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斯奈德自然社区观、梅西生态自我观,是欧美学界佛教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的代表。斯奈德主张将佛教修行实践应用于社区生活,将自然万物纳入到社区当中,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社区;梅西从现代心理学及系统论阐释佛教自我观,将自我阐释为时刻与环境互动的开放的动态模式,将对本心的觉悟与参与世界的行动联系起来,与华严宗关于宇宙全息整体图景的觉悟联系起来。斯奈德、梅西佛教生态思想不仅在早期生态环保运动中影响显著,而且对之后佛教生态思想的演进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书正 《管子学刊》2009,(1):109-113,119
儒道二家提出的生态伦理思想构成了传统伦理生态文明观的核心,他们在生态环境问题上表现出的智慧和远见卓识,直至今日令我们赞叹不已。这些深邃的思考既展现了圣人先哲独特的生存智慧,又为我们提供了应对现代生态挑战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儒道传统生态伦理观的优势和长处,并及时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对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立现代生态文明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生态整体主义作为当前衡量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尺度,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从生态整体主义的视角出发,中国佛教文化同马克思思想在本体论、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两个层面都体现着生态整体主义的价值理念,存在着一定的相融互通。两者的结合既符合当前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化的发展趋势,又可为构建新时代生态文明社会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提供一种崭新的致思路向。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现代化与价值多元化的当今时代,理性主义盛行与"精神"缺位成为难以化解的时代困惑。完整真切地把握生态主义理论思想的"精神"内核,必须突破"学派""流派"与"思潮"的研究理念,以"出入流派"的伦理学研究方法进行生态主义理论"形态"的研究。历经人类文明初年生态主义的"伦理"形态、近代以来生态主义"伦理—道德"的对峙与冲突形态,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与"生态双赢"的学术期待下,生态主义伦理思想在生态演化史上应当继续向前拓展,即向"伦理与道德一体"并辩证互动的形态演化,进而构建生态主义"伦理"—"道德"的价值生态与生态伦理的"中国形态",这是特殊的民族精神气质,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陈景元美学思想中析出其自然审美观照理念,并以此为依据推演出陈景元以自然适度为美的审美原则,通过对陈景元自然审美思想的探究和解读,对其彰显的古老生态智慧和对当代的现实意义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6.
在黑格尔的《伦理体系》中,他以体系化的方式对现代社会的伦理秩序做了重要的重构,在那里,个体是作为体系中的人而被呈现出来,它既有形式伦理的特征,也包含着经验实在的因素,是黑格尔在综合了近代的自然法理论和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首次做出的体系化尝试。在黑格尔看来,个体只能在伦理的体系之中才能说明自身存在的合理性,这是自启蒙运动以后,黑格尔对自由主义的批判,因为自由的精神应当被融入到总体之中,民族精神要远高于个体自由之上。接着,黑格尔把体系的建构作为阐述伦理秩序的现代性的重要依托,共同体优先于个体而存在,在此意义上,黑格尔在亚里士多德伦理观念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性的观念,使其具有可以用来分析当代社会形态的作用,因而,观念上的体系化是构建现实体制的前提。本文将系统厘清黑格尔在《伦理体系》中所阐述的整体主义思想,以及自由主义对这个思想的批判,并对整体主义和自由主义观念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7.
实践美学视野中的自然鉴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ppreciating nature may at its best feature have three levels of experience according to practical aesthetics. The first level is more sensuous as it largely pleases the ear and eye, the second level is more psychological as it chiefly pleases the mind and mood, and the third level is more sublimate as it mainly pleases the will and spirit. In Chinese culture the affinit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traditional conception of tian ren he yi 天人合一 as heaven-human oneness, which will be ultimately conducive to the artistic realm or aesthetic state of being. This paper was delivered at the XVI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esthetics on “Changes in Aesthetics” held during 18–23 July 2004 in Rio De Janiero, Brazil.  相似文献   

8.
技治主义兴起于18世纪上半叶,是在美国经济萧条的大背景下而产生的,提倡通过拥有专业技术的专家来实现对社会高效、和谐的治理,通过技术手段将一切违反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行为进行干预、转移、抵制,达到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效社会。技治主义思想兴起与衰落同样迅速,但其思想上,却存在着相当多的诸如人与技术的统一、技术的合目的之美等技术美学的思想。技治主义这一系列特殊的思想,对于美学研究是一种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西方环保主义者在如何评价马克思与环保思想之间的关系上之所以未成功是因为他们没能真正地理解马克思的自然概念。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应包括三个层次:存在论层次、使用价值层次和价值层次。自然便是这三个层次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现代人类文明最稀缺的价值资源是"精神"与"伦理精神"。当全球性的生态难题开始挑战人类的生存底线,当全球化的浪潮甚至思潮妄图主宰生态时代的价值判断,生态主义"伦理精神"的回归成为共同的时代期待。如果说,"精神"的本性是"自由","伦理精神"是超越了个体的道德精神与人格精神而形成的"共同体精神"与"实体精神",那么,生态主义伦理精神则是重要的"伦理生态人"精神、"道德实践人"精神和"人类人"精神。在国际局势错综复杂的当今时代,应当构建生态主义伦理精神与民族精神,消解"经济中心"与"科技至上"的价值霸权、避免文化殖民主义的侵略扩张并扬弃文化相对主义,在异质文明的生态对话、生态融通与生态合作的基础上促成生态发展,唯有如此,生态主义"伦理精神"才能融入"民族精神",并最终成为"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正>道教音乐虽历经千百年的传承与流变,仍然体现出那种空灵、简约、含蓄、深沉的自然特性,以及古朴、典雅、恬静、飘渺的自然风韵,从音乐上鲜明地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由闵智亭传谱的《澄清韵》,系道教早坛功课的启首经韵,亦为道众每日必咏之圣文,其中云:"琳琅振响,十方肃静,河海静默,山岳吞烟……""澄清",亦有洗心涤虑、透明清澈之意,喻意道众平生追求的理想仙境世界,是道教生态思想在道众日常修持生活的鲜明体现。道教以神仙信仰为核心,追求无为与逍遥、恬淡与虚静。  相似文献   

