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品牌战略化风行的当下,品牌依靠质量和信誉吸引着广大的消费群体,并集聚了一系列的品牌效应。随着卡通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卡通形象开始走进人们的视线,卡通一跃成为当下最流行的大众文化之一。卡通形象作为品牌推广中独特的"主角",很好地诠释了所属品牌并扩大了该品牌的影响力和亲和力。由卡通形象诞生的衍生品在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自我展现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2.
卡通(Cartoon),源于西文,本意是“草图”、“漫画”、“使漫画化”。中国卡通一代是指比中国新生代(50年代末—60年代出生)晚一代出生的、与中国电视时代、商品经济、卡通大众流行文化同时成长的一代,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期间。  相似文献   

3.
医疗辩护联盟成功扮演着作为行业组织的中介角色、管理者和服务者角色。我国应以医疗辩护联盟为摹写蓝本,重新定位和构建医疗行业组织。  相似文献   

4.
医疗辩护联盟成功扮演着作为行业组织的中介角色、管理者和服务者角色.我国应以医疗辩护联盟为摹写蓝本,重新定位和构建医疗行业组织.  相似文献   

5.
选取88名大班儿童(43名女童和45名男童)及90名在校大学生(42名男生和48名女生)为实验被试,通过心理量表评分,探讨面部特征空间关系、肤色和亮度对儿童卡通面孔吸引力影响。结果显示:(1)幼儿与成人对卡通面孔最佳面部特征空间关系评价存在差异;(2)幼儿评价女童卡通面孔眼嘴间距离占面长24%时吸引力最优,两眼间距离占面宽41%时吸引力最优,但未达显著。成人评价女童卡通面孔也存在纵向“黄金比例(19%)”现象;(3)男童卡通面孔不存在最佳比例;(4)幼儿偏爱偏白肤色,而成人偏好白里透红;(5)受众性别与卡通形象性别均对肤色偏好有影响;(6)亮度高的儿童卡通面孔更具吸引力。结论:卡通面孔吸引力受面部特征空间关系、肤色与亮度等因素显著影响,卡通设计需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受众来设定面部特征空间关系与肤色等要素。  相似文献   

6.
动画片《Coraline》的角色造型具有大众审美性,运用写实的表现手法,角色设计简洁、醒目,糅合了传统橡胶泥动画人物设计手法和动作特性设计,运用布偶动画与3D动画相结合的逐格拍摄制作方法,使角色呈现一种奇异的质感和性格,栩栩如生。成功的角色性格塑造离不开角色的静态设计和动态设计,有主次地对角色进行影片性格定位,通过细腻的动作、恰当的服饰和对白综合塑造角色性格,在适当的时候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让观众通过对比,自己对角色进行性格判定。  相似文献   

7.
影视表演在电影电视创作中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它的应用研究也是一个相当宽泛的实践创作与理论研究领域。虽然原画师不是屏幕上的演员,但他是操作卡通角色表演的幕后人,他对演员表演知识掌握的多少,将决定着所绘制的二维、调节的三维卡通角色的演技高低。所以,对影视、戏剧表演的专业学习,是原动画师的必修课,它不受表现形式的局限,却是动画创作的灵魂。充分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好表演技巧,无疑是对原动画创作一个极大的辅助。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材料生态性、被试性别和角色性别对理解友好与敌对意图的影响,分析了100名被试观察由2名男性或2名女性表演的三类互动意图的照片或卡通时的正确率和反应时。结果:理解真实人物的正确率高于虚拟角色;女性被试理解虚拟角色的反应时长于真实人物,而男性被试却未出现材料生态性差异;理解男性角色敌对意图的反应时短于女性角色的,而理解友好意图时却未出现角色性别差异。研究为负性偏向等理论提供实证证据,揭示材料生态性、角色性别对理解友好和敌对意图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9.
从伦理学的视角考察社会角色,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伦理秩序、道德应当、角色责任等伦理意蕴.就角色理论和伦理学的逻辑延展而言,角色伦理是以社会学与伦理学的交叉为学理依据,以伦理学为视角,研究社会角色的权责关系、角色道德及其伦理行为模式的一种理论维度.就社会角色实践意义而言,它是与角色的身份地位相契合的权责伦理定位、道德规范和伦理行为模式.角色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吁求为角色伦理提供了实践基础,角色伦理为角色实践提供了价值导向和理论支撑,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社会角色和角色伦理具有社会治理的蕴涵和功能,角色伦理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治理方式。它通过一套与角色身份和地位相契合的伦理行为模式,在社会治理过程中为社会行为提供标准样式、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通过角色权责定位的方式协调各种利益关系,通过循名责实的方式建构和谐社会秩序。角色伦理治理方式是社会治理方式的一种尝试和创新,具有普遍性、共识性、适然性和主体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11.
从医学人类学的视角对《中国人群死亡及其危险因素流行、趋势和分布》一书进行了评述,认为本书以大量的数据重新论证了医学人类学和社会医学的基本命题,也给读者带来了一些关于"人类发展与疾病流行"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从医学人类学的视角对《中国人群死亡及其危险因素流行、趋势和分布》一书进行了评述,认为本书以大量的数据重新论证了医学人类学和社会医学的基本命题,也给读者带来了一些关于"人类发展与疾病流行"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新图形时代的到来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使艺术与技术再次相互渗透、融合。新媒介和新技术的不断更新也为卡通的发展和传播创造了更为广阔的领域。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的开放、外来文化的冲击,大量的动画被引进,卡通所引起的文化消费也悄然而起,卡通和卡通文化正渗透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引领着各种文化风潮。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卡通的魅力和优势,不断创新和发展新的图形文化和视觉语言,使卡通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播和运用。  相似文献   

