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明钢  李雄鹰 《心理科学》2003,26(3):508-511
“认同”(Identity或Identification)一词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弗洛伊德认为,认同是个人与他人、民族或模仿人物在感情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民族认同是指个体或民族对本民族与他民族的信念、态度,以及对其民族身份的承认。民族认同包括的心理成分很多,颜面认同则以其独特的作用与心理内涵成为研究民族认同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浅析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凝聚力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卜鼎焕1“民族的精神”不同于“民族精神”。“民族的精神”是一个涵义广泛的种概念,它包括民族文化、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情绪等等一切民族精神方面的特性,包含了一个民族正反两方面的特性,它反映了每个民族别具一格的民族风貌。而民族精神则是一种民族的精华和灵魂的东西,是一种稳定的、作为精神支柱的东西,它能够激发民族自豪感与自觉性,特别是能够诱发民族的凝聚力,因此,民族精神的全部思想呈现出积极风采。我们所讲的民族精神就是指作为精神支柱的民族精神,因为弘扬了这种民族精神,就能诱发民族的凝聚力。民族精神具有如下特征:(一)全民性,民族精神是由民族成员在共同的社会环境中形成雏形,又由全民族的共同行为日趋丰富,并由全民族共同保持、完善,它的生命来自民族成员的社会行为,它的历史是由民族成员创造的。(二)独立性。民族精神有其相对独立性,有自己产生、发展、变化的历史,具有很强的自我调控能力,是一个有机的集合体。民族精神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有诸多要素对它产生影响,而最主要是与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相联系的,而且从政治、经济、文化要素中建构自己的独立体系,成为民族的旗帜,它的发展始  相似文献   

3.
在民族国家特别是多民族国家中,如何看待并处理好民族道德与国家道德的关系,是一个事关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大问题。从民族道德与国家道德的关系看,民族道德统一于国家道德,民族利己主义是为国家道德所不容的,民族道德与国家道德的最高原则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必须用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来看待并认识这一问题,因为它事关民族与国家的长远利益,对构建和谐民族、和谐国家、和谐社会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严庆 《伦理学研究》2007,(2):9-13,35
民族道德与社会政治道德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一般说来,民族道德易受制于政治道德,而民族道德又会反作用于政治道德,同时,民族道德与政治道德作为一种有联系的精神实体,又会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族道德生活史的研究,应当摒弃以往伦理学研究中的普遍主义的研究进路。在研究某一民族的道德生活时,应当运用当代德性伦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该民族特殊的信仰生活和世界观体系,独特的民族叙事传统,以及在其民族生存与发展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品格与德性。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中必然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新形势下准确把握民族精神的内涵,明确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历史意义,积极探索其在师范院校中弘扬与培育的有效途径是一项十分紧迫而重大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宗教与民族的关系,不论在中国还是全世界,在历史文化还是现实生活中,都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重大问题。本文旨在从理论上澄清二者的基本关系。文章先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提出了研究二者关系的必要性,再从宗教与民族关系的根源、宗教对民族形成的作用、宗教与民族特性的区别、宗教与民族发展的相互作用、宗教对民族之间关系的正负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兼顾问题两面的理论澄清,指出在宗教与民族二者之中,任一方的道德或理性成分的发展都会有利于另一方的道德或理性成分的发展,任一方的狂热或反理性倾向都会加剧另一方的狂热或反理性倾向;最后从世界各国宗教与民族关系的历史与现状着眼,概括了宗教与民族各自面对的问题,并从中尽力总结出七条经验教训,以期有利于我国在宗教与民族关系上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提出“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这是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民族精神的问题,因此社会各界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给予高度关注,掀起了研究民族精神的新一轮热潮。通过对有关民族精神的文章进行梳理和总结,从中可以看出当前学术界关于民族精神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一、关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概念的界定(一)关于民族精神概念的界定关于民族精神概念的界定,是进行民族精神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在20世纪初以及20…  相似文献   

9.
民族间的平等、和谐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民族关系的主流。但民族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多民族杂居区,社会的和谐发展较单一民族居住区需要更高的社会成本,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变量,民族关系中不同民族文化的冲突与交融又是这一变量的核心。要保持多民族杂居区社会的和谐发展,不仅需要持续稳定的  相似文献   

