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苟子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价值的一笔宝贵财富,不论从其深刻的思想意蕴或独特的思维方式来看,都应当给它以特殊的评价和特殊的地位。就苟子本人一生的活动来看,他不愧为一位独树一帜、具有强烈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伟大的思想家。他既擅于批判地综合百家,又不拘泥于固有的传统,既论天道,又言人伦,既探天文,又究人道。如果说孔子思想与老子思想能够比较集中地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种不同意趋、两种不同走向的话。则苟子思想综合了二者,在诸多方面更加趋向现代,更值得深入研究和发掘。从哲学文化角度看,一般都认同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人伦精神的重建柴文华中国人伦精神的重建当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为根本方法论原则,以由强制到自觉为一般途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它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1999年8月下旬,由天津市委党校等单位主办的《第五届全国价值哲学研讨会》在北戴河举行。来自全国的40余名学者与会。会议收到有关论文24篇。这次会议的重点是研讨价值哲学中的评价论问题,综观会议的论文和讨论,明显感到我国评价论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一、价值与评价。与会学者都认为,价值与评价的关系问题可以说是评价论甚至整个价值论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规定着整个研究的方向。有学者具体研究了精神价值的实现与评价过程的同一性问题。精神价值就是客体属性对于主体精神需要满足的现实效应。从本体论上来理…  相似文献   

4.
儒家思想因其具有为政治以及社会整合服务的目的,其浓厚的伦理色彩体现在绘画形式中便是"成教化,助人伦"的绘画鉴戒功能论。为了有利于封建统治政权的稳固与思想的统一,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人物画作为形象的载体,承担了教化人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的义务。  相似文献   

5.
《原道》2015,(3)
人伦关系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基本的伦理关系,人伦思想支撑了人们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五伦"是人伦关系的范型和原初形态,它既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参透儒家思想的密匙甚至是不二法门,更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且贯穿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的始终。随着时代的变迁,伦理传统的嬗变和伦理观念的不断涤荡,人伦关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体抽象为"五伦""三纲""天理人欲"和"第六伦"四个具体的理论形态,是人伦思想具体理论形态的呈现方式。对人伦关系诸理论形态的研究能为实现伦理复兴提供可借鉴的伦理道德资源。  相似文献   

6.
《原道》2015,(4)
人伦关系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基本的伦理关系,人伦思想支撑了人们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五伦"是人伦关系的范型和原初形态,它既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参透儒家思想的密匙甚至是不二法门,更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且贯穿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的始终。随着时代的变迁,伦理传统的嬗变和伦理观念的不断涤荡,人伦关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体抽象为"五伦""三纲""天理人欲"和"第六伦"四个具体的理论形态,是人伦思想具体理论形态的呈现方式。对人伦关系诸理论形态的研究能为实现伦理复兴提供可借鉴的伦理道德资源。  相似文献   

7.
《学海》2015,(3):33-40
"法治中国"是中国整体国家建构与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构成。评估这一历史进程的前提是"后发国家"之规定性:法治制度的西方移植性、法治理念与价值形态的传统继承与变革的二元性以及法治变革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难题。"分享普遍性的特殊性"之新通三统论以及"自由共和主义"哲学传统应成为评价和指导中国法治发展的规范性基础。法治评估应立足演进主义文明论、程序主义制度论和自由共和主义哲学论三个宏观层面进行指标设计与科学评估,保证法治中国宏观走向的规范正确性与实践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荀子天人哲学新诠──兼论人在荀子天人哲学中的价值问题王杰人的价值问题是"人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荀子天人哲学思想的剖析来论述"人"在荀子天人哲学中的价值问题,从而从一个思想侧面反映中国传...  相似文献   

9.
价值论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论在中国李德顺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化传统就是以人伦价值问题为中心的;中国的传统哲学.可以说主要是一部关于伦理政治价值的哲学。虽然如此,作为一种哲学理论的价值论,加只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才在中国正式兴起。十几年来,由于恰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经过众多学者的辛勤努力,这方面的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且成为当前整个哲学界和理论界中一个很活跃、很有影响的领域。一、兴起的背景中国思想理论界开展关于价值问题的研究,首先是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相联系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在从理论上总结已往的经验教训,并为现代化建设探索新的思想观念的过程中,关于人的价值和科学技术的价值,关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关于价值观念的变革和重建等等理论和现实问题,都被迅速地提上了议程。这是价值论研究在80年代中国兴起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同时还有更广泛的国际文化背景。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发展,也必然要把本世纪初正式兴起于西方、至今已充分显示其重要性的价值论问题,作为自己的重要理论问题,给以正面的研究和回答。近半个世纪以来,前苏联、东欧、日本和其他一些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曾做  相似文献   

