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环境艺术专业毕业生需要符合市场和企业需求,加强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结合。"住宅空间设计"既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又是专业的核心课程,应该结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行业状况,制定符合现状的教学内容和模式。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住宅空间设计"课程存在课程设置陈旧、教学管理缺乏柔性、教学资源投入不足、教师教学缺乏沟通、授课方式单一等问题,必须紧跟前沿技术,改善教学设置,进行以赛代练,参与企业真实项目,搞好校企合作,加强教师协同教学,使授课方式多元化,这样才能使所培养的学生在就业时能更好更快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2.
正学案导学模式是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一种将学案教案作为根本载体,并有效运用导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的创新型教学形式,突出和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并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的形式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1.展示学案,用案导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能否成功,更多的取决于能否最大化促使学生主体价值的发挥。教师采用学案导学法开展教学必须突出重难点,引导  相似文献   

3.
龚剑  刘猛 《美与时代》2015,(3):122-124
专业实践课程对设计类应用型本科教育来说至关重要,此课程的设计与研究也突出体现了"实践课程"与"应用型本科教育"之间的关系。此课程的设计与执行大致划分为五个阶段:课程设计阶段、课程中请及筹备阶段、课程开展及执行阶段、课程结束阶段。专业实践课程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参与实践和执行能力,该课程的研发对应用型本科教育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对会展设计类专业而言,培养学生展示设计及展示设计作品实体搭建是毕业设计中能力培养的主要目的。通过考察近年来会展类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及企业对毕业生用人情况的反馈,结合目前毕业设计教学大纲,引入“瓦楞纸”作为展示设计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展示设计创作。  相似文献   

5.
"风景写生"是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之一。"风景写生"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问题展开,学生通过"风景写生"课程既能在知识技能方面精心学习,为今后与专业进行接轨打下基础,也能在综合能力和素质等各方面得到锻炼。  相似文献   

6.
"综合造型基础"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旨在通过不同类型课题的学习训练,使学生认识掌握各种造型元素的基本特性与基本作用,把对平面形态设计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形式美法则、设计技法的认识、理解、运用贯穿在课程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设计观察、设计思维、审美判断和创意表现的能力,实现学生由写实造型向创意表现的转换,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严亦红 《美与时代》2007,(11):121-123
"针织服装设计"是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重点课程,教师要在教学中凸显产、学、研互动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去掌握设计的工作流程,培养对时尚的敏锐度,把握服装设计发展的趋向和潮流,把看到的、学到的和思考到的应用到教学当中去.  相似文献   

8.
针对工科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缺少设计基础课的现状,为提升该专业学生的审美眼光及设计思想,提出通过图像处理课程来补充该专业学生设计基础知识的方法。这是由于图像处理课程中接触到的图形编辑、文字制作、色彩处理、构图排版等与设计基础知识的吻合度很高。图像处理课程在课程引入、案例选择及学生实践三个教学环节,通过优秀案例赏析、结合课程内容,介绍设计技巧及半开放式作业命题来提升学生的审美眼光,培养学生的设计思想,加强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校企合作开发"数字绘画"课程,是顺应职业教育教学的有力举措,也是为了寻求设计艺术教育发展更好的方向。"数字绘画"课程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关系,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开发"数字绘画"课程研究有利于增加艺术设计专业的与企业需求的紧密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作能力,也有利于弘扬"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0.
实适课题指的是选择与社会变化同步的课题,以项目课题为课程依据,情境创设,企业融合,对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课程设置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熟练掌握设计流程,明确设计目的,从而实现"产、学、研"为一体的教学改革。在室内设计基础课程设置上,采用实适性课题式教学,用实际项目为切入点,将"室内设计原理""装饰材料与工艺""室内陈设设计"这三门核心的设计基础课程衔接起来,用专业理论和设计方法全方位地解决实际项目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教师资格证国考给师范类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带来一定的思考,美教法作为培养美术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核心课程,应与资格证"国考"内容对接。文章从目前美术教育专业美教法课程的现状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美术教法课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基础美术教育新课标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构建与教学目标做了四个方面的学习规范,其中"设计应用"这一领域强调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与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对应新课标的教学改革,中小学美术教学必须展开更全面的美术知识教学,构建更为合理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常态下,国务院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创新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学生应用型创新能力为出发点。首饰设计创意与制图是设计者设计思维可视化的重要途径,也是设计师进行具象化表达的重要方法。"首饰设计创意与制图"课程是珠宝学院产品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当前"首饰设计创意与制图"课程的主要问题有:教学模式教条,特色不鲜明;教学内容老化,创新点少;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安排不合理。"首饰设计创意与制图"课程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转变教学观念,建立课程特色;改革教学内容,增强作品创新;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安排合理化。  相似文献   

14.
当前美育课程建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忽视实践活动、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草率、师资力量匮乏、课程教材有限、地方特色文化未能与美育课程结合等方面。高校美育课程建设的优化策略主要通过顶层设计突出"大美育",重视马克思主义美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遵循美育发展规律、利用地方区域文化,打造特色美育课程等。新时代加强高校美育课程研究的现实意义体现在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景观设计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1.课程设置缺乏联系性;2.师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3.学生综合设计能力欠佳。景观设计课程,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应具有明确的课程定位,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以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为目标,进行多种教学方式的探索,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空间设计"课程作业展示的真实感,可利用VR技术的沉浸式虚拟场景优势,将优秀设计案例和学生作业制作成立体360°虚拟样板,有助于学生掌握一项新的设计技术,使其更直观地感受优秀作品和自己的设计方案的差异,方便其进行修改并在不同方案之间快速切换、对比。作为实地考察和实体样板制作的替代技术,VR可以为"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车辆内饰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提供经济、便捷、有效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17.
"产品设计"课程是产品设计专业的主要必修课程,但从学生完成的作业成果来看,传统"产品设计"课程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方面学生的视野不够开阔,看的东西少,打不开思路;另方面学生所设计的作品其前后连贯性不够流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以形态设计为"产品设计"课程教学为切入点,指导学生从其熟悉的现有自然物中提取抽象符号,抑或用陌生化的效果展现熟悉的事物,还可将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元素引入课程教学,指导学生不断进行有益的尝试,通过形态设计把传统艺术以及民族文化中的优良基因发扬出来。  相似文献   

18.
交互式教学是在宏观教学情景下,在多点自由切入的教学平台上,"教与学"围绕某一个问题或课题进行平等交流和自主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设计史论课程教学是设计专业基础建构的重要环节,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丰富设计语言,为现代设计服务,培养学生的传承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专业软件应用实践"课程作为广告学专业的实践课程,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对平面设计软件Adobe Photoshop和Adobe Illustrator的学习,引导学生图形化思维,培养和训练他们的创意思维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专业软件应用教学的理论为依据,针对"专业软件应用实践"这门课程的实践性特点,着重加强创意思维的实践训练,优化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改革教学方法和创意思维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20.
美术鉴赏课程主要是通过美术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内在情趣。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的内容,养成对经典作品的认知,形成一定具有艺术情操的素养。美术教师应当选择一些典型的美术作品并选择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近些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利用图像进行作品展示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便利,引导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作品,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