14.
卡通以图形说明了它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的独特性。想要表现出带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人物卡通造型,就要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囊括了中国从古至今各个朝代的宗教、思想、绘画、书法以及各个民族的习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传达,通过将中国特色的传统人物形象这一元素应用到卡通形象中来进行再创造。卡通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在如今的网络时代,简洁、夸张的卡通形象,深受大众喜爱与追捧。而这些形象中都蕴涵着拟人化的语言、动作、表情等特征,卡通形象的亲切和生动也因此为大众所喜爱。  相似文献   

15.
周志治 《天风》2018,(3):34-35
班长、指挥、琴师、声部长和班员,各司其职组成了一个近乎完整的教会诗班,然而“班牧”的角色往往尴尬,或者干脆“虚位”。究其原因,不能不说这与人们对“班牧”的角色与工作认识不足有关。“班牧”与诗班服侍的本质,及其与诗班在教会中的定位可谓关系密切,因此从这个角度来反省“班牧”可能的作为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从实践角度而言,社区角色伦理是指社区成员在角色扮演中,以与其身份地位相契合的权责定位、角色伦理期待和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伦理行为模式.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作为两类主要社区角色,有着各自的角色权责定位、伦理期待和道德规范.面对社区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通过强化角色意识、明确角色责任、加强社区民主、健全组织保障等途径,促进社区角色伦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本分析了咨询中合作模型概念与咨访关系的区别与联系,对国外咨询献中较流行的六种咨询合作模式进行了介绍,对咨询合作模式的研究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选择了5~9岁儿童各60名,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年龄儿童在不同行为规则情境和角色关系下儿童攻击性倾向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对不同行为规则情境下的攻击性倾向差异增加;同时,能够更好认识角色所具有的敌意,更理智地采取攻击行为。并描述了这些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由于高等医学教育的特殊性,使得临床医学教师充当着双重角色,既是医务工作者,又是教学工作者,两种角色在职业定位和社会定位上的不同导致临床医学教师出现角色冲突,进一步导致宏观的角色期望与具体的职业角色期望冲突、角色评价标准的冲突、角色行为与思维冲突。化解冲突的途径包括:医院层面以人才队伍建设、绩效评价和薪酬管理为重点改进管理制度,管理者层面做好临床与教学的平衡,个人层面通过专业化发展应对临床与教学的双重挑战。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不同文化背景卡通面孔为刺激材料,探究中国幼儿对中国风、日本风与欧美风女性卡通面孔再认的差异及其眼动机制。结果显示:(1)卡通面孔再认正确率差异显著,日本风面孔具有记忆优势;女童对三种面孔再认正确率均显著高于男童;(2)卡通面孔特质中的夸张性对卡通面孔再认正确率的预测显著;(3)文化背景与性别因素显著影响平均注视时间、注视点个数、眼跳次数和幅度及瞳孔大小等总体眼动指标;(4)兴趣区数据显示:对日本风面孔的总注视时间和注视点个数最高;卡通面孔再认主要依赖于眼部、其次为鼻子;文化背景与兴趣区存在交互作用,在注视时间、注视点个数与首注视点指标上,提示幼儿更关注日本风的眼睛区域与欧美风的鼻子区域。综上,幼儿对不同文化背景卡通面孔的记忆和眼动加工存在差异,日本风卡通面孔的记忆优势可能基于其夸张性高的面孔特质,尤其在眼睛部位;行为学与眼动指标均提示女童对卡通面孔的再认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