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上商业产生和发展较早的国度之一。作为反映这一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商业道德也应运而生。可惜由于长期封建社会中弥漫着轻商、抑商思想,以致未能为后世留下古代商业道德的专著,在汗牛充栋的史籍中,这方面的记述亦寥若晨星。关于古代商业美德笔者献此刍议,以就教同行。 一、古代商业道德正义 人们谈论古代商业道德时,对其含义的理解往往不一致。一般而言,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是把它理解为古代商人在商业活动中处理买卖双方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第二种意见是把它理解为古代商人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第三种意见是把它理解为  相似文献   

2.
1.中国古代商人伦理精神的形成。中国古代商人伦理精神是指中国古代商人在处理同国家、社会、同行、他人关系时表现出来的伦理道德精神。这种伦理精神的来源:(1)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伦理、政治为核心的,在它的影响下,人们的一切事实判断活动都被纳入伦理道德模式中。(2)儒家义利观的影响。儒家在义利关系中一贯积极地追求义。(3)商人阶层的壮大。商人队伍的壮大是随着商业的发展而发展起  相似文献   

3.
浅谈“儒商人格”李健(陕西师范大学710062)何谓“儒商”?目前,我国理论界对它有着不同的界说。其中一种认为它是指中国古代具有一定伦理素养和品格的商人的简称。从这个称呼中可以看到,儒家的思想,尤其是儒家的伦理思想对中国古代商人存在巨大的影响,主导着...  相似文献   

4.
商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阶层。但是除了在史书当中被涉及以外,在14世纪以前,文人很少关注这个社会集团。明清以后,随着商业资本的发展,文人笔下关于商人和商业的描绘才逐渐多起来。但是由于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主要在于伦理方面,较少对商业和商人做理论的探讨,所以见之于文字的商人形象往往是在小说和笔记当中。这倒也有助于让我们了解古代主流意识对社会末业的态度,为今天探讨儒学与商业的关系提供些意见资料。我们先看几则关于商人形象的描绘。 1.《红楼梦》第二十四回,贾府旁支子孙贾芸想在建大观园工程中谋个差…  相似文献   

5.
巧妙的反驳     
在阿拉伯的民间故事中,有这样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说的是朱哈(古代阿拉伯民间文学中一个以诙谐善谑著称的机智人物)有事出远门,行前将几块生铁寄放在一个商人家里。当他返回后,到商人家去取生铁时,商人对他说:“那几块生铁已被老鼠吃掉了,无法归还。”几天后,朱哈把商人的小儿子藏起来。商人到处都找不到自己儿子,十分伤心,只好来找朱哈。朱哈对他说:“今天我听到空中一声巨响,只见一只小鸟叼走了一个小孩,也许那小孩就是你的儿子吧!”商人说:“一只小鸟叼走一个小孩,这是不可能的。”朱哈马上接着说:“既然老鼠都能把生铁吃掉,小鸟叼走小孩有什么不可能呢?”商人自觉理亏,只好归还  相似文献   

6.
在英国,有这样一桩债务纠纷。某商人借债上的钱,债务到期了,债主许愿某商人不必还债,也不受惩罚,条件是商人必须肯把心爱的女儿许配给他。商人和女儿感到恐怖和绝望,只好听天由命。债主建议,他在布袋里放一个黑石于和一个白石子,让商人的女儿从中抓出一个石于,如...  相似文献   

7.
正顾炎武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中国人妇孺皆知的名言,即源自他的著作《日知录》。原文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经梁启超先生提炼概括,从此脍炙人口。但顾炎武为世人所不知的是,他与传统的文人不同,他还是一个具有商业头脑且能力颇强的经营大才。中国古代社会一贯重农轻商,商人即使拥有大量财富也没有社会地位,为人所鄙薄,明代即有商人不得穿绸缎的律条。文  相似文献   

8.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也是古代思想文化最为光辉、文化环境最为宽松的历史时期之一。经济上,"坊""市"分离,"农商并至",商业大城市兴起,盛行奢侈之风,对外贸易发达;消费主体上,文人士大夫、商人阶层和市民阶层扩大了书画交易的主体;店铺、集市和典当行的出现为书画市场提供了交易场所,这些制度和政策都大大推动了宋代书画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成语在我国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它包含着深刻、透彻、完整的思想内容、生动形象,概括力很强。 古代成语涉及社会生活很多方面,这当中能找到大量的有关做生意的哲理和道德原则。 我国古代长期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因此,在先秦和以后各代产生的成语中,商人大多成为讥讽和椰揄的对象。虽如此,我们仍能从中挖掘出可资记取的教益。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古代的东西方,宗教信仰传播途径是同当时的商业贸易路线的走向相同的。说到佛教或别的西来宗教,都与古代中亚的丝绸之路息息相关。看看基督教与摩尼教等,无不证实,贸易之道上来往的商人都是最初的宗教传播者。 从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后第200年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11.
欧洲中世纪旅行和现代旅行有很大不同,同时也是极其不容易的事情,需要克服一系列自然和人为的困难。而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商人旅行,商人的旅行对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和欧洲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欧洲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坚定基石。  相似文献   

