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泳慧 《美与时代》2023,(3):117-119
艺术媒介是艺术家审美创造活动的产物,是传达审美信息的物质载体。传统素描是一种主要以单色线条和块面来表现物象的绘画形式。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不同领域的跨界融合成为一种新兴趋势。传统素描也展现出开放的姿态,不拘泥于传统媒介和单一的表达方式。因此,研究传统素描与数字媒介的融合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问卷法,对传统素描在数字媒介融合创新中呈现出新的表现方式、审美特征及艺术价值展开深入研究,阅读相关资料,探讨传统素描和数字媒介融合创新的可能性,研究数字媒介与传统素描的融合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篆刻艺术相关的涵义,同时阐述了篆刻艺术的传统滋养形式,并结合已有经验对新时期背景下,篆刻艺术创新方法或途径进行了探讨,旨在保证篆刻艺术发展的持续性,不被随着社会发展而被淘汰。  相似文献   

3.
基于相关调查可知,关中地区因受到历史悠久、地理环境独特等特点影响,逐渐形成独具一格文化形态,其中传统民居作为关中文化表达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其漫长演变进程背景下逐渐凝聚了当地人强大智慧结晶,在城市空间建筑日益丰富化发展环境下仍在大力弘扬我国传统优秀民居建筑文化,从而实现对其的有效保护的传承发展。文章主要对关中民居聚落的保护及创新措施展开深入化思考探索,从而便于实现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无论是研究舞蹈还是宗教,都无法忽略它们彼此共生的关系。佛教与舞蹈,都是对精神世界的一种表达,有形的佛教活动与有形的舞蹈形态,其中蕴含着无形的佛法与无形的精神诉求,共同构成了佛舞一体的虚实共生之美。一、千手观音,千手舞韵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诵经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途径,为了让信徒更加明白教义,一些艺术化了的手部动作逐渐在僧人诵经的过程中产生。这些具有印度佛教风格特征的手部  相似文献   

5.
现代服装设计展现的不单单是现代理念,还有着深层的文化传承,可以说现代服装设计就是传统艺术元素与艺术价值以及现代元素的混合产物。服装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有很好的展望能力,即在运用现代科技的基础上同时要注意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也就是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元素来展现一种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6.
传统版画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形式,这种文化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长期流传。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中国社会大众的需求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传统版画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求的客观现实。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也产生了新的版画形式,即数字版画。但从社会现实情况来看,数字版画依旧处于初始阶段,水平不是太高,而且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将数字版画和传统版画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和创新已经成为版画一种主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漆线雕是一项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手工漆艺。在新时代,可以对其进行大胆的创新融合。一方面,将它与传统漆艺中的螺钿、蛋壳材料镶嵌工艺相结合,为其增添了更新的工艺亮点;另一方面,将现代插画元素融入到风格和题材的创新中,为其赋予了时代的艺术特色,这种创新和融合对于传统工艺来说,可以赋予它更多的艺术魅力和生命。  相似文献   

8.
核雕作为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并且在一代代工匠艺人的传承之下,日益繁荣。现如今,核雕艺术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元素经过了巧妙的融合,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在能工巧匠的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核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含义深远,对于这项代表性的中国工艺,当代人唯有传承和创新,才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理念发生了新的变化,美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在高等美术教育实际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开展分析,转变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基本改变,以及二者在高等美术教育中的意义,分析当前高等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在高等美术教育中的发展途径,以推进高校美术教育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在稳步提升,在此基础之上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当物质生活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以后,人们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上。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设计者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大众人民的审美需求为前提基础,将多元化的元素融入到设计过程中,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性。其中,应该积极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不断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这对于我国的稳定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从多方面入手,对于当前传统文化元素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融合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1.
蔡爱泉 《美与时代》2016,(9):130-131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美的精神需求愈发侧重,对标志美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标志通常是用作城市功用性和指导性的图形文字,所以在设计时,除了要具有各自的功能外,还需要具有民族文化、城市等特色。在现代的标志设计当中,设计者越来越重视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标志的设计当中,在符合功用性的同时还能推广国家、城市的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2.
传统艺术资源是我们的骄傲,但在如何创新的问题上却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从而影响了我们对传统艺术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全国推广。所以,我们不能再用计划经济的眼光来看待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传统艺术资源,而应该与时俱进,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3.
动漫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着中华民族特色的传承与艺术发展。但是由于当前中国动漫动漫艺术设计缺乏民族文化继承性与创新性,导致了我国动漫艺术发展存在较大的问题。分析传统文化与动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结合我国当前动漫艺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寻传统文化与动漫艺术设计的融合及有效创新,旨在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与外来文明的融合互补赖传祥传统与外来文明成果,都是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上的不同的文明形式。传统的更新,是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通过与外来文明成果的融合互补,创造出符合时代特点的从中国这块土壤中诞生的现代形态的传统。这种现代形态的传统应是中华民族性格的重新铸造,是中国传统的真正更新。传统与外来文明成果融合,必须从传统出发,以传统作为自我更新的逻辑起点。同时,借助外来文明的力量,以最大的气魄去容纳中外文明的冲突,使传统中的各种文化要素发生变化,重新塑造在中国本土传统的基点上的互补结构。这种互补结构,既不是坚守传统,也不是照搬外来文明成果,而是在中国本土上建立起来的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融合中外文明优点的具有互补性质的新结构。互补结构的形成,必须经过一系列的中介。必须具备一种由外在转化为内在的特定的文化社会机制。这种机制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必须造就作为主体的能接通传统与外来文明成果的强大的社会力量;二是必须全力找到并大力扶植中国本土传统与外来文明成果融合的生长点。传统与外来文明的互补,包含着双重改铸。即引进外来文明成果对传统进行现代化的改铸和立足于本国国情对外来文明进行民族化的改铸。这两种改铸是同步并进的。虽然这两种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书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平面设计的融合,不仅是书画艺术作为元素运用到平面设计中,也是书画艺术对平面设计的借鉴,两者互有整合。这样的整合遵从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心理,同时,反映现代社会的精神追求和世界文化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的景观设计中,设计师需要有效融合生态和艺术,这关系到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景观设计中,需要以生态发展为主,展现自然优势,同时提升景观设计的艺术性,找出景观设计中生态与艺术融合的重点。文章对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提出了融合生态与艺术的景观设计思路,希望为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传统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广告设计理念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代广告设计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结合了对传统艺术美学观念、造型、图形元素等多方面的因素,是现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本文探讨如何运用传统文化,创造出兼具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广告作品,为现代广告创作提供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T恤产品缺乏原创精神与民族特色,影响了我国T恤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国粹三染"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遗产,把中国原生态的优秀传统防染工艺运用于时尚休闲T恤设计有利于创造附加值,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消费行为和生活态度,回应最新国际纺织流行的呼唤,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19.
城市不仅是现代文明的传承者,还是历史文明的承载者。近几年,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城市竞争也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文化已成为城市竞争的主要内容之一。城市人口、现代建筑不断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传统村落文化景观迫在眉睫。在这一过程中要保护好历史文化景观,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发展方向,确保传统村落能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隆回八都凿花通常被称为用刻刀刻出来的花样镂空艺术,图案题材丰富,做工精美且朴实,成为丧葬祭祀用品,它的图案样式的选择,体现了人们对死亡的认知,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如今面临即将消失的现状,为保护这一民间传统艺术,可以以八都凿花为创作对象,结合滩头年画、蓝印花布这两种民间艺术文化的特色,创意出新的表达内容和表达形式,从而为邵阳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