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问卷法,对2157名中学生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从初中到高中,中学生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出现下降的趋势;男生在计划制定上显著高于女生,在人际沟通、支持寻求上显著低于女生;班干部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显著高于非班干部;(2)中学生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可分为建设型、一般型和不良型,所占比例分别为22.9%、42.8%、34.4%,建设型中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显著好于一般型和不良型;(3)社会问题解决能力与社会适应状况显著相关,其对积极的社会适应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消极的社会适应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在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各维度中,问题趋近和问题回避的预测作用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张文娟  程玉洁  邹泓  杨颖 《心理科学》2012,35(3):624-630
为了考察中学生师生关系现状,并探讨中学生的情绪智力、社会问题解决技能与师生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本研究采用《中学生情绪智力量表》、《中学生社会问题解决技能量表》和《中学生师生关系量表》对217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中学生的师生关系的总体状况良好,且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初一、高一年级的师生关系好于初二、高二年级。在亲密性和支持性方面,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冲突性方面,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满意感方面,女生显著高于男生。(2)情绪智力的不同维度对中学生师生关系的预测作用各不一样。情绪感知对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师生关系的冲突性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情绪运用、理解和管理都能够显著预测师生关系,其中情绪运用对师生关系的亲密性、支持性和满意度的预测作用最为突出,情绪管理对师生冲突的负向预测作用最强。(3)社会问题解决技能在中学生情绪智力与师生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生活经历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少年一般生活经历与社会适应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广州市三所中学的447名学生为被试,采用《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和自编的《青少年生活经历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总体比较好,大部分在中等水平。存在年级的差异,初二得分显著高于高一,但两者交互作用不显著。(2)一般生活经历及其评价均与良好社会适应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3)学校活动和同学交往两个因子可以解释良好适应行为9.5%的变异;对学校活动的感觉、对家务劳动的感觉和对社会实践的感觉三个因子共解释良好适应行为9.8%的变异。结论青少年一般生活经历对良好社会适应行为预测最佳。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心理危机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问卷对广州市初高中学生共795名进行调查,探讨中学生心理危机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 (1)社会支持、问题解决、幻想、发泄、退避、忍耐对危机脆弱性有显著预测作用;主观支持、问题解决、退避对自我压弹力有显著预测作用.(2)社会支持在自我压弹力、危机脆弱性上的主效应显著.结论:中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预防心理危机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聂衍刚  甘秀英  周虹 《心理科学》2011,34(6):1409-1413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地震地区93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状况,并探讨社会支持在人格与创伤后应激障碍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震后六个月,约67.6%的青少年患有PTSD或部分PTSD。(2)大五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对事件影响量表总分以及唤醒、侵扰、逃避均有预测作用;宜人性对事件影响量表总分、侵扰、唤醒有预测作用。验证了社会支持在大五人格与逃避、人格与唤醒、人格与事件影响量表总分间调节效应显著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341名学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任务测查,考察了父亲情绪表达、儿童气质与儿童社会适应的关系。结果表明:(1)父亲积极情绪表达对儿童社会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父亲消极情绪表达对儿童社会能力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而对外显、内隐行为问题有正向预测作用。(2)儿童的积极情绪性对其外显行为问题与社会能力均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消极情绪性对其社会能力有负向预测作用,而对其外显行为问题有正向预测作用;儿童的努力控制对其外显行为问题有较强地负向预测作用,对其社会能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3)父亲情绪表达与儿童努力控制、消极情绪性对儿童社会适应有显著交互作用,父亲情绪表达对不同气质特点儿童的社会适应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对326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以探讨手机线上交流(陌生人、熟人)、社会资本、手机关系需要满足与手机成瘾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中学生手机线上交流(陌生人、熟人)能直接正向预测手机成瘾;(2)当对象为陌生人时,中学生手机线上交流能够通过手机关系需要满足间接预测手机成瘾;(3)中学生线上交流(陌生人、熟人)能通过社会资本经手机关系需要的多重中介作用来预测手机成瘾。(4)当对象为熟人时,线上交流通过社会资本、手机关系需要预测手机成瘾的作用更显著。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预防与干预中学生手机成瘾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交叉滞后的研究设计探讨母亲养育压力与学前儿童社会适应的相互作用关系,选取上海市两所公办幼儿园202名幼儿及其母亲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调查。结果表明:(1)母亲养育压力与男孩的外化问题行为可以相互预测,与女孩外化问题行为相互预测不显著;(2)母亲养育压力与幼儿社会能力可以相互预测;(3)母亲养育压力不能显著预测幼儿内化问题行为,但内化问题可以显著预测母亲养育压力。母亲养育压力与学前儿童社会适应存在相互作用关系,且在幼儿外化问题行为上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金灿灿  邹泓  侯珂 《心理科学》2011,34(6):1353-1359
以上海和昆明的499名犯罪青少年和504名普通青少年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对犯罪青少年的情绪智力、父母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状况进行考察,发现(1)普通青少年的情绪智力、父母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状况显著好于犯罪青少年;(2)情绪智力显著预测普通和犯罪青少年的积极和消极社会适应状况;(3)父母社会支持能够直接预测犯罪青少年的社会适应状况,同时也能够调节情绪智力对犯罪青少年的社会适应状况的预测作用,父母社会支持对社会适应的直接效应和缓冲效应假说均得到了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编制的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是针对预初(小学6年级)到高三7个年级的学生,有效样本3595名(男1728名,女1867名)。通过量表的编制、初测、修改和再测,确定了量表的4个维度:内容特质、预测控制、心理调节和动力支持,并获得了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内在一致性信度达到0.97,相容效度和效标效度也达到0.65和0.68左右,均比较理想。通过量表编制发现中学生的社会适应在总体上存在性别差异,即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中学生的社会适应会随着年级的提高而发生变化,但不同步增加。中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它也是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一部分,并与个体的学习压力以及经历的生活事件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Stress-buffering factors related to adolescent coping: a path analysis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Printz BL  Shermis MD  Webb PM 《Adolescence》1999,34(136):715-734
To uncover those factors that buffer the impact of stressful negative experiences on adolescent adjustment, a theoretical model of adolescent stress and coping, with social support and social problem solving proposed as moderator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path analysi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 122 ninth-and tenth-grade nonreferred high school students. Using the LISREL statistical package (J?reskog & S?rbom, 1986), it was found that a recursive loop leading from stress outcomes back to negative stressors did not allow for a successful solution to the model. However, the effects of stressful events on adjustment were mediated by coping resources, which included a combination of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and social support. Overall, the findings replicated previous investigations that have demonstrated direct relationships among stressful life events, social support, problem solving, and adolescent adjustment. While a successful fit to the theoretical model was not attained, it was concluded that a refined model may provide a more acceptable solution.  相似文献   

