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圣辉 《法音》1997,(11)
必须重视发挥寺院多方面的弘法利生功能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圣辉尊敬的大会主席、各位长老大德、各位朋友:我们正处于两个世纪转接的时期。在这世纪之交的历史当口,中日韩三国佛教界在“黄金纽带”结成的殊胜法缘中,前年在北京聚会,去年于汉城相逢,今年我们又来到这历史...  相似文献   

2.
桑吉扎西 《法音》2006,(8):27-31
列谢托美1965年出生,1985年在藏传佛教著名寺院桑耶寺出家。1995年出任桑耶寺民管会主任。1998年在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学习。现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副会长。近年来,列谢托美在爱国爱教、弘法利生、寺院教育、慈善公益等  相似文献   

3.
《法音》2017,(12)
<正>寺院,是佛法僧三宝住世和佛教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是佛教界人士联系信众、弘法利生、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是广大信众学修佛法、获得心灵慰藉的神圣场所,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社会大众休闲、旅游、观光,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活动中心之一。所以建设好、管理好寺院,充分发挥其"内修外弘"、和谐社会等功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但在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古老的佛教如何既保持其优良传统,又能适应社  相似文献   

4.
方华 《法音》1995,(10)
弘法利生是当今和今后佛教中的一大主题方华佛门中有句值得赞叹的话:“弘法为事业,利生是家务。”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二千多年了,过去有着辉煌的一页,但它毕竟过去了,如今我们佛教的状况是众所周知的。今天中国佛教要生存,要发展,无非高举弘法、利生这两面旗帜。在现...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9月2日,甘肃省临泽县香古寺隆重举行寺院落成、佛像开光暨理空法师升座仪式。中国佛协理事、甘肃省佛协副会长融开法师为理空法师送座,并举行传法仪式。来自各地的诸山长老、各界人士及四众弟子五千多人参加了盛会。 融开法师代表甘肃省佛教协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甘肃省及市、区党政有关部门领导莅会致贺,他们对香古寺重修寺院、塑造佛像、严格管理、团结四众,服务社会,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香古寺进一步发扬优良传统,把寺院办成一座爱国爱教、弘法利生的模范丛林。甘肃省临泽县香古寺隆重举行寺院落成、佛像开光暨方丈…  相似文献   

6.
五台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从古至今就有各个宗派的高僧大德来此创宗立派,弘法利生,因而形成了"诸宗竞秀,汉藏并存"的局面。时至今日,五台山除藏传佛教外,华严、禅、律、唯识、天台等宗派,都以净土为归。目前,五台山有许多寺院专修净土宗,特别是汉传佛教寺院中,基本上都有修行净土宗的僧人,充分说明五台山净土宗十分兴盛。  相似文献   

7.
正七塔禅寺,开山于唐代,中兴于清末,是浙东四大丛林之一,中国近现代临济宗中兴祖庭,汉传佛教重点开放寺院,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中的重要佛教地标。近年来,七塔禅寺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努力适应时代进步要求、创新寺院管理和发展方式,实现由香火兴寺向文化兴寺转变,有效开展弘法利生事业,营造图书借阅空间,创办佛教文化研究机构,和兄弟寺院一起为浙江推动佛教中国化进程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陈星桥 《法音》2014,(4):31-38
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转型,社会的宗教需求日益增长,汉传佛教从一片废墟中逐渐恢复,并走向振兴。表现在,一方面佛教界致力于协助党和政府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恢复、修缮寺院,改善修学环境;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开展各种弘法利生活动,满足广大信众和社会各界日益增长的宗教需求等。另一方面,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与港台、海外弘法模式的影响,大陆佛教界也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探索变革创新之路,以获取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有的寺院和僧人甚至走出国门,在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经过四年精进学习、修持,中国佛学院九0级40名学僧即将完成学业,于六月份获得毕业。毕业后的学员,除极少部分作为学院师资留下,进入研究班继续学习,或推荐出国留学外,大部分学员将回到各自的寺院,把自己四年中所学到的理论与弘法利生的实践结合起来,为佛教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中国佛学院级九○级40名学僧即将毕业@弘教  相似文献   

