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广告设计思想,而广告设计思想反过来又影响着传统民族审美观念。在广告设计方面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在广告艺术的设计中,我们也要“寻根”,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具备的思维优势和独特传统的美学理念。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广告创意设计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由于长期以来“纯西方商业化”的广告设计艺术模式与薄弱的设计文化根基,使中国的广告设计师盲目地沿袭西方的广告设计风格,广告设计脱离本土文化土壤。最终中国当代设计师发现盲目沿袭西方的广告设计风格没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他们开始回归本土,希望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和符号来重新界定自己的设计风格。而如今我国的广告设计的创意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时期,不能抓住消费者的审美心理。如何将本民族文化精神融入到中国当代广告设计语境中,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与创意设计的结合。我们从我国古代禅意诗词文化的发展入手,探究禅意诗词广告设计在现今社当代广告设计中对商品的创意传播作用及禅意诗词广告设计的发展前景,使禅意诗词更好的融入广告设计之中,塑造出独特的符合中国本土文化审美的广告创意表现风格。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和深入发展,铺天盖地的广告正在影响着我们的消费,改变着我们的观念,左右着我们的行为,广告文化无孔不入。虽然我国《广告法》已颁布实施了20多年,但在商品意识越来越浓厚的今天,广告批评和规范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只有从广告设计的科学、法律、道德和艺术四个维度出发,将这四把尺子统筹兼顾、和谐统一,才能收到理想的广告设计效果,从而为多学科地推进广告设计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4.
设计与文化息息相关,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宝库,对当代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房地产广告对传统文化理念、传统美学、传统图形符号等三个方面的运用,既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广告设计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报刊广告文字设计是现代美术字引入的缩影,是变体美术字、装饰风格美术字多样化的综合表现,折射出现代报刊广告艺术在新文化的思潮影响下呈现出风格多样的繁荣景象,扩展了报刊广告文字设计表现的视野。民国时期报刊广告文字设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标题或标语的文字基本是手绘的美术字;二是报刊广告文字设计画面形式多样化;三是虽然报刊广告仍然采用旧式的文字从右至左的竖排版方式,但新的版面编排形式的多样化,既有大胆尝试创新的一面,又是中国现代报刊广告设计借鉴的重要参照资料,其报刊广告当中的设计智慧、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更使它们获得了超越经济活动的、持久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广告设计是相对于现代广告设计而引出的概念.现代广告设计是工业社会时代普遍的广告传播形式,它遵循现代主义的审美原则,注重表达的规范性、虚实的连贯性和逻辑的合理性.后现代广告设计则不同,大多强调了广告设计的意识形态作用,善于把商品、特质精神、文化观念等加以解构,改变了现代广告设计的风格,往往以晦涩的表达、冷傲的形象、模糊的意旨:以荒诞、戏谑、嘲讽、自虐的形式表现;以漂亮的面目呈现,手法怪异、内容模糊、主题反叛;它有着强烈的否定与破坏色彩,重视解构而轻视建构.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吉祥文字是中国汉字文化和吉祥文化中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吉祥文字纹样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的构成形式与文化寓意与现代中式家具有一脉相承的文化联系,将它运用于中式家具的设计,将会具有独特的民族性与文化性。  相似文献   

