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富有传统意义的色彩国家,从中国画诞生以来就一直秉承着传统中国的审美原则,并根据这样的审美原则产生了自己特有的色彩观和施色的方法。由于受到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熏陶,在漫长的时间内中国画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中西方由于文化背景和思想理念不同,他们对于绘画艺术的表现也是不同的,中国画色彩偏向于内在的意向性,而西方的色彩则偏向于用绘画外在的东西表达作者的思想,将中西方的绘画色彩理念进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绘画色彩审美观相较于西方具有自己特有的艺术特征。根据我国中国画的色彩探究以及现代审美对于传统中国画的意义进行思考,集中对传统中国画色彩以及当今时代审美下的中国画色彩发展进行了讨论,以期能够对中国画色彩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来,中国画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部分画家开始摆脱传统绘画模式的束缚,尝试将设计元素运用到中国画创作中,即将传统与现代、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探讨设计元素在现代中国画中的运用方式,并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论述分析,为中国画创作带来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3.
20世纪艺术家面临西方文化入侵,也承接着传统文化自我审视的开始。寻求中国与西方的平衡是"历史"中美术学校的命题,也是我们"当下"语境中的基本共识,也中西互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大众审美文化出现审美流失现象,认为这种审美流失的原因并非是文化产业化、市场利益化等非审美因素造成的,而是中国古典空间抒情审美文化和西方自古以来的时间叙事审美文化的冲突。中国空间审美文化重体验美感,而西方空间叙事审美文化重情节整一、矛盾冲突。近代以来时间文化对空间文化的冲击造成了传统经典文化的审美流失,要使文化景观健康向上的发展,就需提倡时空文化的转向与回归,建构时空一体的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正>自20世纪后半期以来,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界出现了所谓的"空间转向"现象,也就是说,一改长期以来的以历史—时间为主导模式的话语建构,转而用空间视域来检视历史情境和社会生活,把空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即将来临,处在世纪之交的我们无法回避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命运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历史纠葛及其内涵,折射着中西文化冲突的实质,同时也预示着中国文化及其传统的未来际遇。深入反省这个问题,对于面向21世纪的中国文化选择,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学理价值。本文就此作一初步探索,以期引起进一步的深入讨论。一中西文化在近代以来的对抗性的矛盾,从本质上说乃是它们两者之间在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两个层面上矛盾的表现。下面谨就这两个层面具体分析之。从时代性维度看,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对中…  相似文献   

7.
18世纪在英国出现的"如画"风格成为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当中尤为重要的一个园林景观概念,许多欧洲国家也受此影响。"如画"风格的造园手法体现出人们更加向往如同风景画一般的景色。而有别于西方的"如画",中国在传统园林设计中更倾向于"入画",这也是因为不同地区在文化上存在差异性。因此以西方的"如画"去评判中国的园林是十分片面的;相比"如画","入画"更适合评价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前半期,徐悲鸿与林风眠对我国现代美术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大意义。由于徐悲鸿先生与林风眠先生的艺术观念与艺术探索都大相径庭,因此其中国画的艺术创造道路也截然不同,对中国画的改良也有很大区别。徐悲鸿先生将西方的写实造型与中国画结合,改变其因循守旧之风,开辟了中国画写实主义表现路线;林风眠先生则将西方现代派中表现主义的色彩与构成元素利用起来,大力改革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通过比较两者对中国画的改良,以期为当下中国画的发展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9.
高平 《美与时代》2023,(8):15-17
相比古代美术,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美术不管是社会文化环境还是品类与形式都发生巨大变化,该时期的中国美术具有新旧交替和中西交融的特征。中国现代化美术继承了传统文化,同时引入了西方文化,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理清我国美术与绘画的发展脉络。从中国画的内涵入手,讨论中国画在20世纪的流派与特征,分析三次中国画现代化改革论争之比较,指出论争从宏观性命题向微观性命题的转化,并就中国绘画现代化发展进行思考,表达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万俊人同志近年著作的《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上卷,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部较全面系统地介绍和论证自19世纪中叶以来现代西方伦理学各种思潮和流派的发展脉络的学术专著。它揭示了现代西方伦理学的理论传统,历史转换和一般特征,并对现代西方伦理学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科学文化背景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与描述。其文笔清新、分析透彻,材料丰富、深入浅出,不仅精细富实、凝重洗炼。而且自成一家,别开生面,是一部熔历史与理论于一炉,集叙评与论证于一体的史论结合、史  相似文献   

