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几年来《周易》研究颇盛,出版专著5种,发表论文50余篇,作者中既有老专家,也有中青年学者,现把所探讨的主要问题分述于后。一、《周易》成书年代。关于《易经》成书年代问题历来有争论,主要有四种观点:1、殷末周初说;2、西周前期说;3、西周末年说;4、春秋战国说。从目前论著看,研究在深入,赞成西周前期说的较多,持这种观点的有张立文、张岱年、居乃鹏等人。此外,也有  相似文献   

2.
由山东大学主办、山东大学《周易》研究室筹备并发起的国际《周易》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5日至9日在济南举行。来自美国、日本、德国、南斯拉夫、丹麦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和大陆学者近二百人参加了这次讨论会。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一、《周易》经传的研究1.《周易》的成书问题。这个问题是历代学者热衷讨论的课题。这次盛会根据考古发现的新材料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成中英认为:《周易》的思想甚至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的天人互感、万物化生的观念,历经夏之玉器时代、商之龟卜时代、周之卜  相似文献   

3.
<正> 《周易》本经称《易经》,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卦有卦名与卦辞,爻有爻题与爻辞,是殷周之际的作品。《周易大传》简称《易传》,是《易经》最古的注解,包括《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共十篇,又称《十翼》,均作于战国时代。《易经》成书年代古老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思维的特征,且含有极简朴的哲学因素。《易传》则从哲学的角度解释《易经》,是先秦时代首届一指的思想史料,包含有古朴的但相当系统的辩证思想,本文拟通过《易经》和《易传》,探讨《周易》这部古著的特殊思维形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具有非常深远的善于辩证思维的传统,而《周易》则是其最初的源头。《周易》分为《经》和《传》两大部分。成书于西周初年的《易经》,由八卦重叠组合而形成六十四卦。八卦是由“一”和“--”两个具有对立性质的符号排列组合而成的。这表明《易经》试图用两个对立性质的符号以及它们之间的排列组合来概括自然界和人类社  相似文献   

5.
《老子》成书新论──《德经》成于稷下学者周广庆对《老子》上下篇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学者们见仁见智,有一人一时说,有多人多时说。有春秋说,有战国说,形成了鲜明的对立。笔者曾撰文通过对上下篇的考异,论证了《老子》一书实为《道经》和《德经》的合编。对于《道经...  相似文献   

6.
《周易》思想综合分析─—兼论《周易》成书年代及作者叶福翔《周易》思想的性质判定问题,是易学研究的根本问题之一,在60年代初的易学讨论中,冯友兰先生的“《易传》的哲学思想”①和“《易经》的哲学思想”②两文对该问题作过总体探讨,80年代初张岱年先生“论《...  相似文献   

7.
西周在中国哲学史上有两个巨大的贡献,一个是存在于周易一书里的阴阳说,另一个是存在于《尚书·洪范》里的五行说。前者代表古代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后者代表古代的原始的唯物论思想。 一、《周易》里的阴阳 关于《周易》成书的年代,《易·系辞传下》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从本书内有“王用享于岐山”(《升卦·六四》)和“箕子之明夷”(《明夷卦·  相似文献   

8.
首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讨论会纪要王新春由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筹备发起、山东大学主办的“首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8月3日至7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来自海峡两岸和香港、韩国的代表共90人。大会收到论文65篇,专著10部。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一)关于易卦的起源与《周易》的成书”王兴业、徐传武等众多学者指出,天文学,是古代发展最早的科学,《周易》的形成,即与天文学有密切的关系。在后世易学的发展过程中,这种密切关系一直保持了下来。因此,深入开展对中国古天文学发生、发展问题的探讨,将是打开《周易》形成之谜的一把金钥匙。有的学者认为,从考古发掘来看,“数字卦(筮数)”未必早于通行的易卦,因为在“数字卦(筮数)”之前,已有较为完整的类似于通行的八卦卦符的出现、钱耕森、张增田断言,甲骨中的“筮数”,并不等于易卦。(美)成中英则不同意“数字卦”的说法,因为中国的数字,没有象西方那样高度抽象出来,而是“数”中有“象”,“象”中有“数”,故有“象数”、“数象”之称。另外,中国的数字,在其早期,很可能就是一种象形。成中英认为,在古中国,商属于“东方文化”,周属于“西方文化”,而夏则很可能属  相似文献   

9.
读了宋祚胤同志所著《周易新论》(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多受启发。该书对《周易》的宇宙观、政治观进行了分析,不少见解颇有新意。但总的感觉是,由于作者在研究方法中没有摆脱《易传》提出的“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的思想束缚,对该书提出的“恢复《周易》的本来面目”实际没有做到。本文不拟对《周易新论》一书所涉及的内容作全面的讨论,只是通过分析《易传》对《易经》的注释,就治“易”方法提出一点不成熟的意见,以就正于海内治“易”通家及宋祚胤同志。  相似文献   

