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君子"笔墨作为中国写意花鸟画笔墨的代表,讲求的是有笔有墨、笔墨交融的写意精神,从"四君子"的笔墨语言入手剖析写意花鸟画的笔墨语言是最有效的途径。"四君子"以独特的笔墨特质,展现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即"物我相通""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2.
<正>笔墨在中国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成为具有独立审美特质的形态。从张彦远首次使用"笔墨"到石涛关于"笔墨"的见解,已经把"笔墨"谈得再透彻不过了,因此,在三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唯有具有更宽阔的胸襟与胆量,加上脚踏实地的苦练,才有可能实现对古人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追攀笔墨幸同时,苏季如今不愿师。自托柳州曾指授,年来稍稍许言诗。"王灼不仅是宋代著名科学家、文学家,还是音乐家,既"幸同时"也"追攀笔墨"。笔墨是中国绘画从古至今绕不开的传统语言,是中国画的灵魂和核心。中国画的意境营造和气韵的生动性要依赖笔墨来呈现。笔墨是工具和材料,也是中国绘画亘古不变的审美对象,是技法,也是墨白意象之心迹,是情注笔端的承载者也。大涤子说"笔墨当随时代",是说笔墨也是呈现气息、面貌、个性风格和时代特征的手段,当因人、因境、因时有所不同而有区别。天下万物皆由笔墨成心象。老子讲"计白当黑",是哲学概念,更是中国绘画之大法,黑白的阴阳变转是由笔墨的正侧顺逆、干湿淡浓体现和表达的。笔墨道正,黑处生花,白成妙境。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水墨画自元明以后,日渐重意韵,关注点在于创作心态的有意无意之间,表现方式在于若即若离之中的耐人寻味,以及对相应笔墨方式的把握。应该说,从审美的角度看去,它意欲体现的是"物我两忘"的精神理想和人与自然完美的和谐,而从艺术实践上看,这是游心于高蹈般的境界,非等闲之辈可以抵达,其笔墨难度颇似自然天籁般淡泊随意而难以实现。这自是对画家艺术情怀与艺术  相似文献   

5.
古人对笔墨程式的认知和实践经历了由"法"向"理"的漫长深化过程,充分显示其"生长性"特质;通过历史的梳理为探讨笔墨程式并非僵死之古法,而是中国画生生不息的创生机制。  相似文献   

6.
笔墨是中国画技法的精华,是中国绘画中具有显著民族特色本质的因素之以。同时还有一个与笔墨相配重的表现形式——留白。"留白"在许多种类的艺术品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得到,而中国画中的留白既更好地发挥了笔墨的优势,又体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妙境。"留白"是组成中国画特色的重要因素,也是构成中国画审美观念的产物,文章将从留白、空白、气韵、虚实四个方面来分析中国画中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在国画创作中,通过简单线条的勾勒,笔墨元素体现了最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结合当前中国国画创作的现状,从国画中笔墨元素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笔墨文化所涉及到的基本内容,并从多个方面论述了笔墨文化元素在国画创作中的具体应用问题,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国画创作中的用墨相关细节,希望对于今后的国画创作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代表清初中国山水画坛正统一脉的"四王",占据了当时画坛的绝对话语权。王原祁在"四王"之中年纪最小,但他的艺术成就在四人中最高。在其画学论著《雨窗漫笔》中,他强调作画应当"理、气、趣"兼备,作品才能达到品评的标准。笔墨作为王原祁书画创作的重要部分,及其书画品评中的核心要素,在《雨窗漫笔》中有大量论述,故从理论角度来解读王原祁笔墨中的"理、气、趣",感知其中蕴含的笔墨奥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在南宋时期达到了高峰,在当时政治、思想文化以及画家个人创作的影响下,南宋山水画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与北宋山水画气势雄浑、规整严谨的风格相比,南宋的山水画更注重对细节的刻画,展现其内在的文化韵味和诗情画意。这种独特的审美风格主要体现在南宋山水画的笔墨语言、构图形式和意境表现上。南宋山水画在笔墨上追求"简",通过"斧劈皴"的手法体现笔墨的苍劲,在构图形式上注重"边角式"构图,在意境的表现上讲求"虚实相生""画中有诗"。  相似文献   

