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探讨口服碘佛醇腹部CT小肠造影在小肠间质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术后病理确诊为小肠间质瘤的患者资料,选择单纯腹部CT扫描或口服碘佛醇腹部CT小肠造影的44例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8例患者行单纯腹部CT扫描,病灶检出率为22.2%(4/18);26例患者行口服碘佛醇腹部CT小肠造影,病灶检出率为96.2%(25/26);两者病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碘佛醇腹部CT小肠造影在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高,且有助于小肠肿瘤的及早诊断和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探讨逆行性肾盂造影联合输尿管软镜在诊断小肾盏癌中的价值。回顾分析5例小肾盏癌临床资料,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提示尿路上皮癌I级(Ta-G1),术后定期行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且均未出现肿瘤其他部位转移等并发症发生。对5例患者均进行随访,1年期间每3个月行尿常规及B超检查均正常,1年生存率达100%。患者出现血尿症状,虽然常规检查(尿常规、B超、IVU、CT或MRI等)诊断不明确者,都可行逆行性肾盂造影检查。一旦逆行性肾盂造影检查提示异常图像,均可提示肾盏癌,使误诊率及漏诊率降至最低程度,尽可能阻断早期肿瘤的发展。故逆行性肾孟造影联合输尿管软镜可提高早期小肾盏癌的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小肠及其相关疾病在所有消化道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小肠及其相关疾病的诊疗一直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常规的内镜检查和治疗方法无法准确诊断和治疗小肠及其相关疾病,例如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小肠肿瘤,胆胰管疾病等。双气囊小肠镜的出现为小肠及其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法,内镜下进行小肠疾病治疗,例如小肠出血的止血、息肉的切除、肠腔狭窄扩张等,及各种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本文就对双气囊小肠镜的应用前景和诊疗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超声造影鉴别卵巢癌与盆腹腔结核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造影能显著增强显示微小血管的能力,并能进行特定区域的半定量分析,已广泛应用于肿瘤诊断的影像研究中。因缺乏满意的辅助检查方法,盆腹腔结核与卵巢癌的鉴别诊断极为困难。本文探讨是否能利用超声造影对肿瘤血管显示的优势,通过肿瘤与炎症血管生成差异来鉴别卵巢癌与结核,从而开创一条无创、准确且快速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肺栓塞是一个严重的医学问题,近百年来肺栓塞诊断方法不断演化,包括D二聚体、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肺动脉造影、超声检查、CT、磁共振等,各种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不断提高,目前已经形成了系统的临床诊断决策程序,对肺栓塞的诊断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肺栓塞是一个严重的医学问题,近百年来肺栓塞诊断方法不断演化,包括D二聚体、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肺动脉造影、超声检查、CT、磁共振等,各种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不断提高,目前已经形成了系统的临床诊断决策程序,对肺栓塞的诊断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CT灌注成像(CTPI)和CT血管造影(CTA)对椎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采用64排螺旋CT对30例患者进行常规CT、CT灌注成像和CT血管造影检查。30例CT平扫无责任病灶。CT灌注成像正常14例,异常16例。CTA正常4例,异常26例。CT灌注成像和CT血管造影联合应用有利于椎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研究CT灌注成像(CTPI)和CT血管造影(CTA)对椎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采用64排螺旋CT对30例患者进行常规CT、CT灌注成像和CT血管造影检查.30例CT平扫无责任病灶.CT灌注成像正常14例,异常16例.CTA正常4例,异常26例,CT灌注成像和CT血管造影联合应用有利于椎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Fine-Flow)检测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内新生微血管的临床价值。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6例,分别使用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不同的诊断方式下对CAS及颈动脉的狭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最终和颈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作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特异性、准确性和敏感性。结果,Fine-Flow技术的特异性、准确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9.47%、91.43%和92.16%,均大于多普勒超声检查(P0.05)。因此,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比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硬化斑块新生微血管及管腔狭窄情况的判断具有更好的特异性、准确性和敏感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ing,TET)心脏变时功能不套(chronotropic incompetence,CI)对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诊断价值,分析112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先后均行TET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oronary angiography,CAG),并按CAG结果分为CHD组和非CHD组,分析比较两组间心脏变时性指标;并对传统的ST标准、CI指标及两项指标联合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进行比较.运动后最大心率小于预测最大心率的85%和变时性指数(chronotropic response index,CRI)小于0.8为心脏变时功能不全.结果表明CHD组运动后最大心率、CRI两种变时功能不全的指标均低于非CHD组(P<0.01);与传统的ST段标准相比,CI指标诊断CHD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无明显差异(P>0.05),而两项指标联合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与传统的ST段标准相近,特异性及准确性显著高于传统ST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CI指标是诊断CHD的重要价值的指标,可以提高TET对CHD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试图分析孤立性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病变患者的多层螺旋CT(MSCT)的影像学特点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回顾性收集自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在我院住院并行MSCT,保存有清楚影像学资料,临床排除有其他心脏病合并症的MB—MCA患者,共53例,发现MB—MCA病变65处。平均年龄(57.3±12.6)岁,其中男性27例,LAD病变59例。MCA长度(20.8±11.2)mm,MB厚度(2.0±1.6)mm。58.5%的患者有心电图改变,大部分为女性,有胸部不适症状者占90.6%。单纯应用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者15例,治疗有效率达到73.3%(11例),单纯应用β受体阻滞剂者12例,症状缓解率达到66.7%(9例)。单纯应用硝酸酯类药物者16例,仅有2倒(12.5%)缓解。MB—MCA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和临床症状,可进行干预性治疗;对硝酸酯类药物不能缓解的胸痛患者要想到MB—MCA可能,有条件者应该进行MSCT等影像学检查,诊断明确的可以试用β受体阻滞剂及非二氧吡啶娄拮抗剂.  相似文献   

