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致力于伦理学基本原理在实践领域中的具体运用是黑尔哲学活动的一大特点。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目的就是要“找到一种合理地思考实际道德问题的方法。”(《政治道德论文集》,序言,牛津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黑尔主张政治道德的确立不可能诉诸于直觉,而只能建立在合...  相似文献   

2.
一与R.M.黑尔(Hare)教授一样,我发觉两层次道德理论的观点颇具吸引力,而且黑尔教授引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某些理由也同样激励着我。但他所述观点中包含着若干我所不能苟同的因素。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探求我与他之间相互一致和分歧的根源。有几种不同的思路都可以得出存在不同道德思维层次这一结论。对于那些已经接受了一种象功利主义这样的道德理论的人们来说,由于他们带有与日常道德思维极其不符的意思,所以,作为解释它们这种分歧的方法,“两层次”理论似乎是吸引人的。严格地说,尽管根据最好的道德理论来讲,常识道德诫律是不正确的,但从这一理论观点出发,  相似文献   

3.
周原冰同志是我国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老战士,早在30年代末就开始撰写宣传共产主义道德的文章和小册子,50年代中期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成绩卓著。“文革”期间,虽遭林彪、“四人帮”的迫害,仍然坚强不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又焕发了青春,在完成其大作《共产主义道德通论》之余,又针对当时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写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文章。这本《道德问题丛论》(下称《丛论》)就是他在80年代初期到中期的文集,它不但是作者个人理论思想的发展轨迹,也是当时伦理道德领域内思想斗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战斗纪录。保持敏锐的政治和理论嗅觉,能够在反对一种主要倾向时,及时地察觉到被掩盖的  相似文献   

4.
《周立昇文集——谈道录》(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以下简称《谈道录》)收录了山东大学周立昇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现在30多年间所发表的有关道家、道教研究的文章共24篇,其中前12篇是有关道家研究方面的文章,后12篇则是关于道教研究方面的成果.如赵卫东先生在该书序中所评价的:"周先生学识渊博,兴趣广泛,在中国哲学的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190 3年 ,因变法维新而流亡日本的新学家梁启超撰写了一篇论文 :《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此文比王国维 190 4年以后在《教育学报》上陆续发表的几篇关于康德学说的评介文字 ,时间上尚早一些 (参见姚淦铭、王燕等整理的 :《王国维文集》第 3卷 ,北京文史出版社 1997年版 ,第 2 92 3 13页 )。故梁文是迄今所发现的第一篇全面、系统地评介和研究康德思想之作。本世纪 5 0年代以后 ,梁氏这篇评介康德学说的论文 ,曾被选入两种重要的学术资料集中。其一是近代西学东渐思想资料汇编《资产阶级学术思想批判参考资料》 ,此资料集即以梁文作为…  相似文献   

6.
A.麦金太尔的道德哲学高国希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A·C·Macintyre,1929—)是英美当代最著名的道德哲学家之一。他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国际现象学学会《哲学与现象学研究》杂志编委,1984年任美国哲学协会东部分会主席,现任美国圣母大学哲学系麦克马洪一汉克哲学讲座教授。他的哲学以其批判性、富有挑战性、多学科的文化叙述形式特别是其德性理论而享誉欧美思想界。1985年以来渐为我国学者译介和研究。麦金太尔著述颇丰,著有:《马克思主义:一种解释》(195),《无意识:一种概念的分析》(1958,《督教信仰中的难题》(1959),《伦理学简史》(1966),《世俗化与道德变迁》(1967),《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1968),《无神论的宗教意义》(1967,与P.利科合著),《赫伯特·马尔库塞:解说与反驳》(1970),《反对时代的自我镜象:意识形态和哲学文集》(1971),《社会学理论和哲学分析》(编,1970),《黑格尔:批评文集》(1976,编),《德性之后:道德理论研究》(198;1984第2版),《谁之正义?哪种合理性?》(1988),《三种对立的道德探索观点:百科全书、谱系学和传统》(1990  相似文献   

