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现幸福     
幸福在哪里?很多人穷其一生都在思考和寻找。尽管幸福一直都堂堂正正地摆在那里,尽管幸福一直就在你的身边,尽管你已经尝到了幸福的滋味,但因为习以为常,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情况经常发生。幸福,其实是生活方方面面的叠加。  相似文献   

2.
真正的幸福     
每逢新年,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倒贴一个福字,这表示我们大家都殷切地期望幸福的来到;同时,也说明我们的祖先,向来视幸福为神的恩赐,“幸福是神的恩赐”这观念在耶稣的祖国格外清晰。旧约圣经记载了犹太人的先祖亚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的故事。这故事的主题是“天主的恩许”,就是天主预许要赐给犹太民族的幸福。 人人都盼望幸福,有信仰的人更盼望从神那里接受幸福。但是,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什么是天主预备了,到了时候,就要赐给我们人的幸福呢?这却并不是每一个人所具有的知识了。 我们中国人,一般把富贵、福禄、长寿看作人生…  相似文献   

3.
处处水云间     
正"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的诗句谁不喜欢,是天下人的心事。而春天是最容易让人感到幸福的季节,因为有轰轰烈烈的花事。即使不出门,也到处是花开的消息。迎春花、油菜花、桃花、杏花……在朋友圈公众号各样空  相似文献   

4.
新年寄语     
高欣 《天风》2002,(1):18-18
历史的车轮总是年复一年、无声地向前滚动碾转,经过几十年的风雨炎寒后,人们会否突然醒悟到自己的幸福何在?生命的意义何在?对于幸福的概念每个人的理解可能不尽相同。雨果(法国)认为:幸福的人希望大家都幸福。苏霍姆林斯基(俄国)认为:要想自己成为幸福的人,就应当对别人关怀备至,体贴入微,赤诚相见。金·哈伯德(美国)认为:很难说究竟什么东西会带来幸福——贫穷和富裕都不能。  相似文献   

5.
幸福的体验     
向往、寻求、渴望幸福,是人人共同所期待 的。幸福的感觉都一样,但幸福的境界各有不 同。父母的慈爱、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朋友的 温暖、爱情的甜蜜、身体的健康、事业的成功、一 生的平安、生活的舒心、工作的如意、信仰的欢 乐等等,这都是幸福。 幸福是金钱买不来,权力换不来的。用双手辛勤的劳动获得的果实,凭良心并用正当的手段赚来的钱财,用聪明和智慧靠公平竞争取得的成绩或地位,这都是幸福的有力体现,也是幸福的可爱之处。真正的幸福不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更不是有损于社会伦理、公共道德、信仰精神的,而是在一种真情…  相似文献   

6.
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幸福评价的轨迹。从过去、现在和将来角度来研究幸福, 对于全面理解幸福本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用两项研究探索了中国大学生的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研究1让130名大学生完成时间维度生活满意度量表, 结果发现, 中国大学生认为过去与现在的幸福没有显著区别, 将来比过去和现在都幸福, 即过去幸福=现在幸福 < 将来幸福, 这与西方的研究结果过去幸福 < 现在幸福 < 将来幸福的轨迹不同。研究2采用实验法, 让45名大学生对描述幸福和不幸福的形容词进行评定, 再次支持了中国大学生的这一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不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呈现出过去不幸福=现在不幸福 > 将来不幸福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幸福     
这个世上关于幸福的论述很多,与幸福有关的故事也读了不少,每每读时,都会有一种很温馨的感觉。 人,一生都在寻找幸福。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追问幸福     
幸福是什么?古往今来计有十种不同说法。可其中没有哪一个能自证唯有自己正确,其他皆非。鉴于所有幸福观都认为幸福是至善,故可用至善的四个特点为指标来检视各种幸福观的是非曲直。经检视,这些幸福观都难称正确,因它们各自所主张的幸福都不属于最综合的善,也就不配称至善。完全具备至善四特点的善,并非无处可寻,当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于是,幸福就是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追求活动。而与幸福相关的其他问题,也均可以此幸福定义为前提而逐一给出回答。  相似文献   

9.
幸福(happiness)是一个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词,任何时代、任何地方,所有人都在不断地追求幸福.幸福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社会精英需要幸福,普通大众需要幸福;劳动者需要幸福,孤寡老人与留守儿童同样需要幸福;正常人需要幸福,残疾人同样需要幸福.多少时候我们拥有幸福,又有多少时候,我们迷失在寻找幸福的路上.2011年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上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社会发展目标,并指出"幸福广东是共建共享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幸福一点点     
如果问,你幸福吗?很多人都难以同答。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孩子学习不理想,诸如此类,说不清楚自己到底幸福不幸福。幸福就像微光一样,若明若暗。那天,看到一位网友写了这样几句话,早晨睡到自然醒,幸福一点点;和老公在月光下散步,幸福一点点;肚子饿的时候,正好发现一个小吃摊,幸福一点点……  相似文献   

