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图在画面中具有重要的支撑构建作用,是艺术作品形式美的集中体现.潘天寿的绘画艺术深刻传达了中国传统绘画中民族审美趣味、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他在中国画构图方面的特点,主要有:1.以山水之境融入花鸟之中;2.打破常规,新奇壮阔;3.“造险”与“破险”,险峻奇崛;4.金边银角,画外有画;5.画面分割,秩序明确;6.诗、书、画、印巧妙结合.  相似文献   

2.
中西绘画在空间意识及表现形式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中国绘画在画面的建构、时空意识的表述、视点的角度、画面留白的手法等方面,都是自由和开放的;西方绘画的构图则是以建筑原则为基础,呈现出封闭性。  相似文献   

3.
空间是架上绘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就画面中的空间呈现方式而言,中国传统绘画中,艺术家追求主体与客体在画面中的有机融合,使画面空间具有连续的节奏感;西方现代主义之前的绘画追求现实空间的逼真幻象,强调"再现性"。20世纪初,对于真实再现的摈弃与对形式的追求催生了内容完全内在于形式的"表现性空间"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肌理的意象表达是构成作品的重要形式要素,因为肌理具有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绘画艺术家们也在掌握和运用肌理、挖掘肌理的意象表达作用下表现出独特艺术效果。工笔画艺术创作中,对肌理意象效果的探索运用,丰富了绘画创作的画面语言形式和审美感受,令画面更加具有时代感和亲和力,给人以视觉冲击,形成一种绘画创作的新风尚。  相似文献   

5.
西方现代艺术中的白俄罗斯艺术家夏加尔的绘画艺术中表现出的自由、稚趣、另类,以及他在绘画中所表现他对生活的乐观与豁达的精神让我们赞叹,他的画面内容及表现方式令人着迷。而且他后期形成了代表性的表现手法——以色彩贯穿形体的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别从"印象派、古典与塞尚"、"画面的形式构成"、"色彩的表现性"三个方面出发,阐述和论证了塞尚如何在绘画中摆脱客观物象的束缚,以绘画画面的独立为目标,以新的构成手法表现形体的真实感和画面的结构,并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论述了作者的基础性绘画观念,从素描说起,谈到黑白灰、构图、主次关系、形体和画面整体,一一举例说明,谈到素描和速写的重要性以及相似性。其次谈到创作的想法与源头,所受其他画家的影响。这里着重描写了对作者影响很深的两位画家,分析倪瓒的精神气质到画面上独有笔墨、语言、氛围以及他作品中所表达的时间停滞,分析临摹莫兰迪作品所受到的构图、形体、颜色方面的感悟以及在创作上的运用。最后总结自我的感受和绘画观念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史上,画面的时空表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多视角、连续的时空表现形式、题材内容及文化内涵的研究,能够进一步彰显中国传统绘画中所蕴含的时空观的民族特色和美学特性,对深刻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文化视觉和艺术精神有着很大的帮助,也利于从理论上揭示中国传统绘画特殊的时空表现方法对绘画发展的独特贡献,在一定意义上对中国绘画创作理论的研究也很有裨益,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传统绘画精髓的传承和借鉴,将其灵活运用到现代中国绘画的创作中并不断地开拓和创新新的艺术形式,能给现代绘画艺术寻求根基和走出困境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史学锋 《美与时代》2016,(10):64-65
德尔沃是比利时20世纪最出色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之一,他在创作中将潜意识的梦境呈现于画面,其作品着上了一层鲜明的超现实主义梦幻色彩,从而确立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如梦如幻的绘画风格。通过对他作品的剖析,力求阐述其画面中所蕴含的如梦如幻的神秘美感,以及画家对时间与空间的意象化表达。  相似文献   

10.
分析意象绘画中的心理元素不仅对绘画风格流派的解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意象绘画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在不同的艺术主张的意象绘画中,观念、审美和心理元素在不同的风格流派画面中的运用和表现各有偏重。心理意象绘画就是把主观的认知、情感经验与客观物象相结合的绘画。心理意象绘画可以大概分两类:"我想"与"我感觉"。"我想"主要体现在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中,"我感觉"主要体现在表现主义绘画中。  相似文献   

