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音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以“绣荷包”这一传统女性题材为曲名的民歌种类众多、词曲多样、风格各异。山东苍山的这首《绣荷包》能成为同名民间歌曲中的优秀曲目,与其地域传统文化根基、地方方言与习惯用语特色、地方民间姊妹艺术风格等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勤劳善良的中国妇女,从古至今,其女红之巧著称于世。她们用巧夺天工的双手,做出了香囊、荷包等刺绣、拔花工艺品,不但赠送给自己的亲人,去美化生活,而且也虔诚地奉献给她们所敬仰的神灵,去美化那圣洁、肃穆、安祥、和合的佛堂与庙宇。一、一叶菩提寄深情  史载佛祖释迦牟尼,常在菩提树下坐禅,如遇下雨,菩提神即编结树叶为其遮雨。后来,佛在此树下证得了道。因而反映在河南民俗中,信女们常绣菩提树叶,以表对佛的敬仰。她们绣的菩提树叶,一人一对,积少成多,汇集来按照“破五”的图案形,穿成两个大三角形,并连在一起,挂在…  相似文献   

3.
刺绣时光     
正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画图。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绣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诠释勤劳。刺绣又称女红,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  相似文献   

4.
兰宇 《美与时代》2015,(1):46-51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是人们对人和天地自然之间特殊关系的一种形象化阐释,由此衍生出乞巧的风俗,并渐渐演变成一种约定俗成的固定仪式。每年七夕,全国各地都有乞巧的风俗活动,后来渐渐演变成为一种服饰文化的隐在表现形式,所以和中国民间女红联系在一起。乞巧虽然是一种外在的风俗活动,但是这种活动却暗含着渴望做好手工绣品、手工服装的女性们一种强烈的心理期待,即通过乞巧活动使自己获得更具超越性的心灵感应和更强的手工艺术的创造能力,从而使自己的女红水平跃升到更高的层次与境界。这种活动成为了促使中国刺绣与民间女红不断发展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5.
刺绣又名“针绣”,古称“黹”、或“针黹”,是在织物上以针线反复穿绕形成纹样的一种装饰工艺。由于刺绣多为妇女所为,故又称之为“女红”。中国刺绣源远流长,是精巧、绚丽的艺术、更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而古代的上流社会包括皇室也一直以用刺绣的方法在衣服上绣上图案的服装为上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服装的印染技术取得巨大的进步,服装上刺绣图案陧慢的就被印染的图案所代替。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夏布产品较为单一,产业现状不容乐观的忧虑,探讨激活夏布市场的创新设计手法——夏绣与湘绣工艺技艺融合。夏绣作为独立的一种手工技艺,是在民间麻绣的基础上形成以水墨画为表现手法的美术绣,其主要也是以夏布为底料的装饰手法。通过夏绣与湘绣的技艺融合的可操作性和前景分析,以两种绣的历史、文化、工艺特点探究两绣融合设计产品的市场定位和设计定位,明确创新设计产品的发展方向,增加夏布与湘绣的市场活力,有利于夏布和湘绣产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女书图案是一种以女书文字与装饰纹样相结合的装饰性女红图案。女书图案在造型上以女书字符为基础,以较为平面几何形体为外形,以图案化的自然形态为装饰,按照一定的构成法则与艺术处理手法综合而成,呈现出独具一格的女红艺术特色。女书图案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其编织、挑花、刺绣工艺历史悠久,复杂多变。透过女书图案的形态与色彩,使我们看到了女书人细腻的情感世界与文化世界。  相似文献   

8.
汉绣,最早源于战国时期的楚绣,是以湖北武汉及其周边城市圈为中心的一种区域性绣种。以荆楚地区传统手工技艺"非遗"汉绣为切入点,分析了现代社会背景下国家提出振兴传统工艺的政策导向后,汉绣生产性保护方式的构建及其框架下的绣品开发策略,对未来汉绣更深层次的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能对当下汉绣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产生有益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东台发绣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其图案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及文化意蕴,反映了东台地区的宗教信仰与风俗民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及实地调研,能够从题材选择、构图形式与色彩搭配三个方面阐明东台发绣图案的艺术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在地域文化影响下潜藏着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0.
苗族刺绣是一种用引针穿刺的方法将各种颜色线附着在织物表面上,构成各种图案纹样的传统制作技艺,是苗族服饰的主要构成要素,在苗族中世代相传,针法具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技巧,流传于黄平一带的苗族刺绣主要有:数纱绣、锁绣、平绣、堆绣、钉线绣、打籽绣、挑绣等。多用几何形构图,因绣片条块的不同,分为几何形二方连续式构图和四方连续式构图。图案多取材于当地常见的动植物,如马、蚕、蜘蛛、蝴蝶、雀翅、浮萍、刺藜以及各种花卉,以写意手法,将其物象化为几何形,图案的整体组合一般以棱形为主体纹样。  相似文献   

