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嘉理 《天风》1994,(5):31-32
一、木匠的断言: 何为教会 约两千年前。巴勒斯坦一个木匠断言说:“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太16:18)。人世间不知有过多少有权、有势、有学问者的断言成了泡影,可是耶稣的断言却成了现实,经受了时间和王朝更迭的考验。这名话告诉我们:一、教会是属神的,二、教会是神要建立的,三、教会是经得起任何考验和摧残的。  相似文献   

2.
圣经告诉我们天主教会是耶稣基督亲自所建立的教会:"你是磐石,我要在这磐石上建立我的教会"(玛:16:18节),"你们往普天下去传播我的福音,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付洗,使万民成为我的门徒,教训他们我所吩咐你们的一切"  相似文献   

3.
教友的使命     
我们受洗归于基督,便成为基督的门徒与传人。基督的使命是宣布天国的喜讯,将天主的福音传示给人:“上主的神临于我身上,因为他给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贫穷人传报喜讯,向俘虏宣告释放,向盲者宣告复明,使受压迫者获得自由,宣布上主恩慈之年。”(路4:18—19)《圣经》曾多次明确告诉我们,基督将自己的使命完全托付给了教会,使教会按照他的意愿不断发展壮大。耶稣在玛窦福音中说过:“你们是世界的光”(玛5:14),这光是复活的期待,未来的希望,永生的光明。由此可见,教会分享着基督传报福音的神圣使命。同样,教友在教会…  相似文献   

4.
周志治 《天风》2003,(12):15-15
基督降生的马槽,是我们基督徒的座标,我们的生活必须以他为中心。圣经是我们信仰的最高权威,我们应该立志读它、研究它。当代著名的圣经学者巴斯德博士说:“不认识圣经的人,他的教会不算完全;不详细研究圣经的传道人,不配侍奉基督的教会;不立志了解圣经的圣侍人员,他的工作不会有价值;不充分领会圣经的基督徒,他也不能过完全的基督徒生活”。  相似文献   

5.
邓灵勇 《天风》2004,(1):34-35
纵观教会历史,异端在初期教会就曾出现,历世历代都有异端的存在。现今的时代,异端更是层出不穷。因为撒但知道它的时日不多,所以到处兴风作浪。那么,什么是异端呢?凡是一个团体或个人自称为相信圣经而他的信仰与圣经有出入,或者加添,或者减少,或者与圣经的教训相悖,不高举基督的就是异端。主耶稣说:“因为将来有好些人冒我的名来,说:‘我是基督’,并且要迷惑许多人。”(太24:5)这些异端邪教的兴起,迷惑了许多信徒,给教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6.
一次分享福传经验时,一位在堂区主持慕道的热心老教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他的慕道班里有一个年轻的慕道者经过长时间的慕道学习,已懂了不少教会道理,信仰也一天天地不断成熟。忽然,有一天年轻人向这位教友请教:“我怎样才能看见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呢?” 老教友送给他一本圣经说:“基督在《圣经》里,只要你静下来用心去看。”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年轻人又对他说:“您说的很对,基督是在《圣经》里,不过我还想看得更清楚些。”教友便邀请他:“你和我一同去参与弥撒吧!基督就在弥撒中,只要你去很投入地用心灵去看。”弥撒结束…  相似文献   

7.
光盐 《天风》2008,(23):38-39
基督是教会的元首,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教会领袖是神家里的管家和仆人,是神手中所使用的器皿。这是最基本的圣经原则,也是众信徒共知共识的真理。教会领袖不只是按地域登记注册的法人代表,而是一班  相似文献   

8.
作为基督信徒,十字架的基本涵义应该人人皆知:受难、救赎、圆满、中心、极限……这是从圣经、教会礼仪和教会训导中而来的启示性解释,也就是说,是西方文化中的十字架涵义,其正确性无可置疑。但我总觉得美中不足,福传过  相似文献   

9.
“天主的子民”及其教会学在“梵二”会议之后一时曾传遍普世。这一概念的提出,使许多国家天主教会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教会一改过去古老的面容,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实际上,“子民”在旧约圣经中用得很多,以色列民族曾以“天主的子民”自傲。在新约中,关于教会的论述有一百多个,其中相当普遍与重要的一个便是“天主的子民”。因为基督通过死亡与复活,在圣神降临之后建立了新约教会,所以当时的基督徒们便以“新天主子民”自居,并赋予它新的意义。“天主的子民”及其教会学,显示了教会是在基督圣爱中的一个共融体,在这个共融体中体现了所有基督信徒各自应有的圣召和使命。  相似文献   

10.
四种磐石     
心泉 《天风》2002,(5):22-23
“磐石”一词在圣经上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是出水的磐石,出火的磐石,出蜜的磐石和出油的磐石。在哥林多前书10章4节:“也都喝了一样的灵水;所喝的,是出于随着他们的灵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这里指明磐石就是基督。  相似文献   

