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道教概说郭树森道教是在我国流传已久的古老宗教之一。它是以道的信仰为核心,融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多种成分,不断吸取佛教的宗教形式,逐步发展而成的具有民众文化特色的宗教。道教自东汉以来,历代均拥有众多的信徒,对我国社会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广泛的影响。而...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宗教文学是常被人们忽视的领域,即便是人们常议论的佛教、道教与文学艺术关系这类话题,也仅停留在中国某小说与佛道某故事有渊源关系,某文学作品有佛道的出世思想等线性的表层分析上,并未把佛教或道教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更未有较成熟的佛教或道教文学史出现。自本世纪初林传甲,黄人编著中国文学史以来,中国人写的各类文学史著作不下五百部,而宗教、僧侣文学的专书、专史,仅有建国前张仕章《中国古代宗教诗歌集》(1926年上海广学会出版)、张长弓《中国僧伽之诗生活》(1933年作者本人出版)等  相似文献   

3.
正佛教和道教是中国宗教的代表,佛道交涉的现象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就开始存在。东汉楚王英晚年"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便是较早的例子。此后无论是僧道相互攻讦的记录,或是文人比较三教的论述,都反映出该现象为中国社会所熟知。作为现代学科背景下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佛道交涉与佛道研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助于理解佛教在跨越亚洲的传播过程中,如何适应中国特殊的社会文化,以及道教如何在与佛教的接触交流中逐渐成熟。另一方面,佛道交涉也是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宗教既然作为社会文化的典型构成,宗教的融合就成了社会和谐一个重要部分。古代中国佛、道、儒三家长期和平共处,甚至产生一体化的倾向,并带动了其它文化因子的共同融合。这种特殊的宗教现象既然作为一种现实的客观存在,则必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宋之“道”     
"道教"作为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是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以西汉之前的道家为母体,以"道"为最高信仰,沿袭了原始巫教、方仙道、黄老道的某些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而逐渐形威的.东汉顺帝年间,张道陵创立五斗米教,尊先秦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为教主,将老子的<道德经>奉为主要经典,并对其进行了宗教性的阐释,道教由此逐渐形成[1].  相似文献   

6.
正举行这次方丈升座典礼,是中国道教协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加强道风建设、规范教制传承的重要举措,具有承续道统、教化信众、淳化世风的重要意义。一湖南南岳衡山为中华五岳之一。道教自东汉末年传入南岳,至今已有1700多年。一千多年来,道教与南岳祭祀文化、佛教文化、湖湘文化等相交相融、和谐共进,南岳衡山因此以世界独一无二的道、佛"共存一山、共荣一庙"的宗教和谐特色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必须大力解决好的重大问题。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说,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课题有三个要点:一是深入理解和把握传统文化的外延与内涵、结构与功能、精华与糟粕;二是准确了解和掌握现代化的条件与要求、内容与特点、过程与趋势;三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着重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内在关联──批判与继承、重整与革新、综合与创造。作为三个要点之一的传统文化是当代文化研究的一大课题,而探讨儒、道、佛三家的关系又是传统文化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而艰难的任务。 自东汉以降,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逐…  相似文献   

8.
周波 《宗教学研究》2007,19(2):161-165
作为中华文化价值体系的两座重要基石,道教与佛教的思想对古代中国科学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但由于道、佛二教自身特点与状态的不同,中国古代科学在它们中的特征与走向都不尽相同。我们从对道、佛二教的思想对科学影响的对比分析中,能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黄海德 《中国道教》2003,4(5):23-27
香港是我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地区的宗教信仰相当普遍,在全区600多万人口中,有大约六成以上的人信仰中国传统宗教———佛道儒教。道教在古代传入香港以后,逐渐成为香港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现今香港六大宗教组织之一。香港道教团体众多,影响广泛,现有大小宫观一百多处,信众数十万之多,不仅为广大民众提供心灵和精神的寄托,并且在教育、文化、医疗、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方面贡献颇多,在香港本地的居民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自改革开放以来,香港道教界加强了同内地道教的联系与交往,香港最大的道教联合组织“香港道教联合会”经常组…  相似文献   

10.
魏晋以后,佛道两教都开始利用小说为宗教传播服务。但道教受到中国传统语言观以及本身神秘化、精英化倾向的限制,以小说传道的热情受到阻碍。而利用通俗的文学手段以宣传教义、培养信仰原本是佛教的一项传统。因此,佛教的进入,使小说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崇高地位,很多士大夫都将写作宣佛小说视为一项积德兴福之善业,由此推动、促进了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1.
东方哲学与宗教丰富多彩,儒佛道三教则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产生于古代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土后经过与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而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印度佛教进入中国及其与儒、道教形成的三教关系,以及儒佛道三教进入东亚的历史,可见东方文化有其独特的思想底蕴和文化精神,在世界人类文明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东方哲学与宗教给人类带来的东方智慧可以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更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文化既广泛兼融中华古代宗教信仰和诸子百家学术思想,又自成体系。其思想博大精深,其历史源远流长;名真高道辈出,经典著述浩瀚,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广大道友、宗教工作者和读者的需要,在广泛积累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中国道协和苏州道协联合四川道家文化研究所、茅山道协研究室、武汉音乐学院道教音乐研究室等专家学者共同组织编写的大型道教工具书《道教大辞典》,将由华夏出版社推出。全书近300万字,精装十六开,估价75  相似文献   

