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逻辑实证主义是1931年布鲁姆伯格(A.E.BIumberg)和费格尔(H.Feigl)给维也纳学派提出来的一套哲学主张所取的名称。其同义语有:“一致的经验主义”、“逻辑经验主义”、“科学经验主义”和“逻辑新经验主义”。逻辑实证主义这个名称虽然比较常用,但容易引起误解,因为它的使用范围较广,包括剑桥和牛津提出的“分析”哲学或“日常语言”哲学。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量子力学描述的“仅仅是现象”还是“现象背后的实在”?50、60年前,在逻辑实证主义或逻辑经验主义的影响下,大多数物理学家对这个问题可能给出实证主义的回答。即使是今天,当“可观察量”一词被用来指称一个厄密共轭算子表征的物理量时,仍能感觉到经验主义对于量子力学的数学形式的解释的影响。尽管玻尔和海森堡都不能被认作逻辑实证主义者,但是他们的“哥本哈根解释”确实是用经验主义的语言“现象”来描述的。特别是,他们对于测量安排的本质作用的强调助长了这样的观念:量子力学只是处理在测量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如照相底片上的…  相似文献   

3.
逻辑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逻辑这个词源于希腊词“Logos”(逻各斯)。逻各斯这个词有许多意义,因此我们在叙述逻辑的性质和范围时,就会遇到各种困难。比如,逻各斯可以有“语句”、“论说”、“理智”、“规则”、“关系”、“说明”(特别是对于表达式意义的说明)、“理性原则”和“定义”等等意思。与此相似,关于逻辑的议  相似文献   

4.
证实原则的倡导们认为,证实原则的含义对上帝的信仰是一种灾难性打击。卡尔纳普说:“在形而上学的用法上,‘上帝’一词是指某种超出经验的存在。这个词被有意地剥夺了与物质存在或内在于物质的精神存在的关系。由于它不能获得新的意义,因而没有意义。”在艾耶尔的《语言·真理与逻辑》中,可以看到关于上帝存在问题的逻辑实证主义方法的另一个例证。他说:“假如‘上帝’是一个形而上学的词,那么,有一个上帝存在甚至不能是或  相似文献   

