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一、"蒙娜丽莎"的异变: 从达·芬奇、杜尚到后现代恶搞者 1503年,达·芬奇开始创作《蒙娜丽莎》,1507年创作完成.这幅作品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珍贵、知名度最高的一幅肖像画,自问世至今五百多年的时间里,除了那神秘的微笑之外,有关"蒙娜丽莎"的一切都成了"谜",如其背景、真伪、原型等.无疑,"蒙娜丽莎学"已成为了不折不扣的"显学",全世界近百名学者将此画作为终身课题,研究它的专著也有数百部之多.  相似文献   

2.
达·芬奇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家,其中主要的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岩间圣母》等,他的许多作品即便是在现代也仍然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写这篇文章的念头缘起于一次美术欣赏课的经历.我与学生在论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这幅名作时,尤其是在让学生描述蒙娜丽莎如何美丽时,他们大有如数家珍之势.我并不怀疑学生们对艺术的热情和他们的基本写作能力,但却怀疑他们的描述和判断是否来自对作品的真切感受.我相信学生们对蒙娜丽莎的溢美之词并非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而是来自那些铺天盖地的欣赏阅读词典,甚至一些教科书.这些教科书和词典在相互引用、甚至转抄过程中常会派生出许多因语意联想而产生的"新"的词汇.  相似文献   

4.
王斐 《美与时代》2016,(10):70-71
达·芬奇作为与时代紧密相连的艺术家,他的代表作品《蒙娜丽莎》以"神秘的微笑"引起人们的追捧,进而使人关注到女性美,以及在当今审美视野下整幅作品所体现出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当一个妻子求另一个女人放过她的丈夫时,她已经放下了最后一丝尊严。而她们大多是求不到已经远去的丈夫的。这个故事的主人翁突然觉悟了。因为,她发现了爱情并不是一切……  相似文献   

6.
当我们凝视达·芬奇的传世名画《蒙娜丽莎》时,常常被那带有三分柔情、七分迷离的美丽笑容所迷惑。远看时有,近看似无,有时看来温柔舒畅,有时略显哀伤,有时甚至微露揶揄之意。是什么造就了这变幻莫测的神奇一笑?毫无疑问,这幅脸上透露着神秘笑容的女人的画像数个世纪来一直是艺术爱好者和专家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症状:A是某大学校医院的医生,今年35岁。丈夫在某研究所工作。他们有一个6岁的女儿。A感情上非常依赖自己的丈夫,半天见不到丈夫心里就感到发慌、焦虑。丈夫一出差她就会失眠、眩晕,倒在床上,每次丈夫都不得不提前回来照顾她。长久以往,丈夫只好放弃任何出差的机会。A自己也很苦恼,自觉这样有点不正常,前来咨询。病史:A的父亲是一名驻藏军  相似文献   

8.
一位性格非常温柔的同学,说到她那从事铸造设计的丈夫时,觉得最难以忍受的,不是那些明显的缺点,而是每天回到家里还一个劲地跟她说那些她根本不感兴趣的铸造原理、设计图纸、产品更新。直到有一天,她面对眉飞色舞的丈夫吼道:“你有完没完?烦不烦人?”而丈夫却一脸疑惑:以前她不是蛮喜欢听的吗?另一个极端的故事是事业心特强且有所成就的女领导,回到家里还无法忘怀在单位的尊贵与风光,不仅常常教导丈夫该怎样做,还让本来自卑感就已很强的丈夫承担全部家务。直到有一天,丈夫“邂逅”了一位女同事,于是“老树发出了新芽”,因为他“不想下班以后…  相似文献   

9.
一位刚结婚不久的年轻女性,无意中在一张小报上读过一篇文章,大意是如若发现自己的丈夫经常晚回家,便是有婚外恋情的一个征兆,于是,她便开始细心观察丈夫的一举一动,试图从丈夫的衣扣上能发现女人的头发或从衬衫上发现女人的唇膏,结果一无所获。但她并不甘心,开始用电话对其进行“遥控”与“火力”侦察,不但自己活得很累,也使对方感到身心疲惫不堪、十分反感。更为令丈夫头痛的是,她竟开始跟踪他,并在丈夫反对的情况下,蛮横无礼地闯进办公室,把一位前来洽谈生意坐在丈夫对面的女孩误认为第三者,当众羞辱对方并与对方大吵大闹起来,弄得他既没…  相似文献   

10.
犹太教的利未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未婚是历史上犹太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起源于《圣经》时代,由负责祭祀的利未人所制定.《申命记》记载:"弟兄同居,若死了一个,没有儿子,死人的妻不可嫁外人丈夫,她丈夫的兄弟当尽弟兄的本分,娶她为妻,与她同房.  相似文献   

