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梳理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的构成要素及景观美学、休闲娱乐、康体健身、自然教育、民俗体验价值的内容。以伦敦湿地中心、香港城市湿地公园、杭州西溪湿地公园为案例,分析城市湿地公园在基础构成要素不同的背景下确立自身的规划设计和理念、开发模式、游憩产品策划。  相似文献   

2.
青年在城市中小型公共空间中的心理需求表现在感受户外空间、体验行为场景、参与活动项目及缓解情绪压力四个方面。我国城市中小型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安全性、易识别性、适宜性与功能复合性问题,制约了共享城市的发展。文章研究纽约泪珠公园案例中空间建构、环境营造、景观设施和植物绿化内容,归纳空间、环境、设施及植物的设计策略,结合青年心理需求规律,营造情感、精神与文化融合的景观空间。依据青年群体心理需求,运用马斯洛需求理论与环境心理学、行为学概念,重视服务区域空间容量问题,可以营造出满足市民需求的城市生态共享场所。  相似文献   

3.
孙幸阳 《美与时代》2021,(2):110-112
广州综合性公园具有较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城市主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其功能的变迁体现了一个城市发展的时代需求。历经百年,广州综合性公园的功能倾向依次体现为以公共、绿化、生产、商业和生态文化主导的五个阶段。随着当下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广州综合性公园出现了功能定位同质化、功能分区老龄化和功能设施老旧化现象。文章通过对广州综合性公园功能倾向性发展的历程进行梳理,对当下公园所面临的功能问题进行剖析,从而提出优化提升的策略,明确公园在新时代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王璐 《美与时代》2014,(4):29-29
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驾起了一座人与自然联系的桥梁,是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只有重视在公园绿地布局分析、景观结构与空间布局关系、公园绿地设计与规划方面的研究、绿地管理与旅游发展、应对灾难性气候等方面的思考,才能更好的促进公园绿地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以来,国内关于社区公园景观的研究开始加强,社区公园的健康景观、适老性景观等也都成为热点话题,适宜的社区公园适老性景观能有效提升周边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湖州白鱼潭公园适老性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其发展状况,总结其目前的发展问题,探究老年人对适老性景观的需求,探索社区公园适老性景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6.
景观雕塑是现代综合公园设计中重要的元素,它能点缀空间、突出景观设计主题中的文化氛围。在运用实地考察法和调查问卷法对深圳人才公园的景观雕塑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互动性和标志性强的景观雕塑能够显著吸引游客,但是景观雕塑运用不当也会对环境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要根据场地的特性和周边环境处理好场地与景观雕塑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如今,公园景观已然成为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人们需要一个环节优美宜人,帮助舒缓精神压力,提供舒适自由的空间场所。因此,以杭州太子湾公园为例,试图分析其景观构思与设计,展现其特色植物配置,为今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发展提供宝贵学习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基础的条件,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正所谓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当下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自然生态成为人们最渴望也最珍贵的有限资源。为更好地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改善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通过对公园现状及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影响因素、发展历程、原始组成等多重数据,进行湿地景观修复设计,深度探究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湿地公园的水质及动植物品种多样性,从而恢复城市湿地公园“城市之肺”的重要功能,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引入AVC理论探究城市滨水公园AVC内涵,通过查阅文献并咨询专家筛选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从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的吸引力(A)、生命力(V)、承载力(C)三方面构建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聚焦提升街区管理质量、创建品质城市并积淀文化底蕴等要点推动智慧工具在城市建设中的深化应用,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到存量优化的重要工作思路之一。聚焦智慧城市背景,探讨福建泉州晋江五店市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景观再生产的背景、展开进程、改造必要性及面临的问题,从明确基本原则、促进绿色出行和盘活文化工具等视角出发,提出将再生产和智慧城市概念导入晋江五店市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提升的具体策略,以助力相关实践应用和理论深化。  相似文献   

11.
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自然综合体和水陆综合生态系统,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在湿地公园的建设中,人文景观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充分展现城市文化,给人们带来良好的文化体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北方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提取北方城市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运用到北方城市的湿地公园人文景观设计中,可以展示北方地区城市特色,丰富北方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层次与结构,增强湿地公园的吸引力。通过阐述湿地公园的功能,探讨国内外湿地保护与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分析建设湿地公园的必要性和要求,并对北方城市的湿地公园人文景观设计的必要性和设计策略进行详细的研究,以促进湿地保护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城市建设中,公园绿地的规划时一定要结合老龄化社会的特征,使公园的用途和价值发挥到应有的高度。老年人对公园的需求主要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因此要着重考虑到老年人对绿地规模、市政设施以及活动场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招阳 《美与时代》2024,(1):89-92
通过对成都市双流区青松村林盘聚落天府新区凤栖湿地公园景观概念规划及设计方案的阐述,分析基地的规划定位、城郊环境功能需求,并以林盘生态景观保育为目标,提出在城市圈层内以生态型农业公园形式为载体,形成环境资源优势互补、合理组合的农林生态景观系统的措施策略。  相似文献   

14.
根据微型公园的概念与特点,以广陵区为主的扬州老城区微型公园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使用者对微型公园的使用需求,并通过实地调研对扬州老城区微型公园现存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以提升老城区微型公园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居住区公园具有营造绿意空间、景观元素和改善城市生态等功能,是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公共场所。现通过对构成居住区公园的种种景观要素的分析与思考,结合设计创作,探讨居住区公园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尚晶 《美与时代》2022,(4):75-77
城市中小河流的滨河绿道景观再塑目的在于促进绿道与城市的功能紧密结合,提供优良的滨水景观和多样性的滨水活动空间,构成城市中具有活力和生机的滨水区域。以石家庄市泊水公园滨河绿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滨河植物景观区的区域配置、与城市主色调相关的水生植物色彩配置,对滨河绿道进行植物景观改造设计,对城市进行生态修复和绿道空间改造,打造位于栾城中心的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滨河生态绿道。  相似文献   

17.
刘萍 《美与时代》2013,(6):72-74
郑州市人民公园是郑州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地理位置优越,园区设计紧凑,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但是对郑州市人民公园发展现状的调查发现:它因年久失修,日益暴露出设计缺陷,亟待改进。应综合治理门面,展人民公园雄伟气势;清淤换水,改善水循环系统;加强园林规划设计,保证园林正常运行;提倡以人为本,营造舒适的公园环境。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受到极大威胁,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也逐渐成为热点。党的十八大报告针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城市绿化作为城市公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能满足市民游憩的需求,还在调节城市气候、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生态公园景观设计与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以甘肃嘉峪关东湖公园为例,探究景观生态学理论在城市公园景观布局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老龄化工作的发展速度远不及老年人口数量增加的速度,传统的家庭、机构养老已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因此,共享养老理念应运而生。城市口袋公园是老年人主要的户外活动场所,但现有的口袋公园少有为老年人考虑的功能和设施。文章基于共享养老模式,总结归纳当下口袋公园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行为习惯需求,对康复型口袋公园景观设计的策略及方法进行研究,营造对老年群体活动具有良性引导作用的康复型口袋公园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20.
钱学森大成智慧学思想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很难说是在某一具体时间产生的。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这个概念是在1992年11月13日与王寿云、于景元、戴汝为、汪成为、钱学敏、涂元季等六个人谈话中第一次提出的。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这个概念的正式提出,是钱学森于1993年10月7日给钱学敏的一封信,谈到要培养18岁的硕士,即“大成智慧教育的硕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