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汉字整体和笔画频率对笔画认知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考察笔画在汉字认知中的作用,探讨了汉字整体和笔画频率对笔画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1)和部件识别类似,笔画认知存在着显著的字劣效应:识别汉字中的笔画比识别单独呈现的笔画反应时明显地长,错误率也大幅度增加,显示了汉字整体对笔画认知的抑制性影响。(2)识别汉字中的笔画的反应时也受背景汉字笔画多少的影响。识别少笔画汉字中的笔画比识别多笔画汉字中的笔画容易。(3)笔画频率对笔画认知也有重要影响,频率高的笔画比频率低的笔画容易识别  相似文献   

2.
中文发展性阅读障碍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总结了作者有关中文发展性阅读障碍的部分研究成果,探讨了阅读困难儿童词汇加工的特征及其本质,讨论了中文阅读技能与其他认知加工,特别是基本视知觉的关系.文章指出阅读障碍儿童由于词汇识别水平低,他们在汉字识别过程中表现出比同年龄的控制组更大的规则性效应,在语义通达过程中,对语音的依赖较大.阅读障碍儿童不仅在汉字的命名速度上慢于控制组儿童,数字的语音通达速度也慢于控制组儿童.文章还总结了汉字阅读与视知觉的关系,发现视觉加工对字形相似性判断有较大的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报》2003,35(6)
1 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与与工效学汉语同音歧义词歧义消解的过程及其抑制机制周治金 陈永明 杨丽霞 陈之 (1 )………………………声旁部分信息在儿童学习和记忆汉字中的作用舒 华 毕雪梅 武宁宁 (9)…………………………………汉字整体和笔画频率对笔画认知的影响王惠萍 张积家 张厚粲 (1 7)………………………………………非熟练中———英双语者的第二语言的语义通达机制郭桃梅 彭聃龄 (2 3)……………………………………规则策略和样例策略在归类过程中的运用莫 雷 陈战胜 (2 9)………………………………………………异…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采用笔画构成汉字的实验范式,利用整字、部件、笔画作为启动材料考查了笔画构成汉字过程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实验中要求被试用给出的笔画组(四划或五划)构成汉字,并且判断笔画组是否能够构成一个真实的汉字。结果发现整字在笔画构成汉字的实验过程中起到最为关键的作用。其次是笔画存在着明显的启动效应,部件的启动效应最弱。结论:在笔画构成汉字的过程中,主要以整字加工为主,笔画加工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积家 《心理科学》2007,30(5):1095-1098
以汉字为材料研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意义关系对知觉的影响。实验1采用整体/局部的等级模式。结果表明,整体与部分的意义关系影响整体与部分的知觉。实验2采用启动范式,启动字部件与目标字有意义关系。结果表明,启动字部件对有意义联系的目标字有启动效应。整个研究表明,汉字知觉中存在由整体到部分和由部分到整体的双向平行加工,整体与部分的意义关系影响字词整体与部分的知觉。  相似文献   

6.
汉字识别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了作者近年来在连结主义的理论框架下 ,用计算机模拟汉字识别的工作。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说明了计算机模拟与人工智能的关系。第二部分介绍了作者提出的两个模型 :汉字识别与命名的连结主义模型和基于语义的词汇判断的计算模型。两个模型分别成功地模拟了汉字识别中的频率效应、形声字读音中的规则效应、声旁效应、语义启动效应、语境与频率的交互作用等。第三部分讨论了模拟工作的意义、分布表征、学习算法等问题。研究表明 :认知的计算机模拟能验证人类认知实验的结果 ,对结果提出合理的解释 ,并能指导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何纪全 《心理学报》1982,15(1):44-52
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是事物的普遍关系的一种反映。儿童对表现在小学数学中的部分与整体关系的认知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研究对6—7岁儿童理解包含除的数量关系的认知特点,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6—7岁儿童用非除法运算解答二十以内的不同方式提问的包含除的问题,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对包含除的数量关系在理解上的差异,依赖于对数的部分与整体关系,即对总数、每份数和份数及其相互关系的掌握。  相似文献   

