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家成人视阈中的"兴于诗"兴起"好善恶恶"、自信多样的真情主体,"立于礼"挺立含情节情、履言范行的文理主体,"成于乐"完成大气仁爱、自由和乐的情理主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属主体起情→守理→合情理之自我挺成与社会共生。其中,"兴于诗"先于"立于礼"与"成于乐","立于礼"把持"兴于诗"与"成于乐","兴于诗"与"成于乐"内置"立于礼","成于乐"统摄"兴于诗"与"立于礼",三者一体有分,交融互进,相须为用,圆融挺成主体之人格。  相似文献   

2.
《天风》2020,(9)
正走进中国建盏小镇——水吉镇,路两边琳琅满目都是建盏商店,让人应接不睱。一个招牌上"见盏乐"三个字特别引人注目,当我驻足欣赏时,水吉教会邝牧师说,这就是李江兴弟兄的家。他家房子有三层,一层就是店面和展示厅,两边货架上摆放着一只只精致的建盏,在灯光照耀下熠熠生辉,美不胜收;还有一本本荣誉证书,见证李江兴弟兄烧制建盏的故事,整个店面让我大  相似文献   

3.
春秋前存在两种指意截然不同的"兴",一种属于音乐内容及演唱形式,即瞽矇乐师"六诗"之"兴";另一种是国子教育"乐语"之"兴",属于正式场合富含道德性的言说。孔子继承二者,《论语·阳货》中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即指乐语系统之"赋诗言志"与"观诗知志"。孔子发挥此意以为教,并进一步赋予"兴于《诗》"以道德意涵,即借《诗》中对自然万物的感发,兴起对天地之道、内在仁性、礼乐政教之体认。此思维方式亦推广应用于《诗》之外,如伯夷叔齐之事迹。这种道德认知、体悟上的启发,适合士君子的自我道德修养;而对一般人民百姓,孔子则提出了"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更加强调道德情感之联结、感染与共鸣。  相似文献   

4.
《礼记》中子游述及"以故兴物"与"微情"代表两种不同的制礼之法,然礼家对"以故兴物"的解释素有分歧。郭店战国楚简出土,研究者判断子游论述与《性自命出》篇密切相关,这为重新解读"以故兴物"提供了可能。"以故兴物"意指因某种特定的教化目的,利用基于人情且精心设计"外物"以兴发释放行礼者与礼仪相匹配的情感。"以故兴物"的对象包括两类:一为情感充分者,一为情感不足者,前者需借助外物将"情"兴发、释放、宣泄出来,再在仪式的引导之下,调节情感浓烈之程度,后者则在外物的影响之下,调动原本不足的情感,以达到反躬修身的目的。"以故兴物"广泛地运用于各种仪式之中,辨明其义对于厘清"兴"与"礼","兴"、"情"与"物"等多组概念的关系,深入儒家礼学思想演进的肌理有着重要的解码作用。  相似文献   

5.
"兴、观、群、怨"原指读诗、写诗的作用与意义,即激发、观察、交流等诗学内涵。但"兴、观、群、怨"所传达的思想不仅仅体现于诗学领域。在设计领域中,"兴、观、群、怨"体现出的思想内涵与设计批评发展过程相似,有利于促进设计的良性发展。从"兴、观、群、怨"的思想角度对传统设计发展的意义进行探究,借此学习前人的智慧思想,以应对当下的设计批评发展。  相似文献   

