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自16世纪意大利画家巴尔巴里创作了最早的静物画《静物:鹧鸪与铁臂铠》开始,静物油画成为一种真正独立的绘画样式,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以“静物在绘画中被艺术家赋予了鲜活生命力”的特征,被不同时代、不同国家艺术家继承和发扬。通过论述静物油画的历史和静物油画中物象与心像的关系,重点阐释在静物油画创作实践过程中对绘画对象、绘画技法及绘画理念的探索和思考,强调物象与心像观念在静物油画艺术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画苑·跟踪     
一了本名朱明,别号听月斋,1970年生于甘肃,现居郑州。曾因创办、主编《禅艺研究》而名闻学界。在近20年的书道修习与参悟中,从不参与书协(及官方)举办的书法展览,以边缘的自由艺术家身份闯荡书坛,并涉及行为艺术、观念艺术等现代艺术领域,成为备受艺术界关注的书坛前沿人物,被媒体誉为"当今中国书坛最有创造性与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先后于中国美术馆举办三次个人书法展。出版有《心禅艺境》、《魔界》、《一了之境》、《东瀛记》等10部文论集、作品集。曾应邀参加"世纪之门:1979-1999中国艺术邀请展"、"2005(韩国)首尔国际书艺双年展"(并…  相似文献   

3.
《劫波经》是耆那教白衣派的重要经典,其中的胜者传记讲述了24位祖师的生平事迹,是文本的核心内容。自13世纪起,《劫波经》出现了带有细密画的插图抄本,并很快成为耆那教绘画艺术最为流行的创作题材。而在《劫波经》的所有插图中,胜者传记插图数量最多,占比最重,内容最为丰富。因此,胜者传记的图像是研究《劫波经》乃至整个耆那教细密画的关键。本文基于对文本和插图的整体考察得出结论:胜者传记以“五吉祥事”为叙事结构,在确保24祖传记完整性的同时重点突出了大雄传记的内容。图像高度依附文本,具有风格化、扁平化和模式化的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4.
应意大利Cittadellarte艺术基金会之邀,2005年7月初至10月底,我在那里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国际艺术家访问交流.这是意大利一个著名的基金会,位于意大利北部城市比耶拉(Biella).  相似文献   

5.
宋雄华 《美与时代》2006,(10):81-82
胡家祥教授是文艺理论界一位辛勤而扎实的耕耘者,继力作《心灵结构与文化解析》(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和《审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之后,他又推出了新著《文艺的心理阐释》(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版),这是作者积十余年思考写成的心血之作。此书共分七章,分别论述了艺术的位置与特性、文学艺术家、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形态、艺术鉴赏、艺术的发生与发展诸问题。从书名上看,该书是一本文艺心理学方面的著作,但从具体内容来看,它其实是一本文艺理论的原理性著作,笔者细读之后,获益良多,现将个人体会略述如下。首先,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6.
在《在美学的世界中》这部论文集里,里夫希茨批判的另一个重点对象是著名哲学家、美学家 A.B.古雷加(亦译为古留加)。古雷加是那些脍炙人口、雅俗共赏的传记性学术著作如《康德》、《谢林》、《黑格尔》和《赫尔德)的作者,1986年又出版了专著《德国古典哲学》,这是他三十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他声称,他研究德国古典哲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研究美学。他的主要美学著作有《历史美学》(莫斯科,1974年)、《科学时代的艺术》(莫斯科,1978年)、《历史艺术》(莫斯科,1980年)。他的新著《美学原理》  相似文献   

7.
如何对艺术家进行心理传记分析,是心理传记学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Schultz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种研究的基本范式,这对当前对艺术家的心理传记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艺术作品中不难发现许多是以《圣经》中的故事为题材的。翻开西方的艺术史,不难发现圣经题材始终贯穿于西方艺术史。那么西方的艺术家为什么热衷于以圣经故事为题材?首先,《圣经》故事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素材,而且《圣经》本身的内容也有激发创作灵感的因素。艺术是以感性表象形态出现的生活的折射、历史的反思、思想的火花、情感的表现。《圣经》作为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典,它不仅具有生动的故事,而且有对具体人物的直观领悟的感性形式。就整部《圣经》而言,也明显地具有文学价值,已被人们公认也是一种文学经典。犹太《圣经》(即…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开始的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深刻影响了人的自我思考,也影响到了传统绘画和雕塑的面貌,使艺术更加趋向表现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意识,艺术家热衷于表达对事物的观念,艺术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杜尚就是这么一位将艺术家的自我表达放置在新的探索道路上最核心地位的人,1917开始,杜尚送出的参展作品《泉》竟是一个现成品小便池,引发了人们对"什么是艺术品、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的重新思考。从此,杜尚的《泉》撼动了传统的艺术价值体系,也深深地影响了整个现代艺术。  相似文献   

10.
《法华经传记》,又名《法华传记》,十卷。唐代沙门僧祥集。收入《大正藏》第五十一卷。《法华经传记》的撰时缺载。考是书卷八《唐梓州姚待》一传中,有“至开元四年,有玄宗观道士朱法印,极明庄老,往眉州讲说,岁久乃还。”(第84页中)等语,其中提到的“开元四年”,是全书所出各种年份中,时间最晚的一条记载。以此推断,是书大约撰于唐玄宗朝开元四年(716)至开元二十九年(741)之间。  相似文献   

