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佳誉 《美与时代》2014,(11):36-36
装饰色彩的运用,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将空间、人和物进行合理的组合,用洗练的笔触,描绘出丰富动人的空间效果,在简洁轻快的现代生活环境中彰显出时尚个性,才能品味出优雅的生活环境。可以说,装饰色彩是东方传统的一种内在审美文化情结,与人们生活不可分离。在现代城市规划合计中,景观作为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息息相关。在大众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需求的背景下,如何安排巧妙地在城市景观中运用装饰色彩表现元素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视觉系统对于色彩有很强的敏感性,因此色彩能最直接地冲击人类的视觉系统。色彩则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情绪反应,所以,也是一种诠释情感的新方法,并且在室内设计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探讨色彩对人的心理环境和居住环境情感的表达,不仅能满足大众的审美要求又能够达成居住者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3.
杨杰  吕技 《美与时代》2014,(5):79-79
绘画色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发展是与科技的进步和艺术观念的改变相互联系的,由模仿和再现自然,逐渐摆脱自然和科技的限制,转向主观的、表现性的色彩形式。  相似文献   

4.
面部表情类别知觉效应是指连续变化的表情在人脑中按照类别表征, 且不同类别的表情之间存在明显的类别界线。介绍了面部表情类别知觉效应的行为和脑电研究范式及基础研究, 综述了攻击性、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社交焦虑等对面部表情类别知觉的影响, 以及面部表情类别知觉的发展研究。综述表明, 类别知觉研究能够揭示不同人群表情知觉类别界线及其偏移情况, 有助于解释相应的社会行为。未来研究应注重对面部表情类别知觉效应的个体差异和神经生理机制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刘志雅  莫雷  胡诚  宋晓红  黄艳利 《心理科学》2011,34(5):1026-1032
该文采用“篇章阅读”实验范式探索了归纳推理中前提类别和结论类别间相似性、结论类别标签属性对归纳推理的作用。90名大学生被试参加了3个实验。实验1结果表明,归纳推理受前提类别和结论类别之间相似性的影响,相似性越高归纳推理力度越强;实验2结果表明,归纳推理还受结论类别上位类别知识的影响,当类别属性和相似性冲突情况下,被试更倾向按照类别属性进行推理;实验3结果表明,归纳推理通达上位类别知识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即使是在类别标签不确定的情况下,被试仍然依赖类别标签进行推理。并初步提出了“归纳推理力度=两事物相似性×归类概率”模型设想。  相似文献   

6.
曹苇 《美与时代》2014,(7):53-53
文章简要地阐述了色彩的相关理论,并提出了展台色彩设计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针对展台色彩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先前关于归纳推理的研究没有探讨过图形类别归纳任务中决策过程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特征。该研究采用图形材料,通过记录和分析图形类别归纳推理任务的结论评估阶段的脑电信号,探讨了不同类别条件下图形归纳推理决策过程的ERP特征。实验结果显示,推理决策过程中,当前提为一些狗具有某种属性特征时,结论一致类别(狗类及马类)比结论不一致类别下(椅子类)的归纳推理诱发了更大的P3b的波幅; 而结论一致类别下,类别内(狗类)比类别外(马类)推理诱发更大的后部脑区的P3b的波幅,反映了相似性对类别归纳的贡献。该研究为理解类别归纳过程的决策阶段的动态加工过程提供了神经电生理学证据。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类别归纳的相似性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8.
刘凤英  姚志刚  李红 《心理科学》2011,34(5):1051-1055
本研究采用学习-测试二阶段实验范式,探讨了类别标签及典型性程度对类别特征推理任务的共同影响,结果表明,类别标签及典型性程度都会影响类别特征推理任务,而且,类别标签及典型性程度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典型性程度为高条件下类别标签对类别特征推理任务的影响要高于典型性程度为低条件,类别标签匹配条件下,典型性程度对类别特征推理任务的影响要高于类别标签不匹配条件。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西方类别研究中基于理论的观点及其研究进展。该理论强调知识背景对所形成的类别表征的影响,主张类别知识的组织是多范畴的,不同的学习任务可以导致基于原型或样例的类别表征,类别知识的运用反过来也会影响原有的类别表征。按时间顺序对理论观的产生、主要观点和经典研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色彩设计是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色彩功效的详细阐述,并结合室内色彩设计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探讨出室内色彩的设计方法,从而为现代室内设计的色彩运用做出有价值的参考,为提升现代室内设计的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茶叶自成为商品以来,茶叶的商品包装也就随之出现。而且由于茶叶自身品质的特性,决定了它必然缺少不了包装。一个优秀的包装设计,是包装造型设计、结构设计、装潢设计三者的有机协调统一。考虑到茶叶的特性,为其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结合先进的包装结构设计,最后根据包装结构提供优美的视觉外观,这就需要运用色彩构成中的规律法则,丰富包装设计的构思创意和表现手法,发挥出包装的艺术魅力,从而更有深度的吸引消费者。  相似文献   