6.
2020年是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发起70周年。1950年7月,吴耀宗先生等40位中国基督教领袖联名发表了《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后称"三自宣言")。9月23日,《人民日报》全文刊登宣言并发表了题为《基督教人士的爱国运动》的社论,社论指出"这篇宣言是中国基督教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文件",三自爱国运动"是基督教人士应有的使中国基督教脱离帝国主义影响而走向宗教正轨的爱国运动"。这一爱国运动迅速得到了广大爱国教徒的热烈响应,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三自爱国运动让中国基督徒真正同全国人民一道"站起来",决心彻底摆脱帝国主义对教会的控制,建设一个真正自治、自养、自传的中国教会,中国基督教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70年来,中国基督教始终坚持爱国爱教方向、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取得了丰硕成果。实践表明,三自爱国运动是中国基督教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创举,所开辟的独立自主自办教会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已经成为基督教扎根中国土壤的方向引领,成为爱国爱教精神在基督教领域的成功实践,成为凝聚基督教信教群众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途径。实践表明,三自爱国运动的发起和开展,既是基督教中国化的重大成果,也为从更广范畴、更深层次探索基督教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抚今追昔,鉴往知来,中国基督教界将在深入总结三自爱国运动发起70年成就与经验的基础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始终高举爱国爱教旗帜,进一步落实三自原则,继续沿着独立自主自办的道路前进,不断深入推进基督教中国化进程,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上书写新的篇章。为此,本刊特开辟专栏,回顾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发起70年来的光荣历程,总结历史经验,展望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2020年是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发起70周年。1950年7月,吴耀宗先生等40位中国基督教领袖联名发表了《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后称"三自宣言")。9月23日,《人民日报》全文刊登宣言并发表了题为《基督教人士的爱国运动》的社论,社论指出"这篇宣言是中国基督教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文件",三自爱国运动"是基督教人士应有的使中国基督教脱离帝国主义影响而走向宗教正轨的爱国运动"。这一爱国运动迅速得到了广大爱国教徒的热烈响应,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三自爱国运动让中国基督徒真正同全国人民一道"站起来",决心彻底摆脱帝国主义对教会的控制,建设一个真正自治、自养、自传的中国教会,中国基督教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70年来,中国基督教始终坚持爱国爱教方向、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取得了丰硕成果。实践表明,三自爱国运动是中国基督教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创举,所开辟的独立自主自办教会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已经成为基督教扎根中国土壤的方向引领,成为爱国爱教精神在基督教领域的成功实践,成为凝聚基督教信教群众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途径。实践表明,三自爱国运动的发起和开展,既是基督教中国化的重大成果,也为从更广范畴、更深层次探索基督教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抚今追昔,鉴往知来,中国基督教界将在深入总结三自爱国运动发起70年成就与经验的基础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始终高举爱国爱教旗帜,进一步落实三自原则,继续沿着独立自主自办的道路前进,不断深入推进基督教中国化进程,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上书写新的篇章。为此,本刊特开辟专栏,回顾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发起70年来的光荣历程,总结历史经验,展望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诗可以兴"作为人类"轴心时代"所创造的诗学范式,与西方人类学批评存在巨大的差异,奠定了中国诗学的人类性探索的基础。"兴"的本义是祭祀礼仪,孔子首次提出"诗可以兴"这个诗学命题,是将《诗经》的功能与祭祀作用相提并论,不是在宗教的迷狂中而是从对祖先的崇拜中寻求精神文化原型;"兴"的内在意义就是"复礼",精神文化原型不是回归到人的原始自由状态,而是呼唤人的理性精神的勃发;"兴"在形式上"托物于事","草木鸟兽"等自然物象作为精神文化原型的外在形式,不是泯灭人的情感成为精神考古,而是在与人的情感的会通中形成的,具有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9.
正爱德基金会成立于1985年4月,是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原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和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丁光训主教等基督教界人士发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的民间团体。成立36年来,爱德基金会始终坚持"爱以助人,德以树仁",服务社会、服务人群、服务开放,是5A级社会组织和公募基金会,被国务院三度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被联合国授予"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组织"。  相似文献   

