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后这三十年是中国油画摸着石头过河,由探索逐步走向成熟的三十年。目前这种古典艺术、写实艺术、表现艺术、抽象艺术、先锋艺术多元发展的格局,是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繁荣昌盛的前提,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样一个多元并存,尊重艺术规律的环境中中国的油画艺术必将在21世纪创造更大的辉煌。  相似文献   

2.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性别差异不应成为艺术观念表达的障碍,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的统一才是艺术创作的最终追求.艺术家应具有独立的个体意识,艺术也应超越性别差异.目前,中国女艺术家有这样三种创作状况:以女性性别特质为出发点的艺术创作;以女性主义话语为出发点的艺术创作;具有形式与观念同一性的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3.
张胜超 《美与时代》2013,(12):95-95
文人画作为中国绘画艺术发展中的特有现象,有其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如何在不断发生、衍变的文人画历史流程中,理解和把握文人画特定的内涵与外延,认清文人画这一艺术形式自身的规定性,从而为文人画艺术批评和审美评价提供标准,对文人画及其审美价值取向进行客观评价和批判地继承。这样,我们才有理由对文人画进行合理诠释。  相似文献   

4.
曾繁仁 《天风》2004,(8):46-47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是一种装饰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以粗犷而简洁的线条勾勒艺术人物,又具有很强抽象表现力。用这种形式创作基督教艺术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神人和好这样一个神学主题。 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吸收了西画的某些技法。诸如素描、构图、着色等手法。并将此揉进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技法之中,这种中西合壁的绘画技法强调了素描、层次、光线、色彩对比,为表现基督教文化之深刻内涵提供了视觉元素。  相似文献   

5.
诗意栖居的核心内涵是人对诗性生存的追求,即人努力超越现实生存的不足而实现一种诗意的生存,实现对爱、对美、对自由等目标的追求。对诗意栖居的追求贯穿于西方艺术文化发展的始终。当今中国有不少艺术文化作品片面追求现实生存和现实功利,忘情于平庸、欲望而放逐生命的诗性。这样的艺术文化有悖于艺术的存在意义,无法实现人的完满与自由,悖离了人类追求诗性生存的高贵本性。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动漫产业受到日本及欧美国家的巨大冲击,陷入发展困境之中。为此,应借鉴日本、欧美等国的动漫艺术发展模式,将传统文化艺术融入动漫设计之中,形成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动漫艺术形式,这样才能使中国动漫艺术不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关于油画民族化发展的研究以及如何突出油画的民族文化身份,是重大又深刻的课题.突出油画艺术的当代文化身份,使油画艺术形式的民族性与绘画性相融合,以探索出一条中国社会主义文化背景下油画民族化发展的道路,是每个美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油画的民族化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联系密切.我们应在加强对中外油画艺术传统学习、深入理解油画艺术本质的基础上,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背景下油画艺术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同时,油画艺术创作的主体还要发挥充满个人特色的艺术优势,这样,富有民族特色、时代精神和个性风貌的作品便会产生.  相似文献   

8.
漆画艺术是一个新生的画种,其发展必须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养分。培育漆画艺术的民族独特性,必须在中西艺术体验与诠释中创新,必须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漆画艺术才能立足于民族传统绘画的形式中取得创新。  相似文献   

