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园林的智慧发展被广泛关注,智慧园林的管理、智慧园林的规划以及最后的参观则为关注之重点,而如今园林的各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文章根据现如今园林规划的不足以及各地文化、气候等因素进行园林的智慧改造,以期在改造设计中为当今中国园林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人们对传统文化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人民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越来越多的人在实施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的过程当中会有意识地应用传统文化元素。文章简单阐述了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园林规划与设计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传统文化在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表达方法,并就传统文化在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江南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瑰宝,其将时间艺术的诗和空间艺术的画结合在一起,使得园林处处都充满了诗情画意,而苏州与扬州更是江南私家园林的精华荟萃之地。江南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与造园设计理念对现代景观设计影响很大,如以自然之美为原则的设计思想、巧用他处风景的空间设计技巧、以意境为表现手法等在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中都有很多的运用,其注重整体性、连续性、因地制宜的传统理念也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园林景观的空间处理是保证景观品质的本质要素。近年来中国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在设计建设过程中逐渐趋于细化,追求园林景观的细节和品质。中国传统园林因其追求自然、意境深远,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其中江南古典园林所表现出的丰富的空间渗透,使游人完全融入了自然山水的景致之间。从现代主义的简洁中回归传统园林,探索古典园林中深远意境的表达方式,将江南古典园林空间划分为墙垣空间、合围空间及环境空间三个层面的空间类型,结合园林实例分析江南古典园林中空间渗透的表现手法及其在意境表达中的作用,启发思考中国当代城市景观空间的处理与意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人性化理念在莲花台森林公园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为分析对象,介绍了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理念应用的必要性,分析了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理念应用的要求,然后阐述了莲花台森林公园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缺陷,并就此提出了人性化理念在莲花台森林公园风景园林设计中运用的建议,以期提升莲花台森林公园风景园林设计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现今信息技术优化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风景园林的规划与管理也需要信息技术的应用。文章从设计、规划、建设以及管理等环节一一阐述了信息技术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并且列举了信息技术产品对于风景园林的应用,进而说明了风景园林规划和管理的发展方向以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为突破口,最后强调当下风景园林面临的环境挑战。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当代展示空间设计中,设计理念受西方设计文化的影响愈来愈严重,长此以往,中国本土传统设计文化中的优秀基因将会逐渐被我们遗忘。宁波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中运用了很多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尤其传统园林的"借景"手法在展示空间设计中应用非常突出,传递出浓郁的中式设计内涵。"借景"手法在宁波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表明在当代展示空间设计中,传统设计文化的优秀基因非常值得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园林设计规划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植物配置是风景园林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对风景园林设计规划有着重要作用。风景园林在规划设计的时候需要结合城市特点和城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将人文精神和生态精神充分体现出来。同时,还要选择合适的植物,将风景园林设计与植物配置有效融合,从而增强风景园林的观赏性。文章主要针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植物配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灿如瑰宝,蕴含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文化底蕴。在古典园林、古建筑中无不蕴藏着经典的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元素,成为中国园林设计走向世界舞台的全新诠释。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不是简单的表象模仿,而是抓住传统文化元素的精髓,洞察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真正表达出创作者的初衷和设计理念,为中国现代园林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园林建设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建筑建设要求,在园林设计当中逐渐开始应用更多的现代化设计理念,改革原有的园林设计原则,使园林设计进一步得到完善,促进园林建设更好地发展。在园林的设计当中,引入现代化的设计理念,能够更好地为园林创造价值,并丰富园林设计内涵,使园林中生态建设得到平衡,实现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设。文章对园林建设中引入现代化设计理论的重要意义做了简单叙述,并通过对现代化设计理念原则的分析,对其在园林中的应用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园林景观在设计过程中会融入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这也为园林景观本身赋予了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人们的心灵更需要一处朴素沉静的居所,这使得在现代园林设计的过程中,更加追求中国古典园林"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兼容。文中主要分析了地域传统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及其功能表现之间的基本关系,并以绿博园为例研究了当地地域传统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相互结合特征及文化演变方式。  相似文献   

12.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图案设计领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许多国外的设计理念进入我国,其中现代主义设计理念一直是其中的主流之一。而中国的传统图案是我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其进行研究是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研究的有效切入点。本文就传统图案造型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展开探讨,分析了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中应用的要点,并就具体的应用展开简要论述,以期为我国现代设计本土特色的创建提供参考,激发设计思维,促进真正中国设计的创建。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园林的设计中,借植物达到园林造景以及引导观赏者浏览的手法是十分常见的。在对中国传统园林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针对植物在园林中的配置种类、"师法自然,巧为人工"的造景原则及其所蕴含的艺术文化价值与内涵等方面,并结合传统园林的特点,开展对园林植物配置的简单探析。  相似文献   

14.
正宋代之后儒释道不断融会,中国传统园林生动体现了这种融合趋势。考察其中所蕴含的宗教文化内涵,对于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作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中国传统园林在审美意识、设计理念、造园方式等各个方面都独具特色。它通过空间、布局、形态、比例、色彩、质地等园林语言,构成了特定的文化载体,用以表达时代精神和社会理念。中国传统园林不但体现了中华传统的主流思想儒家文化,同时也反映了道家道教、佛教等宗教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新媒体技术下的高职教学模式改革,根据学习课堂开放与便捷的理念,基于园林规划设计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企业行业技术标准,按照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过程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园林景观在我国快速成长发展。海外学成归来的园林设计师在我国园林现代景观设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由于这些海外归来的园林设计师所接受的理念大部分是西方的理念,所以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大部分呈现出西方的审美特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园林景观设计与我国传统的文化审美观念格格不入,甚至会产生矛盾冲突。为此必须要针对园林现代景观设计,进行传统化的改造。通过多年的一线实践,并根据园林设计经验总结了目前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利用传统园林材料,让园林景观设计呈现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且进一步继承我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理念精髓,让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传统文化观念融合。  相似文献   

17.
弹性设计思想作为当前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发展理念,在当前提倡"低碳经济""绿色建筑"的时代背景之下,倍受关注。文章研究、挖掘和阐释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文化中的弹性设计思维,发现存在于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中的多种弹性设计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传统古典园林对当代园林的启示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社区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规划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参与式设计理念强调用户参与其中,将其运用于社区空间设计中有助于提高社区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如何有效运用参与式设计理念成为社区空间设计的重要问题。以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吉祥巷片区为例,探讨参与式设计理念在社区空间设计中的具体运用策略,以期为参与式设计理念在社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依据,为我国的参与式社区空间设计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园林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沉淀,直至今日我国传统园林植物景观仍展现着它独有的魅力与特点。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当前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虽然设计方式与工艺愈发现代化、科技化,但是仍注重对传统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理念的应用,以期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园林艺术。鉴于此,文章针对中国传统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创新与传承进行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环境污染问题,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老百姓的生活品质,为了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将海绵城市理论加入到风景园林规划中,就成为我国城市建设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要从海绵城市理论出发,对海绵城市以及风景园林规划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索,从而为风景园林规划应用海绵城市理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