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谢浩 《美与时代》2014,(2):121-121
假定性在动画创作每个环节所起的作用都不可忽视。从剧本、角色、场景到最终的成品,假定性如一个系统的体系影响着整部作品的艺术效果。动画场景设计包括的范围很广,涉及的工作量也较为庞大,除角色造型以外,影片中所要出现和用到的一切物象的造型设计都属于场景设计的范畴,动画场景如同戏剧中的舞台,是动画角色的表演空间。场景在动画中起到交代时空、营造氛围、刻画角色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父权文化语境下,动画作品中的大部分女性角色是由男性创造的,在主流动画中,面临着男女角色失衡的困境。女权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批评方法,把动画看作一种符号体系,以此来审视女性作为符号在动画作品中的再现——在魔幻与科幻的童话中,女性形象被忽略;在后宫动漫中,女性形象被消费;在浪漫爱情童话中,女性形象被刻板化。我们揭示主流动画中男女角色的失衡,以期社会给予引导与关注,最终实现动画角色的重新塑造。  相似文献   

3.
影视表演在电影电视创作中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它的应用研究也是一个相当宽泛的实践创作与理论研究领域。虽然原画师不是屏幕上的演员,但他是操作卡通角色表演的幕后人,他对演员表演知识掌握的多少,将决定着所绘制的二维、调节的三维卡通角色的演技高低。所以,对影视、戏剧表演的专业学习,是原动画师的必修课,它不受表现形式的局限,却是动画创作的灵魂。充分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好表演技巧,无疑是对原动画创作一个极大的辅助。  相似文献   

4.
在作品中体现中国特色和美学精神是动画毕业设计指导中的重要原则。目前,动画专业毕业设计缺乏中国特色是高校动画专业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一味抄袭模仿欧美、日本动画的现象广泛存在。动画作品不仅是文娱产品,更是国家文化软实力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中国特色的动画毕业设计往往成为了"文化垃圾"。  相似文献   

5.
角色是动画片的银幕形象的主体,在动画片中塑造一个或几个个性鲜明独特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结合毕业作品《半瓶水》中的角色性格塑造可以知道,环境、动作、对白都是影响动画片中角色性格塑造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黄小松 《美与时代》2013,(2):113-115
粘土动画创作中的角色要具有特殊的造型元素,角色的各个元素的夸张、对比等可使动画形象在遵循真实原则的前提下得以美化升华,而角色造型中的骨架可以使角色的夸张增加动画的趣味性、深化主题的作用。定格动画,是通过逐格地拍摄对象然后使之连续放映,从而产生仿佛活了一般的人物或你能想得到的任何奇异角色。粘土则是定格动画中最常见的材料。粘土动画是定格动画的一种,  相似文献   

7.
在动画作品中,通过人物角色服饰的线条感、色彩感和材质带给人的心理感受,可以间接帮助受众了解角色人物的内心、性格特点,这是一种带有辅助性质的细节设计。随着剧本对"反派角色"性质的重构,单一的服装风格已经不再适应多面性性格的反派角色。动画电影《超人总动员2》寥寥几个镜头将反派角色的性格特点,通过不同的出场服饰的辅助清晰地展示出来,足以说明服饰设计对角色性格视觉化展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角色造型设计在整个动画片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否拥有好的动画造型,直接影响到动画作品的成败。若想设计出好的动画造型,必须多看、多练、多创作。笔者对角色造型设计有几点建议,即多作速写练习、夸张训练、准确地确定造型风格、注重细部刻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中国学派"的动画创作扎根于中国本土文化,曾获得世界级赞誉。"中国学派"题材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美术设计中体现出强烈的中国本土特色;音乐中糅合中国民乐和戏曲;结构形式借鉴中国戏曲的舞台表演形式;动画中蕴含中国式哲思;动画中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动画作品的教育性在作品中加入过多的伦理道德而轻视其娱乐趣味是中国动画发展的瓶颈之一。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动画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剪纸动画起源于1958年,20世纪90年代后一度销声匿迹。其在造型上讲究概括、简洁,往往夸张地表现角色形象;在色彩上经常使用"浓墨重彩";在动画制作上使用定格拍摄,使得动画动作十分生硬;其在角色表情及动作表现上也"不完美"。如今,新媒体技术颠覆了传统剪纸动画的制作方式,完善了剪纸动画表现角色表情及动作的缺憾,角色动作也更加细腻、完整、流畅。同时,新媒体技术也拓宽了剪纸动画的展示思路。在未来,动画设计师也许只要一台电脑、一部平板、一个手机都能够设计制作出精彩的剪纸动画。剪纸动画艺术还应该走出国门,突破传统束缚以更高的观赏性、艺术性展现在世人面前,不断提高剪纸动画的经济效益,推动中国剪纸动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动画制作观念陈旧、选材视野狭小、叙事模式陈旧,不能满足现代人对动画的审美诉求。要想创作出有中国特色的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动画作品,中国动画编剧就应革新观念,突破陈旧的叙事模式,以故事内容的"多元化"和"特色"为出发点,注重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体现对现实生活的人文关怀,努力构建中国动画叙事新景观。  相似文献   