11.
国画艺术中蕴含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彰显我们民族文化艺术魅力的瑰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国画作品中人物的造型审美观念也是不同的,其中体现出了时代和历史流变的特征。在人物造型方面,早期的国画注重通过"以形写意"的方式来表达意义,其中体现着我国传统思想的含蓄美。近现代以来社会动荡不安,国画的人物造型比较偏重于转向西方的写实笔法,也是对传统国画人物造型的技巧进行的补充。20世纪80年代之后,大家对于忽视已久的传统笔墨技法又开始了关注,在国画的人物造型方面又开始回归传统,其中对人物造型的写实方面有了减弱的趋势,力求凸显其中的笔墨情趣和民族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彩墨画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绘画领域中大放异彩。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不仅在科技上、军事上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也是如此,改良中国画的思潮也应运而生,很多具有国画基础的艺术青年陆续到国外留学,许多接受过西方理念的画家学者们推崇将西方绘画的精髓融入到传统的中国画表现当中,尝试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改革。或写实或抽象的彩墨风格在这样的中西文化融合碰撞中形成出来,逐渐形成了彩墨画这种新的画种。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92,(1)
一切伟大宗教皆起源于远古。随着时间的迈进,在瞬息万变的现代世界中,每一种宗教之完整性,甚至其生存,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可以肯定,在古代,至少从公元前四世纪以来,佛教主要通过希腊,对西方宗教传统产生过相当的影响。在当今世界中,越来越多聪慧的西方人归向佛教;这一现象也清楚地表明:佛教对西方宗教传统的影响与日俱增。我们也可以从著名的西方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科学家(他们都不是佛教徒,诸如:Heidegger C.G.Jung.E.Fromm,A.Maslow.F Capra David Bohm等)的著作  相似文献   

14.
美术史家尼古拉斯·佩夫斯纳的《美术学院的历史》记录了4个世纪艺术家的教育,从16世纪意大利开始,经路易十四时代、歌德时代和浪漫主义运动时期,直至自由主义的世纪,展现给读者一幅美术学院发展的生动画面。阅读此书,我们可以受到一些启发:美术教育需要有作坊式、工匠式的性质;传承和反叛精神应始终贯穿着美术学院发展的历史。同时,一部好的史书本身便有现实意义:西方几个世纪以来美术学院的历史,对当今中国不及百年的美术学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方学术背景下的魏晋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谈误国”是自两晋当朝以至 2 0世纪前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史家与学者对魏晋玄学的总体评价。随着历史进入 2 0世纪 ,随着中国学者对西方文化了解的深入 ,受西方文化学术的影响和启发 ,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和评价魏晋玄学。由晚清、民国以及建国后数代学人的共同努力 ,作为中国现代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魏晋玄学同周秦诸子、两汉经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以及清代学术一样 ,成为中华民族学术、思想、文化发展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获得了全新的肯定和评价。我们根据 2 0世纪魏晋玄学研究在各个不同的时间阶段上所呈现出来的受到西方哲…  相似文献   

16.
巴尔蒂斯(Balthus,1908--2001),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法国画家,出生于一个波兰的艺术家庭。作为20世纪仍保持欧洲风景画、静物画、主题画和肖像画传统的具象绘画艺术的集大成者,其作品的风格把东方和西方的绘画艺术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一套绘画风格体系。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与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与现代化美]约翰·爱斯泼希托19世纪以来,面对欧洲的政治、经济、道德和文化上的扩张而形成的挑战,穆斯林发现自己日益处于防不胜防的地位。欧洲帝国主义在政治和宗教文化上威胁了穆斯林的存在和历史传统。西方统治和现代化的影响产生了新问题,还对由来已久的...  相似文献   

18.
自第二国际时代以来,关于马克思思想的研究在主导逻辑上经历了两次重要转换:一是上个世纪20年代以卢卡奇等为标志的从传统的经济决定论构架转向以主体-客体为核心的历史辩证法构架,这一研究直接影响到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并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国内马克思思想研究中得到回应;二是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关于人与结构的逻辑论争中,以主体-客体为核心的历史辩证  相似文献   

19.
与重视写实的西方画(在此特指油画)不同,传统的日本画多追求意境以及风致。看似与日本画的创作手法大相径庭的西方画,在明治维新之后,对传统日本画产生巨大威胁的同时,却又带给日本画以新的生机,融入西洋画技法的日本画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文章将以新日本画运动当中的代表人物——菱田春草的作品《落叶》为着眼点,从绘画技法、色彩运用、构图等方面出发,分析明治维新时期西方画对日本画的影响以及新日本画的独特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20.
李可染先生是20世纪中叶以来积极倡导中国山水画革新的绘画大师,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且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李可染的山水画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绘画中的表现形式,把光影效果运用到绘画之中,特别是逆光山水,同时以积墨、泼墨之法增强了艺术表现力,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强烈的时代感而独树一帜,丰富了中国画的艺术语言,对中国画的发展与创新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