12.
巴尔扎克有句耐人寻味的名言:一个商人不想到破产,好比一个将军永远不预备吃败仗,只算得上半个商人。“半个商人”在这里就是指不成功的商人;那么,商人怎样做才算得上“一个商人”即成功的商人呢?巴尔扎克其实已给出了答案:想到破产。  相似文献   

13.
有一位昆虫学家和他的商人朋友一起在公园里散步、聊天。忽然,他停住了脚步。好像听到了什么。“怎么啦?”他的商人朋友问他。昆虫学家惊喜地叫了起来:“听到了吗?一只蟋蟀在鸣叫,而且绝对是一只上品的大蟋蟀。”商人朋友很费劲地侧着耳朵听了好久,无可奈何地回答:“我什么也没听到!”“你等着。”  相似文献   

14.
靳凤林 《哲学动态》2022,(10):66-76+128
任何国家处理政商关系(权力与资本关系)的理念、规则、制度等都会受到本国特定历史场域中政商力量格局、经济发展状况、传统文化积淀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从而呈现出风格迥异的地区和国别特征。中国古代政商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官主商辅,历代商业都要伴随所在王朝的兴衰成败而经历其升沉荣枯的周期性历史循环过程。欧洲古代社会政商关系的根本特质是政商分而不离,商人通过与王权和教权的长期博弈,最终将近代封建王国转变为现代性资本主义国家。中西古代政商关系之所以呈现出如此巨大的伦理视差,源自双方在人身自由、财产保护、终极命运等制度安排中的价值取向判若云泥。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立场看,这两种性质迥异的政商关系类型各有其利弊得失,它们极大地影响了中西政商关系的现代性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一、一日,三个和尚行经闹市.又一西域商人,神色十分沮丧。二.瘦和尚问其何故,商人道[我出国购物、跑遍各地,但见琳琅满目,却与我国之物大同小异,无可购者。三、小和尚对商人说:[我有一物,名曰:[智慧]价值五百金,汝可置之。]四、商人不识“智慧”为何物,出五百金。小和尚取金交于二位师兄,散给穷人。五、商人索“智慧”,小和尚在一纸上书写:“遇事多思考,尽量少发怒,今日虽不用,会当有用时。”交给商人。六、商人不悦,但不便反悔,怏怏而去。七、商人归家,正值深夜,月光如水,照于室中,见床前有鞋—双,疑妻不贞,顿…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遗产中,有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宝藏。但长期以来,我国心理学界对此研究得很不够,不少人一读到心理学就想到希腊、罗马、冯特、铁钦纳。近些年来这一情况已开始改变,但也只对古代单个思想家或某些著作的心理学思想进行了一些探讨。缺乏系统的研究。最近潘菽老先生着重指出:“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和西方古代心理学思想相比并无逊色。”二者的差别不在于发展程度有高低和成就有大小,也不在  相似文献   

17.
从前,在欠债不还就要入狱的时代,伦敦有一商人,欠了一位放高利贷债主的一笔巨债。那个又老又丑的债主,看上商人青春美丽的女儿,便要求商人用女儿来抵债。  相似文献   

18.
《学海》2018,(5):22-30
亚当·斯密在写作《国富论》时看到,重商主义政策体系正推动着英帝国走向深重的危机:殖民地既不能提供保卫帝国的兵力,也不能提供维持帝国民政的收入,反而增加了母国的防卫负担;美洲独立战争爆发后,帝国分崩在即,严重依赖殖民地进出口贸易的经济结构变得极其脆弱;不列颠沦落为"商人之国",商人阶层垄断贸易,对平民大众多有压迫与剥削。在重商主义政策体系下,法律变得暴戾,让英国人引以为傲的自由惨遭倾覆。危机的症结在于:商人欺骗、侵夺了主权,绑架了国家,使法律只体现商人阶层意志。《国富论》致力于传授重商主义时代的主权理论:主权者必须知晓国民财富的自然秩序,以此驯化资本,使之合于正义与公共利益;主权者必须对商人的"独占精神"有所警惕,不受其蛊惑,使经济政策合于社会的自然机理,体现国家的公共意志。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中国古代雕塑在内容题材、形式风格、雕塑技法和使用的材质上都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艺术门类,它不仅表现了中国历代雕塑的艺术技巧的发展,也是和各个朝代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更是和中国绘画元素有着密切关系。中国传统的精神、气韵在雕塑作品中的体现表达,是中国古代艺术家智慧、灵魂、艺术的结晶。  相似文献   

20.
何俊伟 《法音》2004,(4):27-30
中国古代寺院藏书在汉传佛教寺院的兴建和译经活动中初露端倪。大理地区古代寺院藏书也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兴起。南诏后期、大理国时期,佛教得到了发展,佛经也随之传入大理地区。开元二年(714)南诏遣使张建成入朝,“玄宗厚礼之,赐浮图像,云南始有佛书”。经各个时期的求经、赠经和购经,使大理地区古代寺院藏书在吸收汉文化经籍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寺院藏书特色、体系,与大理古代私人藏书和书院藏书共同形成了大理古代图书事业的主体。一、大理古代寺院藏书体系形成的原因1、汉文化的传播与吸收大理自南诏始就推崇儒学。《全唐文》卷八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