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商周时期的青铜艺术造型多样、纹饰繁丽、铸造精良。鸟纹是我国古代非常流行的传统纹样。到了青铜时代,鸟纹自然就成了青铜器的纹饰之一。我们可以将东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鸟纹根据其在整个装饰体系中的作用,分为三种形式:一是作为器物表面的装饰,鸟纹多为适合造型的纹样,生动而有趣;二是作为器物部件的造型,鸟纹呈现出对主体器形的让步与相对的表现自由两种倾向;三是作为器物整体的形象,鸟的形象因器制宜,灵活多变,体现出功能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
青铜器的纹饰是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无论从政教功能或审美功能来看,都体现出纹饰使“礼制”从内容到形式成为系统化。  相似文献   

3.
青铜器纹样在青铜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符号,对后来的中国文化及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古代巴人最重要的贵族墓群是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境内的小田溪墓群,墓群出土的青铜器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青铜器纹样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由此既可以了解巴人的审美意识,又可以从巴文化的角度研究历史。小田溪墓群发现早、规格高、规模大,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丰富,对其进行研究分析能深入地理解巴文化,并且可以更加直接地观察巴人独特的艺术和精神,并衍生到中国青铜器艺术文化的大视角。从美学以及文化的角度,对巴渝地区的青铜器纹样进行研究分析,能将巴文化的文化精髓描绘得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5.
海水江崖纹是明清时期一种常见的服饰纹样,蕴含着丰富的吉祥寓意,同时具备极强的装饰性与审美特性。从纹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等方面展开分析,可以探讨海水江崖纹在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形式,从而能够为传统纹样在现代服饰图案中的创新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阿拉伯纹饰精巧繁密、变化丰富、别具特色,是阿拉伯图案艺术的精髓,也是世界艺术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拉伯纹饰具有浓郁的装饰性和实用性,被广泛运用于伊斯兰建筑装饰、器皿装饰、细密画以及书籍装帧等方面。阿拉伯纹饰按照题材分为几何纹饰、植物纹饰和阿拉伯书法纹饰。其中几何纹饰构图严谨、精准均衡、秩序感强,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伊斯兰宗教、美学、数学的感  相似文献   

7.
兽面纹是中国传统纹样中的一种,多装饰在青铜器上。兽面纹是图形的分解组合,也可以看作是现实中动物形象的解构与重构,在此过程中也揉进了人类自己的想象,从而生成一种新的纹饰。兽面纹在构图上呈现出对称、均衡、节奏和谐的特点,同时对称构图也是中国传统审美形式上的一种。整体上看,兽面纹既有动物的正面形象又有动物的侧面形象,是平面和立体的结合,有一定的框架结构,它的组成元素也表现出一种程式化。同时,兽面纹在组织布局上也包含了很多的构图方式。  相似文献   

8.
周丽华 《美与时代》2007,(12):74-76
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器艺术高度发达的时期,在中国文化史上以"青铜时代"而著称.商周青铜器神秘的装饰纹样,庄重的整体感,这些艺术特征与其作为礼器、神器(通神工具)的整个使命是分不开的.它们被规定了时代特有的政治教化、宗教感化的基本功能结构和形式特征,是这个特殊时代的特有产物.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人心之营造"的凶兽形象,古老的青铜器饕餮纹呈现出的是一种特殊的狞历凶怖之意。其中神秘莫测的如炬之眼与食人未咽的巨口都明确彰显出了饕餮纹狰狞可怖的特征。这种著于青铜器上的凶兽形态纹饰,既具有祭祀活动作为"致神"借力的神圣意义,又蕴含着现实秩序中绝对权力的庄严与威慑,体现出了饕餮纹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多元阐释功能。  相似文献   

10.
新石器时代美术的发展转向了器用,此时代的美术绝大多数体现在彩陶的造型和装饰纹样上,彩陶造型的丰富实用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彩陶纹样的装饰功能优化了人类的审美意识。原始彩陶的造型和纹饰研究证实了艺术源自于生活,更适应于现实生活,为生活服务的特殊性质。原始彩陶是中国美术发展的起源,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发明不仅是物质上的极大创造与改善,更是在实用性基础上发展出的美学装饰和造型艺术,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木雕花板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装饰纹样种类众多,题材内容包罗万象,几乎囊括了中国所有的传统吉祥纹样。常见的纹样有山水花鸟、飞禽走兽、传说故事、喜庆吉祥、博古器物等。其中,鹤纹是花鸟纹样中最重要的装饰纹样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鹤在人们心中是善良吉祥的鸟类,相对于其他的鸟类,鹤以其独特的形象、秀雅的姿态、超脱的气质受到了众多文人巧匠的瞩目。鹤纹以有形的符号表达了一定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这种传统文化意识,几千年来代代相承,在中华民族的心灵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在一定程度上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相似文献   