13.
动画影像给人们带来了非同寻常的视觉享受,动画中优秀的角色形象以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带来了极其丰富的艺术和商业价值。在当代以视觉文化为主导的大环境中,中国动画影像创作却呈现出雷同或者媚俗的趋势,盲目模仿国外和民族文化精神的匮乏势必会影响中国动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传承本民族文化精髓对于中国动画的长足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动画要走民族化道路应注意以下几点:1.民族化的动画角色设计,2.民族化的动画故事情节,3.民族化的文化精神内涵,4.民族化的视觉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舞台行动是戏剧表演的基本范畴之一。对舞台行动认识得不够清楚,不考虑行动的过程,只考虑行动的结果,导致在表演实践中会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表演情绪。行动中缺乏逻辑顺序导致了表演虚假的弊病。借助演出实践,通过对剧本《日出》中人物行动的分析,找到舞台行动的规律性,即演员要在戏剧表演创作中把握角色的贯串行动与最高任务,在舞台行动中要注重与对手的交流与适应。  相似文献   

15.
动画审美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如何去定位这个时代的审美特色应该成为动画创作首要考虑的问题。动画创作要有进步的审美观点、高雅的审美趣味,要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的题材,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先进性、新颖性、创造性,不断创新技法,善于超越传统,创造艺术新门类,作品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光彩。  相似文献   

16.
角色设计不单单是设计一个形象的外表,还需要给它注入灵魂——角色的个性特征,这样才能使角色生动饱满、真实可信。材料动画中的角色塑造需要考虑材料本身的特性和美感,将角色塑造与材料美感完美融合,以达到最佳效果。材料动画中的角色与其他动画形式中的角色有所不同,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木偶"。当你在屏幕上看到"木偶"时,你会认为其存在其理所当然的,但是,停下来想一想,你会发展这是超现实和惊人的——它类似于人或动物却没有自己的生活。在无人操纵时,木偶仅仅是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体,一块毫无生  相似文献   

17.
数字三维动画在当今CG艺术中占着重要的主导地位。数字三维动画作品的发展不仅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更重要的是在数字三维动画的创意思维上有所突破。本文主要通过对颠覆性创意思维在动画制作中的重要性展开论述,文章针对数字三维动画主题的颠覆性思维,研究如何打破常规的思维、常规的动画制作手法以及动画制作的独特性为主进行阐述。文章中强调中国动画的发展要注重中国民族本土文化的发掘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动画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在欣赏声乐演唱时,观众不仅希望欣赏到美妙婉转的歌喉,还希望看到有协调优美的肢体表演与之相配合。那种只重视声乐演唱技巧,却忽视舞台表演的演唱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只有将听觉美与视觉美进行巧妙的结合才能真正带给观众以震撼。因此,舞台表演对于歌唱演员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而"神形兼备"是声乐演唱者在舞台上表演的最高境界,是演员最具感染力的体现,要真正熟练地做到"神形兼备",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对音乐进行分析,这是基本前提;(二)要注重角色体验,促进情绪融入;(三)注重表演的规范训练;(四)进行大量观摩,积累审美经验;(五)大量演出,积累演出经验;(六)添加"声音调味剂",进行情感的释放。  相似文献   

19.
苗绣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刺绣工艺有着极高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由于其造型充满趣味性和创造性,非常适合于进行动画创作。近几年更是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动画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是以展示传统文化或以民间艺术形式去表现的,民族性成为其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将苗绣运用于动画创作也必须要抓住民族性这个特点去进行。通过解读苗绣的艺术特点来阐述其在动画表现中所应当体现出的民族性,从而达到将其进用于动画创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始,中国动画逐渐进入发展迷茫期,"中国学派"在世界的辉煌地位不复存在。如何再现辉煌,紧跟时代发展,成为近年我国新一代动画人迫切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皮影戏作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造型独特,能为动画造型创作提供灵感。皮影艺术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思考、对信仰的不断攀升,由于不同皮影戏的角色都承载了人们不一样的精神信念和感情思维,故而这些角色是鲜活的,有生命的,这恰恰特别适合用动画艺术形式来创作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