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公羊学的核心思想之一,"三世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演进与"充实"的过程。其初,"三世说"仅仅意味着一种关于《春秋》历史的世代划分方式和记事方法的理论。在《公羊传》看来,"讳尊隆恩"与"辟害容身"是《春秋》"书法"的两个最主要特征。进而,何休创造性地将"内外之辨"融入"三世说",赋予后者以拨乱反正之新义,"三世说"由是具有了王道论和历史观的色彩。随着清代公羊家对于"三统说"、进化论等观念的引入,"三世说"遂又成为通古达今和革故鼎新的象征。"三世说"的这一演进过程表明:作为经世之学,儒学始终直面现实,关注世界的变化,并试图以自己的理论创新回应、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
莫高窟第三窟北壁千手观音乃观音经变画的上乘之作。经变画离不开"经","经"是画家构思和绘制所尊崇的依据,同时,优秀画作的创造性和艺术性则体现在"变"。文章分析了该画的佛经依据及艺术表现,认为,"经"与"变"是画家创作中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符合佛教主张的契理契机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三天万福君"系早期天师道正式设立的"财神"。首先,"三天万福君"的神格职能,被明确规定为"招财致利"、"却祸来福"。其次,"三天万福君"的神格品次应属"官君",并非陶弘景所说的"官将";"三天万福君"作为"财神",并非只是单一的职能神灵,而是领属有万福吏、官将等若干神灵而组成的"财神"部门。最后,"三天万福君"的人物原型,极可能渊源于"黄帝"。研究表明,"三天万福君"很可能是道教历史上设立的第一位专职"财神";通过对"三天万福君"的考察,可以一窥早期天师道的财神信仰及其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4.
封建贵族社会"礼"就是法,把贵族小社会之"礼"推向集权平民大社会,显然不匹配,对"礼"的简化,对儒学终极的解释便产生"宋理"。"天理至善",人性有"天理"一面,也有人肉体之"气"一面。"气"是善恶之源,孔子的人本是被动的"克己复礼",孟子的人本是主动的"养浩然之气"。是固,"礼"时代的绘画是"成教化,助人伦"之作,"理"时代的绘画是"心源"之作。"礼""理"之变使中国画入俗外,更塑造着中国画色形之彩。  相似文献   

5.
《恒》卦是《周易》中具有重要思想意义的一卦。文章详细考辨了出土简帛本与今传本《周易》中《恒》卦的异文,认为诸本之间的一些不同更可能是文本差异使然,当各存其是。在此基础上,秉持文辞、象数与义理相结合的路数,提出《恒》卦的主题是人事活动中基于变通的恒久之道问题,其下卦三爻着意于如何立恒守常,而上卦三爻则意在揭示如何因时适变,尚中道而重权变,堪称中国古代经权观的滥觞。与卦爻辞着眼于恒久之"事理"不同,《彖传》从"天地之道"的高度,阐发了恒久之"道理",以"恒"表"道"是先秦宇宙论或道论的重要内容,"随时变易"乃是易学视域中恒道的本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忠恕思想中,"己"或"自我"带有鲜明的儒家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已"作为忠恕思想的起点,并非世界的中心,而是与他人、社会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从而不断拓展、延伸;其二,"己"概念蕴涵了深刻的道德追求,被赋予了极高的道德期望;其三,在"忠恕之道"中,"己"的价值将在日常道德行动中、在道德原理的实践中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7.
正"报——同志们,老贾已经抵达三班门口,赶紧归位啊!"在一个喧闹却短暂异常的课间,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利用这宝贵的时间"兴风作浪",忽闻从门外冲进来的小刘这一声吼,都跟脚底抹了油似的,"呼啦"地从四面八方奔向自己的座位,再急匆匆地掏出书本"认真"研读。"三、二、一。"大家盯着书页,在心中默念三个数,这时,"唰"  相似文献   

8.
李道纯的丹道易学独具特色,"常易"与"变易"确立起体用兼备的易学思想框架,对卦爻象的运用使内丹"药物"与"火候"的真正含义得到了详尽阐释,"三家相见"的内丹修炼论使得魏伯阳以来的"三五与一"思想有了清晰完整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9.
关于证候定义的三点商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证候定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三点商榷意见.首先,"证"是病理学概念,不是诊断学概念.其次,"证"发生在病人身上,并非由诊断"概括"出来.第三,应当把内在的病理改变与外在疾病征象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0.
《周易》革卦"大人虎变""君子豹变"中的"变"字,熹平石经作"辩",马王堆帛书作"使"。"变"和"辩"都应读为"弁"。虎皮、豹皮做的弁文采斐然,所以《象传》说"其文炳也""其文蔚也"。战国楚地的《周易》中,这个字很可能本来写作■、■一类形体,是"弁"。由于当时"史""弁"混同,有些版本上的"弁"被误认成了"史(使)"。在有的版本中,"弁"被按照当时"弁"的一种习惯用法读成了"变"。而在有的版本中,"弁"又被读成了同音的"辩"。这就是马王堆《周易》"使"、今本《周易》"变"和熹平石经《周易》"辩"字的由来。与此相关的是,《尚书·酒诰》"勿辩乃司民湎于酒"及《书序》或本"王辩荣伯作《贿肃慎之命》"的"辩"字,应当本来是"史(使)"字,被错认作了"弁",后来又被读作同音的"辩"。这几个例子说明,早期文献中存在着一些由于战国楚简中"史""弁"混同导致误认并衍生出众多异文的例子,有待于进一步的关注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论语译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有些注释似有可商榷之处。考证可知,"主忠信"之"主"当训为"守"或"尚";"民免而无耻"之"免"应训为"人心逃离";"有耻且格"之"格"当训为"人心归服";"三思"之"三"当为实指,"三思"即"思考三次"之意。  相似文献   