7.
五台佛光寺东大殿是我国著名的唐代建筑,它在中国建筑史和艺术史上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一九六一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于它的修建年代,一九三七年,梁思成曾撰文论定为唐大中十一年(857年)。一九五三年,又重申了这一结论(《梁成思文集》二,184页),以后,各种书籍和文章(如《雁北文物考察团报告》178页,《文物》一九六一年第四、五合期《第一批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价值系统却遭遇了迷惑乃至混乱。对于很多已经不同程度上富裕起来的当代中国人来说,今天我们怎样才能感觉到幸福?或者问得更直接一些:有了钱以后为什么还是感觉不到幸福?我们为什么还需要道德?我们该有怎样的信仰?两百多年前(后世称之为"理性时代"),德国哲学家康德针对当时欧洲遭遇的信仰迷局予以了系统的哲学反思。重温康德关于幸福、道德和理性的论述,对于遭受类似精神危机的当代中国人而言,无疑是适切的而且及时的。就此,华东师范大学李明洁教授采访了康德专家艾伦·伍德(Allen W.Wood)教授。伍德教授是欧美德国形上哲学和康德研究的一流学者。曾先后任教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和耶鲁大学,现任印第安纳大学哲学系讲席教授和斯坦福大学荣休教授,是剑桥版《康德全集》的编辑和其中多卷英文版的译者。代表作包括《康德的道德宗教》(1970)、《康德的理性神学》(1978)、《卡尔·马克思》(1981,2004年第2版)、《黑格尔伦理学思想》(1990)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2014)等。  相似文献   

9.
胡适 《中国哲学史》2001,(4):111-112
卜德(D.Bodde)教授翻译的冯著《中国哲学史》英文版上册于1937年由Henri Vetch在北平首次出版,这次卜德又将其所翻译的冯著《中国哲学史》英文版下册(第一版)与英文版上册一起出版。我们非常感谢译者和出版者为我们奉献了一部如此完整的长达1238页的英译本著作,而冯教授的中文原著也有1041页之多。 卜德教授所做的翻译是非常可信而出色的,其译著中的注释也是有用的,在许多方面非常有助于读者的理解。在如此大部头的翻译著作中,不可避免的出现许多细小的错误(errors)。其中有些重要之点是可以与译者商榷的。如卜德教授将“灾…  相似文献   

10.
丁瑞兆 《哲学研究》2012,(9):115-118
美国杜克大学比较文学教授迈克尔·哈特(M.Hardt)和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安东尼奥·奈格里(A.Negri)在他们合著的《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一书中,从后现代的视角对当代世界政治秩序进行了研究,并阐发了诸多有着真知灼见的理论观点。其中,关于资本的"外界"(outside)理论就是一个有着很高学术价值的理论。在本文中,笔者试就这一理论做一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1.
霍耐特承认理论思想渊源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最主要代表人物,霍耐特(AxelHonneth,1949—)凭借承认理论登上了国际学术舞台,自2001年他出任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第七任所长后,其人其学更是引起了国际学界的广泛关注。实际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就已经在学界崭露头角,《权力批判:批判的社会理论反思各阶段》(1985)奠定了其学术基础;20世纪90年代一系列著作,如《破碎的社会世界:社会哲学文集》(1990)、《一体化的瓦解:社会学时代诊断的碎片》(1994),尤其是《为承认而斗争:社会冲突的道德语法》(1992)确立了其学术地位;《正义的他者:实践哲学文集》(2000)、《不…  相似文献   

12.
哈贝马斯的《政治短篇》(Kleine Politische Schriften)已出到第六集。这一集的标题是《一种了结债务法》,美因河畔法兰克福祖康出版社1987年出版,共180页(Jurgen Habermas: Eine Art Schadenab wicklung. Suhrkamp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1987)。这一集包括一个前言,两篇讲演,两篇采访和八篇文章。一篇讲演的题目是《决不把过去正常化》。这是一个引人注意的标题,其中表达了一种意志,表明反对某种倾向和坚持某种倾向。问题产生于在纳粹  相似文献   

