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选自长沙市的452名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社会支持、人格在农民工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农民工收入对其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性;在农民工收入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社会支持起部分中介作用,神经质和宜人性有缓冲作用,外倾性有增强作用;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受到宜人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我国各种养老保险未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设计,从而形成养老保险模式体制分割、城乡分割、地区分割的局面,导致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悬殊以及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无法转移接续.应遵循促进公平正义、适应发展趋势、实现多方共赢的理念和原则对养老保险体系进行整合.具体做法是:(1)四大养老保险均应实行"统账结合"的基本制度,实现体制并轨;(2)"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实现各种养老保险的可转移接续.(3)国家调节"基础养老金",逐步缩小养老金差距.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留守子女及其社会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琼 《学海》2007,(2):142-146
留守子女是农民工问题的“衍生物”。农民工留守子女既是引发某些社会问题的主体,也是我国社会变迁过程中产生的诸多社会问题的一个受害群体。农民工留守子女问题的解决,从人道主义出发,能有效保护留守子女的各项权益,减少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从功利主义出发,是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社会认知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电芝  马前广  杨会会 《心理科学》2008,31(6):1373-1376,1393
本研究以465名农民工为被试,采用有较高信、效度的自编农民工社会认知状况调查问卷,考查农民工打工生活和城市融入的社会认知状况.结果发现:(1)农民工的整体社会认知状况尚可,平均得分高于3分临界值;(2)不同年龄、婚姻、学历,打工次数、打工时间的农民工的社会认知差异显著.年龄较大的、已婚的、学历较低的、有过多次打工经历的和打工时间较长的农民工社会认知更好;新生代农民工较第一代农民工社会认知低,呈明显的代际特征;(3)收入较高和从事职业较好的农民工社会认知得分更高,即收入与职业影响农民工的社会认知.  相似文献   

5.
城市外来人口两大社会群体的差别及其管理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强  张海辉 《学海》2004,(2):59-63
城市“外来市民”与“外来农民”的构成和需求有较大的差别。面对差异如此巨大的两大群体 ,城市管理采取的是单一手段简单处理的方式 ,将许多实际上是适合于外地农民工的管理政策强加到一些外来城市白领群体的身上 ,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弊端甚多。对于“外来市民”而言 ,流入其他城市之后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些人事关系、求学、录取、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方面的转移难题。本文主张对于他们采取更为宽松的户籍政策。对于外来农民而言 ,主要是如何帮助他们提高打工收入 ,而并不是解决户籍问题。所以 ,户籍改革的核心是要分析户籍为不同群体带来什么样的实际利益 ,特别是要理解两大群体的不同要求 ,根据他们的要求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的心理灰度是测量农民工整体心理状态的指标,反映了农民工心态与情绪的积极与消极程度.农民工的心理灰度与农民工的日常生活体验和社会评价密切相关.在农民工的日常生活中,经济收入低、消费水平高、住房条件差和休闲生活匮乏是他们感受最为强烈的生活体验.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社会评价影响农民工的自我意识及其行为.  相似文献   

7.
关于"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及其核心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沈卫平 《学海》2006,(6):11-14
我国贫富差距的扩大突显社会公平地位。中共中央提出了“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政策取向。要正确认识“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内涵。当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遏制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还要重视解决影响社会公平的体制问题。  相似文献   

8.
乔为国 《学海》2007,(5):141-145
本文以国民收入流量循环为框架,对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成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宏观收入分配格局中居民可支配收入份额偏低、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直接用于消费比例偏少、以及较少储蓄转化为居民消费等的共同作用造成我国居民消费率低.  相似文献   

9.
陈颐 《学海》2004,(5):52-56
不主张建立农村养老保险的同志的主要理由是 ,现阶段乃至于今后一段时间内 ,我国还不具备建立农村养老保险的经济基础 ,但是他们没有提出具体的方案进行测算和论证。显然 ,不同的方案所需要的资金投入的数量和方式有巨大的差异 ,而应否及能否建立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关键在于方案的设计。本文提出了一套方案并对其中的要点进行论证 ,试图说明 ,从现在起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不仅是必要的 ,只要设计科学也是可行的。方案的要点一是“财政养老金” ,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  相似文献   

10.
周桥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47-247
赖特的观点看,中产阶级是在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社会文化地位均居于社会的中间水平。如经理人员,专业人员,小雇主,他们介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位于二者的缓冲地带,有助于调和社会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而在中国的中产阶级不是那些收入中层阶级,而是农民工。由于我国农村劳动数量众多,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进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剩余,大量年轻劳动力像城市转移。农民工问题是当今中国社会一个广大的社会群体,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把农民工作为我国的中产阶级,对促进社会长期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具有更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