8.
笔画复杂性和重复性对笔画和汉字认知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采用笔画识别和词汇决定的方法 ,对汉字笔画认知和笔画在汉字认知中的作用作了考察。实验一探讨了汉字笔画自身的复杂性对笔画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 ,笔画自身的复杂性对笔画认知无显著影响 ,识别简单笔画和识别复杂笔画的反应时与错误率无显著差异。实验二考察了笔画的重复性对汉字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 ,汉字认知中存在笔画重复性效应。笔画重复较多的汉字比笔画较少重复的汉字识别时间短 ,错误率亦低。整个实验结果支持笔画是汉字加工的基本单元的假设  相似文献   

9.
汉字的视知觉——知觉任务效应和汉字属性效应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发现:1.在三种非速示的特定知觉任务下,认知汉字反应时的长短依次是;识别汉字两个部件的反应时>识别整体字的反应时>辨认字的结构方式的反应时,在错误率指标上也获得了同样的结果模式。这表明,在汉字的视知觉中存在知觉任务效应,而这些任务标志着不同复杂程度的加工水平。2.对于左右和上下结构的字,在辨认其结构方式上无差异。3.在命名整体字中,汉字的表层属性,如结构方式和表音特点对整体字的识别没有影响,这表明整体字是正常阅读条件下的知觉单位。4.在知觉分解整体字和命名识别其部件中,(1)字的结构方式有相当大的影响:上下结构字的反应时远远长于左右结构字的反应时。(2)字的表音特点对部件识别也极有影响,如形声字的反应时和错误率都远远短于和少于非形声字。(3)在误操作中,存在着大量整体字的命名现象。以上表明的汉字属性效应,都是发生在汉字知觉的分解过程中,它们反映了整体对部分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10.
韩布新 《心理学报》1994,27(2):147-152
用FoxBASE语言统计了6763个基本汉字集合中的部件和部件组合的频度信息,建立了“部件数据库”和“部件组合数据库”。前者包含567个部件;后者包含汉字中实际存在的7583个两部件组合。统计结果表明部件和部件组合均呈偏态分布,绝大多数的频率很低。这两个数据库不仅可应用于研究汉字认知中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汉字的学习和记忆,而且也可供汉字学的定量研究、中文信息的计算机处理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同伴接纳性对中学生内隐社会认知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内隐记忆加工分离程序的简化方案,以表现人际关系好坏状况的汉语词汇为实验材料,考察不同社会测量地位高中学生的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成绩。结果表明:被试对表现不良人际关系状态的行为词汇具有更明显的内隐认知特征;同伴接纳性低的学生在内隐记忆中对表现不良人关系状态的行为词汇更敏感。  相似文献   

12.
不同部件亮度条件下的汉字识别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命名作业法探讨在不同汉字部件亮度条件下的字频效应、笔画数效应及部件在汉字识别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1在本实验条件下 ,字频效应仍非常明显 ,但没有笔画数效应 ;2在上下型汉字的识别中 ,其上半部的作用比下半部更为重要 ,而对左右型汉字而言 ,其右半部的作用比左半部更为重要 ;3部件亮度条件对命名反应时有显著影响 ,但是否可以称为“部件亮度效应”尚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汉字认知过程中整字对部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文研究中,"字优效应"是单词促进字母加工的一个重要依据。但中文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争议。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查了汉字的部件认知中,汉字整体对局部(部件)的影响。实验刺激材料分为三种,即左右结构或上下结构的真字、假字与部件字。目标部件为既能够放置于三种字符的左侧,又能放置于右侧(上部或下部)的汉字部件。实验一采用Reicher-Wheeler实验任务,先呈现刺激材料350ms,掩蔽后再呈现需要判断的目标部件,被试对目标部件进行按键反应。实验二中采用部件判断实验任务,先呈现需要判断的目标部件,再呈现刺激材料,被试对刺激材料中是否包含目标部件进行按键反应。记录反应时与正确率。27位健康女性大学生参与本实验。结果显示:(1)不论是Reicher-Wheeler实验任务还是部件判断实验任务,均显示部件字的部件认知判断速度最快。真字与假字相比,无"字优效应"。真字与部件字相比,存在着"字劣效应"。这些结果表明,汉字整字对汉字部件认知加工起到抑制作用;(2)两个实验任务均表现出汉字结构方式效应,即对左右结构的汉字的部件认知比上下结构的汉字更快;(3)部件的空间位置对部件识别存在影响。实验一中对下部件分辨最困难,分辨时间最长;实验二中发现对左部件的反应最快。字符结构方式效应与部件空间位置效应既存在于真字中,也存在于假字中。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字词识别与语言技能、工作记忆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贺荟中  郭晓微  姚敏 《心理科学》2004,27(2):371-373
本研究采用注音任务、语言任务、再认方法探讨了小学生字词识别与语言技能、工作记忆的关系和影响小学生字词识别的因素。发现:(1)字词识别与语言技能、工作记忆在2、4年级相关均显著;6年级学生字词识别与语言技能的形旁及工作记忆相关不显著,但与语言技能其它维度相关显著(2)预测小学生字词识别发展的主要因素随年级升高而变化。预测2年级学生字词识别的重要指标是语音的音节、字形的形旁与工作记忆;4年级是语音的音节、字形的声旁、句法与工作记忆;6年级是语音的声韵、字形的声旁与语义。  相似文献   

