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从存在论的角度看,身体在四个维度上展开:实在的存在、欲望的存在、想象的存在、信仰的存在。历史上的"纵欲"和"禁欲"皆源自其过于关注或片面重视作为欲望的存在的身体,而忽视了其他三维。裸体图像(含绘画、雕塑、摄影)、自画像、行为艺术、舞蹈,是身体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和载体。身体美学应以之为主要研究对象,予以重点关注,如此方可使自己区别于身体哲学,同时也可检阅、充实、丰富、发展、深化自身。  相似文献   

2.
在疾病情境中,身体成为具有冲击力的视觉符号,疾病的隐喻在日常生活中被放大,身体作为原初性媒介代表个体与外界社会进行表述、感知和互动,个体患病后的体验构成了叙事的主体。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例,探讨个体患病后的身体如何构成叙事的主体,继而发现患者自我形象的管理和重塑已经跳脱了身体的生物属性,转而成为社会文化情境中需要的身体形象与象征。身体作为自我表现的载体,构成权力关系的产物,亦为我们延伸出对于身体在场性的讨论和身体研究重要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4.
当代身体理论突破了传统二元叙事的桎梏,展示了心灵的肉身化和身体的灵性化双重进程。在所谓的双重进程中,一方面,肉身矛盾取代了身心对立,另一方面,身体观念经历了解构和重构。然而,双重进程说的逻辑自洽性受到了挑战。身体没有意识的情况或不可知,意识没有身体的情况却就在生活世界之中。身体理论难以协调作为存在之基础的实体性身体与社会话语建构性身体之间的矛盾。因而,身体理论的研究应该正视身体的工具价值、关注身体理论的下行兼容性、理解身心二分的意义、承认身心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5.
梅康钧 《天风》2006,(7):14-15
对待历史,中国基督徒心中图景是极其清晰的,他们都保留着完整鲜活的档案,经历过的每一天,也不再仅仅只是一张相同的底片,而是厚厚的一本相册。  相似文献   

6.
董慧 《哲学研究》2012,(4):20-27
<正>解放政治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是一个致力于社会变革的社会过程中的成长环节,也是左翼理论家在对未来可能的替代性社会的积极探索过程中绕不过去的重要议题。20世纪后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环境污染、资源破坏、人口激增、道德迷失、  相似文献   

7.
张灵 《美与时代》2023,(3):67-69
随着旅游产业的升级,夜景观光活动日渐活跃,极大地促进了夜游产业发展。但部分城市夜游景观设计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夜景照明、主题灯会等传统设计方式上,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夜游体验创新问题。现阶段,在进行城市夜景设计时,除了要不断挖掘旅游资源,打造旅游IP,还应引入前沿科技,融入新媒体艺术,不断丰富城市夜间旅游项目。新媒体艺术是科技进步与艺术观念更新的产物,与城市夜游景观相结合已经成为城市景观发展的主要趋势,能够推动城市景观升级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叙事医学三要素与身体社会学三项核心维度在理论上的耦合性,可以厘清以下关系:第一,叙事医学的对象是意义再生和共享的身体,而非疾病和独特的疾病体验;第二,叙事医学是从陌生化的疾病体验中,再现患者(他人)的社会性身体,再现医生真实的“自我”;第三,叙事共同体的目标不是消除疾病,而是通过发现、阅读、倾听和拥有共同的身体故事来实现。叙事医学的三要素与身体社会学的三个维度的理论耦合,解答了叙事医学应关注什么、再现什么、谁归属及归属何处的问题,也为认识医患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审视思路和构建方案。