11.
古塔斯夫·克林姆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具个人风格的绘画大师之一,从被称为"历史画的继承人"到成为维也纳现代主义艺术的开拓者,其绘画理念的创新性与开放性对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绘画画面以极强的装饰性和象征性而闻名于世,由于画面中的某些隐喻太过引人深思,也有人称他为象征主义大师。文章分别对克林姆特早、中、晚期的代表性绘画作品进行赏析评论,探讨他在不同阶段创作中个人绘画理念的差异以及绘画风格的演变,以期对他的绘画语言做出更深入、更具有创新性的阐释和解读。  相似文献   

12.
王若馨 《美与时代》2013,(9):102-103
安德鲁·怀斯是美国怀乡写实主义绘画大师。他始终坚持写实主义的绘画风格,他的绘画中具有抽象的语言表达,蕴含着丰富而真挚的思想情感。从怀斯的具体作品入手,从画面的构图形式、色彩、技法等不同的视角来分析他独特的画面语言与美学特征,继而来阐述怀斯绘画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唐卡绘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构图特征和艺术风格,是藏族的文化瑰宝。文章将从艺术探索的角度去探究唐卡绘画,然后通过唐卡绘画的画面组成、常用意象、构图风格等种种形式的艺术语言来探讨唐卡绘画的构图形式和主要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4.
彭纲 《美与时代》2005,(2):52-54
培养学生的构成意识,是高校色彩教学中容易忽视的一项内容.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绘画认识的提高,色彩教学的重心要由以研究客观对象为中心转变为以研究画面本身为中心.它要求学生在研究再现对象的同时,也关注画面的形式感、绘画性、自身结构的完整性,培养画面构成的意识.强化学生的构成意识,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画面构成问题,是贯穿整个色彩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这一概念的提出,大约是近一个世纪的事情。中国画是相对于西洋绘画在绘画风格、风貌以及艺术精神上所作出的一个界定。其表现内容、语言形式、审美精神等,都是一直在不断的变化中,是最具东方审美特征与艺术趣味的最高代表和艺术典范,在世界艺术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文章是通过对中国画传统绘画中的语言——线与形进行梳理,辅助以具体作品分析,并结合吴剑珊老师的绘画作品展开分析与探究。通过对中国画绘画语言线与形的艺术表现语言的具体探究,集中从吴剑珊老师绘画作品的三个系列进行赏析。通过对老师作品的赏析发现在创作过程中除了以线造型之外,还利用了当代对线的表现方法,学会用线性语言表达画面效果,使其画面更具艺术的魅力与感召力。这些在画面中的艺术语言的表达,对笔者的创作具有启发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经过几百年的传承与发展,油画艺术已经进入一个以人为主体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在现代油画创作中形与色是画面表现的两大主体,在画面的表现中通过色彩的强弱对比能形成独特而神奇的画面效果;画面中形的意义也不再是单纯的表现形体,而具有了展现韵律与节奏等更为广泛的意义。在花卉的创作中,运用对比、提取、归纳等绘画形式元素,是画面形式把握的侧重点。画面中形式元素的对比以及更为明确、简洁的画面语言都展现了花卉表现中的形色美;都力图产生审美情感的共鸣,努力形成具有表现力的作品,实现形与色的自由表现。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多元美术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当代工笔画从传统中传承下来并汲取了外来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技法和材料上不断推陈出新,画面题材也不再受到局限。当代的观念、思想内涵和作者强烈的个人风格融入了工笔绘画的画面当中,使工笔画呈现多样化生长趋势。在画面架构有所突破的当代工笔画中,画家个性化的绘画语言值得人深究并探索其所想表达的个人绘画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8.
光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绘画作品来说,光的作用就愈加明显。特别是在西方传统绘画中,对光的表达和使用更为普遍。一件绘画作品的画面内容,如构图、色彩、线条等营构要素固然很重要,但画面的光线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给观众带来某种心理感应,可以将诸因素统一起来而形成画面和谐的整体,营造出画面一种特有的气氛并由此传达出一种情绪。光线是画面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构图,绘画的要素完美地呈现在画面上,相当于是作家在绘画时的表达形式,是绘画的灵魂,也是作家美术创作的基本要素,指导艺术实践,将创作中的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有情趣的画面。全文对美术创作的构图美和作用做了阐述和描绘。  相似文献   

20.
题跋是绘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参与画面位置的经营,是对于画面审美的探求。以金农作品为例进行剖析,发现绘画题跋在盛清时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题跋通常用来表达作品的创作动机、意趣、环境,或抒发创作者的情感,整体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题跋作为绘画作品的一部分,与绘画内容相得益彰,使画面更富形式美感,逐渐成为中国书画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