10.
“道论”为戴震哲学核心。前期 ,他所说的“道”更多的偏重于伦理学 ,中后期 ,他所说的“道”遍赅天人 ,具有指示“实体实事”和人伦的“仁义礼”等价值内容在其中。成熟时期的戴震哲学 ,以“道”为核心概念 ,以气、理 (分理 )、性、诚、才、仁义礼、善、权、自然与必然等概念、范畴为具体内容 ,构筑了一个自然法则与人伦规则为一体 ,同时又十分重视人类有别于自然特性一面的新哲学体系。因此 ,日本学者村濑浴也将戴震哲学后期“道论”看作是纯粹论述实体实事 ,而与价值无关的观点 ,是缺乏文本根据的。  相似文献   

11.
“恶”是一种文化表达式——论作为道德范畴的“恶”吕方在我国,历史、文学、宗教等研究领域一般把“恶”作为一种行为或事件的客观事实。在伦理学领域,虽然把“恶”看作是对一种行为或事件的价值判断和评价,但传统的阶级分析方法,影响了这个领域中许多基本问题的展开...  相似文献   

12.
在人们普遍关注价值和价值研究的文化气氛中,赵馥洁教授的《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一书由陕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传统哲学价值理论的  相似文献   

13.
理学家以《四书》为依托 ,从《四书》开发与阐明的儒家心性论和人伦道德学说实现了人学为本旨的而表现为以理念形态的儒学的复归 ,质言之 ,实现了以人伦为本位的儒学的归位。以此言之 ,理学的兴起亦可谓是儒家人伦道德学说的重建与振兴。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价值观的结构和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性价值观是一种拒绝与其他任何价值相互交易,尤其拒绝与经济价值进行交易的观念。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保护性价值观分为“有关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价值的保护性价值观”和“有关人伦人权和人际情感的保护性价值观”,并发现前者比后者更受重视和更有普遍性。研究还验证了保护性价值观具有的数量不敏感性、当事人相关性、道德责任感、拒绝、愤怒情绪、故作姿态这六个特征,并初步分析了两类保护性价值观在各特征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人伦”是中国伦理的基本概念。然而,传统人伦设计的范型和最高概念是“天伦”。“人伦本于天伦而立”是中国伦理设计的基本原理。“人伦”和“天伦”的内在统一,“人道”和“天道”的合一,才是中国伦理的最后完成,由此形成“天人合一”的伦理精神的最高境界。因此,“天”在中国传统伦理的建构中,不仅是一个有意义的结构,而且是文化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因子,可以说它构成传统伦理体系、中国人的伦理精神结构中的文化“黑洞”。“天”的概念、“天伦”的原理、“天道”观念,体现的是一种宗教境界。它们既为伦理生活提供终极关怀,也为主体的伦理精神提供信仰支撑,更为伦理运作提供超越性的机制。在社会转型与文化冲突的背景下,中国伦理精神建构的重要课题,就是要重新寻找伦理的本位与道德的本体,建立新的伦理坐标和伦理信仰,从而为社会的伦理生活与主体的伦理精神找到新的维系和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16.
从思想史的意义上看,明清之际是我国古代史上又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此时新见纷陈,大儒辈出。按传统的学术眼光来看,王夫之以其深厚的小学功夫,广博的经学知识和上论天文、下穷地理、中究人伦的极为丰富的著述,堪称为其时的学问大家,喻指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所...  相似文献   

17.
人际关系作为人的生存论意义上的基础性概念,表达了人自身存在的方式与价值的确证。从原初视角审视人际关系在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中之发生与发展的一种生态意义上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由血缘家庭开始的人伦谱系在自我认同过程中诠释着传统人际关系指向的最终追求——人际和谐。而从血缘到地缘等交往的多元化发展和交往关系的持续扩大,使传统人际关系的和谐基础必然要求一种内在的置换,即由"原发性内在要求"转为"相互性要求"。面对当前人际交往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通过深入省思,树立一种"共在化交往原则",从而实现现代人际关系及其和谐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和谐是中国传统伦理的理想追求,是用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的规范和要求.中国传统和谐伦理思想主要包含了"和合"体系和"人伦"体系,提倡"仁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修身养性"、"和为贵"的和谐理念;积极推崇"天和"、"人和"、"心和"的"太和"境界;强调"五伦"的人伦规范.中国传统和谐伦理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伦理资源.  相似文献   

19.
禹传位与启,夏朝始,开启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原始社会的氏族结构被嫡长子继承制的宗法制度逐渐取代,伦理纲常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中国文化历来都是"宗教而政治化,政治而人伦化,人伦而艺术化","伦理"制度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变化、政治演进、经济发展、艺术嬗变,艺术化地表现在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演进中,借此衍生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发展图卷.  相似文献   

20.
儒学的核心价值是仁,而仁学也是人学。儒学的人论包括人的地位与价值、人性与社会、人格与人伦、人的理想等许多面向。以人为本是儒学人论的基本立场,而儒学还认为,离开社会来论人肯定是不充分的;"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成就理想的人"则是儒学人论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