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老年人心理适应的柏林智慧范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卫东 《心理科学》2006,29(6):1480-1483
基于智慧显义理论,对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城市老年人的心理适应进行柏林智慧范式研究。在对上海市社区老年人(n=247)进行社会发展相关典型现实生活问题的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遴选三种问题情境,通过结构性晤谈采集老年人(n=65)应对这些问题的认知-行为反应,对晤谈记录进行五个维度的评价,并且考察评价结果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受访老年人中多数表现出中度的心理适应水平,心理适应较好者具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本研究采用的测评方式具有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城市老年人的成功老龄化心理适应辅导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有助于进一步开展成功老龄化的跨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并长期处于老龄化社会,这是21世纪中国的一个重要国情。但国内有关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关注点都集中于老年居住环境的功能问题,强调安全便捷,却忽视了老年人精神和心理上的需求。文章分析了老年人的行为特征、色彩环境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以及老年人对室内环境的需求。将设计带入弱势群体,让老年人居住在最适合的环境里。"最容易创造良好室内色彩环境、最经济的室内色彩奢侈品"是本案的设计定位。  相似文献   

3.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也在逐年增长,截至2020年,我国总人口已经达到14.1亿人,而60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数则达到了2.64亿。事实上,早在1999年我国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重视,老年人的生活问题愈发凸显。而养老社区能够较好地解决老年人的一系列生活问题,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心理需求。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进行养老社区室外景观设计,从而为老年人群体提供更加舒适和人性化的生活环境,发挥养老社区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快养老社区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形态下,老龄化人口逐渐攀升,我国现行的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在设计理念上对老年人的生理以及心理需求考虑不完善,景观设计如何尽善尽美,是现在面临的最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对景观规划设计措施的要求,从分析老年人生理及心理的特性开始,对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原则进行深入研究,并就此对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景观与功能性设计进行深入的探究,搜寻一种适应老年人的景观设计,寻求可以有效地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安度幸福晚年的标准化的景观规划设计。通过专业化,标准化的设计,保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与精神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生活水平,才是论文的首要目的。  相似文献   

5.
老年期作业绩效下降的一般规律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百华  毛素英 《心理科学》2001,24(4):462-464,467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老年心理的研究。通常,60岁以上的人我们称之为老年人。老年人在生理结构和组织形态方面的变化造成了他们生理功能的逐渐衰弱,而对他们的心理和认知运动能力等产生影响。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比年轻人积累了更多的知识与经验。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由于生理方面的变化而造成的功能性衰退。因此,年老对个体的生活和工作能力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毕生发展理论,探讨老年人使用的控制策略在心理资本对成功老龄化的影响中起到的中介作用。对杭州市年满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男性更多地使用选择初级控制策略(p0.05);另一方面为,心理资本得分越高或初级与次级控制最优化模型的策略(OPS)得分越高,个体都越容易成功老龄化(p0.001);且老年人的选择初级控制策略在心理资本对成功老龄化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p0.001)。所以,老年人的心理资本通过使用选择初级控制策略对成功老龄化产生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随着体能的下降和社交范围的缩小,在住宅中所处的时间比较长。老年居住空间中的色彩对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本文以老年居住空间中的色彩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老年人的特点,从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和审美需求三方面进行探讨,总结出适合老年人的居住空间中色彩的表现要点,使老年人在居住空间中能够舒适、安全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如今社会正逐渐老龄化,老年人生活存在各种障碍,老年人产品的无障碍设计可以帮助消除老年人的生活障碍。结合案例分析,设计老年人产品要体验老年生活,从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生活环境三个方面进行。老年人产品的设计要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的产品不仅是要给人以功能,更要给人以关怀的人性化产品。  相似文献   

