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主体文化,它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及独特的魅力,在精彩纷呈的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东巴画是东巴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因东巴教仪式的需要而产生并服务于东巴教仪式。由于社会历史等多种原因,东巴画在仪式中的运用呈现出逐渐消亡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东巴教是纳西族的民族宗教,东巴教仪式种类繁多,如祭天、祭暑、祭胜利神、祭风等,在这些仪式中,都会用到面偶,它是东巴教仪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纳西族族源、地缘的影响,东巴教在产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吸收了其他民族的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3.
一些学者曾提出东巴教的"派别"概念,本文认为东巴教没有如其他人为宗教那样的教派和派别,没有东巴自我认同的教派。学者们所说的东巴教的"派系",仅仅是根据其不同特点、民族支系、语言习俗、仪式和各种宗教行为的差异而做的一种分类,不能和基于对教义的不同解释理解、教规的差异等而形成的"教派"等同。东巴教还没有形成教派与它尚未形成系统的教义相关,但东巴教有不同区域和支系的差异和特点,对经典的解读也存在各地的差异,正在产生形成教派的一些因素。通过对这些差异性的探究,可以探寻各民族民间信仰发展到人为宗教过程中逐渐产生教派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仪式研究是纳西族东巴教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东巴教仪式繁多而复杂,总体上可分为三大类:祭神与祭祖、超度、驱鬼.驱瘟疫鬼仪式是驱鬼仪式中较独特的一种,本文在实地调查及采访纳西族祭司--东巴的基础上,对驱瘟疫鬼仪式中的一些要素作初步的文化分析.  相似文献   

5.
丁舒格 《美与时代》2014,(11):53-53
东巴文字作为一种亦字亦画的文字,在当今的读图时代,不再只是规范于文字的范畴,亦可用来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艺术创作元素来传递信息。通过浅析东巴文字的审美特征的分析,探讨其对于平面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廖玲 《宗教学研究》2007,(3):203-206
藏族与纳西族的历史关系长达一千多年。本文通过对藏族本教与纳西族东巴教的宗教祭司、祖师传说、以及所使用法器的比较分析,说明两个民族、宗教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民间流传的苯教手抄本文献种类庞杂。《蝙蝠经》是其中以动物命名的一类经书中的一种,具有宗教神话故事和仪式文本的双重特点,它以苯教历史文化人物贡孜神变王和蝙蝠帕旺贡布之间的对话形式完成文本叙事,赋予蝙蝠多种动物的集合特性。蝙蝠在苯教中扮演沟通神人之间的使者和证人的角色,苯教经书和东巴教文献对蝙蝠的叙述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二者宗教文本的比较研究,可以加深苯教与东巴教等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之间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东巴文字是一种极具造型特征的视觉语言符号.它既是一种特殊的文字符号,同时又是一种具有情感和美学特征的艺术符号.  相似文献   

