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里之行"系列展览是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一中国古谚为寓意,它是中国艺术院校最重要的推介年轻艺术家的平台阵地之一,在北京、广州、天津等地都已展出。这次由四川美术学院展出的作品体现了中国新一代艺术家如何通过自己的艺术方式与这个世界发生视角多元关系,观念和艺术形式多样,架上作品、装置、影像等丰富地表现了中国新一代艺术家对待传统、本土、当代、国际文化的态度和语言探索。  相似文献   

2.
文化的多元发展催生了声乐艺术的多元发展,以往所谓"纯粹"的演唱方法和分类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艺术家在不同的演唱形式和唱法之间获得了灵感的冲动和创新的喜悦,突破了原有界限之间的结构限制,将不同音乐元素、音色的表现、表演手法及风格等进行融合调适,创作出了更多新颖时尚的演唱形式和风格,使得声乐艺术更加丰富多样,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审美选择。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是一个艺术极度繁荣的国家,其装置艺术、绘画艺术、舞蹈艺术、建筑艺术一直是各国艺术家研究的重点。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各国间的艺术交流更加频繁。艺术理论批评也伴随着艺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艺术理论批评推动着艺术的健康发展。当代俄罗斯主要有现实主义艺术、观念艺术,其艺术传播媒介的画廊、展馆也比较发达。在艺术理论批评方面有有机批评学说,从19世纪一直到现在,都是一个有重要影响的流派。但是,总体来说,俄罗斯的当代艺术理论批评仍是朝着健康、生态的方向发展的,只有个别的批评家在现世生活中迷失自我,抛弃传统艺术审美观,但俄罗斯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很难被消解的。  相似文献   

4.
正从早期"昙曜五窟"的印度服饰为主,到中晚期的南朝士大夫"褒衣博带"式服饰,云冈石窟佛教造像服饰的演变,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也反映了当时佛教造像艺术中国化的过程。一云冈石窟是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时期的大型石窟寺文化遗存。从北魏文成帝(440-456)复兴佛教开始,到北魏正光年间(520-525)止,开凿时间历经近70年之久。云冈石窟艺术气势宏伟、内容丰富、雕饰精美,代表着公元5-6世纪佛教艺术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东方石雕艺术的精魂",也是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典范,在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当今多元文化的发展愈演愈烈,不同学科之间交汇融合,碰撞出新的艺术火花,不同的地域文化造就了不同的消费观念,人们在进行购买的同时,除了享受其功能上的体验以外,越来越注重产品的个性化特征。面对西方文化强势侵袭的局面,当下更要理性分析未来设计的发展趋势,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恰如其分的和现代设计相融合。设计必须在国际的对话和交流中发展,传统文化也必须历经现代性的转换,才能开出我们自己的民族艺术之花。  相似文献   

6.
当下是一个经济和科技等各方面飞速发展的时代,更是一个全方面多元文化的时代,艺术也不例外。纵观中外上千年的艺术发展史,各种主义流派不胜枚举,固有封闭的思想被新的文化猛烈冲击,进入21世纪以后,各种艺术风格琳琅满目,百家争鸣。文化多元起来,艺术圈变得像大锅乱炖一般,架上绘画也不可避免的被西方所谓的"当代艺术"逐渐边缘,人们已开始不再强调划分艺术上的主张,应该归为哪一派。而我分明从李绍忠先生的绘画作品中,看到了浪漫主义色彩。在这个艺术观念错综复杂和主旋律作品横行的时代里,先生独善其身,坚信绘画就是将自己认为美好的理想化的东西表达出来呈现给别人的理念,并且秉承着东方美学精髓,与观者一起共同分享这份美,他也将这个过程简称为两个字,"同乐"。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的艺术是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等诸多因素发展的综合产物。现代科技、网络媒体及市场经济不断更新并丰富着当今艺术教育的方式与意义。当代艺术教育革新的立足之本正是让学生从教科书中重新回归到当下的人文现实,置身于今天开放多元的文化环境下感受生活,并运用绘画、雕塑、装置、摄影或新型电子媒介等现代手段来主动传达对艺术、社会和大众文化等方面的独立思考。这种主动的探索学习模式打破了以往注重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被动学习模式,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在新的媒介与表现形式的探索中形成自身独特的创作观念,从多元的角度传达对艺术、生活的认知。"装置艺术"课程改革不仅使专业课程创作思维由技术型转向观念型,更是提升当代美术专业教学模式由传递型向创造性转型的一次有力实践。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家将综合材料引入绘画艺术创作,使作品的想象力、视觉效果、表现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当代绘画样式中综合材料绘画也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所喜爱。中国的综合材料绘画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很多优秀的艺术大家,作品既有本民族文化的特征又反映出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对此,文章结合艺术实践,阐述一些浅薄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在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城市雕塑,城市雕塑俨然已经成为城市的地标,一座城市的名片,大量的城市雕塑兴起,优秀的城市雕塑也越来越突出。艺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提高城市雕塑艺术在社会上的认知度变成了必不可少的工作。文章从对城市雕塑中人物雕塑"汉武大帝"的人文内涵研究入手,从精神文化角度深入了解城雕设计、发展、成长等方面,深入探究其艺术性,从而挖掘城市雕塑中人物雕塑文化发展及所反映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掀起了一股新的艺术潮流——政治波普。该艺术形式采用西方波普的艺术语言,结合人们熟知的政治形象或商业代表,来表达幽默、荒诞或嘲讽之意,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精神。当时,苏联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政治波普,对中国政治波普的构建与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在20世纪年初代苏联解体后,国际艺术市场不再对苏联的"当代艺术"重视,苏联政治波普很快便失去了价值,从1994年起,中国"当代艺术"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于是,国际艺术市场便将视角转向中国的"当代艺术"。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当代艺术存在着两种发展趋势:一是爱国主义-传统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二是非传统主义-前卫主义。这两种趋势相互交织,使现代主义艺术和传统的学院派艺术在多个方面相互碰触迸发出耀眼的艺术火花。早在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高峰时期),俄罗斯出现了一批年轻的艺术家。他们成立了一个与当时国家电视台播放的内容完全不同的一个电视频道"海盗电视台"。这是俄罗斯第一家独立电视台,面对的观众是"一群对当代艺术有浓厚兴趣的群体"。通过对"海盗电视台"的分析,不难发现,任何一种艺术现象、艺术流派的出现和产生都需要艺术家们孜孜不倦地争取和追求才能实现。无论是秉持艺术规则不放的学院派艺术,还是以自我为本体、以现代思想为标杆的当代艺术,它们在艺术场域中所展现出来的话语权力的争夺,正是当前俄罗斯艺术百花齐放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一直到21世纪后的中国,雕塑创作随着当代社会、艺术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着自身的变革。在借鉴了类似城市雕塑热潮之类的市场经验教训以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应该会越来越规范化,资金投入也将会越来越理性,只有向这趋势发展雕塑家们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呈现在大众眼前。在这样的大潮流中,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在不断地"进化",可能会随着中国的发展走向一个本土创作理念越来越强的方向,也可能因为全球化程度地加深、文化与民族地融合,创作理念突破本土意识而深入到世界的各个方面去。  相似文献   