11.
编美术中的所谓创造,即是运用全新的艺术语言和创作方法表达出全新的艺术情感、形象和境界。劳动创造智慧,创造力使人勇敢地迈向艺术的殿堂。从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到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人类全部的的艺术史中,主导着一以贯之的旋律——创造力。创造力即创新的能力。从客观上讲,艺术家的天分加努力是创造力产生的奥妙所在,它贯穿于艺术家创作的始终,同时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和表达力,又使他们超越时空,纵观历来油画艺术大师无一不是如此。莫迪里阿尼,一位具备诗人气质和雕塑家天才的艺术家,用独特的绘画语言表达着他的敏感,透过其作品,我们发…  相似文献   

12.
法国艺术理论家丹纳在其著作《艺术哲学》中提出了影响艺术成因的三个要素,那就是种族、环境和时代。根据这一理论,丹纳还提出,伟大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时代的"和声"中产生的,他指出艺术家必须适应社会环境。丹纳的"艺术成因三要素"理论可以说"放之四海皆准",结合海派的成因,"三要素"说提供了一个客观的研究角度和坚实的理论支撑,能够帮助我们揭示海派绘画形成和发展的深层原因以及海派艺术家群体的特质。  相似文献   

13.
黑人艺术的角色是非洲裔美国艺术家长久以来面对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兰斯敦·休斯在他1926年出版的文学评论集《黑人艺术家和种族的山脉》中提出的。在20世纪60年代“黑人艺术运动”兴起的这段时间里,这一问题被再次提出,其实在这之前、之后以及期间这一问题被多次提出。  相似文献   

14.
作为电影艺术家,郑君里的电影艺术是伴随着战争的开始而开始的,战争生活的经历以及对人民困难的深切同情与关怀使他自觉地走上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在其经典影片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乌鸦与麻雀》《聂耳》中,郑君里塑造了革命英雄、革命中的堕落者以及底层小市民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从艺术特点来看,其电影多采取戏剧性的叙事结构,在细节之处显真实,一些作品还具有讽刺艺术和喜剧精神。这些体现了郑君里影片中的现实主义特质。  相似文献   

15.
正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主要论述了机械复制技术的发展给艺术领域带来的一系列变革。在摧毁了传统的同时使现代艺术具有了新的特点、价值和接受方式。安迪沃霍尔作为在机器复制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运用丝网版画制作作品的波普艺术家,开创了版画艺术走进现代艺术领域的先河。在中国,运用版画语言去创作的当代艺术家进入公众领域的包括,徐冰在版画研究生的毕业创作中运用了雕版印刷的方式制作的大型装置"天书"  相似文献   

16.
当人们提起意大利时,很容易联想到曾经创造出辉煌文明的罗马帝国,以及意大利的现代足球、美食、服装、赛车等等……。对于我来说,更容易想到的是意大利的各种画派、各个时期的艺术大师。众所周知,意大利开创的“文艺复兴”不仅将绘画、雕塑、建筑艺术提升至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也使意大利成为当时西方艺术的中心,这是人类艺术史上极为光辉灿烂的一页。如今的意大利不但是现代艺术设计最具活力的地方,而且占领了西方艺术设计界的领导地位。同时在世界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中,意大利的“未来主义”和“形而上画派”也是世界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丹纳在其《艺术哲学》一书中,阐述了艺术的产生取决于三大要素——种族、时代和环境。黑土绘画艺术比南方绘画的发展较晚,又具有其特殊性。随着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和黑土文化独特的地域优势,绘画艺术受多重因素影响越来越大,同时黑土文化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厚重性和边缘性,这也影响着艺术家在绘画艺术上的发展。文章主要对黑土文化视域下的绘画艺术进行分析,同时,这也是艺术家对黑土文化视域下绘画艺术在未来发展中需要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所谓《孟子》传记博士问题,指的是西汉初期《孟子》一书究竟是否被官方学术系统置为传记博士。虽然这一问题并非传统孟学史和经学史研究中的热门话题,但它亦曾受到无数前贤的高度重视。对于我们今天爬梳《孟子》传记博士问题的来龙去脉而言,前贤们的探讨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价值。在某种意义上,对前贤们的探讨进行学术史考察,亦即对《孟子》传记博士问题本身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佛教自公元七世纪从印度和祖国内地传入藏族地区以来,经过长期融合、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中国佛教的重要一支──藏传佛教。随着佛教的传入,佛教艺术也步入青藏高原。经过历代藏族高增和佛教艺术家们的潜心研究和创作,并同藏族本土艺术相结合,也形成具有特色的佛教艺术。藏族的壁画、唐卡、雕塑,以及建筑艺术、酥油花等造型艺术,都是独树一帜的佛教艺术。《画法论》亦称《梵天宝书》,是一部以转轮王为例,讲述佛和诸天金刚力士等,以及各类世俗人物画像的理论著作。载北京版《藏文大藏经》《丹珠尔·经流》部第318卷《方技区恭》部第1…  相似文献   

20.
十八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所著《爱弥儿》,是教育领域的经典,但其中所蕴含的美育思想并未广受关注。艺术教育不应仅关注艺术技艺本身,而应该从感官感觉出发,将自身作为感受力培养的媒介,成为学科与领域之间连通的桥梁,支持观念的建构与情感的孕育。《爱弥儿》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情况,分阶段进行感官教育、智育教育、德育教育、爱情教育,主张遵循自然的法则,引导孩童从对生活与实践经验的感觉中学习成长。虽然卢梭在爱弥儿的教育中,并未直接强调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甚至还对艺术家存在诸多偏见,但其强调从感官感觉出发,引导至观念建构与想象发展的教育方法,非常深刻地揭示了美育在素质教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