9.
十二生肖中,猴是与人类比较接近的灵长类动物,聪明而灵巧。在中原地区,因"猴"与"侯"读音相同,故又有了封侯的寓意,成了高官厚禄的象征。与猴相关的图案常用于民间建筑,如石刻、砖雕、木雕图案之中。可见,猴文化已经融入民间民俗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和价值观念。东巴象形生肖猴的造型古朴自然,线条粗犷有力,极具符号性和审美意味。在东巴象形生肖猴的原始造型上结合现代的艺术创作和审美标准进行创新设计,有利于促进东巴象形文字的传播与发展。通过提炼、变形、延伸,并以木雕作为表现形式,进行再创造,既保留其原始的直观形象,更具有装饰性特征,这对东巴艺术的传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民俗文化中,十二生肖是一种吉祥寓意的符号,表现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马在十二生肖中排在第七位,称午马。在中华民族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马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文化。其中,我国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中的"马"字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因此,以东巴文字为元素,创作木刻装饰风格的生肖马,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创作中,可将内心对马的认识、理念、情感外化为流畅或刚性的木刻线条与鲜明对比的色彩;考虑对细节、材质、肌理、色彩相互关系的把握,追求刻刀的力度、深度、速度、角度;用刀木相击迸发的力之美来体现并传达马的奔放、忠诚、驰骋、雄浑、高昂精神,使其具有浓郁的装饰画风格。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间美术具有强烈的"观物取象"的特点,这源于远古时期人们对于自然的敬畏,体现出强烈的图腾崇拜观念。这其中,蛇以其蜿蜒灵动、神秘莫测、被其咬伤后易中毒甚至引发死亡而令人心生敬畏,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神灵。而民间美术的创作也常常取材于蛇以及与蛇相关的神话传说,一代代传承至今,蛇的民间艺术形象可谓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在东巴象形生肖蛇的实践创作中,通过平面木雕来展现生肖蛇的形态,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在斗转星移的历史长河中,华夏民族创造了璀璨的历史文化成果。每一种文化都是祖先智慧的凝聚,其中就包含了别具一格的十二生肖文化。其中,生肖龙在人们的心目中更是神秘而又神圣的动物,并逐渐成为汉民族的图腾。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龙是权力的象征,人们还常常将各种高尚的品德一并赋予龙的身上。有关生肖龙的民间艺术作品以及民俗活动更是种类繁多,例如剪纸、木偶、皮影、面具、木版画、木雕、面塑、彩塑,以及舞龙、耍龙灯、赛龙舟等。在纳西族东巴艺术文化中,龙木雕有的具象,有的抽象,但都透着质朴的美,散发着浓浓的民族味。将东巴象形生肖龙的文字符号加以变形、概括、抽象化,以木雕的形式进行表现,是传承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间艺术博大精深,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许多先民创造的文化符号伴随着古老的信仰与习俗在木板年画、剪纸、建筑、木雕、雕塑等艺术中得到传承,极大地丰富了民间美术的题材。以东巴象形生肖狗在木雕中的创作实践为契机,探索木雕如何与生肖元素结合、创新与应用,有利于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十二生肖的传说与民俗信仰崇拜的分析文章相对较多,但细致到分析每一个生肖在民间艺术中形象的变迁与传承的文章并不多见。因此,将生肖鸡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研究生肖鸡在民间艺术中的演变,再结合东巴象形文字中"鸡"字造型,进行木雕生肖鸡的当代化创作,是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5.
广东江门教区梁建森主教祝圣仪式,于2011年3月30日在修葺一新的天主教江门教区主教座堂举行。祝圣仪式由广州教区甘俊邱主教主礼,江苏省海门教区沈斌主教、广西教区谭燕全主教、江西教区李稣光主教、湛江教区苏永大主教、梅州教区廖宏清主教及约40位神父共祭,20多位修女,1000多位教友参礼。祝圣仪式严格按照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关于选圣  相似文献   

16.
从原始农耕文明时期开始,十二生肖就承载着人民对吉祥美好事物的祈愿。十二生肖的艺术形象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包含着多民族的艺术创作,对民间美术创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老虎的形象勇猛、威武、正义,是十二生肖中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之一。对老虎在民间美术中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在借鉴民间美术中生肖虎的基础形象上,对东巴象形生肖虎进行创新设计,有利于将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1月30日是圣安德肋宗徒瞻礼,四川宜宾教区举行罗雪刚主教祝圣典礼。祝圣仪式由宜宾教区陈适中主教主礼,乐山教区雷世银主教、榆林教区杨晓亭主教、万州教区何泽清主教、宁夏教区李晶主教、贵州教区助理主教肖泽江主教参加襄礼,61位神父、35位修女与近千名教友参加了祝圣仪式。祝圣仪式结束后,举行了庆祝会。  相似文献   

18.
2010年6月24日是教会纪念圣若翰诞辰日,是日上午10时整,陕西三原教区隆重举行韩英进神父祝圣助理主教仪式。祝圣仪式由三原教区宗怀德主教主礼,汉中教区余润深主教、西安教区党明彦主教襄礼,渭南教区同长平主教、宁夏教区李晶主教、甘肃平凉教区韩纪德主教应邀与90多位神父、100多位修女参加了祝圣仪式,1000多位教友恭与了祝圣大礼。  相似文献   

19.
8月14日,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举行了《新编卧尔兹演讲集》赠书仪式。国家宗教局副局长杨同祥,新疆自治区党委常委努尔·白克力,新疆自治区副主席阿不都卡德尔·乃斯尔丁等领导应邀出席仪式。出席赠书仪式的还有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主任陈广元,新疆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阿荣汗阿吉和新疆自治区伊斯兰教界人士代表、在自治区经文学校参加伊斯兰教爱国宗教人士培训班的学员、自治区有关部门的代表近270人。 《新编卧尔兹演讲集》是一本由中国伊…  相似文献   

20.
十二生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动物图腾,我们的祖先选取十二种动物代表人的生肖,表达着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及对民族的希冀。在此次木刻集体创作活动中,选取十二生肖中的"羊"作为创作对象,秉承"返璞归真"的艺术创作理念,回顾民间美术中"生肖羊"的艺术形象与价值,以古老的云南纳西族东巴形象木刻艺术为表现形式,尝试创作全新的木刻生肖羊形象,对继承和发扬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