15.
义符熟悉性对高频形声字词汇通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陈新葵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08,40(2):148-159
采用启动词汇判断范式,考察义符熟悉性对高频汉字形声字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义符加工与整字加工存在动态的交互作用。在加工早期,高频汉字形声字的整字语义已经激活,但此时义符的语义并未激活。高熟悉性义符的词形启动比低熟悉性义符早。随着SOA增长,高、低熟悉性义符的语义都出现激活。到了加工晚期,汉字形声字整字的语义激活仍然显著,但义符的语义激活消失,表明字词认知的整合过程已经完成。这一结果支持汉字认知中整字加工和部件加工相结合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结构对称性汉字视觉识别特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陈传锋  黄希庭 《心理学报》1999,32(2):154-161
用命名作业通过二个实验考察了结构对称性汉字的视觉识别特点,结果表明,汉字识别具有显著的结构对称性效应,识别结构对称性汉字的加工明显快于非对称性汉字,对称性效应与字频效应,笔画效应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进一步的简单效应的分析表明,这种结构对称性效应在低频字中起作用,而在高频字中不起显著作用;在多笔画字中起作用,而在少毛画字中不起显著作用,这表明,对称性汉字中的具有冗余信息的格式塔部件促进地识别汉字的加  相似文献   

17.
电子地图汉字大小辨认阈限和合理字间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由三个实验组成,探讨电子地图中汉字呈现的辨认闽限和合理字间距(信息载负量)问题。实验一采用恒定刺激法测定电子地图中汉字的辨认闽限,结果显示,汉字复杂度和背景的复杂度都影响地图汉字识别,且不存在交互作用;宋体汉字的平均辨认阈限为7.0771’。实验二运用调整法测得在电子地图中宋体汉字的舒适阈限(能识别每个笔画的汉字辨认阈限)为16.6951’。实验三以视觉搜索方法研究字间距(体现在电子地图中单位面积字数)与搜索效率的关系,结果显示,每个汉字平均耗费的搜索时间随着字数增加而减少,说明字数越多,搜索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
钟毅平 《心理科学》2002,25(2):173-176
采用音节检测、短时言语记忆、快速命名等语音加工任务和汉字、字母、数字等方向加工任务,探讨语音和文字加工在儿童初步阅读中的作用,116名6岁左右的香港双语儿童参加了测试。结果表明:语音加工能力是跨语言的比较稳定的因素,是预测汉语和英语阅读的较好指标;文字加工具有特异性.即汉字方向加工只能预测汉语阅读,字母方向加工则预测英语阅读。  相似文献   

19.
汉字词的正字法深度与阅读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张积家  王惠萍 《心理学报》1996,29(4):337-344
采用命名任务探讨了正字法深度对汉字词读音时间的影响。结果发现,(1)正字法深度对汉字词的读音时间有重要影响。对于高频字,汉字的读音反应时的顺序(由快到慢)是规则形声字、象形字、会意字和不规则形声字,但规则形声字、象形字、会意字之间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只有规则形声字与不规则形声字之间差异显著。但在低频时,规则形声字与会意字、不规则的形声字,象形字与不规则的形声字的读音反应时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2)与单音词相比,多音词的反应时间长,多音词的优势反应与非优势反应的读音时间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3)高频时,多音双字词与单音双字词差异不显著,低频时双音双字词与单音双字词差异显著,从而显示了语境与词频的双重影响。整个研究表明,对于表意的汉字而言,正字法深度也是存在的,并对汉字词的读音时间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