10.
与马克思同时期的德国哲学家洛采对现代哲学影响深远。洛采发起价值哲学以应对思想、生活中的二元困境。在本体论方面,柏拉图的"理念"被改造为三重"现实性"中的"有效""价值"以和解"心""物"二元对峙;在世界观方面,通过对科学之"真"重新奠基来化解机械论与浪漫主义的僵持;在伦常-实践论方面,通过引入"善""美""圣"价值来沟通规范主义与快乐主义、有限者与"无限"的割裂。洛采之后,价值哲学的三种主要形态各有侧重与得失。而当代价值哲学则仍需重担"和解"二元乃至多元对峙之使命。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11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逻辑学研究室、南开大学哲学院、河北大学政法学院共同发起的"第三届京津冀逻辑论坛"在河北大学政法学院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新时代背景下京津冀逻辑学的教学与研究",内容涉及逻辑前沿问题研究、逻辑教学研究与动态等。来自中国社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20,(10)
正今年是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70周年,我们无限怀念三自爱国运动的发起者、倡导者吴耀宗先生。他开辟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的一条崭新之路,其功绩毋庸置疑,永载史册。1950年7月28日,由吴耀宗先生等40位基督教领袖联名发起《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通称《三自宣言》)。在《致全国同道的信》中指出:"这篇宣言是中国基督教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文件,它对于中国基督教的前途和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光松 《现代哲学》2012,(6):117-121
在儒学史上,孔子"有德无位"是一富有张力的触及孔门存在根基的思想史事件,朱熹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在传统朱子学中一直未受到重视。本文研究表明,朱熹对孔子"有德无位"事件的解释主要是在其《中庸》学中完成的,有意义、性质与原因三个解释向度,这些解释为朱熹选择理想实现途径以及确立生存角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三坛小法"是活跃于闽台传统社会的一群特殊宗教仪式专家。不同于地方受聘行法的伙居道士和法师,三坛小法不是专职的神职人员。他们不在家中设坛开业,而是附属于地方庙宇,以庙为坛,或在庙中设坛。坛靠庙显,庙借坛兴,两者相得益彰。三坛小法通过一系列大大小小的义务法事仪式,极大地丰富了地方社会民众的精神生活和宗教民俗活动。台湾的三坛小法源于闽南原乡,既有传承又有变迁。通过两地三坛小法的比较研究,互补互证,有助于更加全面了解三坛小法的历史渊源、宗教形态特征,及其在传统社会的角色功能。  相似文献   

15.
黄凤想 《天风》2010,(6):46-47
<正>据美国《世界日报》22日公布的由英国路透社和法国益普索集团共同发起的一项民调显示,在全世界23个国家中,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的民众最相信"金钱万能"。环球网24日就此发起了一项在线调查,结果显示,80%的受访网民承认中国是第一"拜金主义"国家。尽管这样的调查并不一定准确,但对我们仍是有益的提醒。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的道路决定城镇化的命运。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必须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走生态美丽、生产发达、生活美好的生态城镇化道路。在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建设生态城市是方向,提升人民幸福感是目的,建设"三型社会"是重点,发展生态经济是途径,培育生态文化是引擎,优化"三生"空间是载体,完善"三生"制度是保障,创新"三生"科技是支撑。该研究旨在为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邹忌其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两姓齐国,从太公开基,建立姜齐,到秦并六国,田齐灭亡,前后延祚不下八百年。其间得失迭见,盛衰相继,而中兴者三主。管仲相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是为一兴齐国。晏婴相景公,节俭力行,名显诸侯,是为二兴齐国。及田氏嬗齐,佐助威王先“战胜于朝廷”,后称“强于天下”的三兴齐国的人物,就不能不首推邹忌了。  相似文献   

18.
2004年8月9日至12日,中国哲学大会(2004)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这次大会由国内47家科研机构、高校和党校共同发起,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大会的主题为"新世纪的哲学和中国",下设三个分主题:"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和"科技与人文".来自全国各地的900余位学者参加了大会,各学者均以文参会.会议方式为全体会议与分组会议相结合.会议期间共举行各种会议近80场,约有400余人次发言.  相似文献   

19.
<正>唐代兴用"生境伦理学"这个概念来统摄他的多卷本伦理研究成果,让人耳目一新。因为唐代兴所讲的生境伦理学,并不是生态伦理学的拓展,而是对伦理学的全新认识和当代重建。生境伦理学首先重新审查人性问题,区分人性与道德的关系,重新建立以"生、利、爱"为基本框架的人性理论,其目的有二:即对伦理学展开生境探讨奠定人性基石并建立其"利益"逻辑起点。以人性为土壤、以利益为逻辑起点,必需考察伦理知识论问题。作者在卷三《生境伦理的知  相似文献   

20.
中医博大精深,不可将"汇通"、"科学化"、"废止"、"结合"中的其一作为中医现代化的唯一途径,而必须是同时包含有上述诸多内容的,经整理分析后可概括为引进、补充和存疑这三条现代化路径。引进部分,根据其可通约性将西医直接拿来补课;补充部分,根据其各自特色优势进行优势互补;存疑部分,根据其接受度暂时搁置从无谓争议中解放出来。这样的现代化努力,可能会出现"中医取代西医"、"中医补充西医"和"中医被西医覆盖"这样三种局面,而其最终究竟如何将完全取决于中医各界的努力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