13.
敦煌遗经《老子变化经》的成书年代在学界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分析老子在东汉的宗教地位、考证《老子变化经》中的白鹿意象、考察经文中的汉顺帝阳嘉元年至汉桓帝永寿元年的五个年号与当时天师道之宗教背景,可知《老子变化经》成书于公元155年至165年,是天师道成立之初,为自神其道而作。《老子变化经》的成书受东汉黄老道、刘向《列仙传》、王阜《李母碑》等影响,是当时宗教环境下的产物。早期天师道将老子抬到先天地而生、与道合一的至高地位,与他们试图建立政教合一的独立政权不无关系,故在《老子变化经》中将老子神化为十三帝师,以表达建立理想社会、理想政权的愿望。  相似文献   

14.
宗教在人类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宗教所处的地域不同,其社会作用和文化影响也不尽相同。目前在欧美影响较大的是基督宗教,在中东和亚洲一些国家影响较大的是佛教和伊斯兰教。在中国佛、道、伊、天、基五大宗教各有千秋,和谐相处,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宗教文化。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这一论断高屋建瓴,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现实性,实践性、指导性,因而立即在我国宗教界引起广泛响应。笔者认为,融入我国优秀文化,是天主教中国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20,(4)
正佛教、道教音乐作为我国宗教音乐的重要门类,汉魏以来便广泛、深刻地影响着国人文化生活的诸多方面。与传统音乐其他种类相比,佛教、道教音乐不仅表现出发展的延续性,其传承亦显示出可贵的"活态"价值。但现代学人对此持续关注与系统研究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间,全国重点寺院、宫观便成为学界的关注点。三十多年来,通过大量的田野调研,基本摸清了佛道音乐之现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支柱,儒、佛、道三家向来是相互融摄、相互影响的。相对于儒家在封建时代长期居于正统地位,佛道则主要发挥着思想影响之辅助功能。而在佛道之间,虽教  相似文献   

16.
北宋时期的佛道关系实现了从激烈的对抗到彼此间平等的对话与共存的重大转折,而转折的实现与佛道两家实力的消长变化、统治者的政策导向以及佛道思想的发展演变有紧密联系。佛道关系转折代表了最基本的观念态度的转变:佛道一致的关系模式因其强调佛道两教的高低优劣,侧重于阐述佛道思想的差异而仍然坚持对抗的观念态度;而佛道合一的关系模式则强调佛道思想的融合,侧重于阐述佛道思想的共通处,因而突出了强调彼此间平等的对话与共存的观念态度。正是由于道教率先突破对抗的观念态度,站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吸收佛教思想从而实现了理论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青琐高议》的民俗信仰倾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勤 《宗教学研究》2004,(4):128-131
入宋以来,市民文化空前的勃兴、繁荣促进了民间儒、佛、道信仰的深层融合,并形成为根深蒂固的民俗信仰而广泛流布.在如此社会思潮的影响下,甚至被视为传统文言小说的著名小说集--<青琐高议>,在思想领域方面也表现出浓重的民俗信仰倾向,这一现象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光辉灿烂。我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 :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道家学说。前者为中国文化的正统 ,后者以及在其基础上产生的道教则是中华文化的另一主干。当佛教传入我国之后 ,儒、道、佛便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三教鼎立的局面。道家思想和道教 ,对我国古代的社会政治、文化、学术、宗教、医学、文艺、科技等方面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它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宗教。鲁迅先生曾给予恰切的评价 :“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道教在初创时 ,奉老子为教祖 ,以道家思想为重要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虽然由于发祥地不同和宗教义理相异,但作为中国最悠久的两大宗教,佛道教与文化之间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对中国语言词汇产生了深远而显著的影响.本文以汉语成语为切入点,分析佛教与道教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深厚影响.按照对宗教的一般分析模式,本文分别从教义、修持、仪轨和神仙谱系等方面探讨了佛道两教在汉语成语中的反映,并在最后分析了汉语成语中的佛道教关系.  相似文献   

20.
佛道二教在发展中相互斗争,又彼此融合,相互间的交融渗透在用语上也有所反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揭示其用语交互影响的事实是研究佛道关系的重要手段和内容.文章以六朝的上清经为考察对象,发掘出一批深受佛教影响的用语,它们无疑是佛道二教的交融渗透的直观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