8.
银饰是苗族文化的载体,是苗族人民的智慧结晶,特别是银饰装饰的构成形式美、装饰元素的内涵寓意以及银匠们的设计思维和审美取向,都是现代设计吸取的营养。以黔东南台江县施洞地区银饰装饰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为切入点,吸取银饰品的文化内涵,对银饰装饰的图案元素进行提炼,通过艺术加工处理后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使银饰的传统艺术与现代包装设计有机结合,有助于突显现代包装设计的地域性、民族性与独特性,同时使银饰重新得到开拓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代艺术是20世纪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文化思潮,它已经渗透到世界众多学科的文化和知识的活动领域。广告作为当代社会独特的社会文化和媒介传播者,在当代社会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形象过剩、信息冗余的时代,广告面临着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品味的多元化、差异化的需求,广告必须能够吸引消费者已经疲惫麻木的感知力,于是现代艺术的造型理念与艺术形式无不影响着设计观念和设计风格。现代艺术的多元化价值取向给广告创意表现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东西,对广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纤维艺术造型从壁挂到软浮雕,延伸到空间无处不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和意象的表达,以形传神,通过形式美表达精神内容,注重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文化的冲突下,现代纤维艺术的造型应是传承和创新的统一,要创造出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感的作品。应将传统与现代相融汇,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相结合,在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吸收世界各国优秀的现代设计理念和思想,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纤维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转型,作为以向目标市场推销产品、服务与观念为最终目的的广告,在经济、商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现代广告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之对广告从业人员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这些新的变化和要求,对中国的广告设计教育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课题,即广告设计教育如何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经济科技高度发展的现今,传统文化可谓独辟蹊径,给人们呈展现了不同的效果,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极度要求与时俱进的广告设计行业,充斥中国元素的传统文化,其犹如一剂专门的强心针,不仅为现代广告设计提供了可供发展的新形式、新内涵,也照亮了广告人的未来设计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艺术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宝库,是现代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再设计,是艰巨的"历史"任务,同时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对现代艺术超越的一项商业活动。把相关形象加以取舍、提练,将元素进行重新组合并加以修饰,形成了具有传统文化艺术特色的现代设计。油纸伞绘画设计对现代网页设计具有启发与文化传承作用,即能使现代网页设计在具有美观的视觉呈现,实现功能性与审美性的完美结合,在现代化大环境中重拾传统文化的内涵,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网页设计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4.
广告设计与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说明只有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正确使用民族文化符号,并使其自然的融入现代设计,才能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做到真正的设计创新。  相似文献   

15.
刘诗禹 《美与时代》2014,(3):141-141
传统国画的传承的今天,青年画家相比于老一辈画家更注重传承一些,但是在传统文化放在今天如何让当代画家来进行体验,更多的是要注重一种体验过程。我觉得现代最缺少的就是一种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一种交流和融汇,因为中国画这种民族性的艺术在加入现代思想的方面还有这很多的问题需要去探讨和解决,如果把握不好自然会给人一种似是而非甚至这是不是中国画的想法和感觉。  相似文献   

16.
广告是现代社会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现代社会及经济活动的一部分。是集经济、科学、艺术、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特殊的研究内容和特殊的规律,已成为现代传播学的一种。一幅优秀广告设计无论在何种媒体中出现,必须以“真”为前提。做到“真、善、美”的高度统一。“真”是指客观世界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性。一幅广告当然不会反映客观世界运动、变化、发展中的规律,它面对的是具体的产品(生产的、生活的、日用的),但它首先面对的也是“真”。一.是对消费者要真诚;二.是对商…  相似文献   

17.
受环境、社会与宗教因素的影响,凉山彝族传统民居建筑形式与装饰艺术具有个性化与民族性,其超高的历史价值与现代价值使之成为我国建筑领域的瑰宝。文章对其进行了研究,探索当地传统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与装饰艺术,希望为现代民居建筑形式与装饰艺术设计提供更多灵感,促进其设计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8.
广告以其势不可挡的力量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广告文化的基本属性表现为商业性、艺术性和意识形态性。商业性是广告最为鲜明的特征。广告的目标就是消费者,广告自身也是商业活动中的一环。广告行业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独立行业,现在的广告越来越像艺术,有人甚至把广告列为与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相并列的"第八种艺术"。  相似文献   

19.
日本设计的民族性与时代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设计越来越认同作品的民族性,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才是民族化的精髓。日本的设计艺术即是立足于自己国家社会的特色,继承传统文化的精神,放眼世界的需求,从而设计出有本国特色的又能面向世界的好产品。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设计重要的素材和灵感来源,也是体现该领域民族性和独创性的重要渠道。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运用于现代设计,满足了人们对艺术设计在情感和文化上的需求。然而,在传统文化之于现代设计的重要性已为大家广泛认可的情况下,理论上的归纳和总结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