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近年来国内学术界使用频率既高且极为宽泛的一个概念。这一概念大约是指从葛兰西(或者卢森堡)肇始而绵延至今的某些政治倾向或学术思潮,而非仅指某种流派或某些团体,其立场、观点、理论诉求以及学术趣味纷然杂陈、彼此相异,很难发现某种逻辑演进的线索。虽然如此,但有一点似乎是清晰可见的,即:"西方马克思主义"无论多么复杂、多变而歧异,它们都是"理论自身的批判"和"现实批判"的一种当下表现。如果从改革开放算起,我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其间这一研究几经嬗变,经历了否定——审慎的肯定——几乎全面肯定的曲折历程。相应地,"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的外延不断扩大,当下似乎包含了所有与"马克思"这个名字联在一起且意味迥异的东西,以至于某些研究甚至把"西方马克思主义"直接视为马克思主义或优于马克思主义的东西。与此同时,一种严肃的反思也已经开始,主张应当确立"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对象、内涵、限度以及立场、目的及其意义。2007年11月10—11日,"青年哲学论坛"等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办第四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这里刊发其中三篇论文,以期引起更为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近年来国内学术界使用频率既高且极为宽泛的一个概念。这一概念大约是指从葛兰西(或者卢森堡)肇始而绵延至今的某些政治倾向或学术思潮,而非仅指某种流派或某些团体,其立场、观点、理论诉求以及学术趣味纷然杂陈、彼此相异,很难发现某种逻辑演进的线索。虽然如此,但有一点似乎是清晰可见的,即:"西方马克思主义"无论多么复杂、多变而歧异,它们都是"理论自身的批判"和"现实批判"的一种当下表现。如果从改革开放算起,我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其间这一研究几经嬗变,经历了否定——审慎的肯定——几乎全面肯定的曲折历程。相应地,"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的外延不断扩大,当下似乎包含了所有与"马克思"这个名字联在一起且意味迥异的东西,以至于某些研究甚至把"西方马克思主义"直接视为马克思主义或优于马克思主义的东西。与此同时,一种严肃的反思也已经开始,主张应当确立"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对象、内涵、限度以及立场、目的及其意义。2007年11月10—11日,"青年哲学论坛"等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办第四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这里刊发其中三篇论文,以期引起更为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得以展开的重要环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关系问题,既涉及比较研究工作的深化,又涉及意识形态概念史的梳理。就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具体内容与历史逻辑问题而言,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意识形态的本质、功能或作用等的探讨理应得到肯定;另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逻辑演进问题实质上关联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学说。而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范式和创造性转化问题上,"回到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成为近年来国内相关讨论中最值得注意的声音。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问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等通过激活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否定性动力,以反对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路径不同,西方思想界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先后兴起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与"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却一致强调马克思哲学作为"科学"的唯物主义之维.这两种解读视角似乎形成了某种"拉锯"之势,而其中所蕴含的问题恰恰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本文仅简要考察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意大利学者科莱蒂在<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中对黑格尔式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视角,由此管窥西方马克思主义演变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政治哲学史上开创了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政治哲学流派的独具特色的政治哲学传统,其思想实质与马克思发动和实现的哲学革命是一脉相承的。随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要实质性地推进该领域的相关研究,需要辨析和澄清某些前提性问题,即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路径的差异、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与问题域、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我们知道,"二战"之后,某些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学派在研究旨趣上发生了政治哲学转向,主要体现在:他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不是指向其既有的经济关系,而是指向其道德伦理规范;强调理性认识在社会结构形成中的建构功能,甚至将经济关系本身也纳入这一建构的对象之中。这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路径相比较,恰好形成了一个相反的研究路径。本文以一定的历史背景为依托,从理论与现实两个方面对这一研究路径进行检视和分析,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国外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发展动态,进而更全面地探寻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6.
"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必须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围绕"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等主题,学界已经为这一研究的深化提供了丰富的学术储备和开阔的理论视角.在此过程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解史的研究被摆上了台前案头.具体说来,应当重视和加强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历史生成、第二国际时期经典资本主义理论向帝国主义理论的过渡、苏俄(联)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解,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西方左派经济哲学视域中的和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与激进话语中的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不是本体论、是怎样的本体论,一直以来存在着争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笼统地主张"实践本体论",这仍然需要做许多补充和完善的工作。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有着某种本体论的问题域,其考察存在是什么、何以存在,也是为了解决存在如何可以改造、可以改造成什么形态的问题,尤其是要揭示资本主义这一存在的基础,其由来和发展趋势,并对这一存在进行批判和改造。  相似文献   

8.
从学术规范的视角来看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状,关涉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研究历程的清理与反思。这一工作的主旨在于,秉承哲学批判精神,自觉地引入学术批评的维度,对我们一直以来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固有观念进行梳理和澄清:一方面对以往的哲学观念和基于此种哲学观基础上的研究成果进行批判,另一方面对教科书体系及其遗留影响...  相似文献   