  相似文献   

9.
在先秦儒学与医学之中,身体之“窍”(七窍/九窍)被视为“精神”的“孔窍”、“门户”与“通道”,它们内根于“五脏”,外联于天地之气。保持“孔窍”的通畅,无论对“卫生”,抑或对“修身”均意味重要。其中,耳、目、口三窍尤为儒家修身所注重。阴阳五行理论兴起后,身体之“窍”与天地万物之“窍”之间的同构关系得到彰显。 在承继前人五脏“开窍于目”、“开窍于耳”、“开窍于口”、“开窍于鼻”、“开窍于二阴”这一思想基础上,理学家一方面深刻挖掘出身体之窍的本体论向度,提出一个完整的“天地之心”的发窍路线图:“天地之心”发窍于人心,人心(通过五脏六腑)发窍于耳目口鼻四肢这一连续性的发窍结构,并借助于汉儒身体之“窍”与天地万物之“窍”之间的同构关系思想,揭示出天地之心一人心(灵窍)一七窍一体结构的时间性(“七窍”、“灵窍”与天地万物的运作的同步性),另一方面,呈现出丰富的“七窍”与“心窍”修身经验,这些经验极大丰富了孔孟“四勿”与“践形”功夫。 儒家强调身体之窍、心窍的“虚”、“无”性格,与萨特所代表的意识现象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儒家“通身是窍”的理念折射出儒家的“主体性”乃是扎根于生生不已、大化流行之中与他者、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相互应答的身心一如的存在,这种主体性本身就嵌在身体之中,无论是“惕然动乎中,赧然见乎色”之耻感,抑或是“恻然动乎中”之“不忍”、“悯恤”、“顾惜”之同感,乃至生意津津之一体生命的生机畅遂感、乐感,皆是深深嵌入身体之中“觉情”与“实感”。儒家身体的这种本体论向度,不仅迥异于Hans Jonas所批评的存在主义的虚无主义精神气质,而且为克服这种虚无主义提供了深厚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0.
王建辉 《世界哲学》2016,(4):19-25,160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刻意隐藏了身体问题,这一做法招致了许多人的猜疑与批评:为什么身体问题要被排除在基础存在论分析之外?难道身体问题在《存在与时间》这本著作中根本不值得考虑?从1959年到1969年间,海德格尔在瑞士泽利康(Zollikon)做了一系列讲座,集中处理了身体问题。通过对这些文本的解读,我们发现身体问题在《存在与时间》中并非不重要,只是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总是被一个重大困难所牵绊,这个困难就是存在问题与身体问题之间的张力。在讲座中,海德格尔颠倒了胡塞尔身体现象学中的两个重要观点,即在谈论空间性时,他颠倒了这里的优先性;在谈论身体性时,他颠倒了触觉的首要性。在这一基础上,海德格尔提出了一种动态的身体概念:身体化。  相似文献   

11.
辽宁本《洛神赋图卷》的叙事手法巧妙和图像意涵丰富,画家不仅擅于运用人物动态来塑造人物心理,也把握住了场景中静止与运动的关系,使画面的铺陈极富变化。此外,画家还试图在创作中表现出时空的观念,尤其是画卷末端描绘了曹植的回首,它将整个故事的空间性串联起来,使观者的视线再次被拉回到洛水河边,带领人们重温洛河边上这段短暂而伤感的恋情。这种视觉的轮回方法,是中国古代图像叙事中常用的观看方式。  相似文献   

12.
身体与身体美学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关于身体的谈论不仅是人们最一般的日常话语之一,而且也是当前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日常性的谈论比较简单,它主要相关于身体的疾病、健康和快乐等;文化性的谈论则比较复杂,它不仅批评历史上身体的缺席,而且追求现实中身体的解放。这在身体写作(包括文学、美术和哲学等)中已成为了一个口号。如此种种关于身体的谈论意味着什么?它表明身体是一个问题,而且是相关于每一个人的问题。但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人的解放”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话题,而如何把一个老话题谈出新意、把一个熟悉的话题谈得深刻,恐怕是读者特别关心的事情。读完贺来先生的新著《边界意识和人的解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能够感受到作者在这一问题上所作的思考的深度及其带来的思想冲击力。首先,该书从一个人们熟知的话题展开前提追问,体现了作者勇于反思批判的理论品格和自觉意识。“解放”是伴随着现代性的逻辑延展而被人们逐渐熟知的词语,是人们在很多时候可以不加防范就接纳的价值向度,也是一种可以为之前赴后继的理想和目标。因此,“解放”可能是现代性条件下人…  相似文献   