12.
探讨TSGF(tumor supplied group of factors肿瘤相关物质)检测在肿瘤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意义。用比色法测定恶性肿瘤患者、良性疾病患者及健康查体者血清TSGF含量,用SPSS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是I期肿瘤患者TSGF阳性率66.67%和总阳性率75.67%之间统计学无明显差异;恶性肿瘤组阳性率(75.67%)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18.76%)和健康查体组(8.27%);特异性达84.57%;6种恶性肿瘤患者TSGF含量及阳性率无显著差异;恶性肿瘤治疗有效组TSGF阳性率(38.24%)明显低于治疗前(94.12%)。结论认为TSGF具有早期性、敏感性、特异性、广谱性。  相似文献   

13.
探讨肝脾CT值分析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诊断及严重程度的关系。对163例临床明确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别根据肝脏cT值、肝脾CT值比值及肝脾CT值差值进行分组。结果三种评价方法对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轻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样本中出现28例肝脾CT比值〉1,肝脾值差值与肝脾CT值比值在对脂肪肝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检测20例原发性骨肉瘤和10例骨纤维结构不良中EGFR和C-erbB-2的表达;两者在骨肉瘤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0%和40%(P<0.05),而在骨纤维结构不良中分别为10%和0%(P<0.05);骨肉瘤中EGFR和C-erbB-2表达均高于骨纤维结构不良,且呈正相关,这为骨肉瘤的诊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中采用三维适型或调强放疗技术,按不同照射范围分为累及野照射和预防野照射2个组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照射野对预后的影响。 67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累及野照射组37例和预防野照射组30例。累及野照射组照射范围包括化疗前CT所见肿瘤及转移淋巴结范围,预防野照射组照射范围包括原发灶、同侧肺门、纵隔及锁骨上淋巴引流区。两组均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技术,放疗剂量为DT50Gy~66Gy/5周~6周。结果全组总有效率为82.1%,局部复发率为29.9%,远处转移率为56.7%,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8.7%、36.2%和20.1%,分组比较以上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病例急性放射性肺炎和食道炎发生率分别为5.4%、16.7%和2.7%、20.0%,累及野照射食管炎发生率显著低于预防野(P<0.05)。  相似文献   

16.
对临床72例急性期脑出血分别进行CT及MR检查,通过脑内血肿量测定及两住有经验诊断医生的分析诊断,比较两项检查的诊断敏感性,探讨高场强MR在诊断急性脑出血中的价值。测量所得MR各序列和CT血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比较T2*WI和C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T1WI和T2WI序列的敏感性相对较差,与C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梯度回波T2*WI对诊断急性脑内血肿的敏感性和CT检查相当,结合常规扫描序列在急性期脑内血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探讨B超配合在麦默通微创行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中的作用。对569例乳腺肿块进行麦默通微创切除术,分别于术前进行B超定位,术中进行B超引导,术后B超探查及随访,分析B超配合对手术的彻底性、安全性和准确性等所起的作用与意义。结果569例患者的乳腺病灶均被准确切除,B超熟练程度决定手术的准确性、彻底性及手术时间。术中B超配合20次以上者,其一次定位成功并一次完全切除率达87.4%,与初次(B超配合20次以下)配合者相比,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0);手术时间亦比初次B超配合者要短,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0)。熟练的B超配合,有利于麦默通微创旋切技术准确、有效、快速而安全的切除乳腺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18.
探讨槐耳颗粒联合吉非替尼在晚期肺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口服槐耳颗粒联合吉非替尼,对照组单纯口服吉非替尼。4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机体免疫状态、瘤体大小、生存质量的变化和药物毒副反应等指标。结果发现两组患者瘤体大小和生存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 CD8+明显下降、CD4+/CD8+比值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方面,恶心呕吐、腹泻等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槐耳颗粒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与吉非替尼联合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是探讨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重建技术(adaptive iterative dose reduction ,AIDR)在婴幼儿胸部 CT 扫描中的应用。本研究从拟行胸部 CT 检查的患儿中随机选取40例,分成 A 与 B 两组,A 组管电压为80kV ,用 AIDR 重建技术;B组为100kV ,用滤过反投影重建技术(FBP)。比较 A 、B 两组 CT 值、标准差(SD)、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辐射剂量。该研究所得到的 A 、B 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CT 值、SD 、SNR 、CNR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A 组较 B 组辐射剂量降低。所以本研究认为在婴幼儿胸部扫描中采用80kV 加 ADIR重建,图像质量能达到诊断要求,且可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