10.
正《庄子·天下》篇曰:"《易》以道阴阳。"阴阳确实是《周易》的核心观念。在《易经》中虽然没有明确使用阴阳的概念,但阴阳的流行与转化确实是《易经》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思想。阴阳概念至晚在西周时代已经出现并流行。《尚书·夏书·禹贡》有"至于岳阳""岷山之阳""南至于华阴"的说法。阳为山之南,阴为山之北。《尚书·周书·周官》更有"论道经邦,燮理阴阳"的说法。《诗经·大雅·公刘》曰:"既景乃岗,相其阴阳。"至西周末年,  相似文献   

11.
评帛书《易经》研究的两种倾向方向东自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周易》①以来,帛书《周易》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除发表了许多研究论文外,仅帛书《易经》的校释、白话注译的专著已出版了三种。②其成绩实为《周易》研究的喜事,这使通行本《周易》的研...  相似文献   

12.
武汉大学哲学系、湖北省哲学史学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联合发起的《周易》学术讨论会,于5月30日至6月5日,在武汉召开。与会代表150人,提交论文130余篇,专著5部。这次会议是一次以《周易》为结合点的多学科综合学术讨论会。会议研究了近年来新出土的有关《周易》的文物资料;探讨  相似文献   

13.
鉴于近年来在《周易》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不健康的现象,中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主办了“《周易》问题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于1991年12月8日至9日在北京图书馆举行。40多位专家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者认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工作者在一  相似文献   

14.
老子史料学     
一、老子及其成书的年代中国古代哲学有与《易经》相参证的就是老子。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在讲完《易经》之后,接着也就讲道家的创始人老子(124-132页)。扬雄《太玄赋》“观大易之损益兮,览老氏之倚伏,省忧患之共门兮,察吉凶之同域”。桓谭在《新论》加以说明,日:“故密议氏谓之易,老子谓之道,孔子谓之元、而扬雄谓之玄”(《后汉书·张衡传》注引)。易言阴阳,言损益:老子言刚柔。言倚伏,和后来孔子的元,扬雄的玄,  相似文献   

15.
日本学者对《易经》的研究,随着儒学在公元五世纪传入日本就开始了,至公元757年,《易经》正式成为了日本古代国子监的教材之一。日本对《易经》的研究有伊藤仁斋、北村沢吉等人的"义理派",也有根本通明等人的"象数派",还有许多易学家既重视象数,也重视义理的"易理与象数兼容派"的研究。综括日本古今对《易经》的研究途径:一是对《易经》的讲读。通过讲读而研究《易经》博大精深的内涵。日本古代多次实施宫内讲学的制度,大规模皇室主持的讲《易经》活动极大地推进了日本的易学研究和普及程度。二是日本学者对中国易学文本的研究。日本江户时代对《易经》的研究,不仅研究《易经》《易传》原典,还研究中国历代对《易经》《易传》原典的注解。江户时代日本易学者主要依据朱熹对《易经》诠释的文本《周易本义》,也可以说日本江户时代盛行的是朱子易学。当然也有学者研究中国汉代易学文本,热衷于《易经》象数,但非主流。三是日本对中国《易经》分支"术数"的应用研究,并出版了诸多研究著作。  相似文献   

16.
1991年7月22日至26日第七届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年会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召开。开幕式上,成中英教授作了“《周易》作为方法论之种种哲学意义”的报告。会议非常重视《周易》哲学的讨论,专门设“《易经》思想讨论组”,集中了中外学者近五十人,就  相似文献   

17.
第六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段长山第六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10月16日至19日在《周易》发祥地中国古都安阳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南省易经学会、安阳周易研究会、安阳周易学院等四个单位联合发起召开的。中华炎...  相似文献   

18.
1988年8月26日至31日,贵州省易经研究会受中国周易研究会筹备委员会委托,在贵阳市委党校召开我国首届全国《易经》多学科研究学术研讨会。大会先后收到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理事长暨中国边缘科学研究会会长张震寰同志;中国周易研  相似文献   

19.
由甘肃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编辑部发起的全国首次王符学术思想讨论会,于1987年6月26日至29日在兰州召开。全国30多位专家和学者出席会议。大会收到论文10余篇,还收到全国第一部王符研究专著《王符思想研究》(王步贵著,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这次讨论会的特点是与会人员的广泛性,有搞哲学的、历史的、还有搞法  相似文献   

20.
武汉大学哲学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发起并主办的中国《周易》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5月30日至6月5日在武汉举行。这是我国《周易》研究史上的盛会。会议收到学术专著5部,论文100余篇,译文多篇,计200余万字。来自全国各地80多个单位的文、史、哲、考古、医学、天文、物理、数学等领域专业的和业余的《周易》研究工作者以及美国、日本、南斯拉夫、马里、瑞士等国在华学习的留学生、进修生共150余人参加了大会。现将这次会议所展现的《周易》研究的新收获、新特点和新趋势概述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