11.
幸福没有指数,幸福不可量化。幸福常常是一种心理氛围,一种对人生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认可。幸福在于趣味而不在于事物,在于我们拥有自己的所爱,而不在于我们拥有其他人觉得可爱的东西。可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传媒都在不厌其烦地对受众进行洗脑:追求成功,紧跟时尚,拼命地占有财富是光荣的,穷人都是因为无能而遭淘汰的一族。  相似文献   

12.
陈巧凤 《天风》2004,(3):32-32
记得小时候,唱过这么一首儿歌:“幸福在哪里,朋友我告诉你……幸福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正如,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以及幸福甜蜜的婚姻与家庭。但究竟什么是幸福?看过张坷老师的一篇文章《这也是幸福》中如此描绘:夏天,拉灭昏昏欲睡的灯,轻轻撩开窗帘,让月光柔柔地漫过眼睫,漫过没有一点皴皱的心地,这是幸福。 秋日,独自跑到山上,寻一块被阳光染成金色,散发清香的草地躺下,任  相似文献   

13.
从维特根斯坦、阿多尔诺出发,再追溯到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了美、美感与艺术的本质在于形象地展示幸福要素的一角以及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美的现象极多,山水风光,一丛鲜花,一个女孩都可以很美,却又各不相同。与此相类,幸福要素也是范围宽阔的,可以把所有美的现象都包罗在内。美是形象的、具体的,不诉诸抽象的概念与逻辑推理。与之相类,幸福的要素也是具体的,是凭借经验就可以判断的。因此,美的本质与幸福的要素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明生 《佛教文化》2011,(4):10-10
佛教也是一门关于幸福的学问.禅宗认为清风明月、大地山河非我所有.但都能够为我所用,这就是幸福的。我们现在整理、发掘、弘扬包括佛教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理论,探索传统文化在构建幸福人生方面的作用和智慧.对于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建设幸福社会、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收藏幸福     
幸福到底有没有?当然是有的。短暂的新鲜感和兴奋感都不能当作幸福。新鲜感和兴奋感都不过是一种燃烧,注定会转瞬即逝。幸福则是另外一种东西,它直接与我们自己的心灵有关,而与世俗的一切、与物质的一切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所以,受到某个领导的接见,或某种规格的邀请,获得某种荣誉,得到某种奖赏,  相似文献   

16.
任何人都向往幸福快乐的生活。有人说,高智商的人更有可能获得瞩目成就,生活也就更幸福;有人说,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视野更开阔,生活会更快乐;也有人说,别的都不重要,有了钱就有了幸福、快乐的资本……当然,这种种观点都有其立论的依据和存在的理由。但是,从人的心理层面上来讲,高智商、良好的教育和百万家产都不能保证人们的幸福快乐生活。如果人们不能适当地控制自己不良的情绪,快乐人生往往还是“镜中花,水中月。”  相似文献   

17.
踏青     
顾云涛 《天风》2010,(5):29-29
<正>等待已久的春天终于来到了。春天是妩媚娇艳、绚丽多姿、鸟语花香、令人赏心悦目的季节,也许这就是人们翘首期盼的理由。每逢春天,大家脱去了厚重的冬衣,穿上了艳丽的春装,身轻盈,心爽朗。住在城里的人们都愿意迈开矫健的步伐,去郊外走走,大家习惯地  相似文献   

18.
如果按照体积计算,男人眼中的幸福是块状的,而女人眼中的幸福细微如尘埃。从统计数据上看,尽管现代社会无论男女的幸福感都显欠缺,但是一年到头,还是女性感觉到幸福的频率要高过男性很多。  相似文献   

19.
如果按照体积计算,男人眼中的幸福是块状的,而女人眼中的幸福细微如尘埃。从统计数据上看,尽管现代社会无论男女的幸福感都显欠缺,但是一年到头,还是女性感觉到幸福的频率要高过男性很多。  相似文献   

20.
幸福     
这个世上关于幸福的论述很多,与幸福有关的故事也读了不少,但每每读时,都会有一种很温馨的感觉。 人,一生都在寻找幸福。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记得那天下班,正赶上下雨,细雨中有一对老夫妻,老婆婆将胳膊挂在老公公的臂弯里,两位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