9.
随着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对环境的特殊需求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参考无障碍设计的标准,针对老年人的生活需要,对现有建筑环境进行改造性设计研究,对日渐增长的老年人群体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设计关注他们在生活中遭遇的各种尴尬状况,从使用障碍和心理障碍方面去除老年人在原有生活环境中的各种不便,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并以此来阐述老龄化社会转型趋势对建筑空间改造性设计的影响,继而探寻适合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建筑环境改造设计之发展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我国老龄化社会所面临的养老方式难题:家庭养老基础不再牢靠,社会机构养老补充不够充分,推行社区居家养老仍有一定困难;就宁波市退休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消费心理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结果发现:退休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消费意愿不强、消费预期也不容乐观。研究认为,应认真分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加强退休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消费心理的引导。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逐步加深,高龄老年人所占比例也逐渐增高,疾病与健康困扰导致高龄老年人的护理需求迅速上升。为了解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分析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1429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5.9%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骨质疏松等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疾病;55.9%的老年人需要多样化的护理服务;75.4%的老年人喜欢居家养老。由此可见,老年人普遍具有多种健康问题和生活困扰,应针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及护理需求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人口逐渐老龄化,国内外大多数国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年人的居住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目前多数国外发达国家针对老年人的居住问题已经确立了以居家养老为主的模式。而我国老龄人口增速较快,老年人口基数较大,且多数未富先老,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养老居住问题也逐渐凸显,从我国养老的传统观念来看,"以居家养老为主"的模式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设计师应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变化特点出发,总结适合老年人的住宅室内设计原则及适老化设计的内在因素,提出住宅室内空间各个组成部分的相关设计要点,解决老年人在居家养老中面临的障碍,为老人的养老生活打开一扇窗,让更多的老人能够在自己的家中快乐地生活、健康优雅地老去。  相似文献   

13.
李建新  刘保中 《学海》2015,(1):101-110
本文利用"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项目(CLHLS)中的2002年和2011年两次截面调查数据,在宏观环境—个体特征—社会心理机制的研究框架下,分析了我国城乡老年人口生活满意度的差异及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影响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之后,城乡老年人口的生活满意度差异依然存在。同时还发现,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城乡差别主要来自于城乡老年人社会心理和城乡宏观政策环境的差异。与2002年相比,2011年城乡老年人口满意度差别在缩小,这些都与近些年来农村收入水平提高、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初步建立和农村医疗保障状况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中国老年人进行康复景观环境设计的研究,通过对老年人生活环境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总结出康复景观对老年人的心理、生理、行为等方面影响,阐明康复景观环境对老年人具有益智、康健、消除心理疾病等作用,是提供社交方式的有效途径,进而提出康复景观环境设计的必要性。最后从景观设施、道路铺装、植物配置、景观小品等景观设计元素方面提出利用通用设计和园艺疗法等手段进行康复景观环境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利用“北京市老龄化多维纵向研究”1992年调查资料,分析北京市城乡散居老人2543例60岁以上老年人,对婚姻、子女关系、生活、经济、健康、住房、休闲安排、医疗八个方面的满意程度,并由八个方面的满意度综合计算了总体生活满意度。结果显示北京市老年人的总体生活满意度及八项分类的满意度在中上水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与总体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性相关因素有17个,居于前五位的是健康自评、家庭和睦、经济够用程度、心境和受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6.
旨在探讨老年人的积极老龄化状态和抑郁情况的关系。通过随机抽样,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老年人积极老龄化测评问卷对社区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390名老年人中,老年抑郁患病率为25.4%,抑郁组老年人的积极老龄化水平比无抑郁组明显偏低,老年人的积极老龄化的情况与老年人抑郁的情况呈负相关。为提升老年人的积极老龄化水平,可着手改善老年人的情绪状态,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服饰色彩的情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清辽 《美与时代》2004,(11):48-50
色彩学是一门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两大科学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是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学问。色彩现象本身是一种物理光学现象,通过人们生理和心理的感知,来完成认识色彩的过程,再通过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人们实际生活的各种需求表现于生活之中。色彩在服饰中是最响亮的视觉语言,而常常以不同形式的组合配置影响着人们的情感,因此,服饰色彩也是表达情感的一门艺术。当服饰色彩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感官时,必然会出现视觉生理刺激和感受,同时也必将引起人们的情绪、行为等一系列的心理反应,这个过程就是服饰色彩的视觉心理过程。人们对服饰色彩的…  相似文献   

18.
认知年老化和老年心理健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是健康老龄化的两个基本要素。认知功能随年老而加速减退,其机制的探讨表明,加工速度、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在认知年老过程中均起重要的中介作用。大多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生活满意度较高,其心态随年龄的增高而更趋于平静满足,但独居和绝对空巢老人的某些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认知年老化过程和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分别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延缓认知功能的年老减退和保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以及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设计和建设适合老年人生活的人性场所,首先需要分析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生理心理特点。康复景观的理论与我国中医养生理论相结合指导下的景观实践有利于当前我国社会老龄化形势下一些相关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老龄化工作的发展速度远不及老年人口数量增加的速度,传统的家庭、机构养老已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因此,共享养老理念应运而生。城市口袋公园是老年人主要的户外活动场所,但现有的口袋公园少有为老年人考虑的功能和设施。文章基于共享养老模式,总结归纳当下口袋公园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行为习惯需求,对康复型口袋公园景观设计的策略及方法进行研究,营造对老年群体活动具有良性引导作用的康复型口袋公园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