12.
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之争卢风在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中,有方法论个人主义(methodologicalindividualism)与方法论整体主义(methodologicalholism)之争,但这种争论未为我国学术界所重视。现就这两种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及其相互争论的主要内容概述如下。方法论个人主义认为,大规模的社会事件应被仅仅看作是事件参与者个人的行动、态度、关系的集合或结构,而方法论整体主义(或集体主义)却认为,应按照社会现象本身的独立性去对其进行整体性研究,社会“整体”并不仅是构成整体的诸个人的集合,而是真正的历史性的整体。这个问题涉及心理学与社会学之间的关系,也涉及这两个学科与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之间的关系;且与形而上学、伦理学以及政治学密切相关。伯林(I·Berlin)在其《历史必然性》中将整体主义表述为这样的观点:存在不可见的、超人的力量、实体或类型,而人和社会制度均在其制约之下。这一表述便使方法论问题与形而上学发生了联系。布劳德贝克(M·Brodbeck)在其《方法论个人主义:定义和还原》中说:从文化角度看,整体主义敌视西方传统中自由的政治上的个人主义。方法论个人主义所受的指责则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在生活中,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程度在不断提升,生态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影响因素,如今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环境艺术设计中要进行考虑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不断凸显,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生态理念和艺术设计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洛克是否主张种类自然主义,成为洛克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传统解释中,洛克既反对类本质的实在性,又反对自然种类的实在性,主张彻头彻尾的约定主义。新兴评论者们提出,对于种类划分,洛克不主张约定主义,而主张自然主义。本文从洛克哲学的本体论、知识论和哲学文本三个维度考察洛克的约定主义与自然种类的关系,认为洛克的文本既不能决定性地支持种类自然主义,也不能决定性地支持种类约定主义,因为,将自然种类归给洛克哲学,既缺乏本体论和知识论的根据,又缺乏决定性的文本证据。  相似文献   

15.
宗教伦理视野中的生态大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动态活性大系统。它不仅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整体 ,任何生命体均只是地球生命圈中的一部分 ,而且各部分与其他部分处于有机联系的伦理关系网络之中。这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与和谐发展不仅是宗教生态伦理的内在要求 ,更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创建人类理想家园、人类新文明的进程中 ,宗教生态伦理思想 ,将愈益显示其不可忽视的强大内力  相似文献   

16.
如果把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置于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广阔时代背景下,从政治、经济、社会组织变革的角度加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它是一个颇有特色的现代化方案,在目的层次上表达了强烈的现代化取向,但在具体手段的设计上却过多拘泥于过时的传统,无法摆脱传统的羁绊,这种现代化的目标追求和逆现代化的手段设计之间的矛盾冲突是粱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的最主要缺憾,也是它在实践上落于空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一、生态学家对公共利益的关心在当前的全球性问题中,生态环境问题是最有威胁性的问题之一。生态危机是人们的活动造成的,对它的治理,也得靠人们规定一些道德规范来认认真真地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就使得环境问题与伦理道德问题发生关系,出现所谓“环境伦理学”。本文要谈的环境整体主义(Enviromental Holism)就是属于环境伦理学中的一个带哲学色彩的理论问题。全球性问题,顾名思义,是需要全球的人通力合作去解决的。所以生态学家不得不是公共道德的倡导者,有的人甚至是“全球”主义者,呼吁“人类的意识应该领先于阶级意识和民族意识”(罗马俱乐部主席奥·佩奇:《世界的未来——关于未来问题一百页》,中国对外翻  相似文献   

18.
生态哲学视野中的“第一生产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生产力概念的新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双重职能自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代贤哲发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伟大名言以来,自然科学在二十世纪造就了人类前所未有的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巨大社会生产力,创造出文明史上最为辉煌的奇迹,知识形态的自然科学之所以变为如此伟大的现实物质力量,就在于它已成为开辟新兴产业发展道路,决定生产技术发展方向的前导力量;在于它日益广泛地渗入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9.
在认知科学中,经典的符号主义模型和新近兴起的联结主义模型在认知结构上的争论目前愈演愈烈。按照经典主义,认知是在符号表达式上进行的受规则制约的变换,而对这些符号表达式则能提供明确的语义解释。但按照联结主义,根本的认知机制并不是符号的,相反,它们可以在一种类似神经网络的结构上得到说明,对于这个结构的单一的基本要素,则不能提供明确的语义解释。它们之间的区别可以称为符号与非符号之别。  相似文献   

20.
王婷 《学海》2007,(3):57-61
作为社群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麦金太尔的哲学运思是以解决当代西方社会个人主义危机为出发点的。在历史主义的理念关照下,他追溯了西方社会发展过程中社群、自我与美德关系演变的历史,这种对于社群与美德传统关系演变的分析为麦氏的社群主义理论奠定了牢固的历史基础——社群是实现自我的前提,美德正是在社群生活中获得存在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