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柯罗是19世纪中早期最为出色的风景画家,是法国风景油画创作中里程碑式的人物。通过分析柯罗的具体画作,试论其意大利式风景与法兰西式风景油画的特点,从中阐释出柯罗风景油画虚实相间、柔和含蓄、理想梦幻的独特意境与情感,并进一步总结出柯罗油画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2.
西方油画自传入中国到目前为止,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在中国长时间的发展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东方气韵的绘画风格。风景油画作为油画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其发展越来越得到油画界以及民众的喜爱。而意境作为风景油画的核心内容和灵魂体现,在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乡土风景油画是油画中的重要分类,同样也是我国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油画绘画者用独特的绘图方式将乡土的风情展现在画面之中,追溯风景油画的发展,探析乡土风景油画的现状,有助于乡土风景油画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风景题材创作表现上,无论中西绘画,艺术家们都曾经把身心居住的城市作为寄托情感的载体画进画面。笔者把城市风景作为油画创作的一个专题来研究,在表现领域中力求拓展,即内容出新、题材出新,寻找历史上没有成熟表现的或相对少有涉足的或是空白的自然物象作为表现对象,通过提炼自我具有个性的艺术语言来表达画面意境,即城市风景画的灵魂和精神,同时也是城市风景绘画的重要表现内容。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风景油画意境美感为核心,分析风景油画意境美感的组成元素,对风景油画意境美感进行深入解读,总结风景油画意境美感的主要特征,促进风景油画的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统一是形式美法则中最高级的形式构成。统一之美是油画色调美的关键。在自然界中,色调无处不在,它笼罩一切;在艺术品中,对欣赏者来说,它是艺术品的主要色彩倾向;对创作者来说,它是艺术品的统帅和指挥。画家眼中物象的色调不是自然对象色调的翻版,而是作者情感的形象表达,也是作者运用色调,抒发情感、表达意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油画风景写生是深入生活,对描绘对象加深认识的过程,更是检验你是否具备表现能力的过程。形象、线条、构图乃至新发展境都需要在写生中反复提炼和概括,所以造型能力较弱的,更应该通过写生来锻炼。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政治经济社会的进步,人们思想逐渐开放,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国的油画在良好自由的环境中获得了迅速发展,艺术家和大师们通过研究和借鉴西方油画创作的优秀传统,开阔着自己的视野,努力追寻和实现油画创作中的意境表达。意境,是意和境二者的有机结合,意就是指创作者的主观感情和思想,境就是指在创作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客观规律,意和境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情与理、形与神的辩证统一。意境,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因素,不只是在诗词歌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绘画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尤其是在油画创作中。  相似文献   

9.
正意象是中国绘画从古至今所传承的传统精髓,一直是中国绘画所表现的课题,也是中华文化历史性积淀下的人文精神、科学理性和自然观的体现。意象油画是近年来一个新兴的词语,即用油画的材料,随意描绘我们心中对人物、色彩、风景以及情感深处的某一种感动。油画将西方油画技法与理论融入东方文化的境界中,这是一个复杂的相互融合的过程。它颠覆了传统的油画流程,也更接近艺术的本体。相互融合的全新油画语境和新的表  相似文献   

10.
画家本体的情感表达是风景油画创作的核心,这是从最原始的人本基础对创作主体的意识性驱动,也是内在价值驱动。如要将这种内在价值展现于画作之上,画家就要从多方入手,对题材、色彩、构图等进行细致思考,通过情感与景致相融,传递出以景绘情、用景寄情的情感双向表述。文章从多方面对风景、情感进行解析,论述风景油画创作与情感表达间的关系与价值,并且通过对风景油画里美学语言的解构,找寻情感表达在个体创作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油画风景写生中,瞬间之美是绘画主体对客观物象的主动性选择,是对风景的选取与暂停,同时也是主观情思寄情于景的切入,这一过程对绘画作品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意义。取景在油画风景写生中,也叫做构图安排,它不是绘画主体简单的一种物理性运动,它需要绘画主体主动选取,同时还要根据影响客观物象的内外部因素特征去把握。在外部因素方面,物象随光色变化而变化,展现出不同的色彩;在内部因素方面,绘画主体应从其独特审美角度出发,寻找一种陌生化的形象。此外,取景瞬间能力的养成离不开长期的写生实践。文章从这三个角度展开,寻求取景瞬间在绘画写生中的重要方法。有效的取景能够提高一张绘画作品的格调,产生丰厚的艺术感染力,造就艺术效果的情感持久,展现出瞬间之美。  相似文献   