11.
从旧约到新约,圣经以大量的篇幅表征了建立教会和传扬福音的必要,对这个重要的神学命题,我则想从历史与哲学交融的比较中进一步探讨基督信仰和教会存在的互动关系,显然国内的研究者还未曾将应有的注视投向这一领域。其中一个明显的原因乃是由于“圣经中有很多疑难之处,教会历史上有很多灰暗的篇章,教会组织和基督徒们时而表现偏见、前后矛盾和彼此分裂,  相似文献   

12.
圣经主保,圣热罗尼莫有言:不认识圣经,就是不认识耶稣基督。曾记何时,对天主圣言--圣经的研讨、默想和分享,在大陆教会中,犹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起来,这是令人欣喜的现象。修院作为教会发展的摇篮,在这方面,尤应成为教会认识圣经,认识基督的园地。因此下面所记录的一些圣经分享片段,也算是本人在这方面的一个尝试,愿与主内各位分享、共勉。  相似文献   

13.
《智慧篇》被犹太软和基督新教视为“伪经”。他们所持的理由是,它的原著不是希伯来文,著作时期太晚,成书又不在圣京耶路撒冷。圣经上说:“这(个)家就是永生天主教会,(它就是)真理的基础和柱石”(第前三,15)。这段经文应理解作“只有教会支撑和保管着由天主所默启的道理”(思高圣经译注)。那么《智慧篇》既是教会保管的圣经,又是圣传和教会的训导一贯予以认定的,所以它是一篇圣经的正典著作,便是毫无疑问的了。  相似文献   

14.
一、教会需要被牧养圣经非常清晰地表明:教会是需要被牧养的。保罗认为教会牧养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基督徒在基督里生根建造,牧养他们直至生命、灵性成熟。(参西1:28-29)我个人也是这样在神面前领受的,教会牧养焦点是牧者和羊群建立一种家人一样美好的关系,带领信徒在基督里成长。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以来,“东方闪电”派甚是猖狂,对各地方的众教会危害甚大,造成很大的不良后果,很多人已成为他们的掠物,请各处教会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抵制这一“假基督”邪教组织的活动。以前我只是听别人说这个教派,没有见过,最近这一教派的人来我地(滑县道口)传讲邪教,被我碰上,于是一场灵战不可避免,非常激烈。他们的谬论在圣经面前彻底失败了。今惜《天风》一角揭露这一邪教内幕和  相似文献   

16.
才德的妇人     
读经:箴31章10—31节 某次我读经刚读到这里,内心十分受感,连续读了很多遍,觉得很有滋味,给我所看见的有许多都是教会真理的教训。保罗向哥林多教会讲过:“因为我曾把你们许配一个丈夫,要把你们如同贞洁的童女献给基督。”(林后11:2)这里很明显基督的新妇是贞洁的童女,这里讲“才德的妇人”,距离似乎相差很远,但又回过来一想,童女是代表贞洁,才德的妇人是代表生儿育女、治好家庭的教训。教会应有童女的贞洁,也应有生儿育女、治好家庭的经历。再想到创世记中的亚当是代表基督,夏娃是代表教会,以撒是  相似文献   

17.
彼此相爱     
高欣 《天风》2002,(4):43-43
圣经在约翰福音第13章34节中告诫我们:“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这一条经训是要求我们无论是在社会上、教会里,或者家庭中都应遵循的做人处事的守则,也是我们跟随基督的人所特有的记号。保罗对这种爱又作了相当精确的描述,并作了正反两  相似文献   

18.
宝血得胜     
单信 《天风》1997,(11):45-45
尤其在农村许多信徒的口中,经常会听见“宝血得胜”这话语。此语在圣经中并没有出现过,但它的出处仍源于圣经:启示录12章11节“弟兄胜过他,是因羔羊的血……”其所指是,在灵界战争中,信徒要抵挡撒但的攻击而取得最后胜利,并不是靠有形、属血气的武器和方法,而是赖神的大能和羔羊宝血。因为正是基督作为赎罪羔羊替众人舍命流血。  相似文献   

19.
信徒与门徒     
陈志华 《天风》2014,(9):52-53
在教会中,弟兄姊妹都比较习惯用“信徒”或“基督徒”来自称,以说明自己是相信耶稣的人;相对而言,较少自称为“门徒”来表明自己是跟随耶稣的人。但如果我们翻开新约圣经,就会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统计数字。1.“基督徒”在圣经中共出现3次,“基督徒”的原文Christianos是由“Christos基督”加上拉丁语尾“anus属于……的人”所构成,即“属于基督的人”之意(参徒11:26,26:28;彼前4:16)。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几年,各地教会都在努力推广读经运动。广大神长教友,也越来越意识到圣经在我们的信仰生活中的重要陛。“原来不认识圣经,就是不认识基督”几乎成了大家的基本信念。要想实现《礼仪宪章》对我们“有意识地、主动地、实惠地”参与礼仪的要求,我们基本的想法是需要对礼仪中所读圣经有比较深入的认识。推广读经的条件也越来越成熟,各种版本的圣经也已陆续翻译出版发行,基本能满足大家学习圣经的要求。大家学习圣经的热情很高,这是可喜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