11.
碧芥 《思维与智慧》2012,(15):22-23
最近,妻子决定要绣一个十字绣的大件,即九尺的牡丹图。尽管我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她执意要绣,也只好随她。但她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她绣时我得帮她把图案先画出来。无奈之下也只得答应了下来,在每天抽时间帮她画的过程中,我才深深地感悟到,原来人生也是一幅十字绣。十字绣是一种古老的民族刺绣,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用专  相似文献   

12.
吕氏正则绣产生于吕凤子创办的江苏丹阳私立正则女子职业学校,是凤先生开创了这种具有艺术性的新型刺绣。纵观百年正则绣的发展,可分为两段来研究。前50年属于学院性质的刺绣教学,后50年改称乱针绣而不再使用正则绣名并持续发扬光大。其最初的目的是为女性独立自主具谋生能力而创。经过吕氏三代人的传承与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正则绣人才。正则绣历经百年传承,在新世纪里绽放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马尾绣作为一种旅游纪念品受到众多游客的喜爱。在省、州妇联和民宗局的大力支持下,三都县妇联和民宗局在三合镇的牛场村农村技术学校举办了为期8天共70人的农村水族妇女马尾绣技术培训班。  相似文献   

14.
陕西秦绣是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绣种、将其与服装产业相结合,能更全面地对陕西秦绣工艺进行延伸与拓展,以此实现秦绣工艺在服装业中的双向性价值与自身优势,从而形成陕西秦绣特有的民族服装产业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刺绣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风格多样。因历史、地理、人文等多方面的原因,逐渐形成了以苏、粤、湘、蜀、汴五大名绣为代表的刺绣工艺。汴绣作为五大名绣的新进成员,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风貌独树一帜。本文以比较研究的方式展开论述,希望通过汴绣与四大名绣的对比分析,更加清晰地认识汴绣乃至中国刺绣的风格面貌,力求为汴绣的发展破冰开道,并最终推动中国刺绣工艺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闺蜜中兴起了“绣”热:有绣抱枕的,有绣鞋垫的,有绣手机链的。我来了个别出心裁:绣手帕。我是个古典型的女子,骨子里渴盼着有一袭绣着鸳鸯或是鲜花蝴蝶的卷帕,古代的女子都是亲手为之的。于是我找来一条白色的用过的旧帕子,买了一些五色丝线,便开工了。  相似文献   

17.
汴绣是继四大名绣之后的第五绣,实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北宋,最初服务于宫廷,后流于民间。其题材主要是仿古画卷、花鸟风景,刻画人物形象细致传神、针法缜密、绣品细腻精湛。文章从汴绣的发展兴衰引入,简述汴绣文化及艺术特征,并就汴绣的用途扩展进行探索,提出在现代时装设计中创新运用汴绣。至今汴绣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较少,曾在国际展览的日本和服上,或是高级订制旗袍中运用,但在创新服装设计中应用暂无。从材料、工艺、色彩、题材入手寻找汴绣服装的创新可行性,最后通过对开封第一汴绣厂实地考察总结其应用难点以及展望。  相似文献   

18.
正初春时节,花香阵阵,绿意盎然。走进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街道苗龙村的亘蓝母图布艺蜡染有限公司的坊区,几十位水族、苗族的绣娘、画娘们正用手中的针尖、蜡刀在绣片上勾画美丽的图案,完成着一幅幅水族马尾绣、苗族蜡染作品,描绘着彩色的未来。水族马尾绣、苗族蜡染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马尾绣的独特之处,是以丝线包裹马尾,继而  相似文献   

19.
刘双全是湖南颇有影响力的民间画家。他从事中国画创作已达30余年,他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莫过于女书绘画作品。他自1985年起,开始选择独一无二的女书作为绘画创作题材,并借鉴当地民间经板木刻、女红图案等表现形式,创造出了一批独具一格的女书绘画作品。他的女书素材有关的绘画作品体现出来的画风特点,及艺术创作规律,为我们的绘画创作提供了一种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羌绣是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产生的民族民间工艺,其独特的构图和色彩都是其文化特征的符号表达。羌绣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构建了十分丰富的图形体系。这些羌绣图案具有清秀雅致、刚健淳朴、绚烂多彩的美学特征。羌绣图形蕴含着羌族人民赞美生活、追求幸福的情感,对其进行认真研究可以为现代设计视觉语言尤其是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充足的养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