13.
正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传入突尼斯。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以阿马齐格人为主的当地人逐渐接受了伊斯兰教,而且该国伊斯兰教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由于地处非洲、欧洲和亚洲的交汇之地,许多群体曾经来往于突尼斯,为当地带来了多样的语言、宗教、哲学、艺术等。突尼斯容纳了这些互动交融的文化,逐渐形成了开放、多元、平等、温和的伊斯兰文化。本文将呈现突尼斯的多元文化环境,探讨突尼斯伊斯兰教本土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抽象艺术潮流,以其独特的角度揭示了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艺术特征,引发了整个20世纪的艺术变革,崭新的观念影响着整个人类的社会生活。景观艺术作为人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的一种载体,无不受其影响。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能反映现代人的观念,适合现代人生活口味的、新兴的现代景观艺术。 一、抽象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抽象”一词通常指人的思维活动过程。抽象艺术即是把事物的共性抽出来上升到理念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思想情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虽在早期表现在物质的绘画作品上,但对后来的影响,却表现在精神观念上。抽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  相似文献   

15.
村上隆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东京,受过长达十一年的日本传统艺术教育,是日本当代艺术家中备受关注的一位。他的艺术是结合了日本历史文化与卡通风格艺术的产物,使原本稳重优雅的传统印象变得年轻而充满活力,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他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将艺术发展到了流行文化和多媒体等各个领域,以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把"超扁平艺术"推向了世界艺术的舞台。他的作品无论是二十出头的叛逆小孩还是七老八十的老人们都非常喜欢。他是我们年轻一代的偶像,是我们行动的榜样。  相似文献   

16.
新美术学院     
<正>20世纪末,俄罗斯成立了一个机构,名为"新美术学院"。该学院的唯一目的就是重建被遗忘的过去。最为创新的一个特点是艺术家们采用电影、视频、数字技术等手段来实现其艺术目的。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不论是俄罗斯,还是我国。都需要在传统艺术的发展下,寻求新鲜、新奇现象,为我们这个艺术长河中注入不一样的艺术因素,艺术成分。一临近20世纪80年代末,在Timur Novikov(诺维科夫)的提议下,"新艺术家"们开始努力实现他们最为宏大的项目:  相似文献   

17.
正云南临沧地区与缅甸接壤,文化区位独特,临沧南传佛教在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方面走出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发挥了积极作用。一、临沧多元包容的文化特色"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多元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临沧文化格局的亮点。信教群众的民族多样性和宗教格局多元包容性是临沧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  相似文献   

18.
顿设计的救世主大教堂初次竣工(1883年)座落在莫斯科市中心的救世主大教堂是当代俄罗斯的圣地。“俄罗斯的心脏在救世主大教堂里”———俄罗斯中央电视台现今最为流行的广告词,突出强调了这座教堂在俄罗斯精神文化中的核心地位。目前正在进行的救世主大教堂重建工程牵动着亿万东正教徒的心。救世主大教堂在俄罗斯可谓命运坎坷,它的沉浮反映了俄国19—20世纪历史的沧桑变幻。自远古时期起,罗斯人就有这样的习俗:每当战争胜利后,总要建一座教堂,以报答上帝的厚爱。信仰东正教的俄罗斯人习惯于把失败归咎于自己,把胜利归功于上帝。…  相似文献   

19.
原生态民歌是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民歌的价值及其传承和发展,已越来越受到关注.原生态民歌传承与发展的当代意蕴,是"回归自然,提倡个性,接续历史,重寻祖根".在多元文化和多种现代流行艺术的冲击下,如何把握原生态民歌这一民族音乐发展的机遇和应对挑战,成为重要的议题.以学校教育传承为主,学校教育传承与自然传承互动融合,应是原生态民歌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朝鲜实学既是17世纪至19世纪前期朝鲜王朝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和新兴市民的利益和愿望的反映,又是多元异质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与会通的结晶。朝鲜实学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从朝鲜王朝前期的性理学中吸取了它所蕴含的实学思想,而且也从中国传入的明清实学与从欧洲传入的“西学” 中吸取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只有在这种多元异质文化氛围中,才有可能建构朝鲜实学与性理学相对立的实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