12.
中国风景油画,顾名思义,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征上的意象表现。将中国传统美德信仰融合于风景油画中,以另一种形式的语言表达出我国的国家荣誉感。在很多地方举办的画展,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在油画创作中,创作者应该注意要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美德糅合于油画的灵魂中。中国油画的兴盛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事件。文化与艺术的结合,一方面,文化的厚重底蕴对于艺术的审美观起到增强的作用,另一方面,艺术作品的呈现对于文化的传播起到必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建 《美与时代》2014,(4):83-83
风景油画属于西方画种,自传入中国以来,中国的风景画家一直在不断的学习、探索和研究西方风景油画,并创作出了大量的风景画作品,特别是印象派风景油画更是中国风景画家学习、模仿和研究的主要对象。但多年来很多风景画家一直受到西方风景油画的影响,绘画技法和绘画理念在改革开放以前一直未有新突破。研究和学习印象派风景油画,是作为一个风景画家必须的学习过程,是提高其风景油画的技法水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意境"是对中国绘画美进行表达的最高境界,在艺术作品中,"意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意境"在中国油画风景写生中的重要作用作出简要阐述,然后对中国油画风景写生中"意境"运用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最后结合实例,提出几种"意境"在中国油画风景写生中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园空间布局和谐,因景域丰富、建筑巧丽、院落曲折被称为吴下名园之冠。在造园技法中,借景被称为造园技法之首,留园通过借景的造园技法经营空间,使留园获得象外之象的意境美。文中分别从留园远借虎丘塔、邻借漏窗与诗文牌匾、仰借冠云峰、俯借波光水影和镜借鹰犬相争石这五个方面展开对留园借景之意境美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油画起源于西方国家,但是自从油画流入我国之后,却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其中我国油画绘画中较为突出的就是风景类的艺术作品,这也是我国油画种类中较为突出的一类。风景油画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我国的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绘画理念的不断进步,风景油画在我国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发展体系,无论是在绘画手法还是在色彩方面,都已经较为成熟。针对风景油画的特点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我国当代风景油画的创作现状以及油画创作表现意识等内容进行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就油画作品中的"意境美"这一概念而言可以追溯到"写意油画"、油画的"民族化"等阶段,这是在油画引入中国后一种独特的、自觉的、具有中国特点的创作实践和思想融合。传统油画作为当今艺术表达的一个重要形式,在发展的过程中它与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表意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经过近代几代艺术家的不断探索与尝试,将西方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相结合,形成了今天的具有中国特点的中国当代写意油画。"意境美"风格的艺术作品是写意油画发展过程中艺术家最为关心和重视的一个因素。每一幅油画作品都有自己的属性,通过线条、色彩的表达过程让审美者理解绘画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意境,作者的主观情感是贯穿画面重要内容,也是"意境美"体现的最好方式。一幅好的油画作品的灵魂就是意境,是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对生活或对自然界的情感表达,像喜怒哀乐一样,不需要语言的叙述,可以让观者很直接地了解画家想表达什么。即使绘画者会用不同的形式技法来充实油画作品,但其中都有一个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意境。在创作的过程中,如果一幅画没有一种"意境美",那会是很枯燥无味的一幅作品。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我国的油画风景创作领域取得了明显的发展成效,已经逐渐从模仿西方的创作模式中脱离出来,并逐步形成了我国特有的油画文化。并且,在油画风景创作的过程中,油画创作的风格也逐渐本土化,成为我国油画艺术行业中的新现象。因此,主要分析我国油画风景创作的现状、地域特色文化与油画风景创作之间的关系,探究在油画风景创作中融入地域元素的意义,以期提高我国油画创作的独特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比较,剖析在不同的美学基础及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西方风景油画创作中各自不同的审美取向。油画风景画最早出现在西方,而中国的山水画是经过隋唐时期的演变逐渐成熟并在宋元时期达到了鼎盛。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历史积淀导致了二者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有着根本的不同,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中国油画风景画的未来发展,必然会形成有别于西方的独有面貌。  相似文献   

20.
"意境"的范畴一经诞生,便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最高追求目标之一,从而使山水画有了更高的境界和情调.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也就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能够引起强烈的美感呢?首先就是它有鲜明的形象.其次,饱含了艺术家的情感.再次,体现了画家精湛的艺术技巧.最后,画中的含蓄能唤起欣赏者的想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