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罗·克利(Paul Klee)于1924年在德国耶拿展览馆的一个展览开幕式上的讲话,以他准备的一篇关于现代艺术的专题论文为基础.主要谈自然与绘画创作的关系,从自然世界里到绘画创作中再到欣赏作品,找出隐藏在自然中的法则去欣赏绘画作品和创作绘画作品,来回与反复再反复,涉及到线条、色调值和颜色的元素,通过视觉的平衡和用隐藏在自然之中的法则来绘画,艺术家通过创作再给出一个更深远的空间和一个新的视觉来审视物体的空间,最后直至绘画作品拥有自己的生命力为止.  相似文献   

2.
生活与艺术相辅相成。没有一丝生活特点的艺术作品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根之花,会淘汰、凋谢。生活是极其丰富的,每个人选择的是不同的艺术视角。艺术家唯有在生活的波浪里去沉浸后,去锻造出独特的眼光来观察、提炼、选择生活后,才会挖掘创作的动力元素,成就艺术。因此,基本所有的艺术家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生活经历。所以,生活与艺术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废弃材料的运用在现代装置艺术作品的创作中是不容忽视的。其质地、质感、肌理以及色彩是装置艺术作品所用废弃材料的极为重要元素,当然这些元素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极其常见的,并且在制作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媒介作用。现代装置艺术家对废弃材料的运用及选择更加广泛,在进行装置艺术作品的表现与创作过程中,他们往往会选择一些人们司空见惯的材料。并且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废弃材料的各种属性,在长期的装置艺术的创作中,通常对所使用的废弃材料进行更深层次的推敲与分析,进一步将艺术思想融会到废弃材料中去,并通过废弃材料来表现艺术思想。同时他们善于把握对废弃材料的特性并以材料来塑造装置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4.
公共艺术是处于公共空间中与公众之间产生互动的艺术,它本身具有公众性和艺术性,公共艺术不仅仅是单个简单的艺术作品放置在某个特定城市公共空间中才能成为艺术作品,它应该更多地结合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来进行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同它所在周围各种空间环境联系得很紧密,这些空间环境所体现的特征对于公共艺术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文章将对公共艺术和城市公共空间进行解读,从中总结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空间环境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这些特征对公共艺术作品创作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彩铅画的创作,对彩铅的来源及特性进行分析,对绘画中自然表现的本真进行概述,揭示艺术作品中最可贵之处来源于艺术家的生活体验,进一步阐明了本真的自然表现的彩铅手绘创作。  相似文献   

6.
刘继 《美与时代》2008,(5):34-36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创作的精神产品,它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呈现给受众.不管大家是否承认,艺术作品都有意或无意地反映个人(组成社会的一个网络)、时代的社会生活.艺术总和艺术家生活的时代不可分割,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7.
当代油画创作离不开油画艺术的观念性。油画艺术的观念性是在油画的发展过程中提炼出来的,艺术家凭借自己的观念创作了艺术作品并赋予其内涵。艺术家通过各种表达方式,借助艺术作品向观赏者呈现自身的思想观念,引发观赏者的共鸣。油画艺术的观念性和油画创作互相影响,相得益彰。油画创作不是纯技艺的艺术创作,艺术的观念性对当代油画创作的影响更多体现在其对油画作品内在理念的支撑上,这种支撑尤为重要,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8.
山水画创作是建立在临摹和写生上的。而写生通常是指深入大自然进行写生。山水画创作的特点就是在原有的生活感受基础上,根据大自然的元素来创作一幅作品。艺术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作品一方面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另一方面又不同于生活中的对象,是自己对大自然进行新的组合,有更多主观的因素。同时,山水画的创作对自我也进行着审美教育。山水画创作的过程就是审美教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油画艺术审美功能就在于弘扬自然、社会、人类精神文化生活中美的本质。油画艺术美的评价与标准是油画艺术作品艺术的价值体现。"按美的法则塑造自然物象,使其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是油画造型艺术创造美的座右铭。冷军的油画作品中,正是以体感美、质感美、空间美、技法美、构成美等油画艺术审美标准,诠释着作为油画艺术审美功能的优秀价值,为中国油画宝库增添了不朽的光彩。  相似文献   