12.
崔丽霞  郭婷婷  雷雳 《心理科学》2014,37(1):166-171
日常情绪的社会分享对情绪有怎样的影响,以往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本研究从社会分享的信息层面和感受层面以及当天情绪体验等方面收集了47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被试7天共314份日志记录,使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积极分享和消极分享都能显著正向预测当日的积极情绪,但是不能预测当日的消极情绪;(2)感受的分享(包括积极感受和消极感受)显著正向预测当日的积极情绪,信息的分享不能预测当日的积极情绪;(3)性别、抑郁水平和消极事件分享倾向会影响分享消极感受的水平对积极情绪的正向预测。结论:无论是积极感受分享还是消极感受分享都能提升积极情绪,但是不能改善负性情绪;消极感受分享对积极情绪的提升作用存在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大学生压力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以及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领悟社会支持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采用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文版基本心理需要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6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压力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游戏成瘾显著正相关.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游戏成瘾之间起部...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以及自尊量表对605名青少年施测,旨在探讨压力性生活事件对自尊的效应以及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和人生意义感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和拥有人生意义感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自尊之间起中介作用,压力性生活事件分别通过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拥有人生意义感的中介作用和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拥有人生意义感的序列中介作用对自尊产生效应。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以及自尊量表对605名青少年施测,旨在探讨压力性生活事件对自尊的效应以及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和人生意义感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和拥有人生意义感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自尊之间起中介作用,压力性生活事件分别通过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拥有人生意义感的中介作用和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拥有人生意义感的序列中介作用对自尊产生效应。  相似文献   

16.
以1008名初中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在压力背景下探讨亲子关系和朋友支持对流动儿童不同情绪适应(孤独感、社交焦虑)和行为适应结果(问题行为、亲社会行为)的保护作用,并揭示二者保护作用的适用领域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亲子关系显著预测行为适应,朋友支持显著预测情绪适应和亲社会行为。(2)亲子关系能够缓解压力事件对流动儿童问题行为的消极作用。(3)朋友支持能够缓解压力事件对流动儿童孤独感和社交焦虑的消极作用。(4)尽管亲子关系和朋友支持都能够缓解压力事件对流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消极作用,但压力事件较少时二者的保护效应更强。这提示流动儿童与父母和朋友的紧密情感联结能够缓解压力事件对其情绪和行为适应的消极作用:父母是缓解行为适应问题的保护因素,朋友是缓解情绪适应问题的保护因素;积极行为适应能够同时获益于父母和朋友支持。  相似文献   

17.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coping flexibility,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coping flexi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response to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related and daily life stressful events. The Coping Flexibility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93 university students' coping responses toward 10 SARS-related stressful events and 10 daily life stressful events that generally occur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tterns of coping flexibility were different for the two types of stressful events. The flexible and the active-inflexible patterns were most commonly found in coping with daily life stressful events. By contrast, the passive-inconsistent pattern was dominant when coping with daily life stressful events. Moreover, participants showed lower discriminating ability to situation controllability, and displayed poorer strategy-situation fit to cope with SARS-related events than with daily life stressful event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is stud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领悟社会支持、实际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抑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叶俊杰 《心理科学》2006,29(5):1141-1143,1131
该研究以316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领悟社会支持和实际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抑郁之间的关系。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表明,大学生对当前社会支持的领悟对抑郁具有直接的缓冲作用;实际社会支持主要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的抑郁情绪起缓冲作用。研究结果暗示着,领悟社会支持是一种在应对压力情境中发展起来的特质或图式,在个体应对压力时表现为一种弹性人格,从而防止消极情绪的恶化或产生。  相似文献   

19.
采用感恩问卷、正性情感负性情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问卷、抗挫折能力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86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 以考察中学生感恩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以及社会支持与抗挫折能力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1)中学生正性情绪显著高于负性情绪;(2)中学生感恩与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抗挫折能力相关显著;(3)结构方程分析结果显示, 中学生感恩直接负向预测负性情绪;社会支持和抗挫折能力在感恩与生活满意度、正性情绪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抗挫折能力在感恩和负性情绪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结论:感恩能通过作用于社会支持和抗挫折能力来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杨强  叶宝娟 《心理科学》2014,37(1):111-116
考察家庭功能对压力性生活事件与工读生毒品使用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对此调节效应是否具有中介效应。采用压力性生活事件量表、家庭功能评定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问卷、毒品使用问卷对514名工读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家庭功能对压力性生活事件与工读生毒品使用之间关系具有调节效应;(2)这种调节效应以领悟社会支持为中介变量。压力性生活事件对工读生毒品使用的影响是有中介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