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兰经》中命人念“求护辞”、的经文有:“当你要诵读《古兰经》的时候,你应当求真主保护,以防受诅咒的恶魔的干扰。”(16:98)“如果恶魔怂恿你,你应当求庇于真主。他确是全聪的,确是全知的。”(41:36)“你说:‘我的主啊!我求你保祐我得免于众恶魔的诱惑。’”(23:97)  相似文献   

2.
据1981年7月份对天津市河东区广宁路街两个居委会的抽样调查,发现主张“由父母作主”解决子女婚姻问题的老人仅占11.8%,其他的老人对待子女婚恋的态度分别是赞成子女“自由恋爱”、主张采取“经人介绍”方式和主张以“自由恋爱为主,父母意见为辅”。又据1984年6月份对天津市市区1098位老人的抽样调查,发现对子女婚姻“起决定作用”的老人占18.2%,“有发言权但不起决定作用”的老人占57.3%,“不起作用”的老人占16.8%。两次调查表明,城市老人对子女婚姻的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持“由父母作主”的态度或者“起决定作用”的老人已经为数不多,大多数老人  相似文献   

3.
“你应凭智慧和善言而劝人遵循主道,你应当以最优美的态度与人辩论,你的主的确知道谁是背离他的正道的,他的确知道谁是遵循他的正道的。”(《古兰经》16:125) “关于使者们的消息,我把它告诉你,用来安定你的心。在这些消息中,真理以及对信士们的训戒和记念已降临你了。”(《古兰经》11:120)  相似文献   

4.
几个大学生冒着被严惩的风险,晚上去偷学校果园熟透了的柿子,摘了半包,看守果园的老人突然来了,几个年轻人惊惶失措,无地自容,在树上摘柿子的那个躲着不敢下来。老人不急不躁地说:“下来,慢慢下,别摔着了。”他仍在树上默不做声,不敢下来。老人十分体贴地说:“晚上摘柿子,多危险,别慌,我去给你拿个梯子来,不要摔着了。”老人拿来梯子,架在树上,年轻人稳当地下来了。恰在此时,学校保安巡逻来了,见此情景,严肃问道:“发生了什么事儿?有人偷柿子吗?哪个系哪一级哪个班的?叫什么名字?”保安拿出登记本。老人上前不慌不忙地说:“我今晚想吃柿子,…  相似文献   

5.
主内张幸化弟兄:品阅你的来稿,内容着实感人,体悟深刻。我们非常理解你对你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孝道”的感悟。谨望你多多节哀,让我们为您的母亲祈祷,求大主赐她平安,归于永福。为使人们更进一步认识反省和践行“孝道”。我也愿谈谈我的认识,同广大读者共同分享。愿人们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扬中华民族孝敬老人的优良传统、基督爱人的精神和圣者先贤的榜样。愿天下人皆“少有所教,老有所养”。“善度今生,蒙获永生”。圣经及教会的训导:“应孝敬你的父亲和你的母亲,好使你在上主你的天主赐给你的地方,延年益寿”。(出20:12,…  相似文献   

6.
一、“卧尔兹”的概念及作用“卧尔兹”是阿拉伯语的音译 ,是伊斯兰教宣教的一种方式。含有“劝导”、“训诫”、“教诲”、“讲道”等意。《古兰经》云 :“你应凭智慧和善言而劝人遵循主道 ,你应当以最优美的态度与人辩论 ,你的主的确知道谁是背离他的正道的 ,他的确知道谁是遵循他的正道的” ( 16∶12 5)。“关于使者们的消息 ,我把它告诉你 ,用来安定你的心。在这些消息中 ,真理以及对信士们的训诫和记念已降临你了” ( 11∶12 0 )。伊斯兰教传教的主要方式是用口头语言宣讲教义和用书面文字宣讲教义 ,旨在劝导人们从迷误中醒悟 ,归信安…  相似文献   

7.
2006年11月18日,中印(北京)宗教建筑规划设计院院长王志远与《佛教文化》杂志执行主编凌海成就“宗教·建筑·胜境艺术论坛”的有关问题进行对话,现将谈话记录发表于后。凌:感谢你邀请我出席“宗教·建筑·胜境艺术论坛”,这使我受益非浅。举办这个论坛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敬事老人     
“我儿,你父亲年老了,你当扶助;在他有生之日,不要使他忧伤。若他的智力衰弱了,你要对他有耐心,不要因你年富力强就藐视他;”(德3:12.13) 这一段圣言给我们的印象特别深,对照日常生活中有关老人问题的所见所闻,包括我们亲身经历的,不难发现,圣言中规戒的行为,并  相似文献   

9.
在赵元任先生著作(1968)中,也有一个很容易会产生歧义的例子(第74页): (22) a—1,你叫甚么? b—1,我叫王二。—2,我叫“救命”。其实,如果在“叫”上加重音,并用降调来念(22,a—1)可以成为另一个意思的句子:  相似文献   

10.
你是谁?对自己有什么评价?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你很可能会查一下自己的历史,查一下你过去的经历——使人难以挣脱的经历。你用什么词语描述自己呢?这些词语是你十几年积存下的小标签吗?你是不是经常用许多固定的词语来描述自己?也许,这些自我描述词语包括下述自我描述标签:“我胆子太小”、“我挺害羞”、“我很懒”、“我没有音乐细胞”、“我总是笨手笨脚的”、“我记性不好”等许多“我怎么怎么”的词语。  相似文献   