5.
本文最初发表在1932年出版的《认识》第二卷里,后来派普将其译成英文,该译文又被收集在艾耶尔编的《逻辑实证主义》(1959年伦敦版)一书里,中译文就是根据派普的英译文转译的。本文的标题已经指明,作者的目的是为了“取消形而上学”,实质上就是取消哲学,取消哲学上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斗争。怎样“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达到“取消形而上学”的目的呢?这就是用所谓“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语词和句子进行唯心主义的分析。卡尔纳普认为,“一个词的意义是由它的应用标准决定的”;“一个句子的意义在于它的真值条件”;“一个陈述的意义在于对它的证实方法”。他认为,凡不能证实的词和陈述都是无意义,都是假概念和假陈述。以上述理论为基础,他宣称:“一切形而上学都是无意义的”,哲学上的任何概念和命题都是无意义的“假概念”和“假陈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关于外在世界的实在性”的争论也是一个无意义的假问题。作者说,由于逻辑实证主义者采取了“这个决定性的步骤”,“从此就达到了根本取消形而上学的地步”,哲学从而消失了,“所剩下来的既不是陈述, 也不是一种理论,也不是一种体系,而只是一种方法,即逻辑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否定的作用就是“取消形而上学”;其肯定的作用就是为“澄清有意义的概念和命题,给事实科学和数学奠定基础服务”。作者明确地宣称:逻辑分析所作的“判决”,不仅打击了任何思辨的形而上学,也同样打击了一切规范哲学和价值哲学以及“作为规范学科的任何伦理学或美学”,“因为一种价值或规范的客观有效性是不能从经验上获得证实或从经验的陈述上推断出来的。”至于他说这一“判决”同样地打击了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等等,那就真是完全胡扯了,因为这一学说本身就是彻头彻尾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唯我论。逻辑实证主义是现代资产阶级哲学主要流派之一。它在“科学的哲学”和“取消形而上学”的幌子下,反对科学,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上,它乃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唯我主义的变种。经典作家对休谟主义、马赫主义的批判,原则上也同样适用于逻辑实证主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社会心理学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常常被人们视为“玄”的科学.“玄”者,即不可捉摸的意思.心理学“玄”的意义主要来源于人的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和不可观察性.然而有意思的是,早在一百多年前,心理学之所以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恰恰是因为它采纳了逻辑实证主义学说,彻底摒弃了一切思辩的,推理的手段,而启用实验的,可操作、可观察的方法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逻辑实证主义是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迅速传播并广泛接受于科学研究领域的一种哲学观点,虽然早在上个世纪就有一些哲学家如孔特(Compte,1798-1857)、马赫(Mach,1836-1916)等人提出类似的观点.逻辑实证主义试图使科学站在更为坚固和不可推翻的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西方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这个时期以前,所谓后实证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已经大大“动摇”了逻辑实证主义在科学方法论领域内的支配地位。他们著作中提出来的观念是对逻辑实证主义哲学狭隘经验主义的理所当然的反应。后实证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把研究科学中的变化(科学进展的)条件,看作是科学哲学的基本目的,并广泛运用科学史料的研究方法。他们认为,理论负有确认观察的职能,并以此取代新实证主义所提出的标准科学观念。与此同时,他们也特别强调科学家的想象能力和聪明才智对科学探索的作用。他们的着眼点与其说是研究科学知识的逻辑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8.
辩证矛盾不是“A并且非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都采用“矛盾”这个词,这往往容易使人发生误解,以为“矛盾”一词只有一个意义,从而把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相混淆。事实上,“矛盾”这个词在辩证法和形式逻辑中各自有着互不相同的含意。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个对立面的矛盾,而形式逻辑所说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美国哲学界对逻辑实证主义的新评价高湘泽重新认识逻辑实证主义的基本理论倾向和理论结局以及重新评估它的哲学史地位和意义,是美国哲学界近年来的新议题之一。其中1991年12月27日至30日美国哲学学会东部分会第88届年会上所表现出来的观点,具有代表性。在这次会议上,围绕“重新评估逻辑实证主义”这一专题,伊利诺斯大学的迈克尔·弗里德曼(M.Friedman)以题为《对逻辑实证主义重估》的论文被推举作大会专题中心发言;纽约州立大学的大卫·威斯曼(D.Weissman)教授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理查德·克莱③R.Creath)教授分别以题为《逻辑实证主义重议》、《惯例、中立性和逻辑的局限》的论文被推举对弗里德曼的发言作评论性发言。现将他们的有关看法简介如下。一、关于对逻辑实证主义基本理论倾向的认识问题弗里德曼认为:以往人们在对逻辑实证主义的基本理论倾向的认识中,有两种较为盛行的看法:其一,认为逻辑实证主义本质上属于传统的哲学基础主义之一种,即认为逻辑实证主义者也和传统的哲学基础主义者一样,首先“是想从某种莫明其妙地外在于、凌驾于或高于各门具体科学自身的、优越的基米德式的立足点出发,为科学知识陈供某种哲学上的正当性”;其二  相似文献   

10.
鉴定科学与非科学的原则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介绍了几种判定科学和伪科学的方法与原则。主要包括实证主义的“经验证实原则”、实用主义的“实用论原则”、逻辑实证主义的“容忍原则”、“概率联结”、波普尔的“经验否证论”、拉卡托斯的“经验预见”、“研究纲领方法论”、库恩的“权威约定主义”、费耶阿...  相似文献   

11.
亲历美国哲学5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哲学系生产了大量的哲学博士,许多博士日后又成为哲学教师。在这些系科中,“分析哲学”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一个正经八百的研究生也许会这样看待过去50年的历史:直至30年代某一时期,美国的哲学尚未成形。其后,随着逻辑实证主义登上历史舞台,大约50年前,多数美国哲学家都成了实证主义者。这种进展的一个特点是给哲学学科引入了“高度严格的标准”。哲学变得“清楚”,而且人人都要学点现代逻辑。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逻辑科学是一门多分支的学科。这是对的,例如逻辑科学中的数理逻辑,人们就常说它有若干分支。其实,逻辑还是一门多类型的学科,而且首先是一门多类型的学科。现在,单就“逻辑”一词是指称科学而言,人们也很难给这个词规定一个确切的含义.对逻辑所作出的任何一个定义,都很难适用于用这个词所指称的所有科学上。原因在于,逻辑科学已经没有统一的对象域,它辖属的是一些对象域有别的、研究方法有别的,作用和意义都不同的逻辑。  相似文献   

