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晋时期著名画家顾恺之,提出绘画“以形写神”“、传神写照”的主张,强调形神兼备,以“神”为主。魏晋时遨游之风的兴盛促成了他对山水画进行探索,他的《画云台山记》是山水画兴起的源头,玄学对他的画论影响极大,他的画论又成了后世画家做画时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古代绘画的思想结晶,阐述了绘画创作过程中的总结经验及思想创新。众多的古代画论将历代人的美学思想汇聚起来,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坚固的中国画理论体系。其中,郭熙的《林泉高致》便印证了作为绘画理论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它聚集了郭熙对于绘画创作经验的独特见解和艺术分析,是一本具有时代意义的著作。由此可知,画论在中国绘画史中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因此也成为后人绘画创作过程中理论知识的来源,也可以通过总结历代人的绘画理论经验来丰富绘画实践,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传递下去。  相似文献   

3.
在艺术觉醒的魏晋南北朝时代,顾恺之在画论中第一次提出了"传神论",他是最早将此观点应用到绘画当中的。其中"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思想理论成为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主要依据,对中国的绘画创作及理论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从"形"与"神"的辩证关系出发,对顾恺之的"传神论"进行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并结合他的画论,试图探析人物画创作中是如何通过传神来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动人。  相似文献   

4.
魏晋时期是人审美觉醒的年代。尤其是这一时期的画论,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如曹植的《画赞序》确立了绘画艺术的地位;顾恺之的“传神论”提升了绘画的审美特性,谢赫的“气韵生动”则成为中国绘画艺术审美与创作的最高准则。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绘画史上,比王羲之年代略晚的顾恺之,是一个偶像式人物,他与陆探微、张僧繇一起并称"六朝三杰",享有如此评价:"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在当时深受谢安的赞赏,谓"有苍生以来所无"。然而,顾的真迹没有一件能流传下来,现仅存若干流传已久的摹本。幸而他所著画论——《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经张彦远的收录保存下来了。此三篇虽"自古相传脱错,未得妙本勘校",但聊胜于无,对今日  相似文献   

6.
宗炳的《画山水序》作为我国第一篇正式的山水画论,其在画论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和他同时代的王微接着写出了山水画论《叙画》,其美学思想同样值得我们关注。他在《叙画》中提高了绘画的社会地位,提出山水画应该作为一门独立的绘画学科,同时,他的"明神降之"指出了艺术创作过程中构思活动以及精神思考的重要性。其思想观念对后世文人画的影响也是值得我们探究的。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山水画,它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中国文化发展史,是每代画家们用笔墨来表达他们对自然,对万物的写照,它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艺术素养与生活阅历,是对笔墨认识的一种展示。它是中国画语言的表现手法中的主体,是绘画学精神的体现。笔墨吸自然万物之灵性,承载文化历史之传承。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最重要的画种之一,它体现中国文化与艺术精神面貌。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国绘画画在陶器上。秦汉,宫殿壁画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回顾中国艺术史,中国的绘画与雕塑有着截然不同的生长轨迹。从其功能看,雕塑的起步要比绘画早,全赖雕塑有着让万民信服的实用功能,譬如用于"偶像崇拜"的塑金身。雕塑依附于建筑出现,西方亦如此。驾着历史的马车前行,绘画竟走在了雕塑的前头,两者渐行渐远。中国古代受儒释道影响颇深,尤其是儒家思想,让人扼腕的是,雕塑在这思想文化洪流中竟被归到"下九流",被形容为"雕虫小技"即是如此。再说说派系的建立,中国绘画的体系建制、画论都很完整,前人留给我们很多画论,如指导绘画的"六法",历代的画论集录数不下百,但是在雕塑领域,史论著作却称得上一片空白,可怜就《天工开物》  相似文献   

9.
北宋中后期的郭熙是继五代以来全景山水画创作的集大成者。他总结了前人绘画创作经验和自己的绘画实践后,在理论上创立了"三远论"。它不仅概括了中国山水画的透视法则对空间关系的处理,而且还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空间审美意识。郭熙以其卓越的成就把五代以来相对成熟的山水画论推向了极致。  相似文献   