10.
赵准旺先生深入挖掘北方山水风情,领略清灵秀气的江南风光,站在时代的高度去探索艺术,在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深刻体悟中将传统精髓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1.
凌瞳 《美与时代》2023,(5):15-17
在浩瀚的艺术世界中,我们会发现经典、永恒的作品都贴近时代生活,无论是哪个时代的艺术家,在创作时总是能以独特的视角发现时代的精神,并通过自己的绘画语言将其表现出来,传达人民的心声,与时代同行。艺术是时代的号角,画家理应在创作中展现时代面貌,反映时代心声,书写时代精神。时代的发展变化带动艺术的发展,带有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也必然会推动社会生活前进。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绘画作品有了全新的理解与认识。石涛绘画艺术作品在当今仍然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与创造生命力,体现了"四王"作品的核心与精髓。石涛的绘画主要以生活为创作元素,其师法自然,打破了墨守成规的传统绘画方法,创造出新颖独特的绘画艺术品,被世人参考模仿。从石涛的艺术创新精神入手,并对其艺术创作精神的产生进行简要分析,通过对其绘画艺术中的创新精神体现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阐述了石涛山水画中创新精神对未来艺术发展的现实意义,促进了绘画艺术中的创新精神得以进一步延续。  相似文献   

13.
绘画创作是艺术表达的主要方式,能够直观展现自身的内心情感,让观者从作品中品读和感知绘画的视角、内容及价值。艺术作品属于精神产品,不可能一步就达到完美,要经过一系列的创作过程。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的诞生是需要艺术家在创作之前反复思量的。好的艺术作品往往能体现出其艺术的基本品质。  相似文献   

14.
王蕤 《美与时代》2014,(7):102-103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不管是西方古希腊时期的“模仿说”,到近代的“再现自然”说,还是中国从隋以来姚最的“心师造化”说,都指出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艺术只有在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中获取创作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5.
艺术来源于生活。山水画的写生和创作是山水画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绘画者通过写生可以更直接地亲近自然,体会自然,并为自身山水画创作准备素材。山水画写生不仅是对山水画基本技法及基本功力的训练,而且是对艺术修养、艺术技巧的不断积累。所以说创作不是凭空而来的,写生是创作的基础,而创作是写生的艺术体现,写生与创作相辅相成,然而二者之间又有本质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万炜 《美与时代》2013,(11):112-113
公共艺术在当代已逐渐渗透到公众的生活中。公共艺术的产生受到现代艺术的影响,艺术家在创作中需要表达自己的观念,观念在形式之前;然而公共性是公共艺术的基本特征,公共艺术作品需要有普遍的公共精神,需要有公众的接受与参与。因此,观念与形式的问题是公共艺术创作中要面对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7.
所谓艺术的教育功能,指的是艺术作品这个客体能给予欣赏者个人这个主体以一定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影响。何以见得呢?:这可以从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两个方面予以分析。从创作过程看,艺术家进行创作,思是有感而思,有思而发,总希望借助自己的艺术作品去影响人、影响社会。塑造独具魅力的艺术形象只是艺术家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当代艺术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艺术家的创作通常不能被观众所理解。究其原因,就在于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仅仅凭借主观对艺术及作品的理解进行创作,只发挥了艺术创作的人本性,并没有真正将公众的意志融入作品中,失去了艺术的社会性,自然不能被公众接受。艺术是属于公众的艺术,只有当艺术被公众理解并接受,艺术作品才能凸显它存在的意义,反之,作品只能作为一个没有生命力的花瓶而存在。将公共意志与艺术结合,本应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但在我国当代艺术中,人本性与社会性在艺术创作中却呈现出博弈的趋势。对这种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对我国未来的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代艺术创作已与传统创作方式相背离,随着时代的发展,基于原有艺术形式的存在以及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和多媒体的追赶,想在此基础上标新立异是极其困难的。将传统文化中的趣味元素打破重组成为全新的创作因素无疑是一种思维上的再生。而在此过程中,形式上的推陈出新必然将传统艺术所追求的造型、比例推翻。新鲜、自由、游戏的创作方式增添了艺术作品的趣味性。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将注意力集中在悖于常理的、怪诞离奇的艺术形式上。然而,寻找灵感的过程依靠的是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度。形式上的特立独行还不足以引发观者的共鸣,应该还要把握住生活中信手拈来的趣味元素。在探索当代艺术创作的道路上敢推翻、有形式、会寻找,就能与模式的、僵化的艺术风潮叫板。  相似文献   

20.
编剧是通过文字创作出剧本的作者,其往往是电影电视剧的故事泉源。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影视作品作为综合艺术手段也日新月异,编剧艺术不仅不可缺少,而且要求越来越严格,当今社会进入“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时代,编剧将充当驾驭艺术作品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