12.
湖南的侗族主要分布在湖南西南部,位于怀化最南边。侗家织锦以通道县保存最为完好且一直在生产延续,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工艺精湛,色彩丰富,图案繁多。侗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它不光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也蕴含了丰富的民族历史和文化信息。其图腾崇拜、繁衍意识的纹饰特征明显,侗族先民的历史、祖先、战争、迁徙等民族记忆均编织在经纬方寸中。通过对侗锦图腾纹样和背后的故事以及文化内涵解读分析,探索侗锦在当今社会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宁夏地处伊斯兰的东部边缘,当地民居建筑表现出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双重色彩。尤其是宁夏董府作为当地规模最大的古民居建筑,在建筑装饰中大量运用被汉化的伊斯兰装饰纹样。漫步董府,异常丰富的伊斯兰植物纹样以砖雕、木雕等形式流动于每一个建筑构件之上,深奥优美的伊斯兰文字纹样装饰着古老的壁面,诉说着信徒们对宗教的虔诚,变化无穷的伊斯兰几何纹样更是体现了一个神秘的宗教色彩。中伊两种文化完美结合使得董府成为了当地民居建筑文化中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陶瓷纹样中的象征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纹样是装饰花纹的总称,又称花纹,花样①.纹样的象征意味体现在我国古代各个工艺品种中,如彩陶、青铜器、玉器、漆器、金银器、织绣等.而陶瓷从远古到明清,历经几千年,一气呵成,是我国唯一没有断代的工艺品种.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中国古代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史.陶瓷的纹样发展史更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真实写照.纹样中蕴涵着浓厚的古代文化气息,这种文化气息突出体现在陶瓷纹样的象征意味上,概而言之有以下四种倾向:陶瓷纹样中的图腾象征意味,陶瓷纹样中的礼制象征意味,陶瓷纹样中的宗教象征意味和陶瓷纹样中的吉祥象征意味.  相似文献   

15.
梁峰 《学海》2004,(2):36-42
本文力图勾勒出哈耶克自发社会理论的建构过程。文章认为 ,哈耶克的社会理论由市场秩序到自发秩序观念的确立 ,再进展至自发秩序理论的完善 ,在这两大关键性步骤中 ,规则起了核心的作用。我们在梳理其自发秩序建构过程的同时 ,也力图使社会自发秩序的丰富内涵和构成要素得以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介绍明式条案类家具装饰纹样的装饰风格,分析条案装饰纹样的特征和基本形态,探讨了条案装饰纹样和其结构的搭配形式,重点阐述其装饰纹样的题材种类和文化内涵。采用图片说明和论述的方法,对其纹样装饰进行梳理和总结,为现代家具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扬州漆艺家具在扬州漆器艺术中是一种典型的传统形式,通常用中国传统美术纹样作装饰,这些纹样有"装饰性、审美性、象征性、交流性"的特点,赋予了扬州漆艺家具民族文化的内涵,成为扬州漆艺家具创新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铜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越  王滨 《管子学刊》2008,(3):F0004-F0004
铜觯,商晚期青铜器。高12.9厘米,口径8,3厘米。桓台史家遗址出土,侈1:3,束颈,鼓腹,圈足。颈部饰蝉纹和夔龙纹,前后有两栖首纹饰。腹部饰饕餮纹。内口颈有“父辛鱼”三字铭文。该器物形体虽小,但却不失王者之气,从整个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来看,给人以神秘、威严的感觉,并呈现出一种狞厉的美。  相似文献   

19.
湘西苗族服饰在巴楚巫文化的影响下,其服饰纹样构成形式具有神秘的宗教色彩。通过实地考察湘西苗族服饰,旨在分析湘西苗族服饰纹样所表达的审美情趣、宗教信仰和寄予的精神向往。剖析其文化内涵,为湘西苗族服饰纹样的再创新设计做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传统吉祥纹样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逐步发展演变成了一种特有的艺术语言,它们不仅在造型上是美的,在内涵上更是传达了中华民族对宇宙和生命的理解认识。当代风景园林设计应用传统吉祥纹样,并非是对其造型形式的简单照搬,而是注重对其精神内涵的传承和发扬,重在追求"形"与"意"的高度融合,追求不断突破、超越、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