9.
陈永涛 《天风》2018,(12):20-20
赵紫宸先生曾在谈论基督教与中国文化时,虽谦言自己浅学而不敢给中国文化下一个定义,但认为中国文化有其荦荦大端,可扼要归纳为三端,即中国的人生观、中国的艺术、中国的宗教。这样的归纳可能过于简约,但也不无道理。在赵先生看来,中国文化首先的倾向是对人生观的重视。中国人的人生观大体而论不过是儒家的人生观,且是孔孟之所传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0.
陈明 《美与时代》2005,(6):20-23
"中国画的传统是什么?"其实质也就是"中国画的艺术形态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进入当代信息社会,随着人类文化的广泛交流,对国画这门既古老又年轻的艺术的阐释不能仅仅局限在中国古老的传统的审美语汇中了,而应比较、总结,创造出一种具有广阔的文化视野,符合艺术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语汇系统.这样一套语汇系统应具有超越文化类型的特征,但它又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古今中外的不同文化模式、哲学思维方式、审美理念、艺术形态的比较中概括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山水画有独特的空间意识,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方法与西方科学、理性的焦点透视法不同。中国山水画空间意识的形成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中国山水画独特的空间意识有其艺术特征和具体表现,促成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独特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陶宇 《美与时代》2013,(11):61-62
随着中国文化艺术产业健康而高速发展,大众对文化艺术认识的加深,文化艺术产业在人们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的比例和地位。而管理统筹的优秀理念适应于各行各业,艺术工程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热门学科就这样应运而生,被应用于诸多艺术领域,并且在影视动画的制作中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趋势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领域应用到了数字技术,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审美也日益转型,从开始的传统型、平面型的静态绘画作品逐步转向了新颖的数字型和动画型作品。中国工笔画是一种传统艺术,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经历了漫长时间的洗刷,它早已深深根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时至今日,数字媒体艺术盛行,中国工笔画的数字表现也伴随时代潮流应运而生。中国工笔画与数字媒体艺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相互交融,数字技术的运用使其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4.
西方油画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其艺术创作思想和形式深受东方艺术的影响。中国传统艺术元素为油画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其中具有“百戏之祖”之称的昆曲作为综合性的戏曲形式,所包含的各种形式的元素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油画作为西方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可与中国昆曲视觉元素相互碰撞、融合,以创造更加绚烂的艺术火花。提取昆曲表演中的服饰、人物、纹样、妆容、头饰等元素,以油画创作为载体进行表现,将中国优秀传统艺术元素逐步转变成油画创作中的组成部分,从民族化的角度进行油画与昆曲的共通性分析,以便在此基础上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作品。这样既发展了油画创作形式,又传播了中国传统优秀昆曲文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艺术发展的趋向融合与多元,新的时代对中国美术教育的现有思维和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时代不仅在呼唤、整合、凝聚、变革理性与非理性、已知与未知的形质各异的艺术,也在创造与追求一种在艺术视觉经验上能代表、能表现并纳入现代精神文明的当代美术作品.综合绘画系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6.
艺术作为我们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一部中国艺术史也就是一部我们中华民族的心灵史。对中国艺术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艺术现象的观照中,更应该深入思考该艺术现象背后的艺术精神。本文将中国艺术史中所体现出的艺术精神归结为远古图腾、儒家精神、道家精神、禅宗精神以及受西方现代、后现代思潮影响的中国现代、后现代艺术精神。这对于我们弘扬民族文化,进一步思考艺术以及发扬民族传统艺术的同时认清艺术之源与流的关系有一定的引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油画艺术在中国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阶段的中国油画艺术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文章简单分析了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历程,探讨了中国油画艺术的现状和发展,以期中国油画艺术在新时期能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富有传统意义的色彩国家,从中国画诞生以来就一直秉承着传统中国的审美原则,并根据这样的审美原则产生了自己特有的色彩观和施色的方法。由于受到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熏陶,在漫长的时间内中国画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中西方由于文化背景和思想理念不同,他们对于绘画艺术的表现也是不同的,中国画色彩偏向于内在的意向性,而西方的色彩则偏向于用绘画外在的东西表达作者的思想,将中西方的绘画色彩理念进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绘画色彩审美观相较于西方具有自己特有的艺术特征。根据我国中国画的色彩探究以及现代审美对于传统中国画的意义进行思考,集中对传统中国画色彩以及当今时代审美下的中国画色彩发展进行了讨论,以期能够对中国画色彩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传播问题备受关注。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播主要有本位传播和延伸传播两种。本位传播是对中国传统艺术最基础的信息传播,延伸传播则是在本位传播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艺术各类信息的间接性和隐性传播。两者既有共性又存在差异。延伸传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传播地域、传播内容、传播载体的延伸。延伸传播不仅能弥补本位传播弊端,充分挖掘传统艺术的各类潜在价值,而且能将传统艺术与异国元素巧妙融合,引领传统艺术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艺术事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艺术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这样的发展趋势不仅为艺术事业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也为传统艺术形式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绘画是我国艺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水墨画作为绘画艺术的代表,其发展方向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民间美术具有内容丰富、风格迥异等特点,将其与中国人物水墨画创作进行有机结合已经成为了人物水墨画发展的必然趋势。民间美术并不是一项单一的艺术形式,其中包含了较多的民间元素,使其具有较强的生动性。文章就中国人物水墨画创作中展现的民间美术魅力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