13.
我发愿系统地研究共产主义道德原理,始于1955年。是两个原因促使我产生这个愿望的。一是当时我感到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道德科学的专著几付阙如,而论述共产主义道德原则、规范、修养、教育的著作和小册子虽多,但把共产主义道德作为完整体系来论述的,似还停留在一篇篇论文或演讲录.五十年代初,苏联施什金教授的《共产主义道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伦理学界兴起了关于经济伦理的研究热潮 ,其主旨在于建立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伦理学学科 ,并为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道德文明的同步建构提供核心的道德理念。为此 ,许多学者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 ,发表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其中 ,在我国理论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研究领域内卓有成就的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万俊人教授 ,继发表了《论市场经济的道德维度》 ,《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从经济伦理的角度看》等一系列见解独到、认识深刻并极具理论价值的学术论文之后 ,又推出了他的力作《道德之维 :现代经济伦理学导论》一书 (广东人民出…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这篇书评是向读者介绍三本论述社会主义理论问题的哲学著作。由于这三本书所探讨的课题很接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这三本书放在一起加以评述。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学说和现时代》 (编委:П.Н.费多谢耶夫、Ю.Е.沃尔科夫等,1975年,共487页)  相似文献   

16.
学术书评     
E .奥斯特罗姆著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余逊达、陈旭东译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 0 0 0 (1990 )年版 ,32 6 370页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ElinorEstrom)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ArthurF .Bentley政治科学讲座教授、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中心主任 ,曾担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 ,美国公  相似文献   

17.
1988年南开大学哲学系逻辑学专业研究生提交的学位论文中,有五篇论述了中国逻辑史的内容。这五篇论文是:傅永庆的《先秦语言逻辑》(博士学位论文。导师,温公颐教授)、李卒的《中国逻辑史中的谬误理论》、杨哲昆的《公孙龙子名辩思想与名辩方法分析》、赵继伦的《论<墨辩>的逻辑类型》、颜华东的《论王充关于论证的逻辑思想》(后四篇均为硕士学位论文。导师,崔清田副教授)。这五篇论文经国内同行专家的审阅鉴定,以及由李先焜教授和蔡伯铭教授分别担任主席的论文答辩委员会主持下的认真答辩,被认为在中国逻辑史  相似文献   

18.
<正>南京师范大学王小锡教授的代表作《道德资本研究》(英文版)今年初在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并面向全球发行。该书是由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经专家评审批准立项的外译著作。本书在从不同角度论证道德与经济、道德与获利之间的逻  相似文献   

19.
В.Ж.凯列和М.Я.科瓦尔宗教授是苏联著名的哲学家,两人合作近30年,卓有成就。本刊1981年第1期译载了他们的《社会-哲学研究的方法论的几个重要方面》一文(原载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80年第7期),该文在苏联哲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和热烈讨论,同时也引起了我国哲学界的重视。1985年,该文被收进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苏联哲学家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问题》(马立实主编)一书。此次,本刊编辑有幸在苏联见到两位作者,并请他们就有关的哲学问题作了书面回答,现将这篇问答译载干下,以飨本刊读者。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主义和分析哲学之间——访G.A.柯亨教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伟 《哲学动态》2007,(11):32-35
G.A.柯亨(Gerald Allan Cohen),生于1941年,牛津大学万灵学院(All souls college)社会和政治理论教授。柯亨的代表作是《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1978),并因此书而名震学界,成为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的旗手和主要奠基者。他的主要著作还有:《历史、劳动和自由:来自马克思的主题》(1988)、《私有权、自由和平等》(1995)、《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怎么你那么富裕?》(2000)等。笔者曾于2005年3月在牛津大学万灵学院对G.A.柯亨进行了采访,内容主要涉及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以及现状,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以及对部分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