12.
关系类别是指类别的成员身份由一个共同的关系结构决定。其意义来自于其与其他实体的关系或其内部的一系列成分间的关系,关系类别强调关系结构的系统性。文章重点介绍和评述了相似性种类,关系类别和实体类别的联系和差异,关系类别的学习过程及机制———结构—映射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探索新的研究范式,以深入理解关系类别的学习;深入探讨校准和映射过程与其他基本认知过程的相互作用,为关系类别的学习提供更一致的认知观点。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神经成像的研究结果显示, 在人类的腹侧视觉皮层内可能存在与特定类别刺激加工一一对应的类别信息加工区。但是, 类别信息加工区是否具有特异性仍然存在争议。文章总结了相关研究领域对这一颇具争议的问题的研究结果, 同时指出了末来研究可能深入的方向。这些方向包括:进一步探讨不同抽象水平的类别信息加工区域的特异性问题、检验类别信息加工区的拓扑分布观点、回答不同类别信息加工区之间的信息如何交流的问题、揭示类别信息加工区的学习机制。  相似文献   

14.
基于类别学习包含类别归纳、分类和认知控制3个子过程的假设, 设计了人工类别学习的新任务, 利用高密度ERP技术并结合偶极子源分析, 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研究了人工类别学习的神经基础与机制。结果表明, 人工类别学习涉及前扣带回、前额叶皮质和内侧颞叶等关键脑区, 并在时间序列上显示了这些脑区扮演的不同作用。基于当前发现, 我们从时-空水平上讨论了的人工类别学习的认知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5.
初中学生类别建构中的知识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类别建构的实验范式,选取具有家族相似性结构的人工类别材料,考察了已有知识对初中学生类别建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类别特征能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主题时,初中学生倾向于按主题建构类别,而且在主题愈突出时这种趋势愈为明显;并且,主题性质对不同领域材料的类别建构的影响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类别成员跨维度特征关系对类别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莫雷  郭璐 《心理学报》2004,36(3):281-289
探讨类别成员具有多维度相同特征与多维度匹配特征条件下对人们类别学习的影响。被试来自华南师范大学一年级本科生,要求他们学习不同特征结构的类别材料,然后进行测试,以学习阶段的单元数与错误率、测试阶段的反应时与错误率为指标。共包括3个实验,实验1探讨了类别成员具有双维度相同特征、双维度匹配特征与非匹配特征条件下进行类别学习的成绩。实验2探讨类别成员在空间位置分离的两个维度上具有相同特征对类别学习的影响。实验3进一步探讨类别间成员具有双维度相同特征对类别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1)类别成员具有双维度相同特征时,人们在归类学习中会将这两个维度看成是一个维度,从而促进类别学习;(2)类别成员具有双维度匹配特征,或者在两个不相邻维度具有相同特征时,对于类别学习没有起到这种特定的促进作用;(3)如果类别间成员具有双维度相同特征,则对类别学习产生消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类别学习过程中,特征相似性状况对维度的确立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色彩与色调的定义出发,具体阐述了色调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具体专业中的运用,研究色调的形成,把握色彩的情感,有助于创造出更符合人类的优秀设计,开拓新的设计领域。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6岁儿童的类别学习能力、类别表征和分类策略。62名儿童参加了实验,实验1采用了"5/4模型"类别结构,实验2采用了"3/3类别结构"。结果发现:6岁儿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类别学习能力;相对于原型表征,6岁儿童更倾向于进行样例表征;6岁儿童在注意上具有定位在高典型性特征维度上的能力,但不具备定位在区分性特征维度上的能力;在类别学习策略上主要采用单维度分类策略和规则加例外的分类策略。  相似文献   

19.
采用眼动技术,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人工语言标签与真实语言标签在类别学习中的作用。实验一对33名大学本科被试施测,探讨了人工语言标签对类别学习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人工语言标签下,个体会基于标签的相似性进行分类。实验二对34名大学本科被试施测,探讨了真实语言标签对类别学习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真实语言标签下,个体会基于标签的类别知识进行分类。类别学习中语言标签效应的熟悉程度影响分类方式,不熟悉的类别语言标签基于相似性分类,熟悉的类别语言标签基于知识分类;基于类别知识分类准确性更高,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20.
类别学习是人类对不同类别加以归类的过程。类别信息的表征、分类策略运用的特点一直是类别学习研究的重点。非监控类别学习可分为直接的非监控类别学习和间接的非监控类别学习。直接的非监控类别学习(非限制任务, 限制任务)中被试的分类策略具有分类“单维度倾向”策略特点,类别变异程度会影响类别表征; 间接的非监控类别学习更倾向形成相似性表征, 直接的非监控类别学习则为基于规则表征。现有的非监控类别学习的理论对分类策略和表征的解释仍显薄弱, 不同学习任务下类别迁移和知识效应的研究还存在不足, 未来研究还需要进一步验证知识效应对非监控类别学习的认知加工过程的影响、探索影响类别表征形成的因素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