14.
合法性:现代语境中的价值叙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关于合法性的思想是古老的,但就其成为一个具有明显普适性以及现实针对性的热门话题,却归落于一种典型的现代语境。原初意义上的合法性是指“根据一种假设的中间标准或原则,这种原则的客观性被看作是不受现有评论界或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所支配”。(基恩,第288页)现代合法性概念则是伴随着神圣化思维的衰微以及价值供给领域的开放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在当代,人们对于合法性的关注更多地同现代政治系统、文化系统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不同程度面临着的“合法性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学理意义上,卢梭最早明确提出了以公共利益和大众同意为…  相似文献   

15.
现从行为艺术身体叙述这一特征出发,对四川美术学院周斌老师指导的行为艺术作品《五觉》进行分析解读,并涉及到其对观众的心理影响和它所传达的社会针对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于身体的不同理解促使认知心理学形成了不同研究取向。经典认知心理学视身体为不同于心智的生物物理实体。认知表征则成为沟通心智与包括身体在内的外在世界之间联系的"桥梁"。在经典认知心理学那里,心智是一种运算,运算的内容则是认知表征。认知表征是符号性的、抽象的,与身体的构造和感觉—运动通道无关。身体似乎仅仅是认知表征的"载体"或"容器"。具身认知则强调了身体在认知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具身认知中的"温和派"视身体为心智中的身体,认知在其根本上是一种身体经验。因此,认知表征不是抽象的,而是身体格式的,是身体特定感觉–运动通道提供的具体身体体验。心智是一种运算,但运算的内容不是抽象符号,而是具体的身体经验。具身认知中的"激进派"则主张彻底抛弃"运算"和"表征"。在激进派那里,认知是被身体作用于世界的活动塑造出来的。认知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形成认知表征。基本的心智不涉及内容,换言之,基本心智过程不涉及认知表征。认知在本质上是一种具身的行动。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和新感觉派的小说以都市上海为背景,表现了“特异”的都市生活场景以及都市的人生百态。二者的都市文本不仅反映了深层的都市文化,而且他们的叙事和表述方式也渗透了都市文化的特性,主要表现为叙事主体和叙事对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疏离和对抗。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主义思潮支配下的管理模式内在地具有普适性与去特殊性的要求,加剧了全球化背景下民族认同与个人身份认同的双重危机,使管理出现深重的"文化乡愁"问题。这种问题的产生在根本上是由于理性对现代管理的塑造实质是以一种压抑性文明将人简单化、机械化,使之成为没有灵魂和欲望的机械个体。后现代主义者对管理中的人性救赎通过重建人的精神家园、解放人的非理性因素来实现。它开拓了伦理技术与审美体验两条路径,即建造人在组织中的道德生活与审美生活,并将它们和人的自由与解放问题连接起来,构筑了一种反对理性主义、权威主义与中心主义的新自由叙事模式。后现代管理在理性控制系统之外,尝试在组织中建构基于情感与价值的"自由-自治"系统,从而将组织导向服务于人类自由和幸福生活的一种积极存在。  相似文献   

19.
宋耀武  郝红杰 《心理科学》2008,31(6):1431-1434
在视觉工作记忆的研究中,是否可能划分出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和视觉物体工作记忆两个子系统还没有定论.子系统划分成立的基本前提是以特征为存储单位.当前关于存储单位的理论有特征理论、客体理论和双重存储等不同观点,多数视觉信息加工与存储机制的研究支持双重存储说.注意与视觉信息的加工和存储相互影响,因此,加工及存储机制的研究就要在具体的注意水平上进行.  相似文献   

20.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商品包装设计的国际化逐渐成为趋势。将地域文化融入到现代包装设计中,可以赋予包装独特的个性化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满足消费者对包装的审美与情感需求。从地域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出发,通过提炼地域文化中的图形、色彩、形态等视觉语言,结合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审美需求,提出地域文化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融合与创新方法。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包装设计中,可以使商品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吸引消费者、促进商品销售,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