12.
"德性"或"道德"是康德伦理学的核心概念,但在论述中,康德交替使用了Tugend、Sittlichkeit、Moralitt这三个相近的术语,并未加以明确的区分和说明。所以一直以来,它们的中英文译名都相当混乱,给读者正确理解"德性"概念的含义增加了困难,因此有必要厘清康德"德性"概念的不同层次、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实际上,它们分别代表了"德性""伦理性"和"道德性"这三个德性层次,并且彼此之间存在内在的关联——处于由经验到超验逐渐递进的不同层面上。所以康德的"德性"概念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德性"包含所有这三个层面的含义,"狭义的德性"只包含第一个层面。  相似文献   

13.
《周易》"三驱"礼即西周蒐狩礼,蒐狩礼集"田猎"、"习兵"于一体。"三驱"为西周蒐狩礼之"习兵"即讲武活动中参加演习的战车和士兵(徒)在特定区域(防)内3次前进及"表"的行为,具有"教人战"的性质。只是在随后的历史时期,由于兵种、战争形式、军事训练方式的变化,蒐狩礼"教人战"的功用消退,而田猎的游逸性质与日俱增,"三驱"礼本源渐遭湮没,"三驱"遂成为"田猎之仪"的一部分,后世关于"三驱"的诠释,因此无不着眼于田猎。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从"富起来"时代迈向了"强起来"新时代。新时代呼唤新理论,新实践需要新的政治伦理学,需要中国政治伦理学的发展。对"强起来"时代中国政治伦理学的发展进行考察,基于三个思维前提设定。其一,"强起来"时代中国政治伦理学的发展,并非只遵循纯粹的理论逻辑,而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二,"强起来"时代中国政治伦理学的发展最终都会体现在其内容的发展上;其三,中国"强起来"需要建构什么样的政治伦理学,或者,"强起来"时  相似文献   

15.
作为苏轼诗词文赋中频繁出现的"象","身"集中体现了苏轼的生命美学。在苏轼的心中,"身"实乃多维度的复杂存在。作为生命有机体,"身"是人类无法逃离的现实存在,它是行动者,个体生命的敞开需要"身"的参与和完成;它是体验者,与自然万物的交流皆通过"窍"得以实现;它是存在者,与天地万物有着天然的共生性,"天人合一"是其抵达的至境。通过对"身"的言说,苏轼的生命美学展现为层层递进的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6.
"对越在天"出自《诗经·周颂·清庙》,此后在魏晋隋唐有"对越两仪""对越天休""对越三才"等词语出现。到了宋明时期,在理学家的影响下,"对越上帝""对越神明"等"对越"词组广泛流行。在理学家的诠释下,"对越"成为儒门自我修养的重要工夫,同时也赋予了"对越"以新的思想意义。与晋唐旧注中的意义不同,"对越"在理学中更多地具有"面对""对接""通达"等意思,体现了人心与天心、上帝之心的贯通。  相似文献   

17.
冯唐的"北京三部曲"是其极具个人特色的三部成长小说的合称。三本小说作为三个不同的断面形成了一个松散的成长过程,作为自传体小说的三部曲,"北京三部曲"是完整的,这三部小说也使得冯唐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并进一步拥有了大批"粉丝"。"北京三部曲"有很多地方与以往的成长小说都是不同的,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对欲望的审美化书写。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10,(7):27-27
<正>作品为全国第八届刻字展入展上海世博会唯一圣经书刻作品。在长方形木板上的"耶和华以勒"五个字是以楚金文为载体,以"S"线构图布局在整个板面,"耶"和"勒"字各占一角,"耶和华"三字互相叠  相似文献   

19.
正五日一候,三候一节,六节一季,四季一岁。候、节、季、岁,是为节气之数码。雨水的首候与三候各有一降雨过程,前为中等夜雨,后为黄昏微雨。古籍中记载的雨水三候,"獭祭鱼"须在水边看,"鸿雁来"当为高处观,"草木萌动"若用诗的语言来表达,应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惊蛰前日下午,随两位植物达人上大蜀山。山道上的梅花,大多随风飞坠,只有"宫粉"一枝潇洒。形色各异春生植物的小花,则同心协力,打起精神,安享一年一度的欢乐时光。此  相似文献   

20.
正这段时间,每天早饭后,张三都把崭新的摩托车推出院子,腿往上一搭,打着火,先按一下喇叭,"嘀嘀——"然后挂挡、踩油门,"突突突……"摩托车一溜烟驶出胡同,转眼间消失在大道上。每天傍晚,就听到"嘀嘀"的喇叭声,然后"突突突"摩托车马达声由远而近驶进胡同,仅仅这么几天,全胡同的人就都知道了,肯定是张三下班回家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