9.
后苏联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面,提出了"回到马克思"、"走进"或"走近"马克思,这无疑是必要且卓有成效的。但是,随着对马克思文本解读的深入,在相当程度上又出现了"书斋化"与"学院化"的倾向(近几次的马克思哲学论坛都探讨了这个问题)。而在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上,学者们则更多地把精力投放到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学、及至对美英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上,但对我们的近邻——曾经的社会主义大国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却较少关注。实际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解释学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话与阐释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正在广泛地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并进而使这一哲学走向多样性以至多元化,文本的客观性以及哲学自身的立场于是成了疑问。因此,怎样对话,如何阐释,就成为不能也不应回避的问题。2005年6月23—26日,由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共同主办,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以“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题,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活维度”、“文本研究与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对话与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分论题展开了讨论。下面一组文章就是本次会议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11.
70年代以来,在西方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一种新的思潮——“现象学马克思主义”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现象学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正悄然进入许多史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的著作中.现象学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现象学进行对话的结果.一方面:它是马克思主义对现象学唯心论的批判和改造;另一方面,它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现象学解释.现象学是20世纪在西方影响最大、流行最广的一种哲学思潮,它最初是一种偏重于认识论的先验唯心论体系.其创始人胡塞尔提出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认识事物的本质这一哲学上的古老问题.为此,他批判了传统的本体论哲学,即所谓“心理主义”和“客观主义”,强调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的形成史的缜密考证,揭开了围绕这一概念的种种迷雾。本文认为,尽管"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论域并不存在刚性的、僵硬的逻辑边界,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根本不存在相对确定的、可以用理性语言精确描述的逻辑边界,只不过这条边界线是弹性的、模糊的、因场景而变化的。本文还提出了四种不同的、但又可以共存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7月7~8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分析》编辑部、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哲学分析》论坛——"哲学:思想的前提批判"学术研讨会在吉林大学召开。来自全国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五十名专家学者齐聚长春,围绕吉林大学资深教授孙正聿的《哲学通论》、《哲学:思想的前提批判》、《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和  相似文献   

14.
方珏 《哲学动态》2008,(4):32-35
在当下中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人们普遍重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个体或流派的探讨,而忽略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别史的考察.换而言之,对于一种理论体系的考察,我们不仅要探究哲学家个人或哲学派别的思想,也要考察其在哲学传统和哲学形态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5.
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坚持的两个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与阐释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正在广泛地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并进而使这一哲学走向多样性以至多元化,文本的客观性以及哲学自身的立场于是成了疑问。因此,怎样对话,如何阐释,就成为不能也不应回避的问题。2005年6月23—26日,由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共同主办,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以“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题,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活维度”、“文本研究与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对话与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分论题展开了讨论。下面一组文章就是本次会议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16.
张泼 《哲学动态》2015,(2):105-107
<正>由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主办,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承办的"第十一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于2014年10月18~19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国内部分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学术报刊的专家学者共100余人参加了论坛。本次论坛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与现实"为主要议题。与会者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了讨论。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近年来,学界在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人的理论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关于人的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一条曲折坎坷的道路。解放后的二十几年中,肯定共同的人性、人道主义的观点都横遭批判、压制,被扣上地主资产阶级人性论、修正主义的帽子,这不仅违反了学术上百家争鸣的方针,而且也扼杀了某些具有真理性的观点,限制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事情一度竟弄到如此地步,似乎只有西方理论界和欧洲理论界是重视  相似文献   

18.
体现中国特性、关注本土政治实践、实现主体内在觉醒是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逻辑前提,也是将边缘化、依附性话语转化为主流话语体系的关键。学术疏远政治、价值立场两极化、话语体系弱化和概念使用标签化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呈现出诸多"贫困"。鉴于此,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在宏观上应秉承时代变革逻辑、空间转换逻辑、范式演进逻辑和方法论转换逻辑;在发展方向上,需要坚持以中国问题为基点,以扬弃和超越西方政治哲学为路径,以政治正义为当代中国政治实践的制度诉求和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9.
徐锦贤 《学海》2004,(4):205-207
90年代初,自罗伯特·普特南的<使民主运转起来>一书出版以来,"社会资本"这一概念立即成为西方学术界的流行话语.正如罗尔斯的<正义论>标志着西方政治哲学的复兴和正义概念重回学术主流地位一样,普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使得社会资本问题为学界所重,多学科的众多学者围绕这一理论展开了热烈而广泛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历来宣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历史唯物论,而他们自己则是这一科学的真正继承和发展者。一些西方学者也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在历史唯物主义发展内部,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完全崭新的学术结构”。(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第36页)的确,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仅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