10.
~~弘法利生 慈悲世间~~  相似文献   

11.
邓莉雅 《法音》2015,(3):18-22
<正>佛教慈善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非凡的作为。"慈善"一词便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才使用的。新中国从改革开放以后,佛教逐渐复兴,同时也接续了太虚"人生佛教"的旗帜,积极入世,发挥佛教弘法利生、慈悲救世的大乘精神,各地佛教协会和寺院纷纷成立慈善功德会,开展慈善活动,服务社会,展现了佛教强大的社会功能。近年来,各地的佛教慈善功德会纷纷改名或直接命名为"慈善基金会",这一变化并不仅仅只是名称上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92,(12)
寺院是佛教住持三宝和弘法利生的场所。又是佛教文化的载体,联结国际友好的纽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建筑本身,则是祖国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建筑学领域中一个独特体系——佛教建筑体系。佛教传入中国,一般公认是公元一世纪中汉明帝时期,但这只能说是佛教作为一个宗教正式得到当时政府的崇信和承认的开始。实际传入时期见于史籍的就有公元前二年大月氏国使者伊存口授佛经于当时博士弟子景卢的纪载。随后藏、傣等民族  相似文献   

13.
他为参禅悟道、建寺安僧、扶病救危、弘法利生而不畏艰难困苦,乐真、乐禅、乐善,以悲心大愿感染着身边的人。在湖北省阳新县,有这样一位法师,30年来,他为参禅悟道、建寺安僧、扶病救危、弘法利生而不畏艰难困苦,乐真、乐禅、乐善,以悲心大愿感染着身边的人。他,就是湖北省佛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91,(2)
新加坡光明山普觉禅寺住持宏船老法师于1990年12月25日下午2时30分安祥舍报,享年84岁。宏老原籍福建晋江,早岁披缁,后赴南洋弘法,开创新加坡光明山普觉禅寺,曾任世界佛教僧伽会副会长、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等职。宏老生前十分关心中国佛教事业的发展,对各地寺院的修复,僧才的培养,弘法事业的开展,都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特别是近年来对泉州承天寺的恢复和重建,宏老倾注了极大的心力,使这座千年古刹轮奂一新。宏老在弘法利生事业上的辉煌成就,为恢复和发展中新两国佛教界友好关系作出的杰出贡献,将载入佛教史册,成为鼓舞佛子精进佛事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舟山市佛教协会(以下简称"市佛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宗教工作的系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在舟山市统战和民宗工作部门的领导下,遵照佛教戒律,紧跟社会经济发展步伐,在加强全市佛教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人才建设上下功夫,带领全市佛教界为促进舟山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目前,全市佛教界在道风教风建设、平安寺院建设、弘法利生、慈善公益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桑吉 《法音》2004,(1):37-37
本刊讯2003年12月9日和20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建佛学院院长学诚法师应邀为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学僧讲课,这是自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建院以来首次举行的汉藏佛学院之间的佛学交流。学诚法师向来自甘肃、青海两省的38名寺院管理委员会主任分别做了“以寺养寺与公益事业”和“弘法利生”两场报告。第一讲系统地分析了汉传佛教寺院经济的起源、发展与演变过程,探讨了古代汉传佛教公益事业的特征,以及佛教教育、文化、福利与慈善事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就建国后,中国佛教慈善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做了多方面的回顾、概括和总结。第二…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17,(10)
<正>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讲经说法是出家僧伽的本分事,是践行四弘誓愿、传佛心灯、续佛慧命,令正法久住、广利有情的重要手段,是加强佛教自身建设、发挥佛教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为引导全国佛教界主动担当讲经说法重任,形成学习经典、宣讲经典的良好风气,将主要精力放到持戒修行、闻思经典、弘法利生上来,中国佛教协会自2008年以来连续十年举办全国性讲经交流活动,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为加强佛教自身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在发扬佛教讲经说法优良传统、发现培养青年弘法人才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真禅 《佛教文化》1991,(3):32-34
佛教与其他宗教的不同之处,不仅在于它为人们指示了解脱生死的涅槃大道,而且还教导人们要以出世精神作入世的事业,广作福利,以嘉惠群生。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中国佛教徒实践佛陀遗教,倡导“利生为事业,弘法为家务,形成中国佛教济贫救苦、广作饶益的优良传统。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今天,发扬佛教这一优良传统,对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对解决佛教与社会主义相协调这一时代课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种一株心兰     
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常为弘法讲经而云游四方。有一回,他临行前吩咐弟子看护好寺院的数十盆兰花。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14,(2)
正西园寺是全国重点寺院、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地处苏州市中心,历史悠久。寺院建筑优美、环境优雅,主体殿宇西侧有西花园,充分展示了"寺在园中,园即寺景"的特色。西园寺特别重视僧伽教育和对信众弘法,办有戒幢佛学研究所,常年对社会大众开展各类弘法活动。寺院平日游客香客不多,尽管地处闹市却十分幽静,宛如山林古刹,钟鼓梵呗、讲经禅坐,给都市提供了一处沉淀思绪、净化尘劳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