10.
黄宾虹的笔墨特征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白宾虹"时期,另一个是"黑宾虹"时期,他对笔墨的研究有着很深的造诣。黄宾虹曾经两次到过桂林进行旅行写生,并创作了大量的写生作品,在他的一生当中,桂林的山水对他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在晚年时期他还根据记忆创作了很多以桂林山水为题材的作品。然而,黄宾虹在桂林期间创作的作品和后来以桂林山水为题材创作的作品,在笔墨特征上分别代表着不同时期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1.
石涛作为清初四僧之一,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名风云人物,其在理论方面颇有建树,尤以其理论著作《苦瓜和尚画语录》所著称。"墨之溅笔也以灵,笔之运墨也以神",石涛更是在笔墨章中确立了"笔墨当随时代"这一主张。绘画真谛绝不仅仅是笔墨浅淡的运用而是在"神""灵"相结合之中达到一种"超逸简淡、物以象外"的境界。文章试从《石涛话语录》这部理论著作中提出的"一画"与"蒙养"两个基本绘画理论体系,浅析中国现当代绘画对此所受的几点影响。  相似文献   

12.
色彩一直是中国绘画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受到文人画的冲击,鄙视色彩成为一大风气,但是鲜艳多样的色彩这一审美形式已成为传统,是不能否认的事实。追求笔墨一直是文人画的传统,但是至"四王",笔墨的运用已达到炉火纯青的高度,要想继续遵循文人思想寻找笔墨的突破是较为困难的事情,况且文人阶层也早已退出历史舞台,所以我们要以陈述的方式对待中国艺术传统。如若从色彩出发,探讨墨、色这一传统与印象派的光色结合的艺术形式应该能另辟蹊径,创作出更多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艺术作品来。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的发展,视觉传达在技术层面越来越完善,而相对于内容上则创新不足,在这样的形势下,具有民族性的视觉传达设计逐渐被认可,而笔墨艺术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正是体现出了民族性上的创新力。文章阐述了笔墨艺术元素与视觉传达设计相融合的方式,对笔墨艺术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现实创作意义也进行了研究,将笔墨艺术元素嫁接在其他的表现形式上,让宝贵的文化精髓与现代的视觉传达设计相互融合,必将为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带来新鲜的时代血液。  相似文献   

14.
山水画写生作为当代山水画创新的重要途径,已经被广泛接受,这和传统山水画所提倡的"师造化"一脉相承。然而明清以后乃至近现代的山水画发展仅停留在一种固定的模式上,形成了只重笔墨技巧千篇一律的图式面貌,偏离了山水画的本源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了打破这种模式,使山水画更好地体现当代人的审美诉求与笔墨情感,到自然中去,以造化为师,写生已经成为体现时代气息,彰显当代笔墨情感,突破传统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黄宾虹作为中国近现代国画中的杰出人物,他为国画现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黄宾虹的作品融合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个人革新精神,他的作品展现出了其对国画笔墨表现的独特见解和研究,并通过实践总结了"五笔七墨"的绘画技法理论,极大地丰富了笔墨的表现和运用,开阔了中国山水画的多元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半千独有千古更在墨",龚贤的画法在清代复古主义统治着整个画坛的年代里,尤为突出。在运用笔墨方面,不仅师承渊源,师法造化,而且加入自己的创新,创造出属于自己、独具特色的笔墨语言形式。文章通过临摹探究《夏山过雨图》,对龚贤笔墨技法的表现形式进行更进一步了解,以在创作中更有画理可循,进一步丰富了笔墨运用。深入研究龚贤山水对我们的学习道路有深厚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郭峰 《美与时代》2016,(9):30-31
水墨人物写生中,在研究造型、锤炼笔墨、以形写神的基础上,对其"意"的探寻尤为重要,要发挥意象思维,从眼中之象到笔底之象形成笔墨转换,表现出意中之象,追求象外之意。  相似文献   

18.
当笔墨超于形象之外,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时,笔墨成为其艺术生命诞生的基础.尤其对于写意画而言,无论是人物画的传神写照、山水画的意境构筑,还是花鸟画的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笔墨既是造型的艺术语言,又是气韵生动的直接体现.笔墨之于写意画,尤如道家之谓"道",无所不在并且化生万物.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并不仅仅是由毛笔、墨水画在宣纸上的画,而是以其程式化技法为特质,依着艺术实践编织出"画谱",追求超越现实的精神境界为目的,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及审美特征。其实"谱"只是一个氛围与框架,能够体现出中国画品格的仍在毛笔工具上,尤其显现在毛笔的锋端。画家能以文人风度,信手笔墨,挥洒出雅致情趣,顺"谱"行事,笔墨是天,笔墨是地,随意点划乾坤,豪情充满天地。所以要画出真正的中国画,就要有"谱"。  相似文献   

20.
蒋兆和是现代中国人物画"素描+笔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集西画的体面造型能力与中国传统笔墨功力于一身,勾皴擦点染运用得恰到好处,十分自如。通过笔墨的技巧、线条的表现及人物结构的把握,分析蒋兆和笔下的《与阿Q像》,了解他是如何去理解阿Q的形象,从而认识蒋兆和的审美理想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