10.
2月上旬,灵武县人民委員会召开了12天的阿洪座談会,参加会的有64人。会上,大家对有关問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下面是会上討論的几个主要問題。一、民族与宗教问题:过去大家把宗教和民族从来不分,把两者看成一回事,慣常把伊斯兰教称做回教。討論后,才知道这种看法是錯誤的。民族和宗教虽有一定联系,但究竟是两回事。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共同体,宗教則下是。宗教与民族的区别也同样可以从一个宗教有許多民族信仰,以及一个民族可以信各种宗教看出来。过去国民党有意地把民族与宗教混同起来,只承认有宗教,不承认有民族,其目的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全球正义的讨论中,关于民族责任与全球平等主义的研究一直是热点话题。戴维·米勒提出了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民族责任理论,并为民族国家承担集体责任与继承性责任进行规范性辩护。当前对于米勒的民族责任理论有诸多批驳,但通过分析可以看到,这些批驳都很难站得住脚。然而,米勒在重视民族责任的基础上,拒斥全球平等主义的观点是有问题的。无论在抽象理论层面,还是在应对气候变暖等全球公共实践层面,民族责任只有与全球平等主义原则相结合,才是一种更恰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正##宗教与民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心理素质的人们共同体。而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有些民族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有些民族在同一时期有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宗教信仰。一种宗教常常被许多不同的民族所信仰,一个民族也可能会有几种不同的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3.
会议总结     
会议总结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孔庆榕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联合举办的“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2月9日至12日,在广东中山市召开。与会者不仅有北京、天津、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甘肃、山西、新疆、上海、广东的学者,还有来自台湾、新加坡、香港的来宾和学者,共约200人;提交会议论文100多篇,现将会议和论文中探讨的主要问题总结如下:一、关于民族凝聚力的界定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特点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民族凝聚力是与民族的产生同时产生的,没有凝聚力不可能形成民族,失去凝聚力的民族就要灭亡。并认为,民族的凝聚力是指能使该民族成为有机整体的内在力量。然而这种力量是精神的抑或物质的,看法却有分歧。一种意见认为,民族凝聚力是指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的基础上,由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发展而形成的精神力量。并认为应当把民族凝聚力本身与凝聚力产生、增强所依赖的条件、因素区分开来,民族凝聚力本身是一种感情力量,是民族的价值观念。另一种意见认为,民族凝聚力有物质凝聚力与精神凝聚力之分。精神凝聚力又可称为“民族文化凝聚力”  相似文献   

14.
《福建宗教》2000,(3):1-1
当今世界上的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无一不与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有关,努力巩固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全面加强党的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是全党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20 0 3年 1 1月 1 4日至 1 7日 ,山东孔子学会在曲阜师大日照校区举办了“孔子学会第三届理事会暨‘儒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 ,约 6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选出了新一届理事会成员 ,刘蔚华先生继续当选会长。会议围绕“儒学与民族精神”这一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现将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一、关于民族精神的界定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刘蔚华先生指出 :民族精神之所以重要 ,之所以具有凝聚力和牢固性 ,就在于它与民族的生存和…  相似文献   

16.
民族凝聚力探索[台湾]中国统一联盟林书扬前言民族是人类的群体生活在进化过程的某一阶段上,经多项因素的成熟而达成的一种历史性共同体。有关民族的造因,虽也含有血缘、地缘等原属于自然条件者,更主要的,还是属于后天的历史社会因素群。需要留意的一点是,民族的原有自然因素,都已成为发展中的“扬弃因子”而被融解于后天“社会属性”之中,不再单独成为民族阶段特质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点是属于生物学自然科学概念的“人种”、“种族”,与属于社会科学概念的“民族”之间的重大差别。民族的形成简单地说,民族最初乃以自然的血缘地缘团体为原始起点,因经济生产力的进步而扩大其结合范围(空间条件),并延续其历史时段(时间条件),到了具备一定内涵与特质的文化系统已然完成,成为群体成员之间普遍的心理状态与共识的基础,至此,一个“民族”於焉产生。在有关民族的诸项成因中,经济为一促成因素,而文化则为一成就因素。民族的促成因与成就因,乃漫长的形成过程中的共因关系,而不是各自单独存在的主因。一个自然共同体,固然非通过经济纽带的恒常促动,无由产生及培育文化,无由达成民族的存在层次。然而,一旦达成文化实体的民族层次后,即使丧失了有形的经济纽带的维系,基于历史的惯  相似文献   

17.
实现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之潮流,因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也必将顺应这一历史潮流。新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坚持现代文化引领其传承和弘扬工作,才能保持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保持各民族的发展与繁荣,推进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8.
民族精神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民族精神作为各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共同选择和人类特定的文化现象 ,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它所产生的巨大精神力量 ,始终支撑着人类各民族的生存、发展和进步。中国要在本世纪实现现代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需要坚持与弘扬民族精神 ,更需要孕育和培养符合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本文就学术界关于“民族精神”问题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梳理 ,以便促进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一、民族精神概念的界定自上个世纪 80年代以来 ,在我国学术界曾经进行过几次关于民族精神问题的讨论 ,不断深化了关于民族精神的认识。但对于“民族精神”的概念尚未形…  相似文献   

19.
蜡染是民族文化的积淀、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民族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通过对贵州蜡染文化的内涵解读以及对民族旅游文创产品的现状进行分析,运用文献研究法和系统方法,对贵州蜡染文化在民族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将贵州蜡染文化应用于民族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是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使产品呈现出丰富样貌,拥有在文化与创意上打动人心的真实力量。是对旅游产品设计的一次颠覆性的创新,可使消费者获得崭新而惊喜的体验,让产品有了灵魂与温度、风格与个性。  相似文献   

20.
“民族、宗教无小事”。正确认识并高度重视、妥善处理民族与宗教的互动关系,对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从历史角度认识民族与宗教的互动关系恩格斯曾经指出:“古代一切宗教都是自发的部落宗教和后来的民族宗教,它们从各民族的社会和政治条件中产生,并和它们一起生长。”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明确的告诉我们:民族与宗教,自古就紧密相联,相互交织,共同走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1、氏族社会产生了氏族宗教,民族国家产生了民族宗教。氏族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部落式的氏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