完成的。他首先需要解决的矛盾就是给老子的“道”起一个具有时代新内容的“名字”。这是因为,当时流行的名理思维方法认为,事物的“名”,产生于事物的形状,它反映了事物的基本性质和特点。“道”这个名字的意思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它本身不具有“无为”这个思想内涵,将其改造为含有“无为”内涵的“无”,成了王弼建立哲学体系的第一步改造工程。老子称宇宙本根为“道”,同时又指出这个名字是强加上的:“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