11.
“作”是一个很古老的词,在商至西周时代即已广泛使用。在甲骨文、金文里写为“乍”,有建立(如“乍邦”)、兴建(如“乍邑”)、制造(如“乍钟”)等意思。后来加了“人”旁,在先秦典籍里有多种意思和用法,如兴起(《周易·乾卦文言》:“圣人作而万物睹”)、创作(《尚书·益稷》:“帝庸作歌”)、振作(《左传·庄公十年》)等。相传产生于帝尧时代的《击壤歌》,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句。根据后句,有人把前句的“作”解释为“起”,也有人解释为劳动、工作;均与兴起义有关。  相似文献   

12.
在天津宾馆开地名工作会议的时候,我(A)同一位看上去六十岁左右的老同志(B)有一段对话: A 您多大岁数了? B 你猜猜看。A 有六十了吧? B 没有六十了,我都六十四了。“没有六十了”是六十多的意思,六十岁已经成为过去,再也不会有六十岁了。如果把“了”字去掉,“没有六十”就是不到六十的意思。用不用“了”字,意义迥然不同。为  相似文献   

13.
否定副词“不”的作用,在比较通行的现代汉语著作中都认为:“不”表示一般的否定,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前,对人或事物行为、动作、意愿,或者事物的某种性状进行否定。譬如张志公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就认为:“‘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头,作状语,表示对某种行为、动作、意愿或者事物的某种性状的否定。”可否定副词“不”是否还有其它作用呢?请看下而几例: (1)舞龙的过来了,台上台下都喧闹起来,人们喊着跳着,真是好不热闹啊。△(2)他娘喊着: “回家(口来)——吃饭(口来),再不家转,妈打不烂你哎。”乔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十年前撰写的一篇《谈谈写信》(载《语文学习讲座丛书。应用文写作》,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的文章中,指出过使用“您们”这个词,是“一个语法错误”。笔者试引述有关原文如下: 近来某些人的来信中常常出现“您们”这个词,甚至在某会议给中央领导的致敬电中也用“您们”这个词。其实现代汉语里这个词并不存在。“您”字,北京念nín,是“你”的尊称。这个“您”并没有复数,北京人从来不说“您们”(nín men)。因此普通活也不应该有“您们”(可以说成“您两位”“您三位”等)。最近某杂志刊登吕叔湘先生的一封信,编辑部把信中的“你们”擅改为“您们”。吕先生写信批评了编辑部。他说:“我从来不说‘您们’!”我们写信时,应该注意避免这一个语法错误。  相似文献   

15.
“那个”主要是用来指称事物,起区别和称代的作用。有时,它作为称代词语出现在言语中,起某些修辞作用。一、有时,人们在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时,找不到一个恰当的字眼来表达某种观念,于是就用“那个”顶替一下。如: ①老黑很不以为然,又说:“明天报到,你今天打什么行李?想快离了我们?再睡一夜明天我送你去。”我也好笑,觉得有点儿太那个,就拆了行李,慢慢收拾。(《人民文学》1985年第2期第5页)  相似文献   

16.
在社交活动中,大概谁也不会反对被别人喜欢。那么,你不妨学一点给人“下台阶”的技巧,以使你能适时地为陷入尴尬境地的对方提供一个恰当的“台阶”,使他免丢面子。这不仅能使你获得对方的好感,而且也有助于你树立良好的社交形象。为了避免由于自己的某种不慎而使对方陷入难堪境地,我们在社交活动中应注意掌握这样几个原则:一是不要当众揭对方的错处或隐私。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17.
群羊的大牧人,我主耶稣说:“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10:11) 复活的主在提比哩亚海边向门徒显现时,也把牧养群羊的工作托付给以彼得为首的门徒,“你喂养我的小羊……你牧养我的羊……你喂养我的羊。”(约21:15—17)  相似文献   

18.
在刘雪耘《清凉山游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述:“望海峰(即东台):红日出海,云雾升起,在光亮和谐的薄雾屏幕上出现了你自己的身影。身影外围,有两圈五色光环”。这里所说的“五色光环”,在《清凉山志》中称为“圆光”,佛学上称为“灵光”,都说是“佛祖显圣”。其实,这种“圆光”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传道人,我深感牧人的“五官端正”与否,关系到教会生存与发展,合一与分裂等大问题,笔者借《天风》,浅谈一下我在这方面的感想。 一、目正。耶稣说:“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太6:22—23) 牧人(含所有圣职)的眼睛光明与否,眼光正不正,关系到教会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主耶稣拣选保罗为  相似文献   

20.
司布真  李肇琳 《天风》1994,(11):11-11
恨恶罪恶 “你们爱耶和华的都当恨恶罪恶。”(诗97:10) 若你只想到罪恶怎样损害了你,你就有一个很好的理由来“恨恶罪恶”了。罪使你的心败坏成了什么样子呢?罪使你的眼睛瞎了,叫你看不出救主的荣美;它使你的耳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