11.
珍珍是某市公共汽车售票员,今年38岁,已婚,生有一胖小子,丈夫是个普通工人,一家三口,生活非常幸福。不料,竟发生了这样意外的事:原来她是个私生女。8岁时母亲带她嫁了人。两年前养父生母双双去世。她在母亲的遗物中发现了生父的姓名和当时地址。对此,她没有太往心里去,可是一次在与丈夫的口角中,丈夫说她是野种,她再也无法承受,于是决然寻  相似文献   

12.
病中的爱     
四川黄盼姊妹今年27岁,生了一个婴孩刚满5个月。复活节那天,她抱着孩子来到教堂,与众信徒及香港友人们分享主恩,大家争先抱着她的孩子照相,彼此心中十分快乐。不料,当夜她的丈夫急病发作,第二天凌晨住进了医院。6点钟左右,黄姊妹打电话给教会的同工王伟,说丈夫住院,请求代为祷告。王伟那几天很忙,以为她丈夫那么年轻,身体一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青年一下火车,突然感到车站上有一种紧张的气氛,一些人注意他的行动,还有一些人又对他微笑。另有一位女病人无端断定另一个女病人是她的已故丈夫的化身,她说:“虽然她的外貌是女的,但是她的灵魂是男的,她的鼻子和我的丈夫的鼻子一模一样。”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上述现象称之为“妄想症”,是指错误的或不现实的信念或推理,尽管客观事实证明这种想法与事实不符或不可能实现,但难以使之动摇和纠正。妄想内容往往反映病人的情绪,如情  相似文献   

14.
一位女士说她与丈夫平时关系很好,就是每个月有那么几天,自己总是要“情不自禁”地与丈夫争吵,有时甚至还提出离婚。起初,她不知是什么原因,丈夫更不知是为什么,夫妻俩为此极为苦恼。后来经过仔细了解,原来是她患上的“经前期综  相似文献   

15.
杨联涛 《天风》2001,(1):20-21
她出生在一个基督教家庭,父母都是虔诚、热心的基督徒,从小沐浴在上帝和父母的慈爱之中,并不知道忧愁和难过,也没有过大起大落的生活经历。由于父母都是基督徒,自然,她也对于信仰多少有了些认识,也成了一个比较顺服的信徒。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开始有了自己的工作,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家庭,有了丈夫。开始,她也带着丈夫去礼拜,慢慢  相似文献   

16.
两脚站直!     
张蒙爱 《天风》2002,(6):19-19
最近,我们村一个女子服毒自杀了,她才22岁,如花一样美的生命,她自杀的原因是因为她结婚时娘家用了她婆家一万元彩礼钱,而婚后婆婆和丈夫常为此和她怄气,又一次冲突之后,她便自杀了,她大概是想用自己生命的代  相似文献   

17.
丈夫是不是有了外遇?孩子上学的事儿怎么还没有着落?为什么自己总有操不完的心?于是,你哀叹做女人难,做女人累。但称有没有反省过,有多少焦虑是不必要的?又有多少操心是在作茧自缚? 一、胡思乱想不如完善自己熔儿在搬家时偶然发现了丈夫过去的一本日记,了解到丈夫以前和恋人之间的一些事情。从此,她就天天审问丈夫。她非常痛苦,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白天也无心工作。她不想和丈夫离婚,但也不能原谅丈夫,她就这样折磨自己,同时使丈夫也痛苦万分。有许多女性虽然没有上述这样的极端行为,但她们也还是常常怀疑丈夫或男友的忠诚,把很多精力用于胡思乱想。她们不仅对对方缺乏信任,更缺乏自信。其实,  相似文献   

18.
爱人与爱己     
冯向云 《天风》2005,(10):34-35
教会里有这样一位姐妹,她为了实践“爱邻舍”这一圣经教导,把家里的钱财物品几乎都施舍出去,家里的电话无论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人都可以去打。教会里的许多事工她几乎都要去做,而她丈夫和孩子的饮食起居她却无暇过问。家里搞得乱七八糟,她丈夫多次劝告她,但还是我行我素,最后与她离了婚。许多人不明白像她这样爱神爱人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幸,她自己也不明白还以为是在为主背十字架呢。像她这样大发“糊涂爱心”的人恐怕不只一个。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19.
灰色姻缘路     
万菊来 《天风》2007,(14):40-41
曹敏姊妹美丽、善良,是某教会诗班成员。27岁那年,她嫁给了一个比她小一岁的丈夫。那时,曹敏还没有信主,她像花一样含苞待放,天真烂漫。她体态丰腴,面容姣好,温柔多情,善解人意,总是憧憬着婚姻能够带给她无比的幸福和温馨。  相似文献   

20.
价值     
最近,我们村一个女子服毒自杀了,她才22岁,如花一样美的生命,她自杀的原因是因为她结婚时娘家用了她婆家一万元彩礼钱,而婚后婆婆和丈夫常为此和她怄气,又一次冲突之后,她便自杀了,她大概是想用自己生命的代价来唤醒人们对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珍惜吧,但她失败了,留下了一个永远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