13.
1.如果要对维也纳学派的两种实证主义的问题进行一次讨论,那就必须先把起码的术语搞清楚。因为,只要翻开石里克和卡尔纳普的著作,我们立刻就会发现,“实证主义”一词的含意远不是单一的。“实证主义”有时指的是一种学说,它否定物质的真实性,而只承认由感性经验提供的素材的真实性;有时(尤其在卡尔纳普的著作中),却几乎成了现象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4.
逻辑实证主义通过提出意义标准和实证原则,把一切传统哲学中关于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之间关系问题排斥于哲学之外。他们把哲学的任务仅仅归结为对科学语言的逻辑分析。从逻辑实证主义的发展和演变来看,对语言的逻辑分析有三个方面的内容:语义分析、句法分析、指号学分析。  相似文献   

15.
“多数”是自然语言中常用的一个表示事物数量的语词,对其进行精确的逻辑分析,不仅是自然语言逻辑研究的必然要求,而且有助于提高逻辑自身的表达能力。因此,本文力图结合有关的理论,对其进行探究。 一、“多数”的特性及经典一阶逻辑的局限性 “多数”与自然语言中表示事物数量的其它词,如“所有”、“有的”等,具有类似的语法性质和功能。它可以被用作代词,也可以被用作形容词。而“所有”、“有的”等词,能被经典一阶逻辑看作逻辑量词,做精确分析,那么,“多数”能否作为逻辑量词来解析呢?  相似文献   

16.
逻辑哲学研究述评(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路 《哲学动态》2003,(4):25-30
在英文中 ,与逻辑哲学相关的表达一般有三个 :哲学逻辑 (philosophicallogic)、逻辑哲学 (philosophyoflogic)和逻辑的哲学 (logicalphilosophy)。从文献来看 ,使用较多的是前两个。关于这两个表达 ,人们的看法是不一样的。而且 ,即使是关于其中的某一个表达 ,看法也不一样。这些看法不仅表现出人们对逻辑哲学的不同理解 ,而且也反映出在以逻辑哲学为名的东西上存在的问题。一般认为 ,罗素最早使用了“哲学逻辑”这个概念。但是 ,这个词以及与它相近的词“逻辑哲学”的频繁出现却是在进入 2 0世纪 6 0年代以后。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 ,不仅…  相似文献   

17.
一、传统命题理论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直言命题作为“命题形式”。其逻辑语义没有规定清楚,逻辑结构尚未完全定型,因而至今还存在种种逻辑理论上的同题.诸如: 第一、主词是否可空?这个问题在传统形式逻辑界迄今还有争议.有一种意见认为传统的特称命题要求主词S存在.认为,当S为空词时,特称命题便假.可是,照这种意见,“有些哥德巴赫猜想的解决者是中国  相似文献   

18.
戴劲 《世界哲学》2008,(1):39-43
洪谦在“康德的先天论与现代科学”一文中,对康德哲学因果律的效用性和“物自体”的“不可知”给予了质疑,但其批判是无力的。通过分析逻辑实证主义这种经验主义的知识论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它和康德的知识论在原则上的分殊。  相似文献   

19.
科学解释是科学的一个主要目的 ,也是科学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西方科学解释理论从“逻辑论证说”、“因果结构说”到“范式归化说”、“语用说”的发展 ,表现出从科学解释的句法学、语义学研究向语用学理解的转向 ,其本质和局限是从抽象理性主义向非理性主义的发展。因此 ,批判的、历史的理性主义科学解释观的重构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一、西方科学解释理论概说1.“逻辑论证说”科学解释的“逻辑论证说”是西方科学哲学中关于科学解释的标准观点 ,是逻辑实证主义的严格的逻辑重建纲领的实施 ,其基本内容是说 :科学解释是由…  相似文献   

20.
A.F.艾耶尔(1910——1989?),英国当代著名哲学家,通常被看作是逻辑实证主义学派在英国的代表。艾耶尔在《语言、真理与逻辑》(1936)和《哲学的中心问题》(1973)两本著作中,集中批判了基督教神学的“上帝存在”的命题。两部著作对神学的批判立足点是相同的,前者的分析较为笼统,而后者的分析则较为具体,它们都企图从逻辑上分析基督教神学命题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