10.
熊瑛 《美与时代》2005,(7):27-29
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对画中气韵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对技巧的关注,这种审美观念始终影响着中国绘画的发展.在历代画论尤其是宋代以来文人画论中,保存着大量有关学养与气韵关系的论断,可见文人画家们在追求气韵生动的道路上达成了共识--提高画家韵学养是达致气韵生动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继承和发扬传统绘画文化,需首先从"教育"的途径入手。传统绘画作为中国画教学的重要学科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文化内涵,对中国画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孙位为唐僖宗时期画家,《益州名画录》把他列为“逸格”唯一一人,冠以“画之逸格,最难其俦”的评价,但如此优秀的一位画家,画史上对他的生平记载却不详。孙位仅有一幅《高逸图》流传于世,但这幅画的绘画风格却与画论记载的孙位绘画风格不符。今通过《益州名画录》《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新唐书》等画论史料对比研究,对孙位的生平略加考证,发现一些画论中对孙位记载存疑的地方,考证出孙位并非宫廷画家,得出其绘画风格和生卒年。  相似文献   

13.
明末中国画坛上迈古超时的一代大师石涛,为我们留下许多绘画珍品,同时还为我们留下一部在国内外十分有影响的画论著作——《石涛画谱》(以下简称《画谱》)三百多年来,对这部《画谱》各有议论,有的说:“立志既幽深窃渺”,又有的说:“词义玄妙”,还有的说:“出自神解”……等等。我读过一些对《石涛画语录》注释和评价文章,众说纷纭,真有些“试焚香展诵之,不辩是画是‘禅’”感觉。  相似文献   

14.
董源是我国五代南唐画家,在明代董其昌的"南北宗"论里,董源及他的画风成了南宗真正意义上的鼻祖,故在我国画论和绘画史上的地位极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宋元被人如此重视的一位画家却在五代和宋代初期的画学著作中,不见记载。直到北宋中期,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才给予注意。后经北宋著名文人、画家米芾在他的著作中,对董源"平淡天真""一片江南"的画风大为赞扬。这样,董源的"一片江南"画风才成为后来文人绘画的范式。将沈括、米芾等人为何将董源"一片江南"的画风作为士夫画的典型图式为切入口,一探宋代士人阶层的文化趣味,厘清其背后的北宋社会与文化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绘画品评是中国画论中的重要部分,自南北朝起便不断有画家、理论家提出分品之说。文章由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切入,以"画之本法"为纽带,探究中国早期画品中"神品"与"逸品"的审美内涵及两者的对比关系,并简要论述这两种品第在后世的发展与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笪重光,字在辛,号江上外史,清顺治、康熙年间著名书法家、书画理论家、茅山全真道教启派师。笪重光在中国美术史上最大的贡献是书法创作和《画筌》的写作。笪重光与姜宸英、汪士鋐、何焯并称"帖学四大家",其流传于世的书法作品有29幅,代表作是小楷《嘉州集》和草书《茅山九霄宫天炉铭碑》。《画筌》在中国画论史上第一次运用作为独立范畴的"意境",将"天怀意境之合"视为绘画创作的根本,在山、水、树、石的意象创造、虚实相生的结构章法、笔墨色的技术锤炼等方面都提出了真知灼见,"识者以为度尽金针"。1  相似文献   

17.
石涛《画语录》思维高妙,关于一画的内涵,自20世纪40年代起我国学术界就争议不断。笔者认为一画论就是绘画之法,这个法是有与无的统一。整部《画语录》有九个章节明确谈具体的绘画技法,通篇又贯穿着无法的精神。宇宙是乾旋坤转的,我是独立唯一的,一画之法必为活法。石涛是着眼于活法性质来界定一画内涵的。整部《画语录》闪耀着不断创新、强调变化的艺术辩证法光辉。  相似文献   

18.
于安澜是我国画学界的默默耕耘者,他以等身的学术著作和博学严谨的学术态度,为现代画学研究奠定了牢固基础。《画论丛刊》一书是他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更是一部极具价值的画学经典。  相似文献   

19.
齐白石,世界文化名人,20世纪最富创造性和影响力的艺术家。白石有四绝,"诗,书,画,印"。其中,诗,清新,朴实,真挚,亦情亦感,不拘一格;画,下笔多遗貌取神,不求形似,只求神韵。白石曾说:"吾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白石的诗,成就他的画。齐白石一生诗作约3000多首,那么,我接下来将摘取齐白石的画梅诗进行研究。齐白石的画梅诗与其绘画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我将分别从齐白石生平、齐白石的画梅诗、齐白石的绘画、其画梅诗与绘画的关系四个大方面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宋代风俗画"是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话题。许多国内外学者对此也做了不少分析与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对绘画中现实主义这一特点的论述并不多见。因此,文章在前人的基础上,以宋代风俗画为切入点,来探究中国现实主义绘画的社会文化渊源、哲学美学渊源、艺术思想